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寻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9-15 16:51:10
  • 《乐山寻胜》
  • 初夏芳菲尽,鸟鸣声声里。当清晨的薄雾笼罩着乐山,三江交汇处,于晨曦下浮光跃进,连浪涛都放缓了脚步,怕惊醒沉睡千年的守护者。

    我站立在渡口处,眺望着对岸的连绵山峦,激流在山脚下翻涌雪浪,那凌空垂目的乐山大佛就在这诗意的山水画卷中若隐若现。

    游船行驶在江上,清晨的江风扑面而来,带着江水的湿润和远方高山的呼唤,心中的期待在此刻被无限放大。

    下船,拾级而上。石阶上的青苔在脚下蔓延成毯。每一步落下都似踩在大自然的皮肤之上,有细微的水汽与呼吸缓缓渗出,濡湿了鞋底。道两旁的古树参天,不知名的野草长势喜人,郁郁葱葱。鸟鸣时有时无,斑驳日影里浮动着草木清香,晨雾入衣襟,仿佛沿着这石阶,就已跨越千年岁月。石道蜿蜒盘旋,鸟啼、蝉鸣、蛙叫声此起彼伏,树叶滤过阳光,伸手触摸,光也带着一丝沁凉,全然没有初夏的热意。觅得一处小亭,隐在翠绿之中,在亭中坐坐,鸟鸣啾啾,声声脆亮,两三位旅人结伴走过,笑语盈盈,步履徐徐,这般情景映入眼帘,心底的欢愉如同春日里蓬勃生长的藤蔓,肆意生长。

    当最后一级石阶隐入天光,岩壁上的佛陀巍然入云。之前的幽静全然消失,乐山大佛就这样出现在了眼前,这尊高十一米的盛唐遗韵,就这样矗立于三江之间,不管雪浪横飞,浩浩千里,乐山大佛始终是风雨不动安如山。我走到了大佛的脚下,那一刻,抬头仰望着乐山大佛,他半眯着眼,慈悲目色里是芸芸众生,我方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如沧海一粟。即使是经历过了几次修复,我却依然从彩绘斑驳中望见了岁月的沧桑,高大的佛像背靠着巍峨的高山,每一道纹理,每一处线条,仿佛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巧夺天工的创造力。这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坚毅,一种中国文化的象征。

    佛像之高,高在它上天入云,宏伟大气,这岂止是凿山为佛的奇观?分明是盛唐气象在嘉州山水的凝固,是华夏文明“天人合一”的立体碑石。正如佛像与山巅云雾共生,中华文明在青崖浊浪间绵延千里。

    大佛仍半阖双目,静观江流,而每个途径他脚下的仰望者,都在此刻听见血脉里的潮声—那是千年凿刻声的回响,亦是文明守护者的心跳。

  • 《华清池情思》
  •     访古的、寻胜的,读书的、识理的,没有谁不知晓骊山。

        千金买笑的烽火戏诸侯,垮渭作宫的阿房宫;楚汉相争的鸿门宴;福地天堂的秦始皇陵……或在骊山山上留鸿,或在骊山山麓落迹。加上有关骊山老母帮助周武王治理国家和女蜗炼石补苍天的古老神话传说,扯起骊山来,就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道不尽。不过,往事越千年,说来道去,最终总还能划个句号。可若是论及骊山华清池“双十二”事变之夜的枪声,谁能收拢住无尽的情思呢?

        绷山风景,最引人入胜处莫过于西绣峰下的温泉了。周幽王、秦始皇都曾在此建立离宫,延至唐代,其规模已“宫殿包括一山,而缭墙周遍其外”,遂由汤泉宫更名华清宫。著名的华清便是在昔日华清宫的遗址上,由后人建立起来的。在“杨妃赐浴场”的贵妃池南面有一排房子,称名“五间厅”。1936年西安事变时,转介石就住在这里。此处曲道回廊旁,绿树成荫,鸟雀飞鸣;亭台楼阁下,池鱼戏水,清波荡漾:当日蒋氏华清池“行辕”的侍卫亲兵约30人,守卫着华清池二道门内及五间厅。另有宪兵约50人,驻华清池西侧的禹王庙。

        12月12日凌晨3时左右,东北军外线部队,分别在滋以东和骊山附近进入阵地,包围了华清池。4时许,内线部队迅速解除了禹王庙的宪兵武装。但部队冲入华清池二道门时,遭到蒋氏的侍卫亲兵的抵抗。那翻动中国历史上沉重一页的场面和枪声,至今嵌留在华清池的墙壁上,洞凿在五间厅的玻璃上。当你抚摸着累累弹痕,龟裂的弹洞,你会如临其境,得以见到部队是如何身姿晓勇地翻过荷花池,绕过贵妃池,冲上五间厅平台的。更会为当时严竣的形势所牵动。东北军士兵进入蒋的卧室,发现衣帽、斗篷,连同假牙均在,被褥犹温,唯不见人影。在后墙收寻到一只鞋子时方断定,蒋氏越过此墙,逃到后山去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得知这一消息,急令搜山。张将军此时仍至诚的向幕僚们表示;

        “若找到蒋委员长,我一定说服他抗日。只要他抗日,我仍拥戴他为领袖。”

        天色微明,搜山部队在骊山半山腰的一块大石后面,发现有人探头探脑,当即高喊,“什么人,还不出来,要开枪喊 !”

        蒋介石从叫做虎斑石的夹缝中走出,被士兵背架下山。

        虎斑石夹缝处,又窄且险,现今攀援置设的铁索方能涉足。1946年,胡宗南在虎斑石下修建了“蒙难亭”,以为纪念。而后,此亭几经更名:正气亭、复兴亭,捉蒋亭、兵谏亭。勿用置言,所历时序冷暖变迁,尽在不言之中。伫立这紧倚山崖,面临绝壁的亭内,思接古今,颇是惹人沉吟。

        倘无刀光剑影,楚汉相争,阿房宫和直通骊山的80里阁道,也许不会付之一炬,骊山秀色该是何等壮观。正是为了这一壮观—长江、黄河孕育的中华大地的秀色,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捐弃前嫌,坚定地采取和平解决方针,实现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从骊山走上了团结抗日之路。

        追思古今。骊山也会慨然:和为贵。

    与寻胜有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