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古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7-30 23:55:54
  • 《河鱼腹疾的典故》
  • 古人以“河鱼”为腹疾的代词,例如泻肚子,就说是“河鱼腹疾”,也叫“河鱼腹病”或“河鱼之疾”、“河鱼之患”。

    五代王定保撰的《唐摭〔zhí〕言•杂记》载:唐宣宗时,韦澳、孙宏,都是翰林学士。一天,天气酷热,宣宗召他们到大明宫中的太液池去纳凉游玩,那里气温特低,寒冷逼人。宣宗又请他们吃了银饼馅。吃的时候,果觉味道很美,可是回家以后,“因兹苦河鱼者数夕(因此腹泻,苦了好几个晚上〉。”又,该书卷十载,“唐僖宗中和末年,豫章大乱,岩杰苦河鱼之疾,寓于逆旅,竟不知其所终。”

    “河鱼腹疾”这句话,由来已久。《左传•宜公十二年》载:那年冬天,楚国讨伐宋国的萧邑(今安徽萧县),已经把城团团围住了。楚大夫申叔展和宋大夫还无社,本是相识的朋友。这时,申叔展见还无社在喊他,可是两军对垒,当然不便谈什么话。申叔展想:明天城一攻破,我这位朋友一定要狼狈躲藏,这么冷的天,真够受的。便说: “喂, 有麦麯吗? ”还无社说:“没有! ”申叔展又说,“有山芎䓖[xiōng-qióng]吗? ”麦麯和山芎䓖都是御寒的药物。申叔展的两句问话,都暗示还无社即将遇难,可是还无社没有听懂,回答第二次问话时,仍然是:“没有! ”申叔展于是再说:“河鱼腹疾,奈何(受凉拉肚子,你怎么办)? ”还无社这才听明白了,便说: “那么请从枯井里救人吧! ”申叔展也听懂了还无社的用意,于是,最后说:“井上盖些茅草就行! ”第二天,萧邑城破,申叔展找到一口上有茅草为标记的枯井,叫一声“还无社”,还无社果然答应着从枯井里爬了出来。

    古人为什么用河鱼来比喻腹疾呢?有人说:因为“河中之鱼,久在水中,则生腹疾。”也有人说:因为“腹膨如河中之鱼。”还有人说:因为“鱼烂先自腹内始,故有腹疾者,以河鱼为喻。”三种说法,似乎后一种比较合情理。

    正因为鱼烂是先烂内脏,是从肚子里烂出来的,所以形容国家内部发生变乱而致亡国,叫做“鱼烂而亡”。《公羊传•僖公十九年》载:“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 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 《读书是为了什么?》
  • 在古代,古人常说读书是为了“颜如玉”和“黄金屋”,或为“千钟粟”与”车马多”。在现代周恩来先生说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读书呢?是为了名利?是为了国家?是为了金钱?还是为了父母的期盼?有时候,我也常常感叹,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在小学生涯中,我常常会听见有的同学抱怨读书太苦了,为什么要读书呢?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读书太苦了。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难道我们生在这个世上就是为了读书吗?在现在看来,我回头去望感觉那时的我们太幼稚了。

    爸爸经常在教育我的时候说:你看你现在不读书,你以后的人生怎么办?你现在不读书,你以后等着去电子厂里面打螺丝吗?你看你爸爸现在这样,我多么后悔我那时候没多读点书。那时候年少的我还不知道以为自己就是整个天下的王,不读书没关系的。唉!现在想起来我是多么的后悔呀,我也想回到我的青春不虚度光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有告诉你一件事,我高中的英语老师王老师,那时候他劝我们,你现在还不读书将来你们会后悔的,我还不以为然,以为王老师说的是废话。但现在看来是我们错了,那时候老师说的对。所以我现在后悔了,那我希望你不要留下遗憾,过好每一天,每一天都要认真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不要为此后悔一辈子。现在努力一点,将来你会感谢现在奋斗的自己。

