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举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9:49:58
  • 《社会环境描写举例》
  •     朱老忠还乡的消息,传到冯家大院。 冯家大院,是一座古老的宅院,村乡叭传说:玛家是明朝手里发家的财主,这座宅院也是在明朔的又大又厚的古砖修造起来的。经过儿一百年风雨的琳洒,门窗耕朽了,砖石却还结实。院子里青砖铺J电,有过厅、有木厦。飞檐倾塌了,檐瓦也脱落,山端 厚,门窗很笨,墙面上长出一片片青色的腐蚀,贴在墙上,象一块块的黑斑。一进大院,就会用到腐木和青苔的气息。据说冯家大院猫样大的老鼠,有一扁担长的蛇,把那座一古老的房舍,钻成一个洞一个洞的。院里一个老藤萝,缠在上,老藤萝长得很茂盛,倒把红荆树给缠老膝的叶子又密又浓,遮得院子荫暗的不行。大瓦房的窗格又窄又密,屋子里黑古隆冬的。但这样过气的房子,冯老兰却住惯了,他成天价钻在大房里,天白日点起油灯,写帐簿打算盘。这天听得朱老忠还乡的消息,他不写帐,也不打算盘,只是趴在束:子上发呆。

        (梁斌:《红旗谱》卷一)

        这是反映三十年代我国冀中农村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红旗谱》里的一段关于玛家大院的景物描写。它勾画出世代剥削农民的封建地主冯家大院的古老陈旧、阴森可怕和逐渐腐朽衰败的景象,衬托出恶霸地主冯老兰的守旧好古,惯于在阴暗的院落里,成天价盘算如何剥削农民的贪婪凶残的性格

        例9】“不过最引人注意的,却是金狮客店的对面乡郝麦先生的药房!特别是夜晚,一甘该灯点起来,铺面的红、绿药瓶,朝地面投出两道彩色奕奕的亮光,便见影影绰绰,隔着亮光,如同隔着孟拉烟火一样,出现了药剂师伏几而坐的影子。他的住宅,由上而下,贴满招贴,有的是行书宇体,有的是圆环字体,有的是错印字体,写着:‘维希水、塞测水、巴赖吉水、清血汁、拉斯巴意药水、阿拉伯健身粉、达尔塞药糖、罗纽药骨、绷带、蒸馏器、卫生巧克力’等,不一而足。招牌与铺面一样长短,金字写着:‘郝麦药剂师’。几架大天秤,钉死在柜台上,天秤后头,铺子顶里,一扇玻璃门土,在一半高地方,黑底金字,‘郝麦’这个名字又出现一次,同时横相上,还写了‘实验室’三个字。”

        (〔法国〕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这段写的是十九世纪法国社会里的药房景象,也是描写社会环境的。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了法国内地一个富裕农民的女〕L玛受上流社会腐朽糜烂生括的腐蚀,终于走上堕落的道路。小说通过爱玛悲剧的一生,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鞭挞,对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有力地抨击,对法国资本主义的所谓经济繁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例9”节选自这部小说。它描写的足药师郝麦的药房。郝麦是法国虚伪阴险的外省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这个药房,红绿药瓶装演铺面,光亮耀眼,到处贴着各式各样用不同字体写的招徕商标,黄底金字写的郝麦药剂师的大名,在药店里占据着头等位置。这些装横陈设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主人公郝麦自吹自擂庸俗的商人性格。

  • 《踩分点与分论点的举例介绍》
  •     关于满分踩分点作文的踩分点如何踩举例

       这里我们选择几例加以介绍:

        记叙文《春雨》的满分踩分点思路:

        踩分点①:写一场春雨,自己亲身经历的春雨。重点描写这场春雨的作用及给世间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给大地换了新装。美化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的希望和世界都被春雨带向了一个充满希望和灿烂的人间乐园和科学未来的世界。(由景物而生比拟之情)

