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不问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5-03 04:30:17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只不过是鬼鬼神神!

    [出自] 李商隐 《贾生》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文解释】

    文帝访求贤才,诏见放逐之臣,贾生才气高,没有人能和他相比。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的事。

    译文1:

    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只不过是鬼鬼神神!

    译文2:

    汉文帝为求贤在宣室召见被放逐的贾谊,贾生的才能在天下可以说是盖世绝伦。奇怪的是谈到半夜时,文帝将身子移向前去,问的不是天下百姓的事,而是有关鬼神。

    贾谊贬长沙一事,常被后来的文人用以抒写怀才不遇之悲,李商隐在《安定城楼》中就曾以贾谊寄怀。但是,在这首诗里,诗人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句 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宣室”即汉朝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用来指代汉文帝。“逐臣”,指被贬斥在外的官员,这里代指刚从长沙召回的贾谊。当年,贾谊字字恳切地上书指斥汉王朝的种种弊病,引来的却是权贵的切齿痛恨,他被贬官至长沙。那时候,他以为自己会病死在那里。不过,汉文帝后来还是想起了他,将其召回长安。在未央宫的宣室,君臣畅谈,夜半方罢,汉文帝对贾谊的才华钦佩无比,甚至发出感叹:“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才调”,包括才能与风姿。“无伦”,无人能比。一个“更”字,突出贾谊的卓尔不群。由“求”,到“访”,到赞,表现出汉文帝对贾谊的格外器重。这不仅是写贾谊的出众不凡,也是写汉文帝的才,看样子真是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啊!如果不看下文,我们会以为李商隐描绘的是一副明主求贤、君臣际会的美好图景,以为贾谊终于能够得到重用了。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叹啊,汉文帝与贾谊谈到深夜,身体还不断地往前靠,原来问的不是天下苍生的治国大计,而是在求神问鬼。

    古人席地而坐,双膝跪下,臀部靠在脚跟上。“前席”,就是说汉文帝听得非常投入,以至于不知不觉地向前靠。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把汉文帝那殷殷垂询、认真着迷的情态描绘得活灵活现。而一个“虚”字,又把那份急切、诚恳否定得一点不剩。“虚”,空自、徒然的意思。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产生了怀疑: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

    “可怜”二字,貌似轻描淡写,实则轻轻一带,把全诗的情绪一下子全都打落,隐含着冷隽的嘲讽。诗人的技巧也藏在这一微妙的转折中。果然,最后一句急转而下,揭开谜底。原来前面的种种渲染都是在蓄声造势,为后两句的转折作铺垫。读到这里,怎能不对平庸的帝王发出讽刺的一笑,又怎能不为贾谊感到悲哀呢?

    赏析: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 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刘学锴)

  • 《英雄不问出处下一句 杨基《感怀》全诗欣赏》
  • 英雄不问出处下一句

    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

    出自《感怀》

    作者:杨基

    英雄不问出处全文

    邓禹南阳来,仗策归光武。孔明卧隆中,不即事先主。

    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孙曹与更始,未可同日语。

    向非昭烈贤,三顾犹未许。君子当识时,守身如处女

  • 《英雄不问出处》
  • 英雄不问出处,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起点,只要坚持向前,勇敢执着,成功就会属于每一个人

    ——题记

    谁不想像拿破仑,做一个将军,驰骋沙场;谁不想像李嘉诚,做一个商人,叱咤商界;谁不想像毛泽东,做一个伟人,缔造伟业?

    自卑少女

    可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家里并不富裕,父亲和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的去工作,一天收入并不多,已经快四十岁的母亲,本来应该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命运的无情……手如松的皮,脸上早早地长满了皱纹,鬓角添了白发。生活中还不断教育着我要好好学习,要做个有出息的人。

    我时常自卑,我怎么不是富裕的家庭,也没有有权势的亲戚,我的将来会怎么样呢?

