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浅谈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7 03:46:46
  • 《教学论文丨浅谈备课中的一点思考》
  • 王荣生教授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牢记备课备两头,一是备教材,从课文中找出关键点作为教学点;二是备学生,思考学生可能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以恰当的方法带领学生读懂文本,读懂作者情感。”本文作于湘潭市“新视野”赛课活动后,主要谈我在《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钱塘湖春行》这三篇课文的备课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第一,三篇古诗文都是经典,从备教材的角度来说,什么是关键点?

    《答》为山水小品,可谓一句一景,本是常见的“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等,在作者巧妙的构思下,摇曳生姿。你看,抬头见山,低头见水,水边是岸,岸上有林,林中有雾,林外落日,林内有猿,林边有鳞。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作者似是导游,一一指点江山,带着我们欣赏这美景,行文如此畅达,一气呵成。如果学生理清了这思路,要背诵可谓是轻而易举,并且也能够收获一点写景也应有逻辑的思考。而“颓、歇、乱、竞”这些词用得多么精当啊:“晓雾将歇”是弛,“猿鸟乱鸣”是张,“夕日欲颓”又是弛,“沉鳞竞跃”又是张,一张一弛,宛若呼吸,古诗文的节奏美感就在其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五色交辉、四时俱备”等略带夸张,更显沉醉山水之中的惊喜。另外,此类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背景、特定心境下的产物,如果教学时,不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不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共鸣,只是为了说“美”而说“美”,那学生何以见其“美”?另有一个我认为被老师们都忽略的教学点是“欲界”一词,轻描淡写的解释为“人间”,私以为真真没有体会到陶弘景的那一份清高自赏,一方面源于动荡的南北朝背景,另一方面也是陶弘景修习道佛思想的体现,这人间“物欲横流”,已不为我等所能接受,不如娱情山水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我记得《论语》中有一段儒家弟子子路与道家弟子桀溺的对话,就很明晰的提到了儒家“避人”与道家“避世”的区别。读懂了“欲界”,自然就能明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愉悦自得了。

    《记承天寺夜游》也是如此,都说“美”,到底美在哪里?我认为文章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记下此景此情,就像我们现在发朋友圈,“今日邀闺蜜沿江风光带散步……”,一切都那么信手拈来,顺理成章,创作本身就应该来自于这份生活的“真”。而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精练又不乏缜密的逻辑性,现在很多学生写游记没有逻辑性,正好在这里加以指导。第二个“美”来自语言的“纯”。老师自然会着重赏析写景部分,增添删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一句,可是均错过了最有味道的一个词“空明”。这个词用得多妙啊,既写出了明月皎洁,又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除了襟怀坦荡的苏东坡,谁还能用出这样如朗朗明月般的词!而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可见作者陶醉其中之态。而此时再介入作者与怀民的资料背景,一个宠辱不惊,总能从逆境中寻找美发现美的苏东坡便跃然纸上了。

    第二,说说备学生的部分。平常我们总是说“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立场”等等,可到底怎么做才是基于学生的立场?

    我认为首先是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就像王教授所言:“不教其原本就懂的,也不教其始终不懂的,教其通过老师引导能懂的。”我个人认为就是老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状态。我们备课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我教学设计是这个环节那个环节,所以不管学生学没学会,一定要生拉硬拽把学生牵到我的这条线上来,一定要让他们回答出我预设好的答案,一定要按照我课件的顺序一张张的往下放,即使学生先已经想到了也置之不理,然后到了这张灯片的时候我再旧话重提,学生没有体会到文章的美,老师就自顾自的归纳出各种各样的美让学生盲目接受,这样预设痕迹太重的课堂我认为是不可取的。例如最明显的是朗读指导不到位,一是为什么古诗文要划分节奏?目的无非是便于学生理解其意义,或是体会骈文的韵律,但不加讲解便生硬的给出各种“/”,然后让学生朗读出节奏,学生不读得支离破碎才怪呢。二是为什么要延长语音?为什么有轻重缓急?这些都是由文句本身要传达的意思决定的。一边带着学生赏析,一边慢慢地教学生朗读,特别是为什么要这样读,甚至老师示范读,在读中逐渐深入文本,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提升。三是读出情感意境,明明有学生将“记承天寺夜游”读得过于歇斯底里,这时候就可以提醒学生是否符合诗人创作的情境,而不是忽略甚至称赞其声音宏亮。

    其次是课堂上的拓展延伸,学了一节课,学生有什么体会?他有没有什么想表达的?老师能够写写读后感悟,为什么不让学生也隔着历史时空与苏东坡对对话?最方便的是借用学过的文本加深学生的体验,例如“乱花渐欲迷人眼”跟“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月色空明”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多么相似啊,举一反三,有巩固有提升,用时髦的名词来说,就是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三,语文老师还是要读书。

