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苔花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01 02:41:00
  • 《有你的世界就有阳光》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题记

    “当列强炮火轰鸣惊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当侵略者的铁骑......”我又拿起了那几张朗诵稿,但思绪飘忽不定,无法集中,我起身,向外面走去。

    望着外面的绿色,我发着呆,晌午的阳光将外面的青绿展现得淋璃尽致,像画家不小心将绿颜料洒在了那块地方。“为什么我那么焦虑呀?我害怕什么,害怕拿不到最好的奖吗?”我沉思。

    母亲倚在门框:“去外面走走吧,放松放松。”

    我起身,走向家旁我小时常散步的小路。一路上,我轻轻念着朗诵词,抓紧时间记着。

    那条崎岖的泥路,却是所有生灵最能野蛮生长的地方,无数花花草草,阳光透过叶间投下斑驳的光影要将我引向什么地方。

    我踩着光影,去追寻它让我去的地方。

    一路上,我步伐加快。就到了!就快到了!

    忽然穿过一处茂密的丛林,眼前的一幕令我瞳孔巨缩!一大块阳光照在一处苔花丛上,上面的花吐蕊绽放,热热烈烈在清风中闹开了,在阳光照射下,它们白得发亮,像是谁拨了牛奶凝固在了上面,树枝间新透出叶芽,稀疏琐碎的点缀着,成了一片翁然的绿云。一群蝴蝶正围着她们翩翩起舞,这块小天地,美妙得本不应该出现在这种世界上。是哪位诗人笔下的花丛?又是哪位画家木架上的绿意?亦或是哪位音乐家乐谱中清新明丽欢乐的曲子?

    他们在自己的小世界,小天地里却生机勃勃,没有其它东西的打扰,我看着眼前的美景,心河泛起了涟漪,暗房被点亮,陷入了沉思。

    这些苔花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依然绽放,不受世俗的羁绊,但它们也很快乐呀!我也是这样的。没有必要为了去争取最好的呀!人各有所长,别人比我更努力,更优秀,也是正常的。我只需要自己努力,无论结果怎样我努力了就好,努力了就好!自己开心了才好。

    想到这,我再回望那片苔花丛,此时的她们还沐浴在阳光里,随风微微摇摆,好像在为我的醒悟而高兴得跳舞。

    谢谢你,苔花!

    我离开了,又回到了书桌读起了那些朗诵词。这一次,我不再机械地背诵,而是用心感受每个字句的温度。灯光下,稿纸上的字迹仿佛在跳动,那些历史画面在我眼前鲜活起来。

    聚光灯氤氲出光影,我站在了舞台上,激情澎湃地朗诵着,我将我的一腔热血都读了出来。我得了一等奖,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我很高兴,我收获了很多东西。

    此后的成长中,我不会因为没有考好而灰心丧气,而是会准备下一次战斗,因为我明白了:不必做最艳丽的牡丹,只要努力绽放,就是最美的风景。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谢谢你苔花,有你的世界就有阳光。

    (指导老师 况倩倩)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以细腻温婉的笔触,完整呈现了一次心灵成长的蜕变过程。作者巧妙地将苔花意象与个人心路历程相融合,通过三个层次递进展开:开篇以朗诵稿的焦虑为引,生动刻画"我"的紧张不安;中间部分邂逅苔花丛的惊喜发现,细腻描写了"白得发亮"的苔花在阳光下绽放的动人画面;结尾处舞台上的激情朗诵,完成了从迷茫到自信的升华。在考场上短时间里构思写作,可见小作者文笔的优秀。

  • 《苔400字》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放学路上,转过一墙角,潮湿的墙上,长满了青苔——莫名其妙地,我却被吸引住了——一眼看过去,翠色之间,却是几朵娇小洁白的花。

    只一眼,整个人都被震撼。在这之前,我只见过牡丹百合之类的花,又大又鲜艳,却没有想到苔也有花,它才那么一丁点,也不太好看,但它依然昂然绽放。

    我以前认为只有那些大名鼎鼎的植物的花才能称得上是花,就像我以前认为只有拔尖的人才有大好前程一样,然而这毫不起眼的苔,就像那些不拔尖却努力的人,却依然倔强的用行动宣出了无声的誓言:我虽平凡,我亦有花!

