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巴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1:06:18
  • 《游九曲黄河第一湾》
  • 有人像巴金一样喜欢看海上日出,有人像叶圣陶一样喜欢金华的双龙洞,有人像碧野一样喜欢七月的天山,有人像袁鹰一样喜欢北京的颐和园,而我喜欢若尔盖的九曲黄河第一湾。

    这个暑假,我们一路拔山涉水,翻山越岭为你而来——九曲黄河第一湾!来到景区大门前一眼就可以望见“九曲黄河第一湾”几个红色的大字,雄伟地挺立在牌坊上,像极了戍边的战士!一进景区,我们便绕过一排排、一栋栋金碧辉煌具有藏族特色的民宿直奔云梯,什么是云梯呢?原来是直冲云端的电梯扶梯!是由14节组成。大约有158米高,总长538米。它是世界上第一座高海拔自动观光扶梯,同时它也被誉为“天下第一梯”。看着如此壮观的云梯,我迫不及待地冲了上去。云梯缓缓向上,我们通过玻璃看见了山上那一株株一簇簇五颜六色的野花,它们虽然没有玫瑰的娇艳,牡丹的诱人,但是它是朴素的,精干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它们在高原上不畏严寒,默默地绽放着!十分钟后,我们登上了海拔3680米的观望台。此时我感觉我身处云端之巅,古有李白“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而我此时吟诗到:手可摘白云,白云美如画,真想游天际。那白云真是漂浮不定啊!一会儿像条灵动的小鱼游览深蓝色的天际,一会儿像只调皮的猴子在津津有味吃桃子,一会儿像一团团一坨坨软软的蓬松松的棉花糖……向远处眺望,映入眼帘的是那九曲河。它弯弯曲曲,就如一条银白色的巨龙盘旋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九曲河与蓝天白云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草原风景图。

    我们顺着木梯下了山,沿着石板小路走过小木桥,穿过草原,来到了黄河边。九曲河不同于波澜壮阔的大海,它水平如镜,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像极了一位恬静的少女,甜甜地躺在草原上!它不同于清澈见底的喀纳斯湖,它是银白色的,就如一条长长的丝带,再加上牛羊相伴和白色帐篷,真是令人如痴如醉!帐篷好似一个个蘑菇一般散落在黄河两岸,让人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仙境图。

    绕过亭子沿着黄河一直走便来到了土拨鼠的家园!在这里可以看到草地上到处是形状各异、不规则的洞穴,这便是土拨鼠的家。土拨鼠一般是上午八点至十点,下午四点至六点出来觅食,我们是下午两点到那的,所以我们找了许多洞,却都没有发现土拨鼠,这可真是件遗憾的事呀!我们很遗憾地离开了。

    这就是九曲黄河第一湾,一个美丽的地方!

  • 《描写日出的作文550字》
  • 刚刚学习了巴金的《海上日出》,在巴金的笔下,海上日出是那么壮观,那么神奇。为了目睹这样的奇景,我特意早早地起床。

    那天清晨,我站在阳台上,望向东方,太阳公公还没有起床,天空有些灰蒙蒙的,几片黑灰的薄云在天地相接的地方静默着。整个世界都笼罩在灰蒙蒙的晨色中,一切是那么安静。渐渐地,东方泛起鱼肚白,天色亮了起来,一抹淡红的霞光给黑灰的薄云描了一个金边儿,我知道太阳公公睡醒了,便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里,生怕一眨眼太阳就升起来了。

    天空像个神奇的魔术师,瞬间把淡红的霞光变成了红色,那一抹红色霞光冲破了薄薄的黑云,东边的天空成了一片火红,就像天空着了火,这红霞如此绚丽,把西面的天空渲染得瓦蓝,好像画家手中的染料倒翻了,红的那么耀眼,蓝的那么干净,万道金色的光芒从云霞中射出来。

    就在我欣赏红霞的时候,太阳偷偷地从云霞背后露出了小半边脸,太阳出来了,我不由得兴奋起来。它真的像巴金先生写得那样,一步一步努力地向上升,最后纵身一跃,完全冲破红霞,把自己毫不保留的坦露出来,一刹那间,路旁的杨柳似乎穿上了金色的外衣,整个世界仿佛镀了一层金色,到处充满了光亮。我低头看看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那一瞬间,我的内心满是希望,我不禁吟咏到: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原来日出是如此壮丽,我为之兴奋,太阳初出,一切都是新的,我要怀揣希望,向着美好的明天努力。

