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瓷砖上那几点紫薯泥,像摔碎的晚霞,是我第一次尝试做彩色小圆子留下的痕迹。
周末,我把菠菜榨成翠绿水汁,南瓜蒸软碾成金黄泥,紫薯也蒸得软烂压成紫沙泥。将它们分别拌进糯米粉里,三团粉团胖乎乎的,像三个小婴儿躺在案板上,又像三颗攥紧的彩虹糖,把厨房衬得鲜亮。
本以为搓圆子是件简单事,可紫薯面团偏不听话。刚捏好的面团就裂出细纹,像豁开的小山谷,一搓就散成碎粒;南瓜面团又太黏,粘在指尖扯出长长的面丝,连擀面杖都被裹成了“黄胖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揪出小块搓成小圆子。它们歪歪扭扭挤在盘子里,像一群没睡醒的小精灵,而我的指甲缝里早就塞满了黏糊糊的面团,案板上、瓷砖上也到处是面块,活像一群偷吃东西的小孩,满脸挂着“罪证”。
我往锅里倒水开火,水“咕噜咕噜”地响,像在叽叽喳喳议论。水烧开后,我端着盘子把那群“小精灵”倒进锅里“游泳”。起初它们沉在锅底,像害羞的小彩石。没一会儿,绿“精灵”开始“脱皮”,锅里浮起一层绿雾;黄“精灵”抱成一团,成了软乎乎的黄糕。我急忙用勺子去搅,又戳破了几个,水变得浑浊,只剩几个紫薯圆子还勉强维持着形状。
晚风卷着厨房的甜香飘来,碗里的圆子虽不完整,却有着绿的透嫩、黄的绵密、紫的软糯。把这没揉匀的“彩虹”吃进嘴里,才发现:原来不完美的色彩,才是最鲜活的甜。
小童手持鲜花饼,看着嘴馋
甜香美味特诱人,口水连连
奶奶你先尝真甜,敬老在前
传统文化几千年,唯孝花艳
敬老孝亲家和国泰民安,永传
(2018年10月29日)
作者:女,韩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