        踩分点②:写我们自己也和全国人民一道沐浴在现实与时代发展的这场春雨中,促进了我们的祖国各项事业各条战线捷报频传。(采用比喻的写作手法)

        踩分点③:写我们沐浴在这化时代的春雨中,象禾苗、象万物一样蓬勃地成长。发奋的学习,做“春雨”下的萌芽并将茁壮成长为改变现在社会为更理想的社会与人类科学与建设的栋梁之材。(把春雨比喻党的政策,将全文生华到一定的高度)

        记叙文:《秋风》:的满分踩分点拟定思路:

        踩分点①:写秋风,它吹熟了庄稼,也吹熟了人生的丰收。(比拟)

        踩分点②:写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赞美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朴实的感情,劳动创造着未来。(引喻)

        踩分点③:写社会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党与政府政策的春风来吹熟祖国的秋天。(比喻性升华)

        记叙文:《朱老师的眼睛》踩分点的拟定:

        踩分点①:从生理上写老师的眼睛特征。它能看出同学们的困难、缺点,什么也逃不过她的眼睛。(写实)

        踩分点②:写朱老师经过辛勤任教,当了模范教师,是眼睛的作用。(写实)

        踩分点③:写朱老师的眼睛是一面雪亮的镜子,永远在照着和激励我们,使人们在它的作用下,修正自己,使自己为中华的振兴而读书。(比喻与引喻的联想)

        记叙文:《爱我并没少得》的踩分点思路:

        踩分点①:写一个失去父爱母爱的我(采用第一人称写)在写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受到老师、同学的热情帮助与关怀几件事(有详、有略的写实)。

        踩分点②:写通过几件事,赞美老师、同学,引喻到人,人类自身的美德。和那种豪不利自,专门利人的时代精神。(引喻)

        踩分点③:赞扬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风尚。爱,我并没有少得,要升华到是因为我生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新时代,才使我迈人了人类文明的大家庭——祖国的怀抱之中。(引喻的比喻)

        关于记叙文的满分踩分点拟定思路,一篇文题有一个具体的拟定思路,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着拟定,并写出文章来让别人或老师评阅。

        关于满分议论文的分论点如何分举例

        议论文《莫让年华付流水)的分论点举例:

        这是一篇阐述人的看法,主张的议论文,由于作文标题涉及的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所以采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来分分论点。

        分论点①:A=B,写莫让年华付流水,珍惜时间与青春,学好本领干一番大事业。(也是踩分点①)

        分论点②:A=C,写磋跄岁月、虚度年华、耗费青春,空将事业付子孙。(也是踩分点②)

        作文的结尾部分,写通过上边的论证,得出一正确的人生观来,即莫让年华付流水,人生才能辉煌,珍惜每分每秒的青春年华,献身于人类最祟高的理想,踏上更高科技的巅峰。(踩分点③)

        议论文《天才与勤奋》的分论点举例:

        也是一篇主题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文章,阐述的是人的主张,观点的议论文,采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来分分论点。

        分论点①:A.= B,写勤奋出天才、没有勤奋就没有天才。写清勤奋与天才的辨证关系。(踩分点①)

       分论点②:A=C,写懒情者即使天生聪明,但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不刻苦,终将被时代淘汰。成为新文盲,愚昧无知者。采用逆句推理论证。(踩分点②)

        经上边的正、逆推理论证,得出结论,即天才在于勤奋,天才在于高新尖端技术的学习,天才在于辛勤汗水的浇灌。(珠分点③)

        关于分论点科学的拟分,请同学带着如何的分分论点这一问题,去看一些好的议论文,对比一下。会对正确、科学的拟分分论点的掌握有帮助。

       就《樱花赞》这篇复杂记叙文为例来

         说明复杂记叙文的踩分点问题:

        在前边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了写一般性记叙文的踩分点的拟定及其模拟公式,我们知道记叙文的踩分有3个,其公式是:写事物+赞美事物+赞美事物在传统道德观念及社会、时代与世界文明历史的价值及贡献。(记叙文三种写法的一种),而复杂记叙文则多出一个踩分点,即联想踩分点的再分,关于这方面,冰心的《樱花赞》是具典型的,我们把它拿来给同学们作详细的介绍:

