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斑驳的铁门,"吱呀"一声,仿佛打开魔法世界的咒语。梧桐树沙沙抖落几片新叶,恰好停在我脚尖,这是后花园给我的入场券。
当春风踮着脚尖为泥土揭开薄毯,新翻的泥土嚼着青草味的阳光,整座花园都舒展开了翡翠腰肢。迎春花总是举着金色小喇叭第一个登场,吹得玉兰花苞"啪"地绽开雪白裙摆。我最爱蹲在桃树下,看粉白花瓣像芭蕾舞者打着旋儿纷纷扬扬。这时我的爱犬“咖啡”会叼来蒲公英,我吹出的绒伞承载着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还有那层层叠叠的海棠花呀,真像淡雅脱俗的百褶裙,风一吹就漾起粉色的涟漪。
忽然,蝉鸣摇响水晶铃铛,夏日的池塘漫着薄荷果冻般的清凉。我常把脚丫浸在清凉里,看锦鲤在荷叶间嬉戏的掠影。荷花仙子们最会打扮,有的别着露珠胸针,有的戴着蜻蜓发卡。那天我偷偷采了片荷叶当遮阳伞,“咖啡”追着水面的光斑转圈圈,扑通跌进浮萍堆里,溅起的水珠串成风铃,惊醒了睡莲的仲夏夜之梦。
某日,枫叶染红了常春藤的裙裾,菊花仙子们就抱着月光织成的丝线,在菊蕊间绣出鹅黄的毛线球,烫着绛紫的大波浪,还有几枝墨菊像书法老师挥毫的墨点。“咖啡”蹲在菊花仙子身旁,风掠过它蓬松的绒毛时,卷走了几缕花蕊絮语。原来是在听仙子们讲春去秋来的故事呢。
直到腊梅吐香时,花园变成了撒着椰蓉的雪顶蛋糕。我裹成棉球蹲在梅树下,看冰棱给枯枝戴上水晶耳环。忽有几瓣梅落在掌心,凉丝丝的带着暗香。“咖啡”突然从雪堆里钻出来,胡须上沾着雪沫,活像偷吃奶油的老爷爷。我们呵着白气在梅香里画下大大的笑脸,那笑容至今还在窗棂的冰花上闪着光。
如今,秋千绳上新结的紫藤花,正巧够到“咖啡”跃起时扬起的绒毛。原来不是秋千变短,是我们把童年长得太高太高!
我的爷爷奶奶,守着乡下几亩薄田,仿佛和科技浪潮绝缘。
几年前,父亲给二老添置了智能手机。他想听听田里的蛙鸣,想看看老人们晒得黝黑的脸。老两口捧着手机,像捧着稀罕物件,却总把它 “用坏” 。我们打电话过去,十回有九回,听筒里传来冰冷的 “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后再拨” 。奶奶总委屈地说:“不知道咋回事,它自己就没声儿了。”
每次回乡下,教手机充电成了必修课。我们握着他们布满老茧的手,点充电图标、插充电线,像教孩子学走路。可不出一周,准能接到爷爷电话:“手机又黑了,充不上电咯。” 回去一看,要么充电线被随意扔在角落,要么手机连着充电器,却压根没插进插座。
那次,父亲从奶奶同村好友那儿听说,爷爷体检测出高血压。他瞬间慌了神,手指颤抖着拨电话,听筒里机械的关机提示,让他的脸瞬间煞白。“万一有啥急事儿,联系不上可咋办!” 他扯着我就往乡下赶,车轮碾过柏油路,带起的风里,全是焦虑。
到家时,日头正毒,奶奶守着空荡荡的院子,听见响动,眯着眼从屋里挪出来。父亲顾不上擦汗,忙问:“我爸呢?” 奶奶指了指田的方向,“在地里薅草呢,说庄稼离不开人。” 我们沿着田埂找,看见爷爷佝偻着背,在玉米秆里时隐时现,汗把后背洇成深色。劝他回屋,他还嘟囔:“草不除,要跟庄稼抢营养。”
回了家,父亲盯着奶奶,声音发紧:“降压药呢?医生说必须按时吃!” 奶奶攥着衣角,小声说:“没买,那机器测的,准不准哟?我和你爸寻思,兴许是弄错了……” 她眼神闪躲,满是对科技检测的迟疑。
之后好些天,我们守着二老,重新教手机操作,把充电步骤写在硬纸板上,贴在墙上;教他们看电量图标,像教认新种的庄稼苗。讲体检数据时,父亲蹲下来,握着爷爷的手说:“这机器,就像咱田里的好把式,能早看出庄稼毛病,也能早看出人的毛病,得信它。” 爷爷抽着旱烟,吧嗒吧嗒响,烟雾里,皱纹似乎浅了些。