    看见阳光

    自从我读了《做有出息的孩子》,使我的思想彻底改变了,我被里面的主人公深深的打动了。

    雷格森童年连一本像样的书都没有,后来村里来了几个白人传教士,给了他两本书,雷格森看完传记,决定要到美国去读大学,并做书中一样的人。

    他徒步跋涉15个月,走了1000多里路。这个穷得只能光脚走路的少年,深深的打动了院长,并用尽一切办法为他买了去美国的飞机票。

    很多年过去了,雷格森成为了一位著名作家,成为人们的榜样。

    英雄不问出处,不管我们在什么样的起点,只要坚持向前勇敢执着,成功就会属于每一个人。我坚

    乘风远航

    你看,贫苦出身的弥太郎,突如其来的牢狱之灾,并没有将他打倒,依然刻苦学习,终于创立了日本三菱集团。

    你看,家庭贫困的阿兰·米穆,从小喜欢跑步,却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但依然坚持他的长跑之梦,最终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

    你看,婚姻失败、带着女儿艰难生活的罗琳,在重重困难中,写出了畅销全球的的《哈利·波特》,成为著名文学作家。

    是的,我出身低微,我贫穷,但我有自己的理想,我看到那些贫困的儿童们,我想当一个慈善家,我又看到叱咤风云的商业,我也想做一个商人。但是,不管你做什么,只要有毅力,有决心,都可以成为英雄。英雄不问出身,我相信自己,我能行!

  • 《爱与不爱,幸与不辛》
  • 当一个人行在自己的人生幽径上,不问世事,以自己的感怀为最,我并不认为这样的人是感性的,是孤傲的。而一直以来,谁都不是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或喜或忧?我们很少打开心扉去外面的的世界看看。   

    在房间里吹着26摄氏度的空调,转展各大商场挑选心仪的服装,尽心思在计划去哪游玩?我们却不知道于此同时,另外的一些人是怎样在生命线上挣扎,怎样用毅力心在谱写生命之歌?  

    很幸运的,在烈日与凉爽之间,我没有犹豫。现在我几乎是含泪在码字,因为是第一次,感触太深了,因为是第一次,这些感动堵在胸口挥之不去,因为是第一次,那些画面一直不断的浮现……   

    先简介一下,我们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5到6人,我们的组员有一名即将大一的新生和我在内的3个高中生外加一个老义工。分别带着2个西瓜,一桶油,24听碧,2盒豆奶,一箱刀削面拜访一户人家,一共上门拜访6户。爬5楼6楼7楼不等。下面我一一叙述,讲述我的每一个感悟与画面。   

    第一户是在田园路14幢5楼。我们一下车就各自从后备箱取好东西,我抱着一箱刀削面,君拿着一箱24听的雪碧,另一个女同学拿着2盒豆奶。,老义工但不老是个年轻的的小伙子大哥哥拿着一桶油和两个大西瓜,在这个太阳考的干裂的9点时刻的小区,我们的衣衫都湿了,我们还一直在调侃,要上五楼,会不会爱心没送到,这西瓜呀到被我们自己吃了呢?第一户人家,我还没觉得压抑,没有心理上的承重感,还天真认为不就是拿着沉甸甸的西瓜之类的东西爬楼梯嘛,不就是留点汗嘛,不就是体力活嘛,不就是晒晒太阳嘛不就是……。到了按门铃的一刹那,我们把东西搁下的一刹那,看见病人的一刹那,之前的“不就是”全都被推翻了。我开始笑自己的幼稚,自己还没真正的的理解这次活动的意义。我忽然记起组织人说的,你们啊,不要把东西送到就走了,要嘘寒问暖,多了解一下情况。这不是简单的送清凉,因为对象的遭遇是沉重的,我们需要给予的是关怀。   