    《孙权劝学》总曾讲到“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觉得极有道理。语文老师多读点书,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跟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重“课堂生成”。例如当学生介绍陶弘景乃“南朝齐梁时文学家”,不知道怎么断句,老师就可以马上介入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朝代更迭的历史资料,七年级学生的历史可能还没有学到这儿来,但是他一定能明白“生逢乱世,清高文人只好寄情山水的无奈”。学生反复将“夕日”读成“夕阳”,老师可以说说,古诗文中,太阳为日,而“阴阳”通常用做方位名词“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这对于以后学习其他诗文也有帮助。还有既然已经说到了律诗的平仄,也可以稍微介绍一点点律诗的平仄知识,虽然不用讲“相粘、相间、相对”,但至少要明确何谓平声,仄声,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偶数句押韵的基本规律,也是为以后学习诗词打一点基础。

    刘远老师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我很庆幸自己热爱上了本职工作,所以累并快乐着。也很欣喜看到越来越多的语文人,执着于教好语文。我想,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如果许多许多个微不足道的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便多一份诗意多一份情怀,也许世界慢慢的就会越来越美好了。

  • 《教学论文|浅谈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 摘要:语文学习动机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本文将具体阐述语文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功能。其次,语文学习动机包括“内驱力”、“自我调节”和“成就归因”三大部分。对于如何激发和培养语文学习动机,也将分别从这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加以案例分析,试图寻找激发语文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内驱力 自我调节 成就归因 语文学习动机

    所谓动机,通俗的说,它如同一辆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动机就像发动机引发人的行为,并维持这种行为;动机就像方向盘,引导人的行为方向。正如斯滕博格所言:“我们可以把动机看作是能够帮助一个人达到某个目标的内部精神能量或心理力量。”动机具有普遍性,在意识层面上,没有无动机的行为。动机具有情境性,在两种不同的境遇中,所做的事情动机是不同的。动机具有方向性,在人的行为中起指引作用。动机的强度具有差异性,做同样的事,不同的个体或者同一个体的不同阶段,其动机存在差异。语文学习动机是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内部动力。

    一、 语文学习动机的作用及功能

    从动机的概念来看,语文学习动机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并且能够引领和维持语文学习行为,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意志、激发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但是,动机强度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高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任何活动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者过于强烈,都会使工作的效率下降。如果学生想获得学习成功的愿望过于强烈,那么他将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氛围中,如此一来,注意力和知觉的范围变得狭窄,反而会制约正常的学习活动。这就是著名的“倒U曲线”。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这是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二、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语文学习动机是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内部动力。语文学习动机包含“内驱力”“自我调节”“成就归因”三部分。内驱力由“认知内驱力”(学习兴趣)、“自我提高内驱力”(自尊)、“附属内驱力”(奖励、批评)三个方面组成。自我效能感(成功)和意志(自觉、毅力)共同构成自我调节部分。而语文学习的成就归因主要是指学业成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将从语文学习动机的这三个构成部分分别进行阐述。

    (一)内驱力的激发与培养

    认知内驱力,即直接兴趣、好奇心。首先语文认知内驱力是学生对语文本身感到好奇、爱好而产生兴趣。激起好奇心的刺激物必须是新奇的。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激趣的有效途径。笔者实习时教授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入设计中,首先抛出了一个心理测试——测试你最崇拜的人:“从1到9里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然后乘3加3再乘3,再把个位与十位相加。得出的数字对应的人,就是你内心最崇拜的人。”这是一个数字游戏,无论选择哪一个数,最后的答案都是常数9,我在9对应的人物上写下“普希金”的名字。班上的所有人答案都会是“普希金”。从而引入到这首诗歌的学习,这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也与诗歌中“欺骗”相通。有了这种情境,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而且学生学起诗歌来也有了动力。其次刺激物的复杂度、刺激的强度等因素与全神贯注的强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刺激的复杂度、刺激强度等因素我们称之为“信息量”,信息量过大或者过低都不会引起充分的注意。超过最佳水平的信息量,会产生疲劳、烦闷、痛苦、回避等感觉。而信息量过低,兴趣的维持时间就会相对的较短,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笔者曾在网络上观看一节《雨巷》的教学实录,这位语文老师文学知识丰富,在介绍作者戴望舒后,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将现代派的“意识流”、“存在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进行了系统的“简单”的阐述。讲述意象时,又花了几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词中关于意象的诗句。花在诗歌《雨巷》的时间相对不足。拓展的太宽,整堂课很满,信息量过大,在课上老师不厌其烦的解释说明,会让学生感到问题过于困难。过几天问起学生现代派的知识,估计没几人记得,早就过眼云烟了。我认为与其教师简单的介绍现代派,不如以《雨巷》为起点,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对现代派感兴趣,喜欢上现代派,有了这一刺激,学生也就有了阅读现代派作品的动机。与其面面俱到不如专攻一两项,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一堂好的语文课贵在内容上的“少而精”。教师不仅要激趣,而且还要处理好信息的“量”,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并非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一定成就看成赢得一定地位和自尊心的根源。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第一,教师减法教学。李镇西老师教授生字词,是让学生之间相互出题,把自认为困难的生字词记录下来,通过注音、填空等形式组成一套习题。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对于一些熟字的错误读法,教师通过上课时抽查,并点拨学生留意这类词。教师在这里不再是一手包办,而是适时地出来进行引导,让学生获得能力上得满足,激发学习动机。第二,学生上课法。笔者高中阶段的语文老师曾经就把一些自读课文留给学生来教。上课的同学会获得一种优越感,并且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卖力。长沙市一中的刘伟老师曾让学生执教姜夔的《扬州慢》,学生为了上好课,查阅了许多文艺理论方面的书籍,比如《人间词话》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主动的寻找知识,扩大视野,强过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在学生授课的环节中,授课小教师很有可能产生投身语文方面职业的想法。