    那读书是为了取得金钱名利吗?那还有什么呢?我想读书是为了更让我明白事理,以前我会因一点小事而生气,后来我在读了《小故事大道理》中,读到生气时候的手就像手握烧红的煤炭,烫伤的是自己,这让我明白了,做事之前要三思而后行,先想想这件事的后果。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它不是为了宏大的目标,是为了让我在那平凡且无聊的日子里承载着想象翅膀,飞往更辽阔的天空,让懵懂的眼睛渐渐的看清世界,其实人生最珍贵的宝藏就是我们从小读到大的书卷。

  • 《名人古人读书故事》
  • 名人古人读书故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名人古人读书故事,欢迎阅读。

    孙敬“悬梁”《汉书》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另:( 《太平御览》中的《楚国先贤传》也有记载:“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

    “梁”:指房梁。

    苏秦“刺骨”《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股”:指大腿。

    车胤“囊萤”《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练囊”:把布煮得洁白柔软做成的布袋。

    孙康“映雪”《孙氏世录》

    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清介:清正耿直。

    买臣“负薪”《汉书·朱买臣传》

    朱买臣“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常艾薪樵,卖以给食:经常砍柴卖来维持生计。艾:同“刈”,砍,割。

    李密“挂角”《新唐书·李密传》

    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蒲鞯:垫在牛背上的蒲草垫子。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逮:到,及。(邻舍烛光照不到匡家,只好“凿壁偷光”。)

    【名人古人读书故事】

  • 《讲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 讲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导语:《成语故事》是中国的古典名著之一,它里面有着几百个甚至上千个成语,而且每一个成语后面都有一个古代的故事诠释它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讲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1)

    “悬梁”讲的是东汉时期孙敬的.故事。出自班固的《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孙敬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视书如命,酷爱读书,常通宵达旦,人称“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常看到后半夜,有时不免打起瞌睡。一天晚上,孙敬打瞌睡,睡着了,一觉醒来,懊悔不已。如何克服瞌睡?他苦思冥想,突然,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房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每当打瞌睡,绳子就会猛拽头发,他就会惊醒。从此,他就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由于孙敬刻苦学习,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东汉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大学问家。

    “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苏秦的故事。出自刘向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秦小时候很有志向,跟老师鬼谷子学习多年。学成后,苏秦的功名欲望非常强烈,于是,他到了秦国,用“连横”的计谋游说秦惠王文王,秦王没有采纳他的计谋。苏秦没有其他谋生本领,没有经济来源,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只好破衣烂衫,像个乞丐一样返回故乡。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大腿上刺一下。就这样坚持了一年,苏秦认为自己有把握了,于是,再次出山。秦国让他伤透了心,不想去了,他周游六国,说服以“合纵”抗秦,苏秦手握六国相印,缔约六国组织,联合抗秦。苏秦成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

    讲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2)

    车胤,晋朝人,从小好学,但因家贫,没有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读书。

    一个夏天的晚上,车胤在院子里摇头晃脑的背书,忽然有一句不会,想找书看看,可是没有灯。这时,他见萤火虫在飞舞光点斑斑,在黑夜中分外耀眼。车胤机灵一动,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起来,不就有灯了吗。说做就做,车胤用白绢做了一个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袋子虽不怎么明亮,但看书还是将就能用。从此,晚上时间又被车胤充分利用。

    由于勤学苦练,车胤成为饱学之士,后来步于仕途,做了高官。

    无独有偶,同朝的孙康也是如此。由于家贫,无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浪费,很可惜。

    一个冬日的夜晚,天降大雪,晚上,孙康早早睡了。半夜时分,孙康从梦中醒来,忽然,他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这样的光亮不是能读书吗?孙康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室外,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跑跑步,搓搓手。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即使是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学,学有大成, 成为饱学之士。元嘉中,为起部郎,迁征南长史,有集十卷。

    【讲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 《古人诚信成语故事》
  • 古人诚信成语故事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希古人诚信望能帮助到你!