        冰心的《樱花赞》,写于一九六一年的春天,它以樱花为象征,歌颂了日本人民革命斗争的新风貌,赞美中日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是一篇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记叙文类写作。

        那么冰心《樱花赞》一文的踩分点就应是:①写樱花②赞美樱花③赞美日本劳动人民的伟大精神④赞美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它是在踩分点的层次上多开拓了一个联想层次。

        首先写樱花,作者采用单刀直人式的开头,开门见山地直叙樱花,“樱花是日本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来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这一段文字虽然是文章的开头也是在写樱花,它是属踩分点①的,但同学们不难发现,在这几句语言中仍旧暗含着踩分点②,即从一个角度上对樱花进行了极高度的赞美。作者这简单的几句,就把樱花在日本人眼中,世界各国人心中的樱花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来了。她并没有在如何去描绘樱花的形、色等处多着笔墨,可要比那样描写要好的多。接着作者记叙了她所见过的樱花,描写日本樱花之多、之美、之胜,接着作者特别着意的提出:“四月十三日,我在金泽萝香山上看到的樱花,却是我所见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这里所说的樱花不只是金泽萝香山实的“景”,而是蕴含着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情”“璀璨”“庄严”“华光四射”这几个词暗暗点染了这种意蕴。

        其次,作者通过到金泽萝香山之前,听到的、看到的几件事的描写,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感受,使作者的感情激荡起来,“从心灵深处喷出感激的漫天灿烂的火花”。在这里,日本人民英勇地、不屈不挠地斗争,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谊,象花朵一样在作者,心灵深处绽放开来。

        最后,作者记述了与日本朋友的一段富有哲理性的对话,使作者的喜爱樱花之情与赞美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之意,自然贴切地联系起来,指出人们喜欢樱花,“就是因为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民带来了兴奋喜乐的春天消息。”而这“春天的消息”既是自然界的,又是社会斗争的,它暗示着日本人民的正义斗争的胜利之春,中国和日本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春的到来。 

       举例说明论点的问题:

        苏询的《六国论》,是一篇典范的立论文章。它运用总提分述的方法,借论六国而喻北宋,希望北宋的统治者吸取教训。

        起笔,便从正反两个方面,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开门见山的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文章没有从可以战胜强秦立论,也没有从强秦如何蚕食六国提出问题,而是从六国破灭的原因进行历史分析,这既符史实,又突出了以赂求合失败的历史教训,并与作者的借古喻今的宗旨相吻合。所以,作者针对北宋统治者屈于边事无奈岁月的糊涂认识。由批驳而立论,正是为击中时弊之所需。中心论点提出之后,接着设两个论点(即相互对立的两方面而分的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一个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两者都突出了一个“赂”字。

        接着文章便以赂秦而亡的韩、魏、楚三国和不赂秦而亡的齐、燕、赵三国的历史逐层论证。驳“兵不利、战不善”的谬论。阐述“赂秦而力亏”和“不赂者以赂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

        作者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这个分论点的论述,先以“秦之所得”和“诸侯所亡”作明显的对比,(两个分论点中的一个分论点的两个方面,也是分分论点)用两个“百倍”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作论据,突出了赂秦求合的危害性,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大欲”与“大患”、“固本在战”的结论,这就从正面直接论证了“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论断。再以先祖“开疆之不易”和子孙与人“如弃草芥”的史实作论据,说明了“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的道理,进步论证了“赂秦”的弊害:“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因宜然”。承上判断,水道渠成。而后边作者又以引证法,“抱薪救火”这一形象的寓言比喻作结,更进一步证明论点。作者的手法与思路真是层层展开,步步进迈。

