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家境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19 04:04:49
  • 《我的爸爸》
  • 我的爸爸出生在偏的远小山村,由于家境原因,没能上大学。高中毕业就南下打工。在异乡没有背景,没有人脉,从20岁就开始创业。听爸爸说他做过推销员,还自己倒卖一些建材,赚取差价。从我记事开始,爸爸就开始做手机配件,目前公司人数已达40人,也算是走上正轨了。这就是我一个小型企业老板的爸爸。

    我的爸爸还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当我问爸爸什么是智慧的时候,他说当你学会使用别人的能力的时候,这就是智慧了。虽然我不太懂但大概能明白一点点。每天看到爸爸工作两小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休闲娱乐,公司居然还能管理得井然有序,业务也是蒸蒸日上,也许这就是爸爸说的智慧吧!

    我的爸爸还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每次春节回家,都会给村上老人小孩一些衣物和钱财,他从不奢求任何的回报,爸爸这种无私的爱,我为他点赞。

    我的爸爸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他担起了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让我们不用留守在老家,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能和我们一起在城市里生活,享受着三代人的天伦之乐。爸爸带领公司的十几个骨干都在广东定居了,爸爸身上的担子很重,他不只让我们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而且让一群人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每当我看到电视报道中一些偏远的山村的小朋友由于经济原因,只能留在大山里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一年难得见父母一次,每天上学走很长的山路,过着艰苦的生活时,我就十分感恩爸爸给予我们这样的生活,爸爸您辛苦了!您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我想,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肯定不轻松吧。

    爸爸,您是我和弟弟心中的好爸爸,是妈妈的好丈夫,是爷爷奶奶的好儿子。您是我们的榜样,将来我也会向您学习,做一个企业家,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司,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爱我的爸爸!

  • 《一叶障目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一叶障目的意思》
  • 成语解释: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并没有惩治他。

    一叶障目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一叶障目的意思

    障:遮蔽,遮掩

    一叶障目的启示:

    一叶障目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一叶障目的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班超投笔从戎,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启示 》
  • 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戎:军队;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班超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长期的劳苦,(班超)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因此获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

    班超投笔从戎启示: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 《囊萤映雪的典故》
  • 囊萤: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 《记忆不能挽救你》
  • 从前,有个小男孩,他家境良好,生活富足,而且他脑子非常灵,一点就通,学习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同学的喜。在家中,他也乖巧懂事,父母对他疼爱有加。

    可是,上天却没有一直眷顾着他。进入青春期后,他变得十分叛逆。叛逆家长,叛逆学校,叛逆社会,不听同学的良言忠告,不听老师的耐心教导,不听家长的苦口婆心,总是我行我素。终于,他第一次尝到了坐牢的滋味。在监狱里,他痛不欲生,发誓要悔改。

    一天晚上,在梦里,他遇见了一位老智者,老智者见他如此狼狈,便上前询问,“孩子,你年纪轻轻,怎么落得这样的下场?”年轻人叹了口气说:“唉!我本来是很有前途的,只是当年一时冲动,没有记住他人的忠告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啊!”年轻人痛苦地揪了揪头发。“那么,我能提供一些帮助吗?”老人和蔼地问道。“记忆,我需要清晰如初的记忆。这样,我就会记住以前的教训,永不再犯了!”年轻人非常激动。老者沉思了一会儿说:“好吧,如果记忆真的能挽救你,我给你五年的记忆,在五年之内,你会记住以往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不会淡忘。”年轻人非常感激,并下决心要好好改造。过了五个月,年轻人被释放了。一开始,年轻人确实在努力约束自己,可渐渐地,他开始习惯记忆中那些时刻警醒自己的教训,最终,当他犯错误后记忆给他敲警钟时,他已经麻木了,没有任何反应。不久后,他再一次因抢劫被关进了监狱。在狱中,他在想,是不是老人给的那些记忆强度还不够呢?最后,他认为肯定是。

    五年后的一个晚上,老智者再次光临了。他似乎早就料到了结果。所以当见到年轻人又进了监狱时没有过多的惊讶。年轻人一见到老人就扑通一声跪下,央求道:“老智者,我请求你再给我十年的记忆,而且记忆强度也要比上次大好几倍,那样,我再也不会来到这里了!”老智者笑了笑,又答应了。从此以后,年轻人好像真的决定重新做人,再没做出什么违法行为。可是,只有他才晓得,这种“高压”式的记忆只有在他犯错误时才能控制他的行为,缓解他的痛苦,而平时他总要陷入记忆中的痛苦,因为记忆中的那些血的教训总是浮现在他眼前,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十年过去了,他的清晰的记忆逐渐消退,此时,他又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了。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再向老智者索要记忆。