  • 《我与祖国共成长》
  • 中国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说过: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她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现在的我正拿着手中的笔,倾诉着对祖国的情怀。

    连著名文学作家巴金都有着对祖国的特殊情感,又何况我呢?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每每望见飘在空中的那一抹鲜红,眼前就不由得浮现出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情景,耳边徘徊着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地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庄严的宣誓,这激动人心的声音一次又一次的敲响我心中的吊钟——精忠报国。

    我的外婆经常同我讲:“以前啊,我们的房屋都是些瓦砖砌成的,房顶上的瓦好一块,坏一块。一到雨天,麻烦就来找人们了,雨水都来凑热闹,有时家里因为进了雨,所以不得不挪动家具。”

    记得有一次,爷爷因为忘了时间,导致他最爱看的那部电视剧播放完了,不由得连连叹气,看着爷爷失望的表情,我连忙打开电脑搜索了那部电视剧,爷爷津津有味的看了个通宵,后来我听爸爸说在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黑白电视机已经是富贵人家的标志了,它可以说的上是宝贝中的宝贝了。

    再看看现在,手机、平板、电脑......各种高科技都生产出来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飞机、坦克、导弹等物品都已在保家卫国上显露出了它的本领。从战争不断,到西藏和平解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国家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1949年中国宣布成立到现在2020年,七十一年的艰苦路程,终于走到了尽头,等来了繁荣昌盛的中国!我从小时候的牙牙学语,成为了一个成绩不错的小学生,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成长过程里也有酸甜苦辣,祖国的发展也免不了跌宕起伏,我与祖国共奋进,共成长。

    从被外国人讥讽,到让外国人竖起大拇指,中国以飞速发展,已经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现在的中国以不容小觑,东方亚狮已经苏醒,正在向世界各地展现那威武雄壮的身躯,嘹亮世界的咽喉!

    我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祖国,我愿与你共同成长,虽然我现在还小,但我能用耳朵去听,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受祖国的强大,也愿祖国更加昌盛,哺育后代子孙,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 《读《巴金自传》有感》
  • 巴金不是一位文学家,但他写作了五十多年,他最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寻找出路。他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里,在许多所谓的“上等人”和“下等人”之间渡过了他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中它尝到了下等人的生活,在伪善和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他听到了年轻的痛苦的呻吟。他觉得这个社会出了毛病,但却又说不出毛病在何处,该如何医治。他把他的家庭看作是一个专制的王国,他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看着亲近的人们在那里痛苦地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然后慢慢地死去。

    他想找一条救人、救世、就自己的路。他最终选择了写作,是因为他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与恨无法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大海却找不到岸。所以,他要找一个心的归宿——写作。

    从本质上看,巴金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始终生存于崇尚理想、追求光明、坚信未来必胜于现在的精神空间里。早在“五四运动”前后,巴金就寻找和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并在心灵的祭坛上立下了为理想奋斗终身的誓言。后来随着时光的消逝,巴金所追求,巴金赖以奋斗不息的心灵支柱逐渐从原来具体的信仰转化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心灵的灯”,转化为抽象的理想、光明与正义。甚至到了晚年,他也还满怀信心地说:“任何时候在我的前面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亮光。不管它是一团火,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会永远给我指路。”

    他不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巴金总是坚信,“春天是不会灭亡的”“生活里是充满着春天的。秋天里的春天,冬天里的春天,而且有很多很多的春天”。他“从来不曾怀疑过:旧的要灭亡,新的要壮大;旧社会要完蛋,新社会要到来,光明要把黑暗驱逐干净”。

    然而巴金又绝非个人英雄主义者,他所追求的是人类平等、自由、互助的共同理想,而不是一己私利,他的人格精神中始终包含着自觉的群体意识。巴金认为,应该“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群体的命运上,将个人的希望寄托在群体的繁荣中”。“人对他的同胞必须真诚,必须互助;离开了合作与互助人便不能够生存”。他常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与接受;人只有在众人的幸福中才能求得个体的幸福。

