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小饭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7:37:57
  • 《淮师门前那些小饭馆》
  • 不知不觉中,我师范毕业已经三十四年。上次,师范同学三十周年聚会时,我们回到了母校淮阴师范学校。学校门旁的凉皮铺子荡然无存,马路对过的小饭馆无影无踪了。

    三十年前,我们师范生端的是铁饭碗,生活费由国家补贴,每月34斤饭票,16块钱的生活费。遥想当年,我们恰同学青年,正值十七八岁,正是身体“蹭蹭蹭”往上长的时候。学校饭菜的营养显然是不能满足我们身体发育的需求,于是乎经常有学生到校外小饭店打个牙祭。

    那时候,淮阴师范学校大门的外侧,有一个凉皮铺子。这个铺子是用木板搭建的。小铺子里面狭窄,既做厨房,也做操作间。小铺子前面,用塑料布搭了一个大大的凉棚,里面摆几张方桌,每张桌子旁放一些长凳子。

    这个小铺子的男主人,姓刘,是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一直做凉皮生意。他身材矮墩墩的,留着板寸头,爱穿一身劳动布裤褂。他不太爱说话,整天不住手。他每时每刻不是做凉皮,就是切凉皮,不是做调料,就是调作料。他为人老实,但悟性很高。他能够根据客人的口味,适量放入葱、姜、醋、酸、盐、辣椒等调味品。有时为了增加凉皮的口感,在凉皮里羼杂黄瓜丝、胡萝卜丝、香菜、芝麻酱等配料。他做的凉皮柔软凉香、酸辣可口,深受客人们的喜爱。

    他旁边的那位,扎着两个羊角辫子的中年女人,不用说,就是他的老婆。她整天穿一身带紫碎花的白色衣服。微风一吹,衣服就会自动抖动起来。这大概就是见过世面的人所说的“见风抖”吧。女主人与男的明显不一样,她就是一个笑面佬,见到谁都笑,见到谁都打招呼,见到谁都说得没完没了。看样子,她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不是抹桌子,就是摆板凳。因为夫妻很勤快,铺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十分干干净净。

    我最讨厌的季节是夏季,天热得叫人受不了,身上的汗“嗖嗖”地往外淌。这样的鬼天气正是凉皮店刘老板的最爱。这可忙坏了他。他的凉皮生意十分火爆。中午放学、下午课外活动、晚自习课结束,总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师范学校学生去铺子里吃凉皮。只要花上一毛、二毛的钱就可以吃上一碗两碗可口的凉皮,凉丝丝的,辣飕飕的。

    刘老板是个规矩的生意人,决不弄虚作假。他家的凉皮都是纯豆类做的,配上好多种爽口的作料,能吃辣的多放一点辣,不能吃辣的少放辣椒。每个人吃完了,都喊“好”,即使被辣得满头大汗,也连声叫:“舒服!舒服!”有的索性狠狠牙,掏出钱来再弄一碗。

    我家的窘境在班里是出了名的,生活显然捉襟见肘。但有时我实在经不住凉皮的诱惑,偶尔也会捏着汗津津的一毛纸币,咬咬牙吃上一碗。凉皮一吃完,我马上感觉到身上的每个细胞都清爽起来。

    刘老板凉皮的生意,每月收入很可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家仍受左倾思想影响,这家人的致富意识也够超前的了。

    学校大门对过的马路一侧,有几家小饭店,专门做学生生意的,规模也不大。学校里那些富二代们,每到周日晚上,总会带上三两好友,到小饭店小聚,小吃一顿,炒三两盘小菜,要一瓶小酒,慢慢地坐着小酌几杯。他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山南海北地谈着小天。

    在我三年的师范生活中,真正上过饭店吃饭的只有那一次。那是淮阴师范学校82级一班几个同学的一次小型聚会。

    我们约了时间,去了学校对面的“家常菜”小饭店。这家饭店,直对师范学校大门。它像其它小饭店一样,只有两间房子大,屋内收拾得利利索索,能摆三四张桌子,桌子的每面放一条长凳子。小饭店的面积显然比凉皮铺要大得多,档次比凉皮铺要正规一些,餐厅像餐厅,厨房像厨房。餐厅与厨房有一面墙隔断开来,之间有小门相通。