       对“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个分论点的论述,先以齐国来赂而亡的史实设问作论据,揭示“五国互丧”的原因,自然地证实了“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再以赵破灭的史实,给“非兵不利、战不善”作了科学说明,“智力孤危,战败而亡”正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必然结局。最后,“向使”之句,以一连串的假设推论作结。雄辩地说明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是勿庸置疑的。这样,作者的文章便从反面(两个分论点的其中一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

        总提以举纲,分述以张目。这是作者的本文写作绝妙之处,然而,张目之处,虽如泼墨,却并非本旨;而惜墨如金之处,才正是点睛之笔。“呜呼”、“悲夫”是在论述历史事实基础上的感慨抒发,为的是以告后人,“又是在六国下矣”,是对论点的引申,揭示讽喻本意,犹如张目,画龙之笔,一点而画龙飞天。

        《六国论》是一篇古人的论文典范,它讲的是六国破的原因,驳诉了那种“兵不利、战不善”的谬论。这是一篇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事大非的论点,所以根据议论文的分论点的公式来分析,只有两分论点,并且只能采取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分分论点的。所以作者采用了“总提以举纲,分述以张目”的手法,雄辩地,精辟地论证了所提出的总论点。

        而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也是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事大非问题,他老人家在文章中采用了很明显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作分论点。对“八股学风”的危害作了极精湛的论证,并且在两个分论点其中的一个方面,列举了八个方面的问题,来做为分点其一的分分论点,以充分的雄辩论证了总论点。这八个分分论点是为二个分论点其中一个方面服务的,切不可误认为有八个论点存在,议论文只有两个分论点,这是科学的。

  • 《举例分析“分论点”的确立与使用》
  •     前面我们向同学们详细的讲解了“分论点”的概念问题。

       下面举例分析一下“分论点”的科学确立与正确使用。

        首先,同学们要想成功地写好一篇议论文,自身应在素质上具备以下条件。

        1.思想的成熟性: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哲学理论观点在议论文中的运用,没有成熟的思想,不可能写出成功的议论文,因为议论文就是人们对自然科学领域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是非曲直的一种哲论文章。

        2.观点的正确性:也可以说是以辨证的观点来分析看待具体问题的方法,它取决于你能否有成熟的思想为基础。只有思想成熟,观点才能正确,才能够提出正确的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见解、主张、看法。只有观点正确,你才可能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提出正确、有理、有据的论证材料来,你的论据才会雄辨有力。

       3.剖析问题的全面性及深刻性:即具体问题要作具体的分析,而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论。另外对提出的每一个总论点、分论点、论证,都要作全面的、多角度的反复分析,并且应自立自推地验证一番,才能确立下来。

        4.目光的敏锐性:指看问题要透过表面现象,去看其本质的部分,抓住问题的实质与内在的有机联系。

       上边四个方面的写作素质一定要在平时的基础知识学习中和素质训练中去逐步培养。

        如何科学的,正确的划分确立分论点问题,是一篇议论文的写作基础和成功的保证。可是由于以前在学校学习时,对于议论文的分论点问题,有的老师根本不讲,有的即使讲了,也是蜻蜓点水一般,讲不到位,以至造成广大学生都不会写和写不出好的议论文来。这是为什么呢?有以下几种原因:①同学们不懂如何科学的分分论点;在写议论文时,有的只写一个分论点,有的写了二个分论点,有的写了三个分论点……。可每个分论点又都不在满分踩分点上。②同学们只在数学中使用逻辑推理,而不会在语言逻辑方面和文学哲理方面使用逻辑推理。③同学们常常搞不清是立论还是驳论。④同学们不知道议论文写作的真实动机和目的。⑤同学们的思维领域太狭溢,不知从大的方面着眼。

       下面我们举例来分析讲解,如何科学地划分确立“分论点”问题:

         例一:《时间就是生命

        如果按照常规.同学们将会这样去写它、第一步写时间概念及其重要性;第二步写时间对于我们的学习如何重要;第三步写时间对于我们的工作如何重要,最后作结论: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写,在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的眼里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可以算是满分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样写议论文,是犯了不会划分“分论点”的毛病。那么《时间就是生命》一文的正确划分分论点应该是怎样呢?