    总之,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群体主义是巴金人格精神中的四块基石,它们代表着巴金最根本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人们从巴金身上所看见的无私奉献、善良正直、真诚热情等诸多美好品格正是这些人格精髓的具体体现。这一切融入文学创作,也就使巴金的作品显示出一种迥异于其他作家作品的文学品味。

    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从他的身上我明白了: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为多数人牺牲自己;人不单是靠吃米饭活着,人活着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巴金那样的燃烧的心和永不衰竭的热情。巴金的死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文坛的参天大树倒下了,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无与伦比的重要精神财富。

  • 改变人生的阅读
  • 巴金曾经这样说过:“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

    的确,阅读的作用是数不清的:丰富阅历,扩大知识面,弥补课内知识的不足,为我们指引人生的方向…

    可我认为,阅读最重要的作用是改变我们的人生。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想干大事业的大学生借遍了他所有的亲戚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公司的效益很好,人才层出不穷,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可因为另一家公司的出现,人才们都个个跳了槽,公司的效益也渐渐跨下去。最后,公司终于破产了。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面临如此境地,他怎不会是一个失败者!有一天,他偶然翻开了一本《老人与海》,立即被其故事情节所吸引,看完之后,他感慨万分:“为什么我不能重新开始?难道我就要这样过一辈子?”于是,他不顾父母的极力反对,重新开了一家小公司,一开始,公司效益很不好,但经过第一次开公司所积累的经验,经过他几番努力,公司的效益渐渐好了起来。几年后,他的公司成为了全国的着名品牌。当他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要不是当年偶然翻开的《老人与海》我今天还依是一个失败者呢!”

    是啊,若是那大学生还没有遇到《老人与海》,他可能还至今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再也无力站起来。

    不管是谁,遇到困难之后,那些富有哲理,励志的书本往往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他们总能在这些书中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找到自己所要的答案。从而重新振作起来,摆脱失败的阴影,迎向光明。

    所以,让们多阅读吧,也许它可以帮你找到你人生的方向……

  • 《巴金先生重游香港》
  •  巴金先生重游香港,我们别来三年又有机会见面,感到十分兴奋。在一次举杯欢叙之中,深深感到巴老年虽八十,而精神并无老态。他喜欢小饮啤酒,可是我劝他不妨饮一杯绍兴雕,他也欣然接受。亲切、真挚,从他的交谈中体现了这位著名老作家待人接物的独有风格。近日)来巴老还向访伺他的记者谈到了一个生死观的何题,他坦然地发出了警语:“既然活着,要活得有意义。生命不是单单领取,生命在于不断的给予”。“空手来,空手去……只是文章还没写完,心里焦急、坐立不安”,这些话,充分反映了巴老参透人生机微所得的崇高悟性。

     是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活着是为了给社会和人类以有益的东西,古今哲人,都具有这种怀抱。所以范仲淹有“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夭下之乐而乐”的主张,鲁迅有“吃的是,挤出的是奶和血”的自勉。文天祥更广其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把人的生死放到历史的高.度来i}衡了。其实,巴老谈到的空手来空手去的间题,所启示的既有哲理的意义,也有历史的意义。、说文章还没写完,心里不安,就是一个伟大作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一贯认为:作家最重要的事是写作,要让生命不断燃烧,要给人间带来温暖,所以他是“靠情感动笔”的,他的作品所以能打动千万人的心,就由于他写真情,说真话,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终于成了一个最真淳的人物,也是十分旷达的人物。

     说到旷达,一个前提是要能参透人生的穷通道理,这是古往今来“达人知命”的出发点,所以《抱朴子》有云:“顺通塞而一情,任性命而不滞者,达人也”。庄子对穷通理解得更进一层,他说:“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卜庄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他是说只要参悟到得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规律,就不为得失而忘形或戚戚了,就会把得失看为寒暑风雨一般的平常。能如此,可称得道,可以高吟李白的诗“所贵旷士怀,朗然含太清”了。。、巴老的旷达,是悟道而得之,所以他坦然说空手来,空手去,必已把后事安排好了”,外物已不足为巴老之累。话得说回来,巴老晚年,不仅是旷达,回顾平生,也已无愧,他是没有为虚度年华而悔恨的事了,他的等身著作,证明他的生命是不断地给予,今后也必然“义不苟含,’,写真情,说真话。

  • 《巴金 鸟的天堂》
  •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的动了,向河中心移了过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只桨有规律的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有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溶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诛,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请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告诉我这里是“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仆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的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一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的,黑的,有的站的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有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过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却是鸟的天堂啊!