    小饭店的老板也是一对夫妻。我们去的时候,光头的男老板光着肉嘟嘟的身体,赤膊上阵。他的腰间系一条短围裙,一条白毛巾搭在肩膀上。他正在厨房里忙着理菜、洗菜、切菜,身上的汗不断地流。

    又矮又胖的女老板,活像个冬瓜段子。我们进来的时候,她正在抹桌子。她见到我们进来,赶忙过来给我们倒茶。她穿一身宽松的紫格子套衣,像一只紫色气球似的向我们飘过来。

    我们要了一张靠窗的的桌子旁边坐下来,老板娘笑盈盈地迎了上来:“小同学,你们要什么菜?我们这儿有很多好吃的菜,有炒的,有烧的,你们随便挑吧!”说着,她就递给我们一张菜单。

    我们把菜单上的菜大致浏览了一遍,然后商量了一下,我便对老板娘说:“来一碟凉皮,一碟水煮花生米,一盘烧豆腐,一盘炒千张,一碗涨鸡蛋,一碗猪肉炖粉条,一盆西红柿蛋汤。”

    我们点完了菜,女老板马上把菜单拿给男老板烧菜去了。我们坐在桌上一边聊天,一边听着厨房里叮叮当当的响声。由于菜的原材料事先已经准备好了,烧起来自然就快了很多。不一会儿,几碟菜就做好了。女老板一碟一碟把菜端上了桌。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尝了一下。店虽然是小店,菜烧得味道还不错,大家都说好吃。

    看着桌子上丰盛的菜,有的同学酒瘾被勾了上来,单同学随意地问了一下:“老板,你们这儿有啤酒吗?”

    老板娘立即答道:“有,有!”老板吃力地提过一捆子散装啤酒。

    我们接过啤酒,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拿起啤酒瓶往凳子边上磕,有的用两只筷子撬,有的直接用牙齿咬瓶盖子。不一会儿,瓶盖都被打开了,每个人都为自己斟了满满一杯。那啤酒斟得真快,鼓着气泡儿,在酒杯子里打着旋儿。性急的同学不等那酒旋停住,端起杯子来,就“骨都”一声,喝了一口,呛得连声咳嗽起来。

    我向来是不喝啤酒的,我就要了一瓶汽水,喝着汽水就着菜。

    看着桌上色香味全的饭菜, 我们心情大好啊!食欲大增,狼吞虎咽起来!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满面红光。大家边吃边称赞:菜的味道绝对不比大酒店的差。

    这时,孟同学提议我喝一点啤酒。我连忙摆手说:“我不会喝。”

    大家都一个劲地劝我,都说喝习惯了就行了。

    我是一个软耳边子,经大家一撮合,于是我就“咕噜”地喝了一小口。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喝啤酒,还不大不小地闹了一个笑话。我喝第一口啤酒,声明一下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喝啤酒。啤酒喝到嘴里,我感觉有一股怪味,闻起来有点恶心,实在难以下咽。我挣脱了同学的劝阻,当时提着啤酒瓶就走,找老板讨个说法。

    老板听了我的陈述,品了一口酒,给我解释了一番,“噗嗤”一笑说:“小伙子,凑合着喝吧,如果酒真有问题,找我没有用,你直接去找酒厂好了。"

    当我提着啤酒瓶回到酒桌时,老板望着我的背影“啐”了一口,嘀咕道:“真是乡下土包子,还来饭店摆阔。”

    现在想想,那件事我做得实在不够体面。此后,这件事成了同学们取笑我的把柄。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想起母校淮阴师范门前那些小饭馆,想起小饭馆吃饭的经历,不禁勾起我对师范那段美好生活的怀念。

  • 《早茶文化》
  •     不知不觉,上海滩的马路上、弄堂旁、大酒店、小饭馆,都推出了早茶。有的酒店甚至从早到晚都有供应:早茶、午茶、下午茶、午夜茶。一天24小时无时不供应茶水。