    附属内驱力,即为了保持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皮尔逊曾指出:获得老师喜欢,这种奖励对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影响力的,它不仅贯穿小学全程,而且还延续到中学和大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会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好好表现。教师的表扬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的学习。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高中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他们会思考教师的评价是真诚还是敷衍,不会盲目的相信表扬。所以,表扬的方式也因年龄阶段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对于初高中生,表扬赞许,需要就事论事。语文是一门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科目,学生的作文、周记都是学生的成长记录,如果教师只是用等级ABC来应付,势必丧失了一个与学生心灵对话、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佩奇曾对74个班的2000多名学生的作文进行过研究,研究表明给予个别评价和等级评价对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具有差异的。当自己是初高中生的时候,每次拿到作文本,或者周记本,最期待的都是老师的评语。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些附属内驱力强的学生,对喜欢的老师所教的科目往往学习动机强烈,反之,动机削弱。有研究显示,初中生或高中生所喜欢的老师的类型是: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的成长、有朝气等。亲其师则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不断提升自身品质是一门终身必修课。

    (二)语文学习的自我调节

    第一,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个体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榜样)、情绪唤起等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首先,成功的经验会增强人的自我效能感,失败会使自我效能感降低,当然也会受归因方式的影响。成功与失败不能以成绩或者分数定夺。语文教学活动要使学生具体的感受到社会对他的要求,在需要中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满足,提升自我效能感。有这样一个案例:曾经有名教师组织学生到街头寻找错别字,将调查的结果汇总,寄给政府相关部门,此事还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与重视。相信,这次特殊的经验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将语文的学习与实践相打通,增强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语文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其次,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做某事会进行推测和判断,这就要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确定是恰当的,能够通过努力达成。任务太多,任务太难都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维果茨基提出要判断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将来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学习目标是语文学习的动力,教师不仅应该帮助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目标的确立也应因人而异。第三,语文教师要注意到榜样的作用。从远处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讲述古今中外励志的故事;从自身着眼,教师自身、身旁其他同学,这些都是近处的榜样。列宁曾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名人传记、名著经典,然后让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喜欢的作品,积极的对话交流可以唤起学生读书的热情。一个班级语文的学习氛围浓厚,对于个别学习动机弱的学生也会起到“耳濡目染”、“近朱者赤”、“水涨船高”的同化作用。

    第二,意志。当具备了内驱力、自我效能感的调节,就需要个体的意志对是否发动动机行为做出判断。意志的培养,不仅仅是语文一门学科的工作。任何领域,要获得发展,赢得成就,意志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意志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学生的自我锻炼,另一方面,教师家长的以身作则、提醒辅助也是必要的。在语文摘抄本上搜集箴言、警句等以自勉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成败的归因

    成败的经验需要考虑到个体的归因方式差异。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对那些经常在语文学习中受挫的学生来说,教师要个别分析,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正确的认识成功与失败,输与赢,胜不骄,败不馁,不要让学生沉浸在失败之中,消磨了语文学习的动机。在每一次竞赛、活动、考试结束后,语文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反思,进行书面经验总结。分析哪些因素是可控的(情绪、自身努力状况),哪些是不可控的(运气、机遇),失败时过多的将原因归结于不可控因素,容易忽视自身的内在原因,夸大自身的内在原因,又容易造成挫败感,消磨斗志。

    语文学习的动机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笔者经验不足,暂且从以上这几方面论述。

    参考文献:

    [1] 山内光哉. 学习与教学心理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2] 周庆元. 语文教育心理学[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石林,皇甫全. 语文学习动机的概念与结构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4] 孙俊三 ,雷小波. 教育原理[M].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 《浅谈周冲》
  • 他可能是《雷雨》中最缺乏存在感的角色,但他有着全书所有人最干净的灵魂,有着冲破这污浊世界的执念,他就是周冲。

    在第三幕中:善良的周冲给鲁家送钱去,他毫无阶级歧视,礼貌地叫鲁大海为“鲁先生”,此称呼不带任何偏见,足以见其内心世界的善良和文化涵养。还说“你,你愿意——跟我拉拉手么?”并且对鲁大海真诚地表示歉意,在被拒绝之后他依然把鲁大海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将要离开鲁家时,他只是说:“好,我走!再见,我原谅你,我还是愿意做你的朋友。你愿意同我拉一拉手么?”从中我们看见了一个善良又极具绅士风度的周冲。

    在第四幕中,即使知道哥哥抢走了自己喜欢的人,他也没有任何怨恨,反倒说:“你把她带走吧,只要你好好地待她。”当他纵然心中万般复杂,表面任云淡风轻时,我从中看见了一个纯然又豁达的周冲。

    他的理想是那么的美好,美得犹如一个用水晶雕琢般一尘不染的理想国度——没有喧嚣,没有污秽,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嫉妒,每个灵魂都无比安宁,每个灵魂都圣洁得如同白雪。

