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南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2:52:28
  • 《古筝,让生活更美好作文700字》
  • 月光下的南唐旧忆是李煜眷恋难舍的过往;花园里的幻想嬉戏,是萧红难以回返的童年。我亦有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当我稍一垂想,耳边就会响起琤瑽的乐音,缭绕不绝。

    小学四年级时,我首次攀上那台复古的古筝,手轻轻拂过琴弦,它们便像有意识一样,泛起层层涟漪的乐音。起初,单调而乏味的练习的确十分沉闷。所幸,一年之后,我就有了识谱弹奏的能力,有时,我轻搓琴弦绵缠不断的滑音似流水;有时,我轻揉琴弦,澎湃雄壮的单音似呐喊。我如魔术师一般,举臂摇指,召呼出千百种声响,交织奏响。

    琴艺渐长后,我与古筝开始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我的每一次触摸都能换得它倾注心力的应答。我们的约见对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的欢欣与沮丧总能轻易感染它的声色,或轻快狂欢,或委婉凝滞,具体地描绘出我幽微的情思,谁能想到这样复杂的心思,却是用几个简单的动作弹奏出来的。有时,我正襟危坐,开始弹奏。拢、捻、抬、划、搓,手指不断地变换动作宛如杨贵妃的《胡弦舞》琴声或高耸大云如苍穹飞鹰;或缥缥缈缈如风中丝絮;或空蒙虚无如山间晨雾;或冷冷清清如漫天白雪……

    它不仅能描绘出我的情思,连古人细腻的情感也能描绘得惟妙惟肖。江上琵琶女怀想当年“五陵年少争缠头”的荣境,现如今只能哀叹着凄楚;李煜遥想昔日的“凤阁龙楼连霄汉”更加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愁郁;李清照回想与赵朋诚习文之乐,而今徒留“凄凄惨惨戚戚”之叹。

    在弹琴时,我的灵魂不断与乐曲撞击,看似乏味的弹奏,实则丰富无比,弹琴的快乐不在于用那些艳俗的乐曲逗乐,而是提升自我的内涵,让自己从轻浮变得稳重。

    弹琴,是一项高雅的艺术,不浮夸,不厉色,引渡我们感受古筝之美,提升我们的内涵,领略中华独一无二的珍宝,古筝,让生活更美好。

  •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的意思》
  • 出自南唐诗人李煜的《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赏析

    这首词抒写主人公感伤春景、怀忧自伤的情怀,从词意上看,当是李煜中、后期的作品。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信步闲情、伤春感怀的情形。开篇起句点明时间(“遥夜”)、地点(“亭皋”)和活动(“闲信步”),简约而明白,一个月夜无眠、独自水边散步的主人公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闲”字有深意,看起来是闲逸、闲适,而其实是心中烦闷、长夜难眠、独自伤怀的无以自解,只好无聊、无奈地信步游走,是闲极而烦之意。这也正好引出二、三句作解:清明刚过,却已春去。“乍过”与“早觉”相对,笔意相承而词意相反,表现出主人公的心境与现实情景的反差和对立。“春暮”不是实景,而是心境,关键在一“伤”字,伤春即是伤己,所以“闲信步”和“伤春景”等等,都是主人公自伤无奈心情的客观映照,“伤”字一出,有动感,有情怀,片景皆活。后二句是以主人公视听之觉来写景,以情见景,以景映情,十分形象。雨随风往,风卷云收,作者以“约住”状之;云散月出,云拢月淡,作者用“朦胧”画之。极生动、极形象,而又极具神韵,尤其从中可见主人公心随风雨、情如云月的伤春情怀,淡雅有致而又曲意绵延,直为情语。难怪俞陛云赞其“殊妙”(《南唐二主词辑述评》)。而沈谦《填词杂说》中说虽是佳句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确是解人。

    词的下片写主人公感慨春去、无以自慰的悲愁情怀。“桃李依依”本是明媚春光,但春却已溜走。正仿佛人生中岁月流逝总是无可挽回,一个“暗”字,依恋之情俱在,无奈之怀别出,含蓄委婉,曲笔有致。可惜此景稍寂,于是作者笔锋一转,“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以活动的景色与上句形成对比,借以昭示主人公欲静不能的心情。这种对比和反差是如此巨大,春光虽好却偏要溜走,他人欢情而唯我独伤,相映见意,别具深韵。最后二句“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直抒胸臆,张口即出,语尽而情不绝,言收而意更进,主人公千愁万恨在心头,无人能解无处平的情怀喷薄涌出,无以自收。陈继儒《南唐二主词汇笺》中曾云:“何不寄愁天上,埋忧地下?”虽解其意,不解其情也。

    全词多用白描手法,信笔画之,信手拈之,但一切景语皆为情语,这是李煜词作的基本风格。这首词写愁情春恨,多用对比,多造反差,实是用心去见景,用情去感物,其中作者的心境总与现实景象有极大的对立,因此也才有人指出词为李煜晚期的作品,不无道理。总看全词,质朴无华,淡雅疏朗,含蓄悠远,有“疏而能深,淡而能远”的艺术风格。

  • 《打草惊蛇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打草惊蛇的典故》
  • 惊蛇的典故:南唐时候,当涂县(现安徽省马鞍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

    成语故事打草惊蛇的典故

     

    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