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杜牧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16:37:34
  •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原文和翻译》
  • 赠别二首·其一

    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必考名句】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

    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注释】

    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豆蔻:比喻少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人以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有这一句话。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显然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苔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苔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她在幕僚诗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益州)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的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一并传出。

    杜牧这首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文学艺术要求不断求新。因陈袭旧是没有出路的。即使形容取喻,也贵在独到。从这个角度看杜牧的《赠别》,也不能不承认他是天才的诗人。

    【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游瘦西湖作文400字》
  • 呼——是风,听!杜牧正在长安城,口中喃喃着“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句话把对友人的调侃写了出来。倘若我是他的友人,我定会说:“我呀,还在游瘦西湖哩。”是的,我正在游瘦西湖。

    走到湖边,一阵阵夹杂着荷花,桃花的气息的微风转入鼻中,久久不散去。

    走啊走啊,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我来到了那位“玉人”吹箫的二十四桥。相传,有一夜,二十四位青衣女子在桥上舞着水袖,翩翩起舞,因此得名——二十四桥。

    下了二十四桥,我又登上了五亭桥。五个亭子正是五亭桥得名的原因。亭子上还挂着一个个风铃,风一吹,它们便像孩子一样笑个不停。台阶上每一块砖石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远远望去凑成一幅龙凤之图。龙眼冒金光,身子盘在柱子上,身上的每一片龙鳞都可以清晰地分辨清楚,每一根龙须都是那样的飘逸。凤呢?身上满是五彩祥云,神采奕奕。每一根凤羽上的毛儿都是那样别致,鹰爪,鸡嘴······不论哪里都是金光闪闪,可惜日长天九,有些花纹已经看不清了。

    返回的路上,我不禁感慨:美丽迷人的瘦西湖,我怎么能忘记你呢?

  • 《清明节的那场雪作文650字》
  • 今天是清明节。我想起诗人杜牧写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早晨起床的时候我心里想,今天肯定又要下一场雨,没想到拉开窗帘看到了一片白茫茫的景色,我都被愣住了。我问爸爸:今天是清明节,为什么不下雨,而是下雪?爸爸也认为平常清明节的时候应该是下雨的,下雪是有些太反常了,可能是由于冷空气入侵的原因。

    不过我喜欢下雪,不管什么时候下我都喜欢。因为一下雪我便有的玩了,我们可以去外边打雪仗,堆雪人,还可以在外面拍雪景,拍很多很多照片做留念。

    走出单元门,我们看到楼顶、地上、大街上、田地里、树枝上,都被白茫茫的雪覆盖着,就连外边停的车都不例外。我和爸爸还有妹妹,都迫不及待的戴上手套到院子里打雪仗。不知道是谁把外边的雪都堆起来了,这正方便我们打雪仗,因为这场雪下的实在是太小了,如果不把雪都堆起来,雪很容易融化掉。我们三个人你打我,我打你。

    不一会儿从楼上又下来了好几个小朋友和我们一起玩。我们又堆了雪人。首先做好雪人的身子和头,然后再给雪人做鼻子,做眼睛和嘴巴。我们把西瓜切成弯状给雪人做嘴巴,用一根树枝给雪人做鼻子,又用两个小石子插进雪人的头里,做了两个小眼睛,这回雪人就做好了。虽然这回做的雪人不是很大,但我还是很喜欢。

    这时,我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树枝上都是雪,突然想起了我们三年级上半学期时候背过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虽然这场雪没有诗中说的雪那么大,但是我还是觉得用这句很恰当,因为树枝上都是雪,还非常厚呢。

    我喜欢清明节下的这场雪。

  • 《春之宴作文550字》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杜牧眼中百花开放、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里大地回暖、莺歌燕舞,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的季节。

    瞧!迎春花送来了春的讯息,它们穿着鹅黄的盛装,出席这场春天的宴会。只见它们伸展着腰枝,摇晃着花头,争先恐后地竞相开放,时不时还引来了几只春天的“小精灵”——蜜蜂,它们在花丛中嗡嗡的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好似再说春天的秘语。

    路旁里的小草也忍不住偷偷地从泥土里探出小脑袋,它们呼朋引伴,一眨眼,嫩嫩的,绿绿的,就连成一大片。我们就在这软软的草地上坐着、躺着、打滚、捉迷藏......倾听春风轻轻地低语,享受春日暖暖地抚摸,真是惬意极了!