    我还记得他向四凤描绘他理想中的那个世界:

    “有时我就忘了现在,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

    十七岁的他满怀对世界的憧憬,可残酷的现实让他心头的美梦支离破碎。他把世间所有人看的都太美好了,这正是他可贵的优点也是致命的弱点。没有韧性的他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无法直面现实,这便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人性的复杂让他遍体鳞伤:从喝药事件认识到父亲的威权笼罩,到与鲁大海的鸿沟,再到母亲繁漪撕裂丑恶的面具而自己所爱之人又不是真正的伴侣,接踵而来的失望把这个灵魂逼至了绝境,一种幻灭的悲哀占据了他年轻的心。他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专心勾勒着未来幸福的轮廓。因此,他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冲击得头破血流,他的灵魂被狠狠地蹂躏。

    所有的一切最终埋葬了这个圣洁的灵魂,他终究没有冲破这个丑恶的世界。但即使世界予他不公,他仍善待这个世界。

    很多人都认为,周冲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这一定不对。对于他存在的意义,我想——

    他是希望。

    是在曹禺所说的“人最痛苦的是醒来发现无路可走”其苦闷的唯一慰藉。

  • 《浅谈《西游记》》
  • 最近很火的一条微博这么说道,“今天我去看了《大圣归来》,我的旁边有一个小女孩问她妈妈:‘这个不是动画片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大人来看啊?’他的妈妈答道:‘因为他们一直在等大圣归来啊,等啊等啊,就长大了。’”是啊,《西游记》这部千古佳作,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稚年,陪伴着我们成长,从儿时的漫画本,86版电视剧《西游记》,到如今通过各种现代技术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和已经可以读懂的原著,可谓一书百味。如今,在假期再次捧起《西游记》,又是另一番感受,内心的思绪与感触不禁涓涓而涌。

    《西游记》的情节引人入胜,塑造的形象更是栩栩如生,而塑造的最为生动,传神的便是这灵石里蹦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它上天入地,精通武艺,是无数读者崇拜和效仿的对象,孙悟空是吴承恩塑造的思想与个性的载体,而吴承恩极力渲染和铸造的孙悟空身上的精神与个性,也正是作者想引起人们的思考和传递的思想情感。

    孙悟空最先在花果山占山称王,取名“美猴王”,桀骜不驯的他,去东海龙宫得到“如意金箍棒”。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龙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状,后被派去看守蟠桃,在看守蟠桃的时候,偷吃了蟠桃,还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惹怒了玉皇大帝,被天兵天将缉拿,可这小兵小卒,怎可捉得齐天大圣,最后是被太上老君捉拿回宫,却逃出炼丹炉,大闹天宫,弄得天宫人仰马翻。

    桀骜不驯,敢于反抗的个性,想必是每位读者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而吴承恩所在的社会,是一个生灵涂炭的社会,无数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日益激烈,而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是人民勇于反抗的精神寄托;让人们学会对现在的社会,制度的思考,不怕事,敢斗争,所谓王权富贵,深宫别院,亦不过是封建君主维护统治的工具罢了,在遇到不公,正义缺席之时,勇于抡起拳头,挑战权贵,维护公平与正义,这种反叛精神正是吴承恩想告诉人们的,也是吴承恩想让每位读者产生共鸣的。

    这桀骜不驯,胆敢大闹他玉皇大帝宫殿的孙悟空,为何最后还是被压入五指山,戴上紧箍咒,怀着碧血丹心护送唐僧西行取经呢?而这也是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想告诉人们的另一种精神——自我抑制与自我修炼。

    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西游记中非常经典的一回《三打白骨精》,妖魔白骨精, 欲食唐僧肉,便生一记,变化为村姑和婆婆,却被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打伤了白骨精,唐僧却误以为孙悟空无故伤人,佛法难容,念咒逐走悟空。最后唐僧果中奸计,二师兄赶忙来到花果山请求大师兄帮忙,这本不愿西天取经,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不计前怨,立马下山,驱走妖魔,继续了西天取经的行程。另外,这曾经好酒好肉的美猴王,一路上也是不偷不抢,靠化斋求缘来果腹充饥。可见这大闹天宫的弼马温,在一路的磨难和师傅的教化下,学会了自我的修炼,学会了克制自己曾经狂妄不羁的个性。

    自我的修炼与个性的克制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孙悟空勇于反叛,无畏无惧,但这种个性不能肆无忌惮的释放,个性的展现必须在一种符合共同利益的制度下展现,同时,也离不开宗教和文化的约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在斗争中,正确地维护我们的利益,展现自我的个性,铸造一个成功的西天之路,取得人生的真经。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西游记》里的哲理丰富,这也是它竞引无数文人墨客反复品读的魅力,而塑造勇于反叛,敢于抵抗的个性,但也要学会自我修炼与克制,在修炼中塑造和完善自我的个性的精神,是我收益最深,感受最切的,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会和发扬光大的品质!