    生活中的那些像苔一样的人,默默无闻却仍有光彩。那一天起,我发现我可能要向很多人道歉。看见苔花的一刹那,我明白过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就像所有的植物可能都有花(极为特殊的除外)一样。要是用有色眼镜去看人,那么他的理解必定是残缺的,片面的。

    再看,那小小的苔花绽放出一种独特的美,不同于梨花的皎洁,不同于月季的浓烈,不同于合欢的风情万种,却令人油然而生出敬佩。

    苔者,师也。

  • 《苔花450字》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诗人袁枚的《苔》,我喜欢这首诗,更喜欢诗中的苔花。

    苔花只是一种十分普通的小花,它虽然没有玫瑰那么华丽,没有向日葵那么引人注目,讨人喜爱。苔花长于没有阳光的地方,以青苔为伴。但是,尽管苔花只如米粒一般大小,也要像牡丹一样,向着阳光昂首怒放。顿时,我被苔花的这种“倔犟”的精神感动了。原来,苔花可真不能只用一个“渺小”来形容啊!苔花可真是植物中难有的“上进”之花。

    苔花,让我不由想到了诗词大会中的白茹云。她是一位家境贫寒、身患癌症的平凡人。白大姐说,她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词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白大姐就好如苔花,虽然生活不幸,但她却用诗词鼓舞自己,努力为自己和家人创造好的条件。苔花不正是白茹云大姐的代名词吗?是的,白大姐一定就是那朵正慢慢爬上墙头的苔花!

    像白茹云这样的“苔花”,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虽然外表不那么鲜亮,但是他们热爱生活,努力生活,充满力量,活出了生命最美的姿态。我也一定要像这朴实无华的苔花一样,“也学牡丹开”!

     

  • 《苔花精神》
  • 苔花,随处可见,毫不起眼,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自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中的一员。而苔花生活在阴影之中仍坚持绽放,自知渺小却要向牡丹那样盛开,这启示了我们,作为普通人也要不甘平庸,努力奋斗。

    苔花如米粒般微小,我们自己也毫无特殊之处;苔花终日生活在阳光难以照到的地方,生活中也总是有种种困难。我们好像不够聪明,资源匮乏,面对时代的洪流,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于是年轻人开始“佛系”,80后开始自嘲“老了”,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丧。

    但其实,今日之中国正处于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们完全可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关键就在于,我们要跳脱出贩卖焦虑的毒鸡汤的套路,而要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苔花如牡丹般盛开,是内在的不甘平庸;苔花坚强地绽放,是外在的努力奋斗。有了这两条,我们就握紧了踏上时代列车的车票。

    古有司马迁拒绝平庸地死去,终著成信史照人寰,今有雷海为选择默默地坚持,而披荆斩棘现光彩。不甘平庸,是宝贵的品质。即使不像曾经的普通人爱因斯坦由专利局员工走向物理学巨擘,或是苏秦从劝秦失败到六国拜相,也可以从身边的一点点改变开始,在自己陷入琐事,像陀螺般被抽打地团团转时,大声说不,抽拔出来,做些提升自我的事。小如苔花尚且如牡丹般盛开,我们没有理由放任自流。“十有五而志于学”,有了这种精神,或许你就会发现,更好的自己正在向你招手;或许你就会发现,你有了奋斗向前的动力。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而如果不去行动,不肯改变,那不甘平庸就只是自我沉醉的迷幻剂。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上的奋斗,方是正道。事实上,普通人的奋斗正是时代的主旋律。你看创新园区里彻夜不熄的灯火,实验室中刻苦攻关的身影,建设工地上紧张忙碌的脚步,教室内奋笔疾书的面容……普通人的奋斗如涓涓细流能汇成大海,点点星光能缀成银河。一二十年代的青年奋不顾身,投入救国存亡的大潮;四五十年代的青年满腔热血,洒向新中国火热的建设;六七十年代的青年以身许国,在茫茫戈壁滩上奉献无悔青春;八九十年代的青年远望下海,驾驭经济建设的大潮。苔花总是坚持绽放,我们也要抓住最美好、最鲜活的今天,做好每一件事,磨砺、发展自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百工居肆以成其业,君子学以致其道”这些道理在今天依然适用。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明白自己也可以“伟大”,努力奋斗,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把握今日时代之脉搏。苔花的精神使我们继续前进,见证更好的明天。

  • 《以苔花为题的议论文》
  • 袁枚写过一首短诗这样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说苔花日光皆可不来,我自青春不怠;而即使只在阶前上青苔,我亦亭亭如盖。