    “我这儿的记忆已被你用完了。”老智者的第一句话就使年轻人——不,应该说是中年人仿佛遭晴天霹雳般瘫了下去。“这些记忆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们其实就是毒品,你刚要开始用时,没什么感觉,可你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依赖,当记忆突然消失时,你就感觉非常痛苦。忘掉记忆吧!忘记它,你就会慢慢地好起来的。”年轻人还想说些什么,可老智者已经消失了。

    多年之后,曾经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终于明白:清晰的记忆是不能挽救一个误入歧途的人的,要拯救自己,唯心灵莫属,唯有心灵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 《瓦特的故事》
  •     瓦特出生于英国的格林诺克,由于家境贫穷没机会上学,先是到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后又到格拉斯哥大学去当仪器修理工,瓦特聪明好学,他常抽空旁听教授们讲课,再加上他整日亲手摆弄那些仪器,学识也就积累的不浅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纽可门蒸汽机,任务交给了瓦特。瓦特将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个老人在喘气,颠颠颤颤地负重行走,觉得实在应该将它改进一下。

        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体随着蒸汽每次热了又冷,冷了又热,白白浪费了许多热量。能不能让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自己出钱租了一个地窖,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机器来。

        从此,瓦特整日摆弄这些机器,两年后,总算弄出个新机样子。可是点火一试,那汽缸到处漏气,瓦特想尽办法,用毡子包,用油布裹,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治不了这个毛病。

        一天他又趴到汽缸前观察漏气的原因,不小心一股热气冲出,他急忙躲闪,右肩上已是红肿一片,就像被一把热刀削过一样,辣辣地疼起来,弄得他心烦意乱。他真有些灰心了,这时,是他的妻子给了他勇气,妻子用激将法又激起了继续研究下去的雄心。

        他又回到地下实验室,将过去的资料重新翻阅一番,打起精神又干了起来,干累了就守着炉子烧一壶水喝茶。一天,他一边喝茶,一边看着那一动一动的壶盖。他看看炉子上的壶又看看手中的杯子,突然灵感来了:茶水要凉,倒在杯里;蒸汽要冷,何不也把它从汽缸里也“倒”出来呢?

        这样想着,瓦特立即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开的冷凝器,这下热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顿然觉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镗床的威尔金技师,这位技师立即用镗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漏气问题。

        1784年,瓦特的蒸汽机已装上曲轴、飞轮,活塞可以靠从两边进来的蒸汽连续推动,再不用人力去调节活门,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

  • 《有关于道义的作文》
  •     李亮是生物系二年级的学生。家境贫寒的他,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小小的生物技术公司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虽然只是个临时打工的小角色,但不久他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天斌鱿显落出来了,也底得了大家的赞巷。这天下班时,和鸽可亲的王总将他请到了办公室。这是一位慈厚的老人,他许诺帮助李亮完成他深入的系统学习,但条件是李亮毕业后要回到他的公司。李亮从内心感激这位善良的老人,他发誓要好好学习,报答这位好心人。

        从此,他再不必为学费发愁了,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每次都拿最高的奖学金来减轻王总并不富裕的小公司的负担,最后李亮又提前一年完成了学业。李亮每取得一个成绩,都会写给老人,老人也每次热情地鼓励他。这一年,李亮要毕业了,由于他小有名气,一些大公司纷纷找上他,待遇优厚。面对诱惑,李亮必须作出选择。关健时刻,老人来信了,信中说:“孩子,在这个社会里,你的选择是自由的,我对你的资助已通过接受你在打工期提出的一系列建议,技术改进后挣了回来,你不欠我什么!”面对现实的诱惑和老人的气度,李亮最终还是决定回到那个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踢恩予他而现在由于产品更新慢而走下坡路的小公司。他将他的想法写信告诉了老人,并承诺他将带回他祈产品的开发。老人回信了,他很为李亮的诚实讲馆用所感动。他在回信中告诉李充,他早已将原有的会司并入了一家知名的大公司.原公司已成为新公司下属的一家分厂,希望李亮加入他的新公司。收到回信的李亮时未来更充满了信心,他不仅可以报答老人,又可以有那么好的待遇。接下来的几个月,他投入了日以继夜的新产品研究,终于名声大噪。但令李亮不解的是,这几个月来老人没来过信,在新公司也没见过老人.英非……

        李亮驱车前往那个小公司,大日锈迹斑斑,一片破致不堪。心乱如麻的李亮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公司以前的一位老职员。得知会司早在两年前鱿例闭了,而老人也在三个月前死了。心如纹痛的李亮来到了老人的墓地,看到墓志铭上写着老人最后的忠告:“要讲道义,但不要生活在道义的阴影里。”