  •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是在书声朗朗的校园,亦或是在市场的街头巷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存储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全新的理解。

    中国是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在被外族所侵略的屈辱之中,中华儿女凭借着自己不屈的精神力量,用血与肉开辟出了一条真正适合中国目前发展的道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今天,在世界的东方冉冉升起的带有五星的红旗,也就在无声的昭示着,社会主义的实践在中国的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这个与我们本身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后天所接受到的教育有着不可推脱的关系。用更官方的语言来说,价值观是一个人在社会安居乐业时的灵魂约束和行为标准。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对如今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基本看法和态度。那么针对于新中国成立与发展至今的进程,这看似很简短的二十四个字,所包含的则是社会主义针对中国应当向民众引导着什么,而我们又能从中获得怎么样的启发。

    当然并不是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好了,我们所处的社会风气,就会自然而然的往大家所设想的好的方面发展。负能量也依然是存在于当今社会的,且不说几年前大家所热议讨论的“小悦悦”事件,光是前些年曾轰动一时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就能从中窥探出我们目前的社会并不都是只存在着积极向上的风气。那么我们作为新中国的青少年,应该从哪一个方面开始入手,这就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了。所以因此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能只是停留在仅听闻过的程度,而是要去理解,去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来进行思考,我们该如何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诸君还记得当初铺天盖地的“中国式”么,无论是当初所论的“中国式过马路”,亦或是“中国式吐痰”。这些例子都能反映出,中国的人口素质依然欠缺。中国人好面子,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看来,面子是身份的标志。当然有时候把面子看得太过重要,就会脱离事物的本质。那么泡在酱缸的中国人该如何去挣脱着些事物的辖制呢?这个与观念脱不开关系。我认为,这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有关。你作为一个人,你的所作的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诚信是一种道德力量,那么若每个人都讲诚信,不去追求那些外在的浮靡虚华,凡事讲究踏踏实实,相信我们的社会也就会相应减少许多不良风气。习近平主席强调“三严三实”,其中的三实也正如此,“谋事要实,做人要实,用权要实”。

    接下来,我想说的则是“工匠精神”。社会上的“工匠”在极力用心去制造打磨一件物品时,必定是倾注了自己的热情与真心,也方才只有如此,一件艺术品才会因富含灵魂之美而出落得与众不同。这个词语,无论是用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都是毫不突兀的。侧重精神,因热爱才发展得更美好。这是出自内心的真诚,是千万宝石都比拟不来的。城市中朝五晚九的清洁工人们正是有了这份精神而更加具有光彩。正如同漂流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每当看见有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内心总会涌现出一种无可言语的自豪感与热爱感般,炽热而深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岗敬业也正如此,正因为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事业,我才会真心实意的用自己的心血去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

    社会主义价值观就好比鲜活流动的血液,带有不可否决的力量,维系着我们整个社会的运作。

  • 《心呵护,让花绽放》
  • 用心呵护,让花绽放

    ——浅谈学困生、超常生心理健康教育

    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 林婧婧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会产生很多矛盾,使他们面临许多心理问题和困惑,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必要。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存在严重失衡和错位的现象屡屡可见,仅仅是因为各种心理的障碍造成他们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这也给我们这些教育着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那些学困生、超常生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一、心灵的疏导——给予是快乐的

    人有病痛,唯有药医;心有病痛,唯有疏导。

    班级上有个叫浩浩的男孩子精神萎靡地站在我的面前,犹如春天里遭受了风雨摧残的一朵花蕾。“老师,我想我在班级已经呆不下去了,同学们都不喜欢跟我玩,他们都在说我。”听完他的话我拍拍他的肩膀说:“我非常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任何人处于你这样的尴尬境地都会难受的。好在你能及时地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听了我的一番话,他的情绪似乎舒缓了开来。接下来我将问题的视角转到了他自己身上,让他能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我几次找他谈心,帮助他慢慢改掉身上的小毛病,希望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

    我发现这孩子很热心,总喜欢替老师做一些事情。每次老师们有事情指派学生去,他总是会自告奋勇地抢着去做,这点让我很欣喜。于是我在班上大大表扬了他一番,他感到非常有自信,表现得更积极了。

    有一回上体育课,班上有一男生不小心把手臂摔伤了,他二话不说马上把这一男生扶到我办公室。事后这男生手臂一直不方便,浩浩同学主动来找我,对我说:“林老师,他的手不能拿菜端饭了,每天中午就让我来帮他拿菜盛饭吧!”“那好呀。”我笑眯眯地看着他,对他的话表示赞许。

    这一天一天过去了,他每天乐此不疲地帮助这男生拿菜盛饭。有一天中午,自己拿好菜稍稍晚了点,发现碗里的汤所剩无几了,趴在桌上很伤心。这时候,那男生忽然开口说:“我们不喝了,把最后的一碗汤留给他吧!”说着就把一碗汤端到了浩浩的面前,浩浩看着眼前同学送来的一碗汤,眼睛湿润了,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泪水。

    这一刻,浩浩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如果说学生是最优质的雕塑材料,教师无疑就是应该做最优秀的雕塑家。对学生心灵的呵护,关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心灵的美育——享受美的珍贵报偿