    这使我总想起红楼诗社里总要推举出诗作好坏,——宝玉落第亦不过笑笑,可黛玉却常会挂心上的。其实这么多年的诗文美学总是这样,人总喜欢谈论谁是“绝代才人”,谁是所谓牡丹。可殊不知,这世界上最庸俗不过是“牡丹之富贵者也”。而苔花却好,不依不凭,不亢不卑,自成一片,独树一方。

    我以为诗文最该是苔花。

    文人都自怜如苔花。如苔花不到白日却青春自开,旁人的吹捧和冷眼总不占去文人心底的不尽之意、不竭之情。诗以状物、诗以言志,说来说去不过是自己的事情:言不由衷地写着“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太白如何费力堆砌,也绝唱不出“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潇洒大气,酣畅淋漓,因为一句依托于人,一句却的确真心;薛涛为文人宴会写过那许多应酬之作亦不过如大浪淘沙,哪有一句真切的“谁言千里自今昔,离梦杳如关塞长”来得惊心动魄。王国维评价纳兰说“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个“真切”如何解释?我以为便是抒己之真情,抛却旁人之言语。

    文人都自负如苔花。如米小的苔花未曾在牡丹面前羞于绽开,文人亦如是。旧日文人把酒言欢相交甚笃,流觞曲水、诗词相和,皆不在意对方的名声身份,亦从未因珠玉在先便罢笔不写,因为他们知道对方皆不是世人以为的牡丹,而只是如自己一般的苔花些些——没准自己还是更好看的那片呢?所以他们似是愤愤“崔颢有诗在上头”,哪个又不是最后自己感叹着“天教分付与疏狂”、“大鹏一日同风起”?李清照连自悲命运都要先提一句:学诗漫有惊人句。果然人们说“自恃”都是“才高”,文人才最自负啊。

    苔花可开在无人欣赏之处,可“真国色”的牡丹却不可能。甚至在苔花眼里,这世上从没有牡丹,不过是花,皆是烂漫开放而已。所以这千年来文人那自怜又自负的心性,唯是苔花无疑了。

    但这其实也提醒着我们:文人做苔花这许多年,我们却一定要一个诗仙诗圣,一定要生拉硬扯着让谁做“小杜甫”,谁做“小李白”,一定要在诗文审美上评出一个“独占鳌头”的牡丹,是否太过俗气?

    我想的确俗气。毕竟这世上审美本就各异,这许多年来不尽的诗评词评层出不穷:《人间词话》、《沧浪诗话》、《诗经原始》;一句“关关雎鸠”在方玉润眼里是求爱之美,在朱熹眼里就是后妃之德。诗意分歧既大,又何须提有人爱浪漫主义的旖旎,就有人爱现实主义的沉郁;有人赞宋词独绝天下,就有人言宋诗才集大成。故而不仅文人,这世上诗文本就没有鳌头牡丹,亦不过是各有所爱,独占一阶一台。

    ——若不愿欣赏便罢了,毕竟苔花也不开给你看。

    古时如此,现在亦是。更何况在这个比从前更看重排序、艺术品多成为拍卖场上竞争标价的时代里,当天下文人都开始争名逐利争鳌头牡丹的时候,审美逐渐在商业场上如有乌云蔽日,更加使人担忧。而若要对此有所改变,抑或盼得在此浊景中独善其身,吾辈之人面对诗文艺术,自该保持一颗苔花的心,和是一颗看苔花的心。

    毕竟,身为苔花者,则诗可以成,美可以知也。

  • 《苔花如米小》
  • 诗人袁枚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在生长之处虽阳光难以照到,但它仍坚强绽放,如同牡丹。我想我们当中有不少如苔花的例子,而他们在幽暗处选择盛开,有两方面原因。

    苔花之开,首先出于现实之考量。身在资源稀缺之处境,选择无畏盛开是唯一出路,养尊处优者尚可先富上两代再“富不过三代”,清贫者如苔花却必面对“不开则死”之选择。命运的残酷之于苔花一类,便是哪怕活着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亡。因此寒门大多出贵子,鲤鱼志在跃龙门,为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好似一只鹭鸶始终灼灼目光投向晴空,愿能“会接鸾凰别苇丛”。尤其让我想到苔花的是英国的狄更斯,我读过他的三部作品,无一不是穷苦男孩的奋斗路程,以及皆大欢喜的结尾团圆。在阳光找不到的街头巷尾,有多少青春正热烈而渺小地努力开放着——如最深的山沟里,解海龙曾摄下那双既要滴水,也欲燃烧的大眼睛。而这“如米小”的花朵往往已是大多数人尽一生之力的最高“天花板”;没事,苏东坡写下过“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开花不仅解救自己,也是为子孙后代奠基,抬高他们的上界,植下三槐。