科技浪潮还在翻涌,别让亲爱的他们孤零零挣扎。慢一点,等一等,把科技的温度,细细传递。
音乐场中,与其他欢呼的人不同,他仿佛沉浸于音乐中,与音乐融合了……
就在今天,他和朋友被邀请去参加编钟音乐会,一路上他都很激动,因为编钟是千年前的乐器,今天他就要见识到这件古老的乐器演奏出的音乐了。
演出开始了,最前面的一段引子好像平平无奇,可到了高潮,他就完全沉溺在音乐中无法自拔了。第一首《沧海一笑》,用编钟浑厚的声音述说着江湖上的侠客故事,钟声如泉水般缓缓流入他的耳朵,浸润他的心田。那声音,一会紧凑明快、一会舒缓自然、一会活泼欢乐,有时如同天鹅戏水、有时如同金鸡唱晓、有时又如同喜鹊闹梅。他如同沉醉在其中了,眼睛陶醉地半眯着,身体随着音乐忽快忽慢的节奏一摇一晃,好似在给音乐打拍子。音乐到了极快的时候,他的呼吸甚至也加快了,手也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
又是一首《井冈山上太阳红》,一上来就快的节奏把他的心跳也带快了起来,那气势,有如钱塘江大潮那般汹涌澎湃,又有如万里长城那般雄厚壮观。周围人说什么他通通都没听见,他已完全融入了钟声。仿佛看见那高大的井冈山岗上,一轮透着朝气与活力的红日正在缓慢升起,而他自己,正是那轮让众多战士们都敬佩的红日!
随着歌曲渐渐落入尾声,音乐会也结束了。他这才睁开眼睛,拉着朋友,又最后望了一眼编钟,这才恋恋不舍地走了出来。他自言自语着:“这千年音乐真是太让人撼了!下次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要再来!”
读《追逐星星和向日葵的人》,我仿佛跌进了一个巨大的、旋转着的、金黄色的漩涡里!书页不再是安静的纸,它们变成了梵高叔叔奔跑时卷起的风,带着颜料的味道,还有阿尔勒田野上灼热的阳光气息。
他跑得真快啊!这个叫文森特的红胡子叔叔,不是在画星星和向日葵,他是在用生命“追”它们!书里说,他追着星星跑,想把它们像萤火虫一样捉住,摁在深蓝色的画布上,结果星星被他追得晕头转向,画成了流动的金色漩涡《星月夜》。他追着向日葵跑,想问问它们为什么总把灿烂的脸蛋儿朝向太阳,结果向日葵被他追得不好意思了,把最浓烈、最滚烫的黄色“哗啦”一下全泼给了他那些著名的《向日葵》。原来,最伟大的艺术不是“画”出来的,是用整个生命“追”出来的!这份不顾一切的“追逐”,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我。
但最让我鼻子发酸的不是他追到了什么,而是他追得有多“笨”。他追星星,别人笑他异想天开;他追向日葵,穷得连颜料都挤不干净;他想追上别人的理解和爱,却常常像只撞上玻璃窗的蜜蜂。书里有一张插图让我久久难忘:他孤独地站在金灿灿的麦田里,身后是巨大的、沉默的鸦群,天空像要压下来。那一刻,我觉得他像极了体育课上那个拼命练习却总是最后一个跑过终点的小胖子——喘着粗气,满身是汗,背影倔强得让人心疼。原来,追逐梦想的路上,最沉的行李是孤独。
然而,梵高叔叔教会我的魔法是:如何把“笨拙”变成“光”! 他追不到星星,就把自己变成了一颗燃烧的星星!他用最纯粹、最浓烈的色彩——燃烧的柠檬黄、深邃的钴蓝、翻滚的翠绿——在画布上爆炸!他画的向日葵,花瓣不是精致的,而是像孩子用蜡笔用力涂抹的,带着毛边,甚至有点“歪瓜裂枣”,可正是这种“笨拙”,让它们迸发出火山喷发般的生命力!他画的星空,星星不是安静挂着的,它们在旋转、在呐喊、在跳舞!这让我想起自己捏的陶泥小人,胳膊腿儿都歪歪扭扭,妈妈却说:“瞧,他多生动,像要跑起来!” 梵高叔叔让我明白,“完美”有时是冰冷的标本,而“笨拙”的热爱,才能让灵魂在纸上活蹦乱跳!