    每个孩子心灵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班主任老师应该像演奏家一样弹出最激越动人的乐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春天里,校园千姿百态的花儿触动了学生们对美的感知力。一次,体育课下我们班的屠喆慧跑到我办公室里将一朵盛开的桃花送到我的手中,学生稚嫩而美丽的心愿也许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但我婉言谢绝了。我深知:允许学生摘花“送礼”,即便是给班主任“送礼”也必将带来连锁反应,校园瞬间将遭到一场“花之劫”,这绝对不是我所愿意看到的;接受学生的“美意”,实际上也就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如果不及时教育制止,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学生会去摘花,这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利的。关键时刻,我灵机一动,在班级里举办一次春游活动,带着我的学生走出教室去看看学校里的美丽景色。学生们看到这株美丽的花朵是有生命的,我们怎能忍心将它们掐灭呢?......经过我一番深情的说教,学生们若有所悟。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用学过的诗句来说一说眼前的美景,没想到孩子们一个个竟这样的满怀才情。回去后我让学生们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写成作文交给我。后来有几篇作文写的比较好的都发表出来了呢。生活需要美育,教育更需要美育,愿美育之花开遍整个校园。

    “山蕴玉而生辉,水含珠而川媚。”把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孩子们对美的感悟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培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三、心灵的力量——用爱的教育浇灌心灵

    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把一朵花变成一座花园,有人可以把一滴水变成一股清泉。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老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一)耐心,让花重开

    新学期开始,我们班上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叫张力。刚接手时我出于教师的责任,想尽自己的努力改变他。可教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的基础实在太差了,有好多教过的字都不认识,更不用说阅读理解,习作表达了。他虽然是借读生,但也是我的学生。所以,我用休息的时间教他识字,一句一句地教他读课文,可是好不容易教他读会了下句,他又忘了上句;教会了上句,他又忘记了下句。几次过后,我渐渐对他失去了信心,办公室的老师看到我每天放学后这么用心的教他读书,可他还是提高不了,就对我说:“算了吧,放弃他吧,他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可是,作为班主任,我怎能放弃我的学生呢。于是我联系了张力的父亲,和他一起商量如何提高张力的识字能力。我决定将自己以前用过的复读机送给他,教他读课文,我把自己的朗读录好音让他带回家跟着复读机读,并让他的父亲能够从旁协助。等第二天上学来读给我听。起初还是有几个字会读错,但慢慢的纠正,反复的练习,他现在能够很流利地把一篇课文读下来,而且还能够背诵了,这一改变让我很是惊喜。正是因为我当初的不放弃,让这个孩子有了进步。于是,在语文课上我就鼓励他,让他背诵课文,我也趁机表扬了他,让他增强了自信心。同学们也给了他掌声,这让他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平时,我也会对他嘘寒问暖,吃饭的时候把自己的菜分点给他吃。有一次他说,林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

    看着张力一天天的变化,我既高兴又感慨,这时,我才真正懂得了“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的真正含义。其实,只要我们真正的负起一份责任,献出一份爱心,再多动一些脑筋,学生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奇迹。因为,有耐心,就有奇迹。

    (二)爱心,让花不谢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名叫辰辰,脾气倔强,情绪容易失控,每次一遇到点小小的事情,便大哭大闹,吵着要回家,着实让我头疼了好久。

    有一次,我在帮孩子们贴优秀作品时,不小心把图钉扎到了手,结果站在旁边观看的这个孩子,立马凑过头来仔细端详了我的手指说:“林老师,到底是人重要还是图画重要啊?不要贴了!”正是这句话,让我发现了她的懂事,也让我懂得了“每一个孩子都有她的闪光点”这句话。

    通过和她的妈妈沟通,联系她平时的表现,我发现其实她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孩子。我知道了原来她的这种性格是因为小的时候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所形成的,用大学里《心理学》上学到的知识点来解释,这是一种缺爱的表现。她习惯于做出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来以此引起家人、老师的注意。

    于是,我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她的行为表现,经常在课间、午休等的时候找她谈话,让她能够感觉到老师对她的关心和爱护,老师是喜欢她爱她的。我还每次用彼此的大拇指盖章,让我们的谈话变成我和她之间的密码。上课的时候,一旦她表现得好一点,我就肯定她的那一点,让她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并且增强自己的信心。

    渐渐地她不再做那些无理取闹的行为了,上课的时候也能积极发言,甚至还主动帮助我提醒不认真的小朋友。这一系列的改变归根到底就是爱的教育,让她明白其实周围的人都很关心她。教育真的是一门爱心的艺术。

    (三)赏识,让花开灿烂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赏识。赏识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

    有一次我去上一年级的美术课,让孩子们画小动物。等我讲解完毕,其他的小朋友都开始动笔画起来,只有坐在正中间的一个小男孩抬着头盯着我,我以为他没听懂,于是走到他身边又耐心地给他讲解了一遍,他这才拿起画笔慢慢地画起来。大半节课过去了,大多数的同学都已完成了自己的画,只有那个小男孩才画了一个小狗的头,而且他画的小狗的头一点也不像,这时其他孩子也笑起来,有的说他画的像个土豆;有的说老师他脑子笨,学不会的。听着其他孩子取笑着他,我立刻把脸阴沉下来,当场批评了他们。事后我了解到,那个男孩子叫翁天恩,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一个,脑子不聪明,接受理解能力差,学什么也学不好。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在以后的画画课上,我经常手把手地教他,他在我的帮助下,终于画出了第一个小动物,虽然这个小动物画的身体和脑袋看上去都不怎么协调,但是天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我拿起他的画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并奖励了他一个小红星,他很高兴。在我的画画课上,天恩总表现得那么认真,他已经喜欢上了绘画。从此以后,我一直都用“赏识、肯定、表扬”的策略,天恩的学习劲儿更足了。