    但苔花之开同时也意喻着更高的东西,具有精神上的无上意义。能慰藉我们一次次推着巨石爬上山坡的,也只有“盛开”二字了,纵使我们或许不是牡丹。癌症患者能列出长长的遗愿清单,抑郁症者却只欲陷入被窝孤独离去,可见“开放”的确是关乎精神之存在。菲利普迪克抒写“生化人”的小说题为《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诙谐之中一针见血,区别人类与制造出的血肉之躯何其容易,不过是前者有无谓的梦想与疯狂却无止境的野心。所谓“见贤思齐”与其说是方法论不如说是人生观,不断向上求索、向外开放是人之最美好的本能。有时人们伸出手去并不是为了打破什么,而是明知绝望大于希望,仍要在哪怕几分钟内狠狠扼住命运之咽喉。海燕不期望风暴在振翅下放晴,桑地亚哥缠斗至死只抱回鱼的骨架,但振翅本身即是果实与胜利,而在缠斗中我们或可找到比鱼肉更苦涩与香美的答案。从这个角度说,苔花之开有如博尔赫斯的诗句,“花香无意义”,是盛开的行为而非花朵的大小,决定了苔花或许比温室中的牡丹更为锦绣。

    这便是我对于苔花之开的一点见解。

  • 《苔花如米小》
  • 诗人袁枚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在生长之处虽阳光难以照到,但它仍坚强绽放,如同牡丹。我想我们当中有不少如苔花的例子,而他们在幽暗处选择盛开,有两方面原因。

    苔花之开,首先出于现实之考量。身在资源稀缺之处境,选择无畏盛开是唯一出路,养尊处优者尚可先富上两代再“富不过三代”,清贫者如苔花却必面对“不开则死”之选择。命运的残酷之于苔花一类,便是哪怕活着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亡。因此寒门大多出贵子,鲤鱼志在跃龙门,为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好似一只鹭鸶始终灼灼目光投向晴空,愿能“会接鸾凰别苇丛”。尤其让我想到苔花的是英国的狄更斯,我读过他的三部作品,无一不是穷苦男孩的奋斗路程,以及皆大欢喜的结尾团圆。在阳光找不到的街头巷尾,有多少青春正热烈而渺小地努力开放着——如最深的山沟里,解海龙曾摄下那双既要滴水,也欲燃烧的大眼睛。而这“如米小”的花朵往往已是大多数人尽一生之力的最高“天花板”;没事,苏东坡写下过“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开花不仅解救自己,也是为子孙后代奠基,抬高他们的上界,植下三槐。

    但苔花之开同时也意喻着更高的东西,具有精神上的无上意义。能慰藉我们一次次推着巨石爬上山坡的,也只有“盛开”二字了,纵使我们或许不是牡丹。癌症患者能列出长长的遗愿清单,抑郁症者却只欲陷入被窝孤独离去,可见“开放”的确是关乎精神之存在。菲利普迪克抒写“生化人”的小说题为《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诙谐之中一针见血,区别人类与制造出的血肉之躯何其容易,不过是前者有无谓的梦想与疯狂却无止境的野心。所谓“见贤思齐”与其说是方法论不如说是人生观,不断向上求索、向外开放是人之最美好的本能。有时人们伸出手去并不是为了打破什么,而是明知绝望大于希望,仍要在哪怕几分钟内狠狠扼住命运之咽喉。海燕不期望风暴在振翅下放晴,桑地亚哥缠斗至死只抱回鱼的骨架,但振翅本身即是果实与胜利,而在缠斗中我们或可找到比鱼肉更苦涩与香美的答案。从这个角度说,苔花之开有如博尔赫斯的诗句,“花香无意义”,是盛开的行为而非花朵的大小,决定了苔花或许比温室中的牡丹更为锦绣。

    这便是我对于苔花之开的一点见解。

  • 《小人物大情怀》
  • 没有一朵苔花自怨自艾,他自有他的肆意,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愧,他有他的精彩。这就是生命的真谛,无分贵贱,各有各的幸福所在。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个小人物,他挥一挥羊鞭,将锦帽貂裘扔进云霄深处;他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镌刻出对祖国最深切的眷顾。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就是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的苏武。

