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鹿走苏台
【拼音】
lù zǒu sū tái
【释义】
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
【出处】
《汉书·伍被传》:被曰:“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于是王怒,系被父母,囚之三月。
解释:伍被说:“从前伍子胥劝谏吴王,吴王不采纳,伍子胥就说‘我现在看见麋鹿在姑苏台上漫游’,现在我也将要看见宫中长出荆棘,露水沾湿衣襟。”于是淮南王非常生气,就扣押了伍被的父母,把他们囚禁了三个月。
【近义词】
社稷为墟
【反义词】
无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
【成语故事】
刘安,沛郡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生于淮南国寿春县(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西汉时期文学家、思想家, 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刘安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不喜欢嬉游打猎, 很注意抚慰百姓,流誉天下。建元二年(前139年),刘安入京朝见汉武帝。当时身任太尉的田蚡,因与刘安原有交情,亲自到霸上迎接。还对刘安说:“现今陛下没有太子,大王是高皇帝的亲孙,施行仁义,天下无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宫车晏驾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刘安大喜,厚赠田蚡金银钱财物品。刘安暗中结交宾客,安抚百姓,谋划叛逆之事。
刘安手下有一将军叫伍被。一天夜里,刘安召见伍被一起议事,招呼他说:“将军上殿。”伍被不高兴地说:“陛下刚刚宽恕赦免了大王,您怎能又说这亡国之话呢!臣听说伍子胥劝谏吴王,吴王不用其言,于是伍子胥说‘臣即将看见麋鹿在姑苏台上出入游荡了’。臣也将看到宫中遍生荆棘,露水沾湿衣裳了。”
刘安大怒,囚禁起伍被的父母,关押了三个月。然后又把伍被召来问道:“将军答应寡人吗?”伍被回答:“不,我只是来为大王筹划而已。臣听说听力好的人能在无声时听出动静,视力好的人能在未成形前看出征兆,所以最智慧、最有道德的圣人做事总是万无一失。
后来刘安谋反失败,连同伍被一起抓了起来。汉武帝因为伍被劝阻淮南王刘安谋反时言词雅正,说了很多称美朝政的话,想不杀他。廷尉张汤说:“伍被最先为淮南王策划反叛的计谋,他的罪不可赦免。”于是杀了伍被。淮南国被废为九江郡。
【造句举例】
看着这座古代宫殿遗址,仿佛看到了一个昔日曾经繁华强盛的王朝,只可惜鹿走苏台物是人非,只剩下这断壁残垣的砖墙而已。
刘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刘备的入侵。而刘备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川中,恰恰是刘璋自己发出的邀请。
赤壁战前,曹操已经消灭了盘踞北方四州的袁绍,三分天下有其二。当时的曹操踌躇满志,满以为只要自己出兵江南,定可以一统天下。远在益州的刘璋,对益州的前途深感担忧,于是派遣使者张松前往邺城探听曹操的口风,看能不能在曹操时代,继续做自己的益州一亩三分地的君王。可是张松去的不巧,当时曹操兵锋所指,荆州之主刘琮望风而降,而刘备也被打的屁滚尿流,落荒而逃。曹操对张松自然不屑一顾,小小一个益州即便造反,又能兴起什么风浪。
弱国无外交,作为益州之主的刘璋,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出了灭人,就是被灭,实在没有太多的出路。刘璋连当初背叛自己的汉中米贼张鲁都无法消灭,进兵中原,逐鹿天下更是不敢妄想。可是如何在群雄皆灭的大环境下,苟全性命呢?
刘璋想到了刘备。
刘备在汉末政坛上已经折腾了很久了,二十来岁平定黄巾,之后追随公孙瓒、陶谦,好不容易取得徐州被先后被吕布、曹操夺走,四十来岁还一事无成,先后投靠曹操、袁绍、刘表。没想到在赤壁之战中浑水摸鱼,捡了个大便宜,当周瑜和曹操在前线对抗的时候,刘备乘势夺取了荆州南部四个郡,之后又从孙权手中借的江陵,隐隐然成为可以对抗曹操、孙权的第三股强大势力。
但是,刘璋对刘备并不信任。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谁对谁又真正信任呢?
可是形势不饶人。在赤壁战败后,曹操空出手来剿灭了盘踞西凉的马超、韩遂军团,然后挥师南下,进攻盘踞汉中的张鲁。刘璋是啃不动张鲁,可是曹操有满嘴钢牙,张鲁被灭只是迟早的事情。
还是那位张松,说了一番话让刘璋下定决心。
张松说,曹操的兵马无敌于天下,一旦打下张鲁之后必然夺取益州,那时谁能抵挡呢?刘备刘豫州,和主公您同为汉室宗亲,又是曹操的大仇人,善于用兵。只要刘备出马,让他来平定张鲁,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张鲁被灭,益州就可以保住了。何况,在益州内部,像庞羲、李异等将领都倚仗自己的功劳不听主公的调遣,一旦曹军到来,他们叛变,那益州一定败亡啊。
张松的话很实在,当时的益州确实内外交困,请刘备来很危险,刘璋不是没想过,可是不请刘备来,或许死得更快!于是,刘璋没有采纳黄权等人的意见,毅然决定邀请刘备入川。
只是,刘璋没有想到,在益州官居别驾高位的张松,早就不和自己一条心。张松此人有才,一直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刘璋只是个守财奴,小小的益州完全满足不了他的欲望,张松本来看中了曹操,可是曹操没看上他,热脸贴到了冷屁股上,让张松很羞愧。于是张松退而求其次,找到了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