    有时候一句话、一个手势或是一个眼神都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发现和赏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就会更加自信,让他们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温暖的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 浅谈荣誉
  • 在荣誉面前,理智是一道闸门。

    君不见,在获得荣誉之后,有的持无所谓态度;有的则大加庆贺,并把荣誉作为自己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荣誉是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努力而得到的一种回报。得到荣誉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要得意忘形,这荣誉中既有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他人的汗水,千万不要把功劳全归功于自己。“大加庆贺”更不足取,这样往往会使人觉得自己有成绩了,不求进取,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从此再也得不到什么荣誉,以前得到的荣誉却成了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使自己驾驶的生命之舟误入歧途。

    对荣誉持无所谓的态度,虽然较之前一种人,显出大将风度,但也不是对待荣誉的最佳方式。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荣誉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球王贝利,当贝利创造了踢进一千个球的记录时,有记者问他,最满意的是哪个球时,他答道:“下一个”。在荣誉面前,贝利没有冷漠、麻木,更没有忘乎所以。他的回答闪烁着理智的光辉,反映了他谦逊的品质。他将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荣誉是暂时的,奋斗才是永恒的。

  • 《《爸爸去哪儿》教子启示浅谈》
  • 教育话题如今已然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小编发现凡是只要跟教育沾点边的热点事件,很容易成为引发大家热议的话题,比如《爸爸去哪儿》。最近收视率不断攀升的《爸爸去哪儿》,自然逃不过众人的评头论足,但更打动人心的却是当下很受关注的父亲教育这个热点。这个节目也带给做父母的一些教子启示。

    1、做个好爸爸,需要好办法

    让小编印象深刻的是张亮父子,作为爸爸的张亮,不仅厨艺好,而且教育孩子也比较有方法。当大部分爸爸都在对孩子采取说教的方式时,他却想了很多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如:当他们第一天看房的时候,刚开始天天死活不肯去看那些既破又臭的老房子,貌似走投无路的爸爸,在关键时刻却灵光乍现,先教会儿子憋气,再把儿子抱着走。

    2、孩子在变,教育方式必须改变

    节目中的五位爸爸,有两位是年龄超过四十岁的70后爸爸,三位是三十多岁的80后爸爸。平均年龄相差大概在十岁左右,他们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童年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也有很多不同。

    从教育观念和方式来看,两位70后爸爸,更多还是传承上一代的观念和方式。而从三位80后爸爸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观念和方式已经有很大改变。小编认为最明显的差异就是,70后爸爸显得更威严,教育方式相对比较简单;80后爸爸表现得更温和,教育方式相对比较灵活。

    从节目中也可以看出,一些比较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已经对新生代的孩子们不管用了。因此,家长的教养观念就需要与时俱进,教育方式更需要推陈出新。

    3、尊重孩子,需要成为一种习惯

    从台湾爸爸林志颖跟其他几位大陆爸爸的对比来看,我们或许可以观察到两岸的教育方式会有一些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台湾爸爸更加尊重孩子。比如,林志颖在跟孩子说话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蹲下去平视孩子,大陆的爸爸很多时候都是站着对孩子说话;当Kimi提出把死蜘蛛捡过来当玩具时,林志颖毫不犹豫地满足儿子的探究欲,而当Cindy提出想喝啤酒时,田亮却用一句“小孩子不可以喝啤酒”来遏制女儿的好奇心。

    两岸之所以会在尊重孩子方面出现这样的差异,主要还是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虽然我们同属中华文化,但台湾社会受到西方社会的影响更早,同时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得更好,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更趋多元化。在台湾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几乎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到餐厅就餐,当服务员每上一道菜,客人都会说声“谢谢”,服务员同样会很客气地回谢。

    这个告诉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不能仅仅把“尊重”两个字挂在嘴上,而是需要体现在细节、落实到行动上,最终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4、教育孩子,爸爸不能缺位

    由于很多爸爸的长期缺位以及因此导致的补偿心理,目前部分家庭已经出现“母亲父性化、父亲母性化”的趋势,很多妈妈不得不承担爸爸的角色。当妈妈把本该由爸爸承担的角色全部担当以后,爸爸出于补偿心理就会去寻找本该由妈妈担当的角色,最终导致父亲和母亲的角色颠倒。

    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影响都很重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两者不可偏废。父亲在孩子的自尊、自、身份感及性格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男人和女人的性别差异,父亲的角色也是无人能替的。

    这是一个需要呼唤爸爸归位的时代。爸爸不能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推给妈妈。教育孩子,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爸爸理应是主角,不是配角,更不能缺位。