        《时间就是生命》的正确分论点应这样划分“分论点”①为时间是自然发展的生命;分论点②为时间是社会发展的生命。分论点①的主体“自然”+分论点②的主体“社会”=人类世界。因为文题涉及的是“整体”或者是其中的某一领域,所以必须采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来分分论点。

        《时间就是生命》是一个大的主题,所以在论证过程中,无论是论证观念的确立,论证的取舍选择,都要着眼于大的范畴,从大方而着眼、下手。就本例前边的常规现象的写法,把时间的宏大概念局限于学习和工作的小范围之中,这是一种错误,也是写议论文最隐秘的跑题现象。学习和工作这两个概念只是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大领域中很微不足道的两个方面。它们不能成为分论点的主体来论证《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大的主题。分析表明:时间与生命均属大的主题,而学习和工作则是整个世界和社会大主体中的一部分,因而以学习和工作两方面来确立“分论点”,论述《时间就是生命》的主题,就是跑题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杜绝它呢?

        一、有关检查议论文的跑题现象,我们后面向同学们介绍四种检验的方法。这四种检验方法是当你已经写完作文和在确立分论点时应用的方法。

       二、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如何杜绝最稳秘的跑题现象发生呢?

        其实,这是一个写议论文的逻辑思路和指导思想的问题。也是写议论文总体水平素质的问题。我们在写一篇议论文时,不应一看文题,便下笔书写,不问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胡写,总认为仅仅是每句话都别离开文题,最后扣上文题就算不跑题了,那是极端错误的。所谓最隐秘的跑题现象也就出现于这种表面的现象掩盖之中。所以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要注意:

        1.要先从大的方面着眼,先从文题进行分析,看文题的主体涉及什么,是哪一方面的主体,如果是涉及到“整体”和世界或其中某一领域,这就应该用相互联系的二个方面来分分论点。如果是涉汲到意识形态领域,有关人的见解、看法、主张、认识、观点、立场等,就要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分分论点。《时间就是生命》,表面看来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认识观念,但实质并非如此,而是一个阐述人类发展永恒规律的世界和社会的大领域的主题,所以必须采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来分分论点。根据你的写作角度可以选择“自然”与“社会”;“物质”与“意识”;“理论”与“实践”来分分论点。

        2.对那些大主题小论点和小主题大论点的现象同学们一定要慎重对待。因为以往的失败多产生于此。对于主题与论点,一定要选择匹配,均衡。有特殊时,不论是大主题,小论点,还是小主题,大论点,一定要把握住火侯,作到论证得当。

        例:《坚持就是胜利》

       这是一篇议论文的文题。如果同学们冷眼一看,认为这是一篇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内阐述看法、观点为主的,就确定采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分分论点,并且,分论点①A=B为“坚持就是胜利”;分论点②A=C为“不坚持就是失败”。这样来写这篇议论文,能够得分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坚持就是胜利》这个文题是立论呢,还是驳论。分析表明,从文题乍看是对的,可仔细分析一下,你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出路了。文题的总论点是坚持,如果是正确的,科学的观点、看法、主张、见解、立场,我们坚持就是胜利;如果不是正确的、科学的、那我们还是一味的坚持下去,会不会是胜利呢?肯定是事与愿违的,最终是失败的。所以单纯地认为坚持就是胜利是不全面的。

  • 说明性材料的审题举例
  •     请看这样一道作文题:

        请根据课内课外的知识,为我国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写一篇小传。文章体裁为说明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课内知识,主要有《屈原贾谊列传》(司马迁)、《涉江》(屈原)这两篇课文,另在一些议论文、散文中也有屈原的资料,历史课也有专门文字介绍屈原。课外知识,应该了解《离骚》等屈原名作,最好能熟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以便引用说明。

        作为人物小传,语言要平实准确,着重于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性格,突出他“爱国诗人”和“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特征。