    古人诚信成语故事篇一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com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人诚信成语故事篇二

    曾参杀猪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古人诚信成语故事】

  • 《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
  • 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为大家带来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快来看看吧。

    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 篇1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韦编三绝

    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孔子韦编三绝)

    映雪读书

    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

    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手不释卷

    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释义“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故事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 篇2

    一、程门立雪

    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习。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习机会。

    二、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边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刘琨闻言,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后来,二人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悬梁刺股

    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然而读书读到半夜的时候往往会打瞌睡,为了不因此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已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梁上。这样,每当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孙敬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他舟游四方却得不到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努力读书。每当他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

  •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荐读》
  •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荐读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供大家参阅。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韦编三绝

    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孔子韦编三绝)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荐读】

  • 《跟着古人去旅行高二作文》
  • 跟着古人去旅行高二作文

    前段时间,有个电视节目做了个调查:“假如让你做一次心仪许久的长途旅行,可以挑选一位古人与你作伴,你会选谁?”心中答案其实很多。

    旅行,是现代人衡量生活品质的标准之一,在古代却不然。周公主张“无淫于游”,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然而在不提倡长时出游的古代,古人长行,有的则是为了报国求仕,有的则为科学考察,各人初衷不同,情怀与故事亦不相同。这一个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旅行家们,用他们特别之处吸引感染了我。

    比如任性派的谢灵运。谢灵运乃江晋名将谢玄的孙子,袭奉唐乐公。作为南朝最有名的驴友,他的游踪遍布江南。利用家族的雄厚财力,他所到之处凿山浚湖,“功役无已”。一次,谢灵运从始宁南山出发,携数百名奴仆,伐木开路,一路行至临海,太守王琇以为山贼出没,差点打报告请朝廷派兵保护。谢灵运还发明了便于登山的“谢公履”,曲柄笠。而他最大的贡献,在于留下了大量吟咏山水的诗作,被称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

    又如逍遥派的庄子。其实,论实地出行,庄子并没有走多远。他没有周游列国,只曾与同学结伴到楚、越国等地采风。庄子回到老家蒙邑做了漆园小吏,但人未动,心已远,庄子主张物我两忘,不依外力而神游八荒,达到真正的逍遥自在。有如大鹏振翅,庄子“神游”过昆仑,尘垢之外,无何有之乡、扩垠之野,也曾藐姑射山之神人,将自己化成蝴蝶,恣意飞翔于天地间。庄子的逍遥游直接影响了道家的修行与仙游风,并被称为“南华真人”。

    像这样别具特色的古人们还有许多,坚毅派的玄奘,不羁派的李白,全能派的徐霞客,还有务实派的李时珍等等。漫漫长途,这些古人,都是中国古代旅行的重要角色。

    有距离通常会美一些,令人往往羡慕古人驴行天下、浪漫洒脱。但如果我们奏近一点,便会发现,古人旅行其实为的不是风景,而是有不同目的与情怀的。他们有的为治理天下巡游,有的为求取仕进而漫游,有的为了拓展见识而周游……他们有时雄心壮志,也时常坎坷悲凉,我们唯有理解了古人前行的真意,才能与其一起上路。

    【跟着古人去旅行高二作文】

  • 《古人名言警句励志》
  • 古人名言警句励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古人名言警句励志有哪些?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人名言警句励志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古人名言警句励志

    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4、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0、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1、《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2、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8、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鲁迅

    1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0、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21、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2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3、没有受过教育的天才就好比埋在矿石中的银子。——富兰克林

    2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25、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26、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27、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2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2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0、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3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3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34、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35、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3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3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0、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41、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4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3、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4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7、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4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京

    4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50、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古人名言警句励志】

  • 《古人名言警句摘抄》
  • 古人名言警句摘抄

    1、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6、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

    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8、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9、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10、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

    1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1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5、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16、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17、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18、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1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1、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2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2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2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25、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2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2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3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3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33、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3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3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36、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高尔基

    37、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38、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3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40、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

    4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42、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4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4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

    4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46、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

    4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9、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5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5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5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5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54、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55、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孟德斯鸠

    5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57、东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5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59、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60、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61、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6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3、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64、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65、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6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67、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68、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69、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7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7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7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7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7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76、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77、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78、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79、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8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81、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欧阳修

    82、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古人名言警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