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寒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1:08:26
  • 《以桥为话题作文700字》
  •     匆匆走过人生几十个寒暑,踩过的路不计其数,跨过的也难以一一回想。每次行至水边,都会对桥生出几分感激,如果少了它们,这旅途不知要增加几多艰难!桥默默地站在水流之上,每天渡人无数,哪怕风吹雨淋,雪欺霜辱,哪怕烈日爆晒,酷寒冰冻。人世花开花落,风云变换,悲欢离合时时都在上演,而它安享寂寞,笑看浮华,只尽自己本分,把岸与岸连在一起,化分离为相聚。

        看陆地上大大小小的水流之上,都会有一座桥把两岸的路连在一起,桥让路得到了延续。虽说在路上行走总是安享着桥带给自己的便利,虽说走在桥上时也会对桥升出些许敬意,但很多时候跨过桥也就把它忘记。只是这些日子,每晚出去散步时,都会在桔黄的路灯下从桥上走过,每晚都会细细地看桥那宽宽的稳稳的桥面,看桥两侧那结实而又精巧的栏杆,心忽然对桥升出越来越多的敬仰,于是想为桥写下一些文字。

        让我走向桥,走向一种精神。还有多少桥我从没看过呢?那神交已久的长江大桥,那历尽人世苍桑的赵州桥,那晃晃悠悠的水上浮桥,还有那带着传奇色彩的铁索桥……

        桥的世界到底有多大?桥的内容到底有多丰富?中国的桥了解多少?世界的桥还有多少需要了解?桥文化有多么博大,桥文明可能也是另一种世界史。走向桥,走向一种文化,走向一种文明。对于桥,我还有着太多太多的未知,而这未知,也让桥对我有了更多的诱惑。对桥的探索,是不是也是对文明足迹的寻求?走向桥,从无知走向文明。

        虽然见过的桥还是太少太少,但对桥的思考却一日日清晰。桥,无论多么渺小,无论多么伟大,无论多么悠久,无论多么短暂,都担负着同样的使命——把中断的路连接起来,用自己的身躯渡人。

        只要在承担着自己的使命,什么样的桥都一样伟大!这就是桥的精神!

        人也如桥,只有岗位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无论坚守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只要在尽着自己的职责,都是同样伟大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杀害,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桥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宏伟壮观。整座桥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均采用榫槽结合或竹木梢钉,但结构联系却十分牢固。程阳桥精湛的建桥技术充分显示我国侗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川灌县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它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江的内外两桥,长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径为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细竹篾编织而成,桥的两端和中间石室中,安放绞竹索和木绞车等设备,桥始建于宋代以前,历代时毁时修。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建成于1706年4月,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用了13根铁链9根底索承重,两边各放二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平均由890个扁环扣联而成,重约一吨半。1935年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它在国际桥梁展览活动中多次展出。据调查,跨径不小于泸定桥的铁链桥或铁眼杆桥,在四川、云南山区不止一座。由于它结构简单、用料节约,当地人民又有世代相传的建造经验,因此解放后这种桥型不仅没有淘汰,还有所发展。

        赵州桥、宝带桥、卢沟桥、枫桥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等都是拱桥的杰出的代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余年后才采用弓形拱。

        解放后,桥梁建筑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的型式。

        正确的桥梁审美观是功能、技术、经济与美观融合一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 《《南宁市志》序》
  •     《南宁市志》经南宁市修志界同仁历十数寒暑,苦心经营,终于通过验审,行将付梓问世,可喜可贺!市志办主任陈漠志约序于我,我犹豫良久,还是欣然命笔,这是有我的道理的。其一,我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南宁度过的,1945-1949年,我的小学从初小第八册到高小毕业,都是在周爱虔任校长的模范镇表证中心学校(即今中山北小学)。解放后,由于家母在南宁一中任教,在桂平工作和读大学寒暑假回家,都回一中。 1961年大学毕业至今,除借到西安西北大学带研究生三年半外,都在南宁。一算总共是41年,可说是此生绝大部分是在南宁度过了,更何况家母是南宁人氏,外祖父家住青云街一号,所以,说南宁是我的第二故乡,是绝对有资格的。既是第二故乡,自有一份乡情,这是一。其二,自1993年8月奉调广西通志馆,老馆长冼光位同志命我分管市县志,主要是城市志。自此,则与《南宁市志》结下不解之缘。从《南宁市志》的篇目框架讨论的决定,到