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更无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13:28:20
  • 《包饺子》
  •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眨眼间,立夏哥哥踏着慢慢的步子来到人间探访朋友了。这时,人们通常会举行斗蛋游戏和吃立夏饭。这不,我们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野炊,不过这次有点特殊,因为我们要包饺子啦!

    当时,大家一听到这个消息,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大家都议论着如何分组、谁带什么村料……热闹极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梦寐以求的野炊日,这是一个星期二的早上,同学们大包小包地来到了学校,都希望早点进行野炊。好不客易等到下午两点野炊才正式开始。我们和其他两组被分到餐厅里包饺子,另外三组则被分在野炊区。开始包饺子了。我先把饺子皮摊在手心上,然后用筷子把一小坨肉夹到饺子皮的中间。接着,我又用手指去沾了一点水,沿饺子皮的边缘涂抹一圈。这时我犯愁了,这花边是怎么包呢?于是我就向顾圣玥奶奶请教。她耐心地指导我,一边给我做示范,一边说:“喏,先把食指夹在饺子皮中间,然后把左边的角推进去,按一下,然后……”我听懂之后,就照着示范包了起来。可我包好后,饺子却是扁扁的,像个无精打采的小人,耷拉着脑袋。这时,顾圣玥走过来对我说:“你肉馅包得太少啦!”

    第二次,我吸取了之前的失败教训。终于,一只合格的饺子在我手中诞生了。就这样我们包了很多饺子,最后我们端着饺子盘来到了野炊区的土灶旁,将饺子依次倒入锅中。饺子像顽皮的孩子一个个滑入锅底。不一会儿,第一锅饺子新鲜出炉了。我们端着热腾腾的饺子和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送到老师面前,老师夸我们很能干,我们的心像吃了蜜一样甜。

    回到野炊区,第二锅饺子也出锅了。我们围在石桌旁迫不及待地吃起了香喷喷的饺子。大家吃到的饺子有的是我包的漏馅儿的,好像衣冠不整的顽童; 有的软鼓囊囊的,好像富人家的胖娃儿,还有的连个馅都没有,好像骨瘦如柴的难民……

    快乐的时光总是不等我们便悄悄地溜走了,这次野炊真令人难以忘怀啊!

  •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向日倾。

    [译文] 再也没有柳絮随风起舞飞扬了,只有那葵花向着太阳转动。

    [出自] 北宋 司马光 《客中初夏》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

    向日倾:一作“向日晴”。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是北宋司马光的名句。而今许多人把“葵花”释为“向日葵”,连许多古诗书编者都不例外,实为谬误。因为向日葵是菊科植物,原产美洲,明代后期才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几种“葵”不能混为一谈。

    葵,在我国原指葵菜,属锦葵科,此外还有蜀葵等,也都有向阳的习性。

    而向日葵属菊科,原称丈菊、西番菊,原产美洲,是明代后期才从南洋传入中国的油料作物。

    明王角晋《群芳谱》:“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荜(蓖)麻子而扁。”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向日葵的记载。

    所以,司马光笔下的“葵花”,并不是指向日葵,而应当是指蜀葵等亦有向阳性的植物。

    译文: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着太阳开放。

    赏析: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本诗语言浅白,色彩明丽清新,犹如摄影师抓拍的一个镜头,"当户转分明""清和雨乍晴",作者调动我们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乍""转""起""倾"使这些景物鲜活生动,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从嗅觉,感觉,视觉各个方位来攻占读者的心.最后两句点明本诗主旨,作者的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近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

    一首平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似乎一览无余.初夏时节,一场清雨刚停,对着门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在开放.这其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决非如此浅薄;甚至用不着细细咀嚼,便可知其所指,其所托,其所寄寓着的深意.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此诗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而言志。

  • 《历代后妃的亡国诗:“更无一人是男儿”最出名》
  • 古代后妃的国亡诗词

    古代江山易析之时,那些被养在宫闱禁地的后妃,往往成为皇权的殉葬品。当遭遇国亡家破的社会剧变时,从后妃的一些诗词里,可以扪触到她们心路历程,或抗争,或怨恚,或忧伤……

    春秋时,楚文王十四年(公元前683),楚国举兵攻破息国(今河南省息县),俘获国君息侯及其夫人息妫。楚文王贬息侯为守门人,却垂涎息妫的貌美,关她在宫中,欲强纳为妾。

    汉代刘向《列女传》记述,一天,楚文王离宫出游,息妫伺机溜出来找息侯,表示决不改嫁楚王。并作《大车》诗,末四句:“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有如皦日。”

    其意是生不能居住在一起,死则埋在一起。要是认为我撒谎,有明亮的太阳作证。并劝说息侯一起以死抗争。可看到息侯态度暧昧,她便义无反顾地自杀身死。

    五代时,蜀国后主孟昶有位妃子费氏,称蕊夫人。青城(在今四川灌县西)人,以才色入选蜀宫。乾德三年(公元965),宋太祖赵匡胤发兵攻打后蜀,孟昶投降。

    后蜀灭亡,花蕊夫人随孟昶归宋。途经嘉陵江西岸的葭萌驿(今四川广元市西南),花蕊夫人心绪悲苦,执笔题壁一词:“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不料,才写下二十二个字,押送的军骑促行,无法写完。

    后来有无名氏戏续下半阕:“三千宫女如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恩偏”。有人评说续篇:“不仅虚空架,亦且狗尾续貂。”

    赵匡胤听说花蕊夫人才色兼备,即召入宫,令其赋诗。花蕊夫人悲愤地诵其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当时两军对垒,后蜀兵十四万,而宋军仅数万人,却落个亡国投降,也就难怪花蕊夫人言词激烈,骂得痛快淋漓了。

    不过,花蕊夫人未得善终。当时,皇弟赵匡义(即宋太宗)因宋太祖不听劝谏,被花蕊夫人所迷惑;于是,借一次宫苑狩猎,赵匡义暼见花蕊夫人随侍在侧,便佯作误射,一箭夺了花蕊夫人性命。这种命运的安排,绝非无名氏的续篇所能奢想。

    南宋末年,由于一位妃嫔的国亡词还惹起了笔墨是非。

    历代后妃的亡国诗

    德祐二年(公元1276)二月,谢太皇太后偕宋恭宗赵上表投降元朝。三月,元统帅伯颜将南宋的谢、全两位太后、帝、诸大臣以及三学学生等,俘虏北上。

    其中,后宫一位王昭仪,名清惠,亦在俘虏之列。据清人《词苑丛谈》卷六引录,北上途中,王昭仪题《满江红》词于驿馆墙壁: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一作承恩)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朝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关河百二,泪霑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愿嫦娥相顾肯从容,随圆缺。”

    王昭仪的国亡词,无非感慨命运多舛,国家兴亡的骤变,属一个弱女子的无奈无助的悱恻之情。然而,当文天祥丞相看到此词,对末句颇有非议。大叹“可惜”,认为“从容圆缺”之语“少商量”,干脆为她代作词二首。

    其一的词末几句改为“想男儿慷慨,嚼穿齦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新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其二的词末几句改为“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原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不难看出,改动之意大呼舍身殉国,女子不让须眉;或者保身自洁,直白黄冠之志。这当属男权社会传统之道。据载,后来王昭仪抵上都,向元世祖忽必烈恳请出家,获准当女道士,号沖华。至此,一段笔墨是非也算一清二白了。

    在中国,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后,男权包括皇权、父权、夫权等等至高无上,哪怕后妃们也是无法逃脱束缚的。尤其国亡一刻,对女子的生死荣辱无不打上惨烈的历史印记,诗词一类的文字也就成为演变的纪录与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