  • 《巴金的小故事》
  • 巴金的故事

    巴金常说自己是“五四的儿子”。《新青年》是他最热的刊物。少年巴金曾怀着一颗战栗求助的心写给《新青年》的编者陈独秀,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写信。最终,他没能等来回信,这是他少年时的一个挫折。

    1928年8月,巴金在法国写成了第一部小说《灭亡》,第一次使用了“巴金”这个名字。他在拉封丹中学的中国同学巴恩波不久前投水自杀,为纪念他采用了“巴”字,而“金”字,是因为他刚译完克鲁泡特金的著作。这就是“巴金”笔名的由来。

    1931年,《家》最初在《时报》上连载时以“激流”为题,书名、作者都被套了红,版面上还用突出大字介绍作者是“新文坛巨子”。可是小说刊出的第二天,巴金就接到了大哥李尧枚服毒自杀的噩耗,这促使他重新调整了小说的构思———大哥成为小说的主角,高觉新的原型。

    巴金时常收到青年读者的来信。1936年起他通过通信结识了一位叫陈蕴珍的女学生。她在电影院里遇到过巴金,令她不解的是巴金竟然戴着黑眼镜看电影。一直不肯谈恋爱的巴金终于被这个纯洁热情的女孩子打动了———他们谈了8年恋爱,陈蕴珍后来成为巴金一生挚爱的妻子,她的笔名萧珊更为人熟知。

    1949年7月,巴金到北平参加中国文协成立大会。闲时去旧书店淘书,他买了一本名为《人生》的小书,署名“巴金作”,是上海励志书社出版的。巴金在扉页上顺手写了几个字:“原作者不知为何许人。我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书商真可恨!”

    1952年,巴金作为赴朝创作组组长来到抗美援朝前线。巴金在前线备受关照,他觉得盛情难却同时又非常不安。领导机关常送来烟、白糖、奶粉等物品,他借口感冒没好索性戒烟。巴金这一时期的小说《团圆》被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文革”开始了,抄家。巴金家有一只小狗包弟,是全家的宠儿。街道上的孩子常来打门叫喊着要杀狗。巴金夫妇无计可施,只好把小狗送给医院做实验用了。对所有的批判、虐待和侮辱,巴金总是默默忍受。有难友问他怎么看待这一切,他说:“我相信历史!”

    1981年,有记者访问巴金,看见到处都摊着书,老人正忙着整理。问他在做什么,巴金抚摩着书答:“我在做身后事……就是把这些书整理出来,捐出去,死后就没法做了。”问他为什么不让别人代劳,他说,要分类,别人不晓得有哪些书。1982年,搬书的人来了,巴金静静坐在楼梯边一张老式木椅上,默默送别这些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朋友”。

    巴金为他晚年的专职司机老彭的孙女起了名字。巴金说:“就取一个普通点的名字。生男孩叫彭大明,生女孩叫彭明英。大明、明英的意思,就是正大光明。做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做正大光明的人。”

  • 《关于巴金的资料》
  • 巴金,(1904年11月25日 — 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是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著书颇丰,妻子叫萧珊。

    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

    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巴金经历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曾在四川广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

    1914年母亲去世

    1917年父亲去世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年旧年年底,祖父去世。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

    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1929年在《小说月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51年2月,编选散文集《华沙城的节日枣波兰杂记》3月出版。

    1952年1月,译完屠格涅夫的《木木》,5月出版。

    1953年8月,再度入朝访问。

    1955年2月,《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

    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

    1961年2月,从成都回上海。

    1962年8月11日,参加在东京举行的告别会,15日回到北京。

    196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

    1968年1月下旬,批斗陈丕显、石西民时被带去陪斗。

    1972年8月13日,萧珊病故。此后留在上海作协。

    1974年9月,抄完《处女地》重译稿。

    1991年,87周岁

    2003年,99岁,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2005年,101岁。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兄弟