        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请为《威尼斯商人》或《雷雨》写一篇介绍性文字,向别人推荐,使别人读了你的介绍,愿意甚至渴望读一读该作品。600字左右。

        “介绍性文字”,确定为说明文。读者读后便“愿意甚至渴望”读原作,暗示可以使用文艺性笔调,以增强感染力。两个剧本课本都有节选,可能哪一个剧本更熟悉,那就选择更熟悉者介绍,命题者还是“宽容”的。两个剧本在课本中都是节选,但课本都有情节简介,能对剧本有个整体把握,不过重点应放在课文上。两个剧本都是话剧,要打破“话剧”的语言框框,抓住情节线索,提要人物的语言动作,以介绍剧中人物和剧本特点为重点。

        写作时,不发议论,不作评论,做到“说而不论”、“说明而不滥美”。 除了记叙性材料作文、议论性材料作文、说明性材料作文之外,还有应用性材料作文,如新闻类材料、书信类材料、规章制度类材料以及公文类材料等,也都有一个审题问题。

        审读应用性材料,首先要注意各应用性材料的文体特点.其次则要注意命题的要求,把握文体特点,严格按要求办事,审题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 议论性材料的审题举例
  •     请看下面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对“斑门弄斧”这个成语的意思进行深入的思考,并由此展开联想,发表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标题自拟。

        明朝人梅之涣写过一首题李白墓的诗。诗的内容是:“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便是“班门弄斧”这个成语的出处。

        “班门弄斧”这一成语如同“圣人面前卖字”、“长江边上卖水”,一直是个贬义词,我们按传统观点立论,否定“弄斧”者,也能成文,角度也准确,但有人提倡“弄斧到班门”,反其意而用,角度新颖,也符合“对‘班门弄斧’这个成语进行深人的思考......”这个要求,审题中要认真揣摩摆脱思维定势,选准最佳角度.保证作文的高质量。

        1983,1984,1986,1987,1989,1990,1991,1992,1995,1996,1997等年份全国高考作文题都是议论性材料作文,材料或文或诗或画,或单一材料或综合材料,或自拟题或半命题或补副题或两题选一,审题中,都有一个角度问题,都有一个处理三要素关系问题,审题时解决了角度和三要素关系等问题,写出好的作文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 记叙性材料的审题举例
  • 1990年高考作文题,写人物肖像,要求符合年龄、性格,还要求显示两个小姑娘的异同,作文题属于写人范围。1992年高考作文题,写人物心理和事件经过,既写人又写事,但仍以写人为主。1993年高考作文题,写环境气氛,重点写人物对话(“续写”)。以上三道作文题都属典型的记叙性材料作文命题。

    下面是课文后的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搜疫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边:“一个月前,是不是有个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皮鞋?”

    “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块钱得了。”

    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有来?”

    “他……上前线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脚,用低沉的声音时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小鞋匠听了搜子军人的话,提着那只鞋,会想些什么?

    请写一段描写小鞋匠心理活动的文字,限制在100字左右。

    要求:

    ①紧扣原文,进行合理想象,力求深刻。

    ②适当运用景物、神情、动作等细节描写。

    微型小说中出场人物有两个:小鞋匠和瘦子军人。写的事件是:瘦子军人受大个子军人的委托送修鞋费给小鞋匠。主题是歌颂军人的品德。

    小鞋匠提着那只鞋,内心将十分感动,将涌现对军人的崇敬之情,作文时首先要“想象”这方面的内容,景物、神情、动作的描写,也应联系小鞋匠的这种心理。

     

    审题时,要细致观察画面,比较异同,看出事件发展脉络。接下来,要通过事情表面,挖掘出主旨。最后,审题中要想象和联想,充实丰富漫画内容。

    记叙性材料作文,还有改写、续写、扩写、写结尾、补过渡、加开头等样式,要认真研读原材料,再紧扣要求写作。比如,197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要求把《第二次考试》改写为《陈伊玲的故事》,主要人物不再是苏林教授,而改为陈伊玲,这种改写要通过想象联想,使陈伊玲“丰满”起来,使苏林教授退为陪衬人物。写作中,不能另起炉杜,想象联想也好,语言动作也好,细节描写也罢,环境烘托也罢,都必须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文体、字数等要求也不可忽略。