    开门人是开朗的中年阿姨,我们探望的是他的父亲,推开门,他的父亲坐在门的右侧,左手托着脑袋。一开始我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不同”。而当我们亲切的叫喊时,他并没有回应,只是含糊不清的呓语,后来他的左手脱离下鹳,全身竟不自觉,不自主的抖动。我们都惊讶着,从阿姨口中得知,他的父亲是小脑萎缩,我查了下资料,症状如下:1、说话极不清楚,无法控制音调,甚至无法言语,写字无法辨认,吞咽困难。2、无法站立,甚至无法坐起,需靠轮椅代步,或卧床在床,生活无法自理。3、如果大脑或周围神经受到波及,则病人智力会受到影响行走的动作摇摇晃晃,有如企鹅,因此被称为企鹅家族。阿姨说,只有每天晚饭后带着父亲去楼下走走,活动活动。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户,是位爷爷家,开门的是奶奶,在菜市街2楼。生病的爷爷躺在侧卧,刚进门我还看见,不能自理的爷爷的床上还摆着接大小便的医用器具,奶奶见我们来了急忙清理干净,还在门口我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药水味,我就捂着口鼻,我不敢踏进爷爷的房间,从探望了第一户人家,我便有种不安感,接下来的人家病况不尽相同,或许还有更严重的,病态也可能很吓人,我一直惴惴不安。所以,我只在门外微微望了一眼,一直迟迟没有进入到爷爷身旁。奶奶很是客气,把凳子摆好,就转身走向冰箱,我们及时拉住奶奶,奶奶和蔼的说道:这么热的天,吃着棒冰呀。几次欲走向冰箱,都被我们婉言谢绝了,奶奶甚是感激,一个劲的说:这么热的天,又带着这么多的东西来看我们,真是有爱心,还都是小姑娘……真当谢谢你们了。我们一个个都说的不好意思,脸颊飞起了红霞。从奶奶口中了解到,爷爷今年74岁,60多岁就这样了,躺在床上不能自理,不过爷爷的心态蛮好的,每天看看报,一点也不抱怨。我感慨的,是奶奶10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顾。到要离开去下一户时,我们都堵在了门口和爷爷说道别,我走到门口,看见爷爷紧握着义工的手,上半身使劲想坐起来,他是不愿我们义工离去的,他是多么希望我们留下啊!几个义工一一道别,当我走进时,我大声的说了声爷爷,再见!爷爷紧握着义工的手未松动,眼里泛起了泪花,那毫无征兆的泪水从爷爷深陷的眼角呼之欲出,我们都看到了,在门口私语着,奶奶说,爷爷是太开心了,不舍呀!我立即转身,这不是矫情,我眼睛瞬间一热,眼眶全湿了。我最见不得泪水了。第三户人家去医院治疗了,我们和他们楼下的小书店老板沟通过了,把东西先存放在他这儿,虽然没能见到本人,但我们还是很开心的,把东西放好,便去下一户了。    

    等我们按门铃时,谁知没人开门。义工大哥拿起资料准备打电话,我一看是633开头的,我便说,既然按门铃没人开,我们打座机有人听吗?谁知义工大哥说,他可能是不能开门,人在家。我们纷纷恍悟。把东西整齐叠好放在屋外,等他家人来拿进屋。这时一个楼上的住户下楼,还看见我们手中大大小小的东西,调侃道还送货上门啊!我们一致回应,是送爱心!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第五户,是这6户中最严重的,也最令我们诧异与惊叹。每一户开门迎接我们的人自不必说是十分热情的,他们夸赞我们,肯定我们的工作。这次开门的是女主人,生病的是她丈夫。虽然他和我们有说有笑的,但看到她臃肿的的眼袋,微红的眼球,我似乎觉得他一定是夜夜在掩面而泣的吧。但她不紧不慢的言谈,和壮硕的胳臂,他一定是内心强大的妻子。如不是亲眼目睹他生病的丈夫,你是不会惊诧于这是怎样的毅力与伟大的爱!我们放下东西,跟随阿姨走进了他丈夫的房间。那一眼,我们都诧异了,他全身都瘫痪了,躺在床上13年,一床被单盖住了他从脖颈到双脚的身体。我是隔着一张床望过去,我不敢走过去,因为我怕。这也不是矫情,当我探头注视他,从头到尾打量着,我都惊异于自己的也变得强大了!一张床,脖颈一下一动不动,他的脑袋,一直在转,很灵活,他的两只手臂没有从薄薄的被单里显示出应有的轮廓,手臂上肌肉的丰满感丝毫没有凸显。是瘪的,若有若无,他左摇右摆的脑袋,还模糊的吐字。我彻底惊呆了!只有一个脑袋,还顽强的存活,他的妻子也没有放弃他。他妻子说,他13年前,从楼梯上摔下去了,脊椎摔坏了,一直瘫痪在床,只有脑袋能动。他妻子还笑着说,我们呀,大事小事还都是他做主呢!阿姨每各一个小时都要用医用器具给丈夫吸痰,有时买个菜都要急急忙忙的赶回家,给他吸痰。在这时,我们都对阿姨的照顾叹服时,义工大哥说,曾经有户人家,她丈夫高位截瘫,第三天她就和丈夫离婚了,他儿子三年没来看过了。这是多么强烈明显的对比!    