    巴金硕果,大哥是他爱得最深的人,三哥是最关心他的。巴金还说,他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就是愿意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

    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1929年在《小说月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51年2月,编选散文集《华沙城的节日枣波兰杂记》3月出版。

    1952年1月,译完屠格涅夫的《木木》,5月出版。

    1953年8月,再度入朝访问。

    1955年2月,《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

    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

    1961年2月,从成都回上海。

    1962年8月11日,参加在东京举行的告别会,15日回到北京。

    196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

    1968年1月下旬,批斗陈丕显、石西民时被带去陪斗。

    1972年8月13日,萧珊病故。此后留在上海作协。

    1974年9月,抄完《处女地》重译稿。

    1991年,87周岁

    2003年,99岁,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2005年,101岁。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兄弟

    巴金硕果,大哥是他爱得最深的人,三哥是最关心他的。巴金还说,他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就是愿意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

    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1929年在《小说月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51年2月,编选散文集《华沙城的节日枣波兰杂记》3月出版。

    1952年1月,译完屠格涅夫的《木木》,5月出版。

    1953年8月,再度入朝访问。

    1955年2月,《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

    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

    1961年2月,从成都回上海。

    1962年8月11日,参加在东京举行的告别会,15日回到北京。

    196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

    1968年1月下旬,批斗陈丕显、石西民时被带去陪斗。

    1972年8月13日,萧珊病故。此后留在上海作协。

    1974年9月,抄完《处女地》重译稿。

    1991年,87周岁

    2003年,99岁,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2005年,101岁。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兄弟

    巴金硕果,大哥是他爱得最深的人,三哥是最关心他的。巴金还说,他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就是愿意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

  •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    亲的巴金爷爷:

      您好!

      虽知道您不可能给我回。哦!您都不再可能提起笔坐在桌前了,您都不再可能对那些您爱和爱您的孩子和蔼地微笑了。但是我依然还是提起了笔,希望天堂也有邮局吧!

      巴金爷爷,您还记得您曾经写给家乡孩子的信吗?它被写入了我们的语文书了。我忘不了那篇文章,虽然我并不是您家乡的孩子,但是我从那封信中读出了您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孩子的一份无限的关爱。我第一次读到那封信时是一个晚自习,老师布置我们预习这篇文章。当我捧起书读起那篇文章时,万分的惊喜与千分的诧异在那一刻一起涌上了心头。您的文字十分质朴。信中说:因为您身体不好您身体不好所以不能给所有的孩子写一封信而感到抱歉。您还说因为您老了,有病所以写字的手不听使唤,可您依然坚持写完它。读到这里我震惊了,您是一个长辈,一个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因为您不能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希望而向大家道歉。我震惊,因为您有重病在身,您完全可以委婉地拒绝再写下去,我想孩子们一定不会怪您的。可您没有,您忍着病痛坚持着写完这封信。我想您是不想让孩子们失望吧!在此,我深深地敬佩您。感谢您没有把一个个美丽的愿望化为沮丧。后来,我读到了一些您的谆谆教诲,您用朴素、认真的话语告诉我们了一些能在以后我们迷茫时能为我们指路的明灯,这让我深有感触,在您的信中,我感觉我们与您是平等的。“谢谢您!”

      每当我看着这封信,我知道上面的没一个字都是您用心写出来的,字里行间透出您对我、对我们,对大家浓浓的爱意。难以想象呀!您在写这封信时的情景;也许因为身体不如从前了,握着笔的手不停地颤抖,不知从何写起;也许好不容易下定了决心如此这般写时,笔尖刚一触到纸张就茫然了;也许佳人千方百计地奉劝您不要再写时,执着的您又提起了笔……太多太多的也许,可都依然说不完道不尽我内心的话语呀!

      每当我一捧起这封信就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与您促膝谈心,倾听着您的谆谆教诲。啊!我看到了您和蔼的脸庞,我看到了您充满关爱的双眸,我看到了您慈祥的笑脸……生与死的界限消失了,过去与未来的间隔消失了,您在我面前就如同一位长辈对着晚辈一样亲切!

      您是一位世纪老人,乘着史与诗的文学宏舟行驶在历史与人心交织的渺渺长河之中,这不是赞美,而是敬畏!

       祝:与文学永存!

      敬仰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