  • 《台湾各届大学联考作文题举例》
  • (一)考题

    1954:论各院校联合招生

    1955:一个影响我最深的人

    1958:论大专入学考试科目分组与不分组之利弊

    1959:学问为济事之本

    1961:自立自强说

    196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63:孟子云“生于优患死于安乐”试申其义

    1972:现代知识青年应如何培养义务感和责任

    1976:仁与怒互为用说

    1977:一本书的启示

    1979:忧劳所以兴国逸豫所以亡身

    1980:灯塔与红烛

    1981:生活中的苦涩与甜美

    1982:从挂折中培养勇气

    1983:看重自己关心别人

    198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二)简评

     

    1955年、1977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的考题活泼亲切,可议论抒情,考生较易发挥。

    而1962年、1963年、1976年、1979年之考题等,大有八股说教之嫌疑。

  • 《记叙文审题失误举例》
  •     这春天的第一朵花献给您,妈妈

        这是个长题,要抓住题眼:春天的第一朵花。这花应与妈妈有有机联系,可以是花的故事,可以有象征意义,也可以作为线索。本题容易失误的地方是抓不住题眼,比如以“献给”似乎也不错但实际是未抓住要点。

        可看作虚题,应写出象征意义。容易失误处:虚题实写,就路写路,索然乏味。

        若看作实题和大题,则应分解成若干小题,比如“路的变化”、“路的故事”之类,再选择其中之一成文。容易失误之处:大题小作,宽泛空洞,言而无物。

  • 《议论文审题失误举例》
  • 说“勤”

    这是一个范围题,“说”即解释、说明之意。“勤”可以包括勤练勤记、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勤”即勤奋。

    此题易失误处,是没把“勤”的概念搞清楚。学习、工作、思考等都有一个勤与否的问题,但学习、工作、思考等本身不一定适合作例证,在叙述学习、工作、思考等例子时,必须突出“勤”的意义、作用。

    《说“小”》、《说“难”》等题类此。

    “困难”小议

    这是范围题。“困难”是个大概念,包括的内容很多,“小议”便只能“大题小作”。容易出现的失误,是宽泛。

    其实,从“怎样对待困难”的角度谈比较容易。

     

    空想·幻想·理想

    这是关系题,应辩证地讨论。“幻想”具有现实基础就可以成为理想,相反,没有现实根据,“幻想”便是空想。“空想”如果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后,空想便是可以成为现实的理想。此题容易发生的失误,是只看到矛盾、对立,看不到矛盾转化、对立统一,绝对化、片面性,失之于偏颇。

    关系题,首先要确定是何种“关系”,然后辩证地分析、阐述。

     

    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

    这是引申题,“思考”比较重要,回顾不能散漫。应回顾典型事例,以点反映线反映面,思考由事例而来,画龙点睛。容易产生的失误:材料不典型,没有主旨和线索。

     

    要勇于探索

    这是论点题。回答“为什么要勇于探索”、“怎样勇于探索”等问题即可。容易失误的是:论据缺乏典型性,重复罗列。

     

    评《项链》

    这是感想题。常常失误在:以叙代议,评论不“评”。

    评论当然可以有很多角度,但一篇短文往往只能有一二个角度。从恰当的角度切人,就有话可说,就有内容可“评”。而角度不当,文字就可能停留在复述上,有叙而无评。

     

    “水滴石穿”的感想

    这也是感想题。容易错的是:感不是从“水滴石穿”而来,或叙多“感”少甚至有叙无感。

    由“睡徽觉”说开去

    这是引申题。易失误处在于:就事论事,未能说开,未能引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