  • 《可喜的成果》
  •     他出生于一个四口之家,家境并不富裕,父母均是下岗工人,仅依靠在市场做小本生愈来维持生计。家中有一弟弟,现仍在读书,在学费和生活费方面需要大全开支,赵左本人自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整天无所事事,父亲为此疲于奔走帮他谋职,可是他却无心工作,直至参加培训之前,他仍处于待业状态,只是有时间帮助父母照看照看生意。随着岁月的磨砺和自身的成长进步,留给他更多的是放弃读书的懊侮和想帮助父母减轻生活重负的迫切心情,一心想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了他的理想和愿望。

        听说团市委组织开展“困难家庭子女高技能免费培训班”的消息,赵左喜出望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培训班中的正式一员。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培训学习,赵左同学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从待业以来心情的郁郁寡欢,重新恢复到学生时代的快乐和自信,同时他对所选的专业也非常感兴趣,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钻研,这也令他在短时间内专业知识收获颇丰。他非常珍惜这样一次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他表示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技术知识,适应未来对专业人才的多方位需求,凭借自身的特长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辜负团市委为他们创造的学习机会。

        通过对赵左同学的上述家庭情况和人学后发生变化的介绍,首先,可以分析出他作为贫困家庭子女的复杂心理:从受社会关注较少、缺乏技能而导致寻找工作四处碰壁的窘迫,到得到团市委等部门的关心,为他免费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扶持带助他走上就业之路的欣喜。在这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中,他感受到了组织上的温吸,同时也增强了他努力掌握技能知识、不断实现人生价值的自信;其次,培训班整体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团市委对他们学业的关心也为他自身刻苦努力提供了必要条件,专业老师的悉心讲解,同学们的埋头苦学,无形中也带动和影响了他,这也令他油然而生了对团组织等有关部门的感激之情,并将感激化作学习的动力,决心以自己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帮助他在技能学习道路上曾经给予他帮助的各级组织。令大家看到赵左同学可喜转变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现在的他已经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是培训学习令他增长了知识,令他结交了朋友,令他有了一个战胜困难的崭新的姿态,这也是他将来步人社会的必备心理要素。赵左同学通过参加培训而发生的巨大转变是各级组织给予大力帮助和其个人刻苦努力的共同结果,更是全社会所期待看到育年成长的可喜成果。

  • 父爱
  •     什么是家庭的幸福与快乐呢?在我看,除了家境好以外,家里的人都能够互相了解体贴,这才算是家庭生活中真正的幸福与快乐,而能使这成为可能的关键人物就是家长——父亲。
        我自己的家庭,其实也是挺和谐的,不过我小的时候却觉得自己缺少父亲的爱。那时候我很少跟父亲在一起。父亲是个商人,他一直忙于做生意。我早晨还没起床,他已经到他的杂货店去工作了。只是因为不常在一起,当时不懂事的我就认为冷漠的父亲不太关心我,他对孩子的态度也太冷淡了,真不像一般人家的父亲。
        后来我渐渐地长大了,也渐渐地知道父亲的过去和他家里的情况,才清楚父亲为什么是那样的一个人。六十多年前,父亲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小村里。家里很穷,父亲只能在村里的清真寺学习,主要是学习阿拉伯语。由于农村的艰苦生活,年幼的父亲不能正常念书。每天一大早必须上山去砍柴、挑水和干别的活。和父亲同代的人都说父亲是个非常勤劳的男子汉.一边干活一边念书是不容易的,可是因为父亲有了吃苦耐劳的母亲给他做帮手,父亲终于学成了,并且学得很好。如今还常有人到我家来请父亲替他们写信和写请帖。
        父亲结束学习后就远离家乡,跟着一个叔叔到处去做生意,帮他照顾马,拉、扛、卖东西。去年我和父亲一块去云南时,他还指给我看他曾经背着沉重的米袋翻山越岭的路线,有一次遇到了土匪,差点没命。幸亏他逃到密林中去了。为了立业,赤手空拳的父亲历尽了艰辛,最后在泰国北部建立了自己的家。
        虽然我和父亲之间向来没有深谈过,可是我清楚地感觉到他生活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和在大陆的母亲相见。那时候我虽然还小,但我有自己亲爱的母亲,因此很理解父亲和婆婆的母子思念之情。当全世界的华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开放的消息时,大家都兴高采烈,我家也不例外。几百万华侨想要回到故乡,回到祖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过那年我家的情况不是很好,没法马上拿出大笔钱出国。但不管怎样,父亲还是尽快找了个机会办手续以便来中国看望病中的年老的婆婆。由于出国必须办几个麻烦的手续,因此要等一段时间。可是天不做美,一天我刚从学校回到家里,就看见父亲和叔叔手里拿着一封信坐着,默默地流泪。我惊呆了,预感到有什么不幸的事发生了。可我不敢想事情会是我想的那样。问我母亲,才知道事情真的和我心里怕的一样,婆婆去世了!过了几个月,父亲办好手续,就无精打采地到云南去了。但只见到了婆婆的坟墓。分离四十多年的母子终于没能再相见就永远离别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不幸的父亲只能在坟墓前跟婆婆相见!
        如今我了解父亲了。经历过不知多少苦的人,怎么能有乐观的性格呢!父亲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为了他的五个孩子,为了中国大陆的亲戚们,不管多么辛苦,父亲都艰苦奋斗;忍受了一切。我慢慢地感觉到父亲对孩子的关怀和疼爱。父爱只能用心灵才能体会到。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不是用过多的语言,而是通过行动。通过父亲的行动,我渐渐地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父亲从来没有做过势利小人,他对待谁都一样。最主要的是他告诉了我应该怎么样对待生活和做有耐心的人。
        为了家人,父亲可以说是贡献了他的一生。懂得了父亲的献身精神,我以前委屈的感觉都消失了,只剩下对父亲的感激和骄傲。我不敢说父亲是个十全十美的人。不过从负责任的角度来说,我敢说他是个完美的父亲。在一生中能有一个这样的父亲,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呢?


