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月如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14:37:31
  •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1000字》
  • 夜悄然来临,窗外弦月如钩,夏虫脆鸣,几许繁星闪烁陪伴着冷月,淡淡清风拂过,掀开了书,卷起了席席往事。

    初触书,忆犹新。

    儿时的我,总是坐在地板上,倚着书柜,摔一卷书。虽然我还不认识多少字,却不求甚解的读着。直到饭菜的香味从厨房溢出,母亲喊我吃饭,我才不得不被从书中唤起。多少次,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而默默流泪,我曾幻想为她准备丰盛的晚餐,给她穿上温暖的新衣,给她温暖;多少次,我被《白雪公主》中那个阴险毒辣的王后气的咬牙切齿,也曾被滑稽可爱的小矮人逗的哈哈大笑,更被白雪公主的美丽善良感动的热泪盈眶;多少次,我曾幻想着变成“白天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那一刻,我沉浸其中,于书的海洋,遨游,感受乐趣。自那起,我与书成为了朋友。

    再闻书,意无穷。

    书丰富了我的精神,涵养了我的品格,充实了我的生活,书逐渐融入到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记叙我的成长。回望书中与叶绍翁游园的乐趣,与柳宗元在漫天飞雪中垂钓的孤独。体会李白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领悟杜甫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欣赏白居易诗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优美景色。

    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中,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古诗词是文化中的精髓。

    后观书,念沉醉。

    书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开始阅读文学名著。就拿我最喜欢的《红岩》来说吧!我沉醉于江姐闻丈夫死讯强忍悲痛赴华釜山中;还沉醉于许云峰被匪徒拿死亡做要挟中;更沉醉于女室里共产党员绣红旗那段中。画面一转,我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这里,她们身处暗无天日的秘密集中营,却还珍藏着一面象征革命的红旗;她们被关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渣滓洞,却依然打听到了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无论何时何地,她们都在牵挂着人民的安危和民族的解放,这种精神和信仰令人动容!虽然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实际图案,但她们还是根据自己对祖国的憧慢与祝愿,绣出了他们心中的那一面国旗,你一针,我一线,红旗在一双双灵巧,炽热的手中来回抖动。不一会,五颗金星就出现在了国旗上。尽管她们失去了自由,没有光明的道路,但她们心中依旧充满了希望,这种乐观的精神也深深的把我打动!

    正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的智慧给予我们关于人生的启迪,让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思索,一路丰盈。

    浅浅时光,暖暖花香,枕一袭月色安然,守一处风月恬淡。月夜下,于房间中,与书为伴,挑灯夜读,书写着我与书的故事。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回乐峰前沙似,受降城外月如霜。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出自]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注释: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芦管:笛子。

    译文1: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译文2:

    回乐峰前的沙地好似白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幽怨的笛声, 出征的战士通宵远望家乡

    译文3:

    回乐峰前的沙地像白雪,受降城外的月光像寒霜。不知道哪里响起了笛声, 出征的战士通宵遥望家乡。

    以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李益( 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代宗大历四年( 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谐,语言优美精炼。尤其擅长绝句、七律。至唐宪宗时便因诗名被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礼部尚书。有《李君虞诗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的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 《七夕词(唐)崔颢》
  •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 《故园秋色》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在李后主的词中,我最爱这一首“相见欢”,因为它浸淫在一种萧索怅惘的哀愁里。这首短短的词中透着一股凄清落拓的调子,将满腔抑郁渲泄在这首徘侧的词句里,令人读了荡气回肠,虽千百年后亦能使读者体会到这位亡国之君的愤懑读楚的感受,这就是美,就是不朽。

        故居有两栋毗连的住宅,一栋是瓦房,另一栋是茅屋,都是三进的院落。这两处房舍,我独爱那栋茅屋,因为那栋茅屋的院落中,有一株高高的梧桐,笔直地立在窗前,树叶青葱如华盖,亭亭地卓立在长满了青苔的草地上。每当皎洁的秋月照在寂静的庭院中,那条瘦长梧桐的清影,更会斜斜地印在窗很上,再折射到草地上。徘徊在梧桐院落中,看姜姜的秋草,听卿卿的虫鸣,偶尔会有一片梧桐叶落下来拂在肩上,那么潇洒飘逸,如一首吟峨成熟的诗句,脱笔落在纸上。

        秋风吹过树梢,发出瑟瑟的琴音,梧桐天生有一种音乐的气质,梧桐木纯白而轻灵,制成瑶琴可以发出清越的和声。梧桐子生在一个船形的薄壳上,以在水上,美极。梧桐子可以榨油,嚼起来很香。

        在秋月梧桐下昂首悄立,或负手漫步,都会使人暂时忘却尘世,换上一副骚人的风骨。我常常在梧桐院落中徘徊到月华淡去,虽蟋觅不到一首绝句,但胸中却充满了诗的情慷,夹衣上沾满了清凉的露水,仍不失为一幅清幽的小品。记得丰子恺有一幅题作“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的漫画,与李后主的“相见欢”,又有不同的情调了。

        梧桐影洒在纸窗上,那几笔疏落的淡墨,摇曳生姿,比蕉影另有异趣。由纸窗滤过的叶语,隐约似离人的苦吟,若逢秋雨,倍感凄清;少年虽不识愁滋味,但秋风秋雨也能勉强塞得你满怀愁绪。秋雨敲在梧桐叶上,也会飘落一组琼琼玲玲的音符,秋夜寒梦中,亦能渗入高山流水的情致。

        几场秋雨过后,梧桐树干长满了青苔,更显得苍郁可爱。庭园中的草木霜后多已枯萎,只有菊花与桂子在西风中扩散清芬,淡淡的色调,郁郁的冷香,你只要在这秋色中幽居一日,大自然便能赋予你高洁的情操.

        故园的菊畦围绕着丛丛的蝴蛛草,白色的小花,淡黄的蕊,在初秋的早晨,灿开在露水中,细叶呈墨绿色,有黄山谷草的神韵,隽极。这种蝴蝶草在台湾也看见过,但远较故园的逊色。

        在外边流浪了十几年,长居南国,终年在春爱的气候中打圈子,一团团眩目的彩色,如过眼云烟,在回忆中了无痕迹。惟独故园的秋色,如不朽的名画,能永留心中。日来风雨颇频,窗前草色深郁,忽然想起了李后主的词句与黄庭坚的草书,思绪便不能自已地又浸入故园秋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