合上书,我冲到窗边。夜色中,城市的霓虹淹没了星光。但我不再沮丧。因为我知道,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国南部,有一个红头发的叔叔,用他短暂却滚烫的一生,像夸父逐日般,执着地追着星星和向日葵奔跑。他最终没能追上太阳,却把整个星空和一片燃烧的向日葵田,永远地种在了人类的心上。
他追着光跑,把沉重的影子——孤独、贫困、不被理解——都用力甩在了那片金灿灿的麦田里。而那片麦田,那片星空,那些永不低头的向日葵,就是他留给世界最灿烂的“影子”,比任何奖杯都耀眼!或许,我也该像他一样,勇敢地迈开腿,去追我心中的那束光——哪怕姿势不够帅,哪怕跑得不够快。因为奔跑本身,就是生命在画布上涂抹的最动人的颜色!这,就是那个“追逐星星和向日葵的人”,用他燃烧的生命,为我点亮的,最亮的一颗星。
城市的高楼大厦在晚霞的照射下,仿佛是巨大的黄金雕塑,闪耀着宝石一般的金黄和粉红色光芒。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晚霞将城市的喧嚣与宁静交织在一起,如同画家的调色板,为这个世界赋予了一份令人心醉的宁静。就在这时,我遇见了一个卖水果的小贩。
那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他沧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睛有点浑浊,手有扇子那么大,每根手指却都粗得好像要弯下来似的,皮肤皱得像树皮。他那饱经沧桑的身体也被岁月压弯了腰,在那岁月摧残的脸上,透出的是艰辛,而深邃的眼中,显现出的是淡淡的忧伤。他吃力地堆着那破旧的三轮车,一点-点地行动着。那被岁月摧残的脸也皱成了一张被撕烂后又被贴起来的牛皮纸,显得他十分用力。我心想:“这年过七旬的老人家怎么会一个人在这大街上呢?他的儿女为何不在他的身边,让他靠卖水果为生?”我默默走到了车的后边,帮着这位老人推车。这位老人也注意到了我的动作,向我微笑了一下。“谢谢!”这老人的声音十分和蔼,让人感到亲近。
我在后边使劲地推着车,也把心中的疑问吐露了出来:“老人家,您的儿女呢?”我这一句话虽然只有那么短短一句,但却像是直接戳中了他的心底。他摇头不答,看着他眉毛皱紧了许多,嘴巴也没有像之前那样有光泽了,那伤心的表情,或许已经出卖掉了他的经历。
在下坡时,我再次询问了他的经历,他回答了我:“我有一个儿子。他学业有成,现在在北京大学读博士,没时间来管我,我也只能自己种水果出来卖,这梨是我自己种的。”说着,他拿起几个梨子递在我嘴边。“谢谢你,小姑娘,你帮我推车,我也没有什么东西给你,就只有这梨了。”说罢,他把那几个梨放到我手里。
老人重新推上车子。晚霞的余辉还在天空上飘荡着。在这一刻,在晚霞的映照下,我的心灵得以净化,希望那些善良的人,期翼和幸福同这美丽的晚霞一般灿烂。
老师点评:小作者借推车小事,以“助老行动”为明线串起故事,又暗藏“善意传递”“生活坚守”暗线,让平凡善举有了精神重量。
夜深沉沉的,仿佛什么东西都停止了一般,我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语文老师上课的内容——《宝葫芦的秘密》,我心里想:要是我有一个宝葫芦,那该多好呀!这样,我就什么也不用做,便可以每次考试考到满分,每天轻松的完成作业,有玩不完的玩具,吃不完的美食了!每天都会很快乐,没有悲伤了……想着,想着,我眼睛慢慢眯了起来,很快进入梦乡。
“王葆,起来啦!钓鱼去!”咦,我不是姓徐吗?还有,王葆,这不是《宝葫芦的秘密》里的主人公吗?难道我变成他了?大棒啦!这样,我便可以有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啦,这时,我又听到同学的一遍遍的催促,我来不及刷牙、洗脸、吃饭,忍住心中的欣喜若狂,出发了。
来到河边,没有见到同学,我便迫不及待坐到椅子上,开始钓宝葫芦,果然,没过多久儿,我果然钓到了一个葫芦,我一看,这不正是电影中的宝葫芦吗?于是,我立刻悄悄对它说:“宝葫芦!给我变点吃的!”宝葫芦一愣,还是很快给我变出了一顿丰盛的饭。我们边吃边聊,它也准备给我当宝物。我听到这,快乐极了。
之后,我便一直顺风顺水,这边学校有场数学竞赛,我有宝葫芦,自然不怕,我靠着宝葫芦的帮助顺利完成了竞赛。可学校觉得在我这个年级的取得这个成绩很不可思疑,于是查看了监控,从而得知了宝萌芦的存在,最终不仅把宝葫芦上交国家带去实验室,而我也上了网络热搜,呜呜!
“起床啦,太阳晒屁股啦!”爷爷说,啊,原来这是个梦!