    5、好爸爸,是培养出来的

    相信通过这样的节目,也让这些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的爸爸,体验到陪伴孩子、养育孩子的无尽欢乐,更加深父亲跟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很多妈妈常常会苦恼,总觉得老公对孩子的事参与得太少。其实,爸爸不愿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妈妈平时给爸爸的支持和鼓励太少,没有让爸爸体会到跟孩子在一起的快乐。通过这个节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爸爸们经常囧态百出,但是只要跟孩子在一起,他们收获的快乐和感动就难以言表。

    育儿的快乐,就在举手投足之间,就在生活点滴之中,只有我们全身心投入才能感受得到,只有我们用心感受才能寻找得到。作为妈妈,要经常跟爸爸分享养育孩子的开心事,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他,让另一半逐渐受到感染。同时,还要主动创造机会让爸爸参与育儿,帮助他发现跟孩子在一起的欢乐,因为男人往往是后知后觉的。

  • 《浅谈微笑服务》
  • 曾经看过一本书,谈一个人的魅力是这样理解的,首先是要有一颗宽容善良仁慈的心,面对生活要有积极的心态,无论对待任何事情心中要永远有一颗上进心与进取心,而微笑是赢得人格魅力的最好途径。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我们要想读懂任何人都不是很简单的,倘若去了解别人,不如先修炼自己去寻找自身的魅力,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魅力所在,需要你自己去发掘,每一天你面对生活工作的态度就决定于你自身的魅力所在,

    比如我们很少想过自己是否常带笑容的工作,时常愁眉苦脸,只是我们自己意识不到。微笑是最美丽生动的表情!简单的微笑是人际交往的一张通行证,可以胜过许多言语:可以表示“我很开心”,“我愿意帮助你解决就诊中的困惑”,可以表示赞许他人,也可以化解误会。面带微笑是自的体现,是礼貌的表示,是坦诚的象征。真诚的微笑体现出一个人的坦然,宽容和信任,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极高的修养,非常容易被人接受,会为你赢得好口碑和潜在机遇。

    工作中我以领导为榜样,每次看到领导对患者微笑解决困难,而患者也同样的微笑回报时,我体会到了微笑的力量,科里的每位同事当遇到患者不解的问题时,她们会一边向患者讲解问题一边引导患者就诊,使我感到护士的耐心换来了患者感到舒心。在工作中,以微笑对待每位来就诊的患者也能让患者感到心里温暖,在门诊这个大家庭里,大家都以“为你微笑服务”为目标,为解决患者困难为己任,而用心的工作。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杯热呼呼的白开水,有时它要比良药还要治病,还要暖人心,当你微笑的时候你会发现身心舒畅。现在就开始微笑吧!只要笑起来,你体内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你会发现你与他人的交往更容易。

    因此在为患者服务中深记着一句话:“只要你脸上有微笑,心里同样也会微笑,将自己的心情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以亲切的微笑耐心的解释和责任心为患者排忧解难。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自己善良而真诚的微笑,医患关系会拉的更近,那么整个人也因此更加精神更加漂亮起来,会变的更加乐观,从现在开始笑一个吧,记住它,这就是微笑的魅力。

  • 《浅谈青春》
  • 青春、合作

    流云在天边,行囊在眼前,有一条通往太阳的路无边又无沿。路上绿茵茵,有青春为伴;远方黄沙滚滚,同成熟相连,我们走着,带着与青春合作的体验,用生命祭起心中的圣坛。

    即使受了伤,也不让泪水遮盖住脸,把眼泪揩干净,我们要重绽三月的欢颜。

    即使迷了路,也不把忧伤刻在额前,星星总会升起来的,我们也总会知道哪边是南哪边是北。

    我们走着,与青春合作,带着体验,一天又一天。听风传递着雨的消息;听雨敲打着湖的鼓面;那岁月的缆绳终将成为我们抛向空中的闪电。

    我们走着,与青春携手,带着体验,一年又一年。看冰沉默在冬天响亮在春天;看春天把冰雪消融在大地的字里行间;那季节的色彩,终将被我们泼洒成斑斓的画卷。

    我们把日子过的寻常又不凡,让飞扬的思绪轻轻牵住微风中的紫罗兰。我们的眼睛很黑很亮,瞳孔里变化闪烁的是晨曦和彩霞的迷人光焰。我们走过的足迹,将会成为一个传说,一道风景,一句格言。与青春的合作体验真好!

    青春、生活

    那一把小提琴在黄昏中抑郁了很久,我在那一片感伤的氛围中驻足停留,不是为了聆听那没有情节的故事,而是体验孤独生活的故事你有我有。

    有一份孤独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雨打着芭蕉也打着我心头的屋檐;放飞的一只只白鸽杳无音讯,流动的思绪散落成满地的纸钱。也曾有愤也曾有怨,而今日愤与怨变成从前孤独生活的体验。

    有一份孤独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雪装扮青松也装扮期待的眼睑;一次次一次次落空,是那轻盈的身影从未出现过,还是出现又消失在眨眼之间?也曾有思也曾有念,所幸那一年带着孤独生活体验的雪没有飘落到今天。

    有一份孤独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想了很长念了很远。寒山寺半夜苍凉的钟声,钱塘江汹涌的呐喊,可惜总与我无缘。那苍茫那磅礴,给人以一首写不出又忘不了的诗篇。有一份孤独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的孤独凝结成今日的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