        早茶自然得有茶,中国茶叶的品种数不胜数,且其中名茶也不少,最常见的有炒青、乌龙、白菊花。炒青价廉,最受茶客欢迎;乌龙茶属功夫茶,‘用的是如酒盅般的小茶盏,茶壶中一半是茶叶,喝的人得有耐苦的功夫和闲暇的心境。还有各有千秋的特色茶。我曾喝过一种川味什锦茶,茶杯中盛有红枣、拘祀、花生等好多干果,再加上茶叶、冰糖;茶壶也很特别,竟是用黄铜做的,壶嘴尖尖的,足有两尺多长。倒茶时,服务员小姐将壶柄挑在肩上,跟着她的肩略一沉.手往前一送,一股细细的水柱便稳稳当当地注人茶杯内;水快到杯口了,她又轻轻向上一提,水立刻止住,绝不会滋出半滴。揭开杯盖,清香扑鼻。尝一口,苦中带甜,甜中带苦,别有风味。

        虽说是吃茶,大多还是冲着点心来的。通常茶点分为小点、中点、大点、特点、顶点几种。往往装在小碟子或小蒸笼中,盛起来放在小车里,车下还烧着炭炉来保温。当你要点心时,只需向服务员招招手,他们便会推着小车来到你面前,请你自选。无需介绍,东西就在你面前,看着哪样爱吃,就直接拿上桌来;至于结账,服务员会给你一张结账卡,将你所吃的点心记在卡上,吃完早茶后一起结账,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极为方便。

        有些茶点是厨房里早做出来的,有些则是现做现卖。你看,门口那儿立着一排炉子,服务员小姐在平底锅里炸着马蹄糕,马蹄糕由乳白色渐渐变成金黄色,真有点像变魔术。那黄澄澄的炸鸡也散着诱人的香味,让人闻着心痒痒的,忍不住想咬上一口。茶客们可以把刚炸好的点心端上桌来,趁着新鲜热乎乎下肚,有些店家甚至让茶客自己当厨师,过过既烧且吃的瘾,这也算是招徕顾客的新招儿吧。

        说到这儿,我们还不知道早茶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据说早茶是从广东传来的。广东人爱喝茶,于是渐渐地喝出了早茶,也喝出了边喝早茶边谈生意的习惯。他们要的茶点不多,却往往一喝就喝一上午,一谈就谈一上午。酒店里一片“嘀嘀嘀”的传呼机和大哥大的叫声。既是谈生意的场所,自有不少生意场上的暗语:据说茶壶与香烟盒并列,是贩外烟的暗号;打火机立在茶壶边,则是赌博的暗号,等等。不过当你看到有人将壶盖半开半闭,你别以为这也是什么暗号,也别以为这是茶客为了让茶快些凉.那是茶客要服务员加水的信号。看来早茶店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早茶能在上海滩红火起来,自然有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它吃得随意、吃得精细,还在于它价廉物美,深受工薪阶层的欢迎。随着双休日的推行,辛苦了一星期的人们往往爱上馆子去“测”一顿,潇洒一回,物美价廉的早茶便自然成了首选。记得前一阵.上海的饭店省刮起一阵强劲的生挂侮鲜之风,但如今杀点已取而代之,原因很简单:空运的海鲜本以公款集团消费为主,随着廉政建设的加强,公款吃喝风收敛了,集团消费萎缩了,生猛海鲜当然也就无法生存下去;同时,酒店的重心也由开酒宴转向个人消费。于是,’茶点因面向中低层次的消费者而欣欣向荣起来。早茶的兴隆标志着上海餐饮业跨人了一个以普通市民消费为主的新阶段,早茶的兴隆也显示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

        愿像早茶那样面向工薪阶层的消费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评语

        本文用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上海滩”的早茶,显示了如下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介绍了茶的品种、饮茶的方法、茶点的种类以及早茶的渊源,显示了丈章的知识性;二是探究早茶在上海滩“红火起来”‘的原因,在揭示其“价廉物关,深受工薪阶层的欢迎’,的同时,还联系消费形势和消费形式的变化来分析,不但反映了“随着廉政建设的加强”之后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还反映了社会风貌,增强了时代感,而且加强了文章的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