读完《苏东坡传》,我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与这位北宋的文学家进行了一场深刻的交流。我心潮澎湃,满是对东坡跌宕起伏人生的感慨。
苏东坡的一生波澜起伏,三起三落,他曾站在仕途的巅峰,名满天下。以其卓越的才华与政治抱负为百姓谋福祉。但也多次因写诗而被贬谪偏远之地,遭受仕途的重创与生活的磨难。但正是这些磨难才成就了他在北宋文坛的不朽地位,在黄州那个清冷孤寂的贬谪之地,他没有被打倒。反而,在黄州的东坡之上种地、务农,认认真真做个地道的农民,从此改名“苏东坡”。他从生活的细微处汲取灵感写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佳作,他将人生的豪情融入文字,展现他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在惠州,尽管物资匮乏,环境艰苦,但他却能苦中作乐,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东坡如此超脱旷达的心境真让我敬畏!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越发激起他热爱生活的豪情。“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自强不息精神,鞭策多少人奋勇前行!
苏东坡的曲折一生让我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未经历过苦难,而是在困难中依然坚守内心的宁静和良善,保持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追求。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合上书本,苏东坡的高大形象在我心中愈发伟大。我们要学习东坡的精神,在人生的风雨中,以豁达为伞,乐观为履,书写自己的精彩篇章。
一天,我正在看《少年中国说》。突然,书仿佛出现了吸力一般,将我整个人都吸了进去。我吓得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醒来时,我就发现自己正站在一个古色古香的书房中。书房的书桌前,一位二三十岁的青年人正在奋笔疾书。我走近一看,“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这不正是我刚才在看的《少年中国说》吗?这时那位青年人抬起头来,警觉地看向我,问道:“你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书房里?”我赶紧回答道:“我叫陈昱帆,是从2024年的中国穿越来这里的,请问您是梁启超先生吗?”那位青年人说:“没错,我就是梁启超。你说你是未来世界穿越来这里的中国人,那么中国现在是什么样的呢?”
我想了想,回答道:“现在的中国已经十分强大,不用向现在那样纵容敌人杀人放火而毫无还手之力了。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正是一代代中国少年努力的结果呀!”梁启超兴奋地说:“中国就应该是这样!我们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域,怎能被别国肆意凌辱……”
就在这时,梁启超的声音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妈妈那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都几点了还在床上睡觉,快点起来!"原来这只是一场梦呀。
烈日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一切烤焦似的。天空中,云彩早已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无边的蔚蓝。在这样的天气里,一位农民正在辛勤地劳作。他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泛着光,一条旧毛巾随意地搭在肩上。他的身旁是几株嫩绿的树苗,正等待着被植入大地。
终于,他翻完了土,小心翼翼地将树苗立在土中,用铲子将土压紧。完成后,他满意地抹了抹汗水,来不及休息,又匆匆地去打水准备给小苗浇水。然而,他并不知道,在他转身的那一刻,一双眼睛正偷偷注视着他……
当他打水回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手中的铲子不由自主地掉落在地上,发出当啷一声。原来,偷偷注视着他的那个人已经坐在了树下,正悠闲地眯着眼睛哼着小曲,仿佛在享受树荫下的凉爽。
“你在干什么?”农民的声音有些颤抖。
“等着乘凉!”那个人甚至连眼睛都没有睁开,语气中充满了不屑。
农民默默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再多说什么,只默默地浇了水,然后悄悄地离开了。
这幅漫画,如同一粒石子,投入了我平静的心湖,激起层层波澜!
那个等着乘凉的人,是多么可笑啊!自己不栽树,却妄想享受树荫;自己不劳动,却妄想收获果实;自己不工作,却妄想着享受生活!
看着这幅漫画,看着乘凉的那个人,我既为他感到可笑,又为他感到可悲。如此懒惰的人,只想着不劳而获,白白地享受生活,这,可能吗?人的一生,应该是用来奋斗和贡献的,不是用来等待和享受的。然而,仔细观察,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并不少见。有的人年轻力壮,却宁愿在家里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有的人宁愿每天在家里玩游戏、刷视频,也不愿意去外面闯荡发展;还有的人,明明没有付出努力,却总想着在最后关头抢夺功劳。这些人,不就是那个等着乘凉的人吗?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青年女子找了一份工作,没干几天就请假不干了。她说:“我不想上班,上班太累了,我会崩溃的!”她的父母吓坏了,将她养在家里。这样的人,何尝不是那等着乘凉的人呢?我不仅为她感到可笑和可悲,更要为她的父母感到可叹。过度娇惯不懂得珍惜生活的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我看着这幅漫画,久久地陷入了沉思。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成为那个等着乘凉的人,而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美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六年级的毕业季,仿佛一场绚烂的烟花,短暂却刻骨铭心。教室的桌椅,操场上的欢笑,都成了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时光匆匆,转眼间我们将各奔东西。不舍的是那份纯真的友谊,留念的是那些共度的时光。我们曾一起笑过、哭过、努力过,那些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毕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让我们带着这份不舍和留念,踏上新的征程。愿我们都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保持那份初心和热情,勇敢追梦,不负韶华。
再见,亲爱的同学们,愿我们的友谊长存,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