    公元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匈奴单于派汉朝叛使卫律前来诱降,却反被苏武痛斥了一番。单于见苏武很有气节,十分钦佩,更想招降他。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苏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毡毛充饥。后来单于又将苏武移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逼迫他牧羊。北海在今苏联境内的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苏武到了北海,匈奴停止了对他的食物供应,他只得觅野鼠掘草根充饥。在这荒漠上,除了丛生的野草,就是漫天的风雪,终年见不到一个人影。苏武抱着代表汉廷的旄节牧羊,无论坐卧行走都拿着汉节。岁月一天天流逝,节杆上缀的三重旄牛尾都落尽了。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历尽艰辛,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他出使还是壮年,及至归国,头发胡须全白了。岁月改变了他的容颜,却改变不了他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

    好一个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坚守的传奇,书写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悲歌。我们要学习苏武,学习他那种不畏艰难困顿、宁死也不肯背叛国家和人民的爱国精神。苏武虽然只是个小人物,但是他身上折射出的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大情怀却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学习。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
  • 山谷中含苞待放的腊梅,幽香高雅是它的志趣;小溪边无人问津的卵石,奇形怪状是它的姿态;蓝天上自由翱翔的雄鹰,居高临下是它的风采。

    在世上的每个角落,都有人在默默努力着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多人都会一致地追求成功并享受其荣誉的高光,却忘了成功背后的无声努力,才是当初想要到达巅峰的初心。

    人们总是惊叹生命的顽强,以敬畏的眼光欣赏石缝中坚毅不屈的野花,却没人去记得它们弱小时雷霆的大风、瓢泼的大雨;更没有人知道,当初洗涤这枝叶的,是血泪铸成的滚烫汁液。生命的昙花一现依赖的是平静、困苦生活中那颗坚毅的心,那双伤痕累累的手,那些无人知道的背后的努力。

    没有一粒种子,会因为它的渺小、脆弱就不生根发芽。我们即使困惑,也要尝试在摇摆不定中扬起前进的风帆;我们即使害怕,也要勇敢面对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我们即使无知,也要攀着努力的绳索到达知识的高峰。所谓聚少成多、集腋成裘,一点一滴的努力都是汗水的积累。而到距离成功只剩下一段路程时,过去的努力不再只是无用的汗水,它们是经天地涵养的钻石,它们是大海里价值连城的珠宝,它们更是成功的见证者、是我们辛勤耕耘的劳动成果。那在沉默中独自求生的努力,不是成功的附赠品,终有一日它们会散发耀眼的光芒。

    你知道吗?世界上很多不被人看好的种子,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开出了花。

    因此,我们在暗中的努力并不是徒劳,不要想着没人赏识你、赞美你,就像失去阳光的温室之花一样萎靡不振。我们要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你要永远相信努力的真实、可靠,该来的永远会来,是你的也永远跑不了。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即使渺小,可以绽放生命之花!

  • 《苔上花》
  • 9月14日 星期一 阴转阵雨 心情较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近几天,我在自家门前发现了一片小小的“春光”,这片小小的“春光”,趁着夏天的小尾巴还没溜走,我将它一把抓住,让它抓紧时间快快长大。苔花长在墙角,容易被人遗忘,但它依然坚持生长开花,这种精神实在可贵。

    9月15日,星期二 阵雨 心情美妙

    今天下雨了,我冒雨出去看了看苔花,我非常害怕苔花被大雨冲刷掉。可我发现,苔花没有被滂沱大雨冲刷掉,不仅如此,它还长得更茂盛了!紧紧吸住青苔,几朵几朵连在一起,无论风吹雨打都不动。雨停了,花儿吸收掉周围的水分,贪婪地汲取阳光。

    9月16日 星期三 阴转晴 心情好

    持续了好几天的阴雨天气终于告一段落。苔花似乎精神了不少,在它周围,有一群“新生儿”仰起头微笑。这群新生儿汲取着阳光雨露和大地的养分,茁壮成长。

    苔花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一样,可能他们不被看好,被否定,被嘲笑。可能有人觉得他们固执、死板,或者也有人妒忌他们,觉得他们的机会更多更好。但他们却和苔花一样,把握好每一次“阳光”和“雨露”,让自己活得灿烂无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

    世界上有很多人和苔花一样不被看好,但他们却努力绽放,勇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