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愚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19 13:54:29
  •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 指鹿为马的典故》
  • 权势者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用愚弄别人的手法来掩盖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事例比比皆是,赵高的指鹿为马要算是最卑劣,最典型的了。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秦将章邯击败赵军,把赵王和张耳围在巨鹿,项羽率兵救赵,击溃秦军,俘虏秦将王离,章邯与项羽交战,连连败北。胡亥不仅不派兵援助章邯,反而派使者责备章邯作战不力。章邯派回咸阳汇报战况的使者,见不到皇帝的面,只好返回章邯军营,将在咸阳所见的情形汇报给章邯,并且预言说:“朝廷在赵高把持下,你无功是死,有功也是死。”章邯在项羽大军逼迫下,无路可退,只好投降了项羽。

    巨鹿大战以及章邯投降,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具有转折意义,它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胡亥也似乎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不时召见赵高,有时也不免发些脾气。赵高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命运不测,肩己虽然已经当了丞相,但说不定哪一天自己的头会被别人杀掉。韩非不是早就说过,任何人都不可吗?命运操在别人手中,不如操在自己手中,最好是自己当皇帝。

    为了测试一下自己在大臣中的权势和威严。有一天,他趁群臣朝贺之机,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二世皇帝,口中却说:“我把这头小马献给陛下”。

    胡亥一看,失声笑道:“丞相搞错了,这是鹿,不是马。”

    赵高却板着脸孔说:“这是一匹好马,不信,陛下可以问问大家。”

    胡亥笑着把脸转向群臣。群臣之中,有的慑于赵高的权势,缄默不语;有的弄不清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说了真话;那些善于拍马逢迎的人,随声附和说是一匹好马;只有少数正直不阿的人说是一头鹿。胡亥见众说不一,对于自己的视力和感觉发生了怀疑,就请算命先生卜决。在赵高的授意下,算卦的人编造说,陛下认马为鹿,是因为没有斋戒沐浴。胡亥信以为真,便按赵高的意图,以斋戒为名,躲进了深宫。

    退朝之后,赵高设法将讲真话的人一一罗织罪名,逮捕下狱。赵高认为,朝中没有反对自己的力量了。于是,他与弟弟郎中令赵成、女婿咸阳令阎乐在一起密谋杀掉胡亥,自立为帝。他们乘胡亥移居望夷宫,守备不严,以赵成为内应,由阎乐率兵闯入宫中,杀掉侍卫人员,直逼秦二世的居室。秦二世得知有变,责备左右的人:“你为何不早一点告诉我?以至有今天。”

    左右的人只好说:“正是因为臣下不敢说,才活到今天,倘若臣下早说了,现在已经与陛下不能在一起了。”

    阎乐提着剑闯进胡亥的住室,指着说:“陛下骄恣无道,诛杀无辜,天下人都反对你,请你自裁吧。”

    秦二世对于赵高还抱着一线希望。“可以让我见见丞相吗?”他乞求说。

    “不行!”阎乐断然拒绝。

    “我愿让出天下,给我一个郡王行吗?”

    阎乐不理不睬。

    胡亥又退一步说:“给我一个万户侯也行。”

    阎乐厉声喝道:“你休要废话,我受命于丞相,为天下人杀你,你说得再多,也没用。”

    胡亥这才意识到末日来临,只好抽剑自杀。时年24岁。

    阎乐向赵高回报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赵高欣喜若狂,匆匆赶到现场,将秦二世的玉玺摘下,佩在自己身上,大步走上殿去,准备宣布自己登基的消息。但是“左右百官莫从”,以无声表示反抗。

    赵高顿时不知所措,只觉得天旋地转。“天弗与,群臣弗许”,只得取消了称帝计划,决定把子婴推上皇位,自己来做太上皇。

    子婴心里十分明白赵高的险恶用心,于是他同自己的两个儿子和贴身太监商定了铲除赵高的计划。

    原来赵高要子婴斋戒五日后正式即皇帝位。等到斋戒沐浴的期限满了,赵高派人请子婴接受印玺,正式登基。可是,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一连几次,都是如此对付。赵高无奈,只得亲自去请。赵高一到,子婴的两个儿子和亲信太监,便一拥而上,将赵高砍死。

    赵高耍尽了权术,玩尽了阴谋,结果是玩掉了自己的生命和一切。

  • 《“上帝”愚弄不得》
  •     眼下,“上帝”似乎越来越多了.服务员敬顾客为“上帝”,文艺工作者奉读者为“上帝”……这诚然令人惊喜!然而,“上帝”却时常被愚弄,这也确乎使人惊诧!

        比如,曾几何时,有些“热诚”的弄潮者起劲儿地从那边搬来大宗大宗的洋货,引进成堆成堆的玄而又玄的爆炸性理论和名词.新感觉派,荒诞派,黑色幽默派,印象派,抽象派……,到处是派派派:有些明明是“一堆萝卜”,或“萝卜一堆”,但非得说成是“按集合原理、按美学原理、按系统论原理组织起来的萝卜”,才算是有学问的、充满现代意识的语言,才算够味呢!

        再如,就某一作品而言。

        敢说看不懂吗?——人家会说,“这是西方现代新潮 ,我们补的就是这一课”。

        不懂怎么办,——人家会说“自己悟去吧!”。你简直搞不清这是对“上帝”们的信任、恭维抑或是揶揄。

        敢问作品的主题吗?——人家会说,“为什么非要说明点什么呢?”辩证的“上帝”倒不得不从中嗅出一丝近乎赤裸裸的诡辩的味道了。

        遗憾得很,“文无定则”蛮横地无条件地替代了“文以载道”的神圣使命。一些什么也没说或什么也无法说或千脆根本就不打算说什么的东西成了“上乘”的供品:一些仅除了作者自己能够明白而常使“上帝”茫然的玩艺儿倒很走俏;一些“大作”就连作者自己也颇感“朦胧”,但又寄希望于“上帝”的点拨,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于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缄默了,不满了!因为,“上帝”愚弄不得。这“上帝”就是千千万万生于斯,长于斯。植根于中华沃土的人民大众!任何作家的任何作品都应当是这块土地及其人民沸腾生活的定格。相反,那些靠猎奇得来的“舶来品”在这里显然是有点不服水土,弱不禁风的,自然,其活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历史欣赏探索的精神和努力,但并不错无轨迹的幻游和飘飘然。认识这一法则的合理性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如何自觉地、正确地积极完成各自的庄严使命,这是一切自命为“上帝”服务的文艺工作者们须认真对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