     

  • 《当家人》
  •     退休工人中,有不少家境艰难的老人,还有,七个瘫痪、六个无儿女的老人。金桂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他们倍加关怀体贴,对孤儿寡母更是百般照顾。

        女工刘细苹,妻有精神分裂症,身边只有一个十来岁的儿子。刘细苹疚疚癫方,生活不能自理,孩子衣食无着,破衣烂衫。1969年,金桂禄做工会劳保工作后,决心为母子挑起“当家”的担子。金桂禄的妻子说:“自己的家你都管不好,亲生孩子你都照顾不了,还能收拾得了那个烂摊子?”金桂禄说:“咱们家由你管,我放心。虽然日子不太宽裕,但孩子们有父母,有沮暖的家,他们是幸福的。我们怎能着着刘细苹破乱的家不管呢?”

        打那以后,金桂禄成了刘家的“当家人”,早晚总到刘家去看看。日子长了,他成了母子俩的主心骨。但是,当好这个家可真不容易,当时,这个家庭一个月只收人二十四元工资和为数不多的补助费。金桂禄专为他们装订了一本大帐册,按月记帐。从伙食费到学杂费,从毛巾到手纸,从一张电形票到一根冰棒钱,都一一记录。母子俩不会烧饭,他就买来厂食堂的怪券,交给孩子。金桂禄还挤出一点业余时间,衍助孩子补习功课。有益次,孩子不小心从楼上摔下来,K破了头,金桂禄立即找车把孩子送到医院

        几度春风秋雨,多少次日移星转,整整度过了十二个年头,孩子已成长为工厂的一名好工人。他每月把工资都交给金桂禄掌管。金桂禄很据孩子的籍要,给他买了自行车、手表。1978年,刘细苹被安排到了厂疗养所。1980年,刘细苹下放的女儿也调回南京工作,姐弟俩继续请金桂禄“当家.。金桂禄看到孩子们能独立生活了,于1981年9月的一天,金桂禄把帐本交给姐弟俩。姐弟二人瀚开帐本,看到的是:十二年前,从这个家里接过来只有八元四角三分钱盖十二年后,交给他们的是六百一十五元八角四分。姐弟俩的眼泪扑簌旅地流了下来,激动地说:“没有金叔叔关心,投有党的关怀,就没胃我们一家人,金叔叔这些年为我们操碎了心,真是比亲人还要亲!

        退休老工人黄金森的家离厂有十里远,老俩口无儿无女,经常卧病不起。金桂禄从担任劳保干事起,坚持月月送钱到家,经常登门探望。一天,老人发高烧,金桂禄跑了几条街买不到水果,就买了两瓶桔子罐头去看望。老人第一次感受到晚辈的殷勤照料,感动得潜然泪下。1979年深秋的一天,老人又金桂禄叫到家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交给他说:“小金啊,这是我和老伴多多年来的三百三十二元钱,要是我先死,就留着给老伴过日子,要是她先死,我有劳保,请你把这些钱交给国家。”金桂禄听了安慰老人说:“您老尽管放心,我一定象亲儿子一样照料你们。”后来,老人又先后三次交给他一些钱,他都如数存人银行。1983年2月,黄金森老人病故了,黄妈妈担心日后厂里不再管她了,日子不好过。金桂禄安慰她说:“您老尽管放心,今后我会象往常一样照顾您。”并把一干二百元钱的存折交给她。后来金桂禄又与街道居民委员会联系,把她列为五保照顾户,述为她维修好房子。黄妈妈千恩万谢,逢人便说她也个亲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