    春的盛宴似乎有一种号召力就连我们学校操场旁的杏花也不甘落后,几天前还是一个个小花苞,不知什么时候杏花就开满了树枝。瞧!它们一团团,一簇簇,争着抢着赶来参加这边宴会。小鸟们也被这满树的杏花吸引,纷纷落在枝干上,叽叽喳喳和着春风的节奏奏响了春的赞歌。

    听!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伴着微风传入耳中,似乎还夹着银铃般的笑声。不用说,这一定是杏花村小学的孩子们,他们也赶在这春天里发芽、成长。

    这就是春天地盛宴:一个花香迷漫的季节;一个五颜六色的季节;一个充满朝气与希望的季节。

  • 《读《我要做好孩子》有感500字》
  • 杜牧从“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里体会到了学习艰苦,杜甫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里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愁,王勃从“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找到了可贵的友谊,杨万里从“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里享受到了难得的闲适,我呢?则从《我要做好孩子》里体会到了什么叫童真。

    这本书的作者是黄蓓佳,主人公是小学六年级的女孩金铃,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我一拿起书就喜欢上了这位可爱的女孩子,因为在她的身上我找到了我的影子。

    她为了做一个让父母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做了种种努力,但也为了保留心中的那份纯真与家长老师做了种种“抗争”……

    本书主要讲了金铃在学校的日常生活,描写得很温䁔,很感人,文中的金铃不一会儿就活灵活现地站在面前了。

    令我最难忘的是金铃的善良。一次,金铃家边上的一家修车铺里有一个四岁的小姑娘,她的爷爷因生病去世,无家可归,金铃竟然把她抱回了家!这对我们现在感情已经麻木的人来说,这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虽然最后小姑娘还是被别人领走,但我是非常欣赏金铃这种做法的。

    合上这本书,我非常地舒服,因为我仿佛找到了知音一般,金铃她也是六年级的女孩子呀!我的困难她也有,我的苦恼她也有,我与金铃共成长!

  • 《我的快乐源泉》
  • 我的快乐源泉不在杜牧笔下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江南,不在陶渊明生活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归隐田园内,也不在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辋川庄内,而在于奶奶家屋后的农园。

    春天的时候,桃花女士装扮得格外俏丽,优雅地端坐于枝头,与探出头来的小草,一起听燕子讲南方的故事。我最喜欢坐在桃花树下,只要有风吹过,就仿佛下起了桃花雨。我总想着,时空会不会在这阵桃花雨中发生交错,下一秒,青丘的九尾狐们就会出现在眼前?

    夏天,黄瓜弟弟得意地穿上新衣裳,一身油绿光亮,藤叶们齐心协力,爬满瓜架。立于藤架旁,我就能闻到瓜与叶的清香,热情的阳光拥抱着瓜叶们,洒下一片片斑驳交错的光影。

    秋天,葡萄妹妹披着淡紫色的外套,藏住自己晶莹剔透的大宝石。再晚一些,桂花姐姐也毫无保留地将园子里的空气都沾染上甜甜的味道,这时候,奶奶就会带着我打桂花、做桂花糕。做好了的桂花糕软软糯糯,总叫我百思不得其解:那遥远的广寒宫前,吴刚何苦伐这清甜的桂树?

    冬日的园子较为冷清,只有北风孤独地咆哮着。但园子前,我们一家人,还有从远方赶回来的亲朋好友们,欢聚一堂,推杯交盏,回首一年的劳碌与收获,展望来年的更好发展。

    奶奶家的农园是我的快乐源泉,带给我无穷的快乐与无边的想象。

    指导老师点评: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农园带给一个孩子的快乐叙述得十分清晰,小作者十分巧妙地将园内景物与神话相结合,读起来很有趣味。开头丰富的引用与排比,也体现了作者平日的诗词积累。

  • 《清明节》
  • 描写清明节的事有很多,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有南宋四大家之一杨万里写的:“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此外,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也说明了清明是一个农业节日。而且清明也在四大传统节日中占得了一席之地。

    清明节有许多其实,比如踏青、扫墓、插柳……

    我国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一到,气温就开始升高,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十分相近,所以渐渐的,寒食节和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节也成了清明节的别称。由于寒食节有扫墓、吃冷饭的习俗。所有清明节也有这样的习俗。

    清明节是我们纪念已故先人的节日,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 《借问酒家何处有的下一句 杜牧《清明》全诗欣赏》
  • 借问酒家何处有下一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村。

    出自《清明》

    作者:杜牧

    借问酒家何处有全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鉴赏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全诗翻译赏析》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出自]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译文一: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船靠岸,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译文二: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杜牧《山行》鉴赏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赏析二: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古诗,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村。

    关于清明节寒食习俗的诗句,最著名的一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一: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二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三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四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