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巾帼英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4:48:01
  • 《《水浒传》读后感》
  • 巾帼英雄不胜枚举,谁言女子不如男。

    纵观古代,女性似乎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就连史书也将乱世的出现归结于美人身上。正是:只言祸水倾国倾城,不言红颜既悲既愁。女性地位低下,柔弱成为女人的代名词。然而,时至今日,巾帼英雄如潮涌现,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弱水三千亦能覆舟”。这个寒假,我迷上了《水浒传》,独对书中“一丈青”扈三娘深有感触。

    曾几何时,有一位少女在扈家庄舞着两口日月双刀,明艳张扬。柳絮纷飞的季节,一头波浪般的秀发随风飞舞,水润的杏眼却渗着冷意。她琼鼻挺秀,樱唇吐气如兰,香腮微晕,肌肤如霜似雪。那纤细的手臂在风中舞着,竟让人觉得她如瑶台上翩翩起舞的天仙,手上的刀是织女精制的丝绸。要问这位佳人是谁,庄上的人总会反问:“‘一丈青’你都不认识?”

    柔弱翩跹,美丽动人,就是“一丈青”吗?仅此而已?

    一夜景变,梁山来势汹汹,即将攻打祝家庄。扈三娘与祝家庄的祝彪订了亲,于是她不施粉黛,骑上骏马便去援助。她的身段轻盈,宛如惊飞的春燕;她的骏马骄驰在大道上,似游龙一般。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守卫自己的家乡,保护自己的家人。如海棠花的她斜踏凤鞋宝镫,披上红纱,系着绣带,与梁山好汉斗智斗勇,舞着的刀如风飘玉屑,雪撒琼花。

    原来,心系家国、英风凛凛、骁勇善战的,才是巾帼扈三娘!

    后来,她成为了宋太公的义女,在山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在月圆花好时,她总会一个人望着那盈盈如水的月,思念她的家乡和亲人。被那个矮小但体贴、仗义的王英触动后,学会了释怀,跟着梁山的好汉到处伸张正义。

    宋江招安,她便开始了南征北战。她满怀热血,为了国家奋勇斩敌,屡建奇功。她飒爽的英姿尽显,难辨雄雌。最后王英被刺,她为了救他被郑彪用一块镀金铜砖打中面门而掉落马下,芳魂消逝。

    “可怜能战佳人,到此一场春梦。”一代佳人,一代巾帼英雄,那飒爽风姿连男儿也自愧不如。她美得岁月黯然神伤,烈得甘酒悲戚怅惘。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场梦,并未停止,扈三娘仍给我们留下了一抹余香,萦绕不散。

    (作者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九年级学生)

    后 记

    走进《水浒传》,惊叹于武艺高强的须眉们,折服于嫉恶如仇的英雄们,但对这不仅有闭月羞花之貌,更是武艺超群、英姿飒爽的扈三娘无法抗拒,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家长感言

    巾帼能撑半边天,女生在一个集体中也发挥着毋容置疑的巨大作用。

    教师赏析

    亲近《水浒》,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无疑是林冲、宋江、鲁智深、武松……而《水浒》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并不多,也极少具有正面的女性描写。晓敏能从扈三娘这一女性形象中收获感悟,实属难得,也正彰显着当代社会的伟大的女性力量。(简惠萍)

  • 《读书心得|虚实相生,写意“巾帼英雄”》
  • 读《美学散步》,驻足《木兰诗》。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提及荀子《乐论》:“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南田语)。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突然想到《木兰诗》是对此极好的注解。

    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

    开篇以声传情,在声声叹息和喃喃自语中,勤劳能干且心思细腻的女儿形象被细细描摹。木兰如何忧心忡忡,怎样左思右想,诗中没有做过多讲述,却虚空一笔“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不是要果决地宣称“谁说女子不如男”,只是无奈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切实的困境,还原了木兰真实的生活化形象。

    接下来的对木兰备战和奔赴战场的描述,可看作中国画里的“大笔晕染”,让人想起中国戏剧舞台上“抬手门自开,挥鞭马就走”,“舞旗能作浪,摇桨便行舟”。

    可见的“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和可听的“黄河流水”“燕山胡骑”,让我们在脑海中自动布景——木兰离家渐远、征途日险。其中反复出现的“不闻爷娘唤女声”,是一处工笔描摹:在如此紧张的行军途中,不写木兰“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木兰牵念的是爷娘唤女空回应,让我们不由得想象她“头涔涔泪潸潸”的女儿情态。

    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

    后文还有多处这样虚实相生“典型化”笔法。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大场面,长镜头。“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特写镜头,细节处理。整体和局部切换中,“既粹且全”。历来为人称道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用“百战”和“十年”的虚指,表现空间和时间的跨度,将征战一笔带过,完成了“英雄”形象的塑造。

    木兰的英雄形象有别于其他,除了“辞官”,“回乡”是其中浓墨重彩之处。

    对爷娘姐弟行为情态的铺陈排比描述,以虚带实,以实带虚,颇有现代影视剧拍摄中的提拉运镜的意味,从细节到全貌,营造了欢欣期待的氛围。木兰的可爱的女儿情态,终于在“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由缓到急的节奏里,尽情展露。“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使节奏变得轻缓。“云鬓”“花黄”为典型实物,却实中有虚,还原了木兰女儿身的美好情态。

    有意思的是,故事设计了“出门看火伴”的场景,“火伴皆惊忙”,戛然而止的定格镜头,颇似中国书画中“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更有意思的是,诗的最后以兔为喻,通过逼真的形象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化出了后来的成语“扑朔迷离”。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就会陷入刻板,不能动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既充实,又灵动。“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样的叙事后的感慨,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书画里的落款和篆章,中国建筑中的飞檐,中国服饰中的盘扣,它们都有着东方含蓄隽永的特有美感和意蕴。

  • 《名字的由来》
  • 你们知道樊梨花吗?她可是我国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她既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也是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恰好我也姓樊!

    妈妈说我在她肚子里的时候,非常调皮,整天动来动去,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所以妈妈说这个小家伙太灵活了,于是我的“灵”字就这样被妈妈定下来了,也是希望我聪明、机灵的意思。

    最后再来说说我的“昕”字吧,妈妈说这个月出生的孩子名字里得带有“日”“月”偏旁的字,昕表示有光的意思,寓意前途光明。现实中性格开朗的我却是个慢热型的孩子,希望我能慢慢改变。

    樊灵昕,我的名字就这样诞生啦,你们觉得好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