     

    这最后一户是在秋月小区的7楼爷爷家,爷爷中风也不能自理,奶奶是上海人,曾经是知青,下过乡。我们正找不到去爷爷家的路时,奶奶下来了,看见我们拿着大大的西瓜,连忙接过去,怕我们累着,爬上七楼,我们都揣着气,奶奶也是,但她急忙去厨房倒水,我们见奶奶气息还没调匀,都说不渴不渴。奶奶还拿出小电风扇给我们摆好,奶奶还说,我听说你们要来,早就把水烧在那儿,我给你们倒吧!我们抵不过奶奶的热情,急忙伸手去递奶奶倒好的水。爷爷是中风,手变形了,脸起初也扭曲了,不过现在好很多了,眼睛也失明了。我和奶奶聊着天,我看着躺在床上的爷爷一动不动,我好奇的问,奶奶,我们在谈天,爷爷听得见吗?听得见听得见的,讲话就是不利索。我大声叫了声爷爷,床上的爷爷,动了动,还大声的应我:“哎哎”我几乎快要跳跃了!我一直记得奶奶说的一句话,你们来啊,你爷爷啊,就开心啊,他就知道还有那么多的人关心他,心情就好很多啊!是的,送关怀才是意义所在。      

    我们都是幸运的,在探望的过程中,我总在想,我奶奶的身体还硬朗,我们都在好好健康的奋斗,这就是最大的财富了。    

    第一做义工,第一次发现原来世界上有爱的人很多,原来,不幸的人也很多,爱与不爱幸与不幸都是两个侧面,我们的生活都是一把三棱镜,我们要不是转转三棱镜,看看别样的世界,我们没有不幸,我们不是没有人爱,我们不能总把自己拘泥在在自己密不透风的世界里伤春悲秋,世界上有爱的人很多,不幸的人也很多,我们没有财富,没有地位。没有很多,但我们有一双手两只脚和一个脑袋和炽热的心,这就够了,这就可以给不幸的人带去幸运了。

  • 《匪夷所思》
  •     与“盲点”相比,“盲从”的解释似嫌直白,往多了扯是“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往少了说,“盲目随从”四个字便可破题。 按理说跟在他人身后的“随从”不该盲目,因此“领头羊” 的美名羊担得人也担得。

        更何况“群龙无首”也算“晕菜”一族,看来不仅人犯晕,原来龙也犯晕。遗憾的是,一人盲目牵制众夫盲从,一叶障目导致万物皆空,盲从者本想图些轻省、擎些现成,不料却落了个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原始意义上的盲目随从,即那种不问深浅、不管死活、只知一味步他人后尘的行路者。

        这的确令人费猜,缘何盲从很少出现在“道路”上而多是发生在“思路”中,缘何盲从多是“有心栽花不活”,而少有“无心插柳柳成荫”。 尽管盲从的内因千差万别,但核心的问题,却是“不求甚解”。其实,盲从者中“不间是非”者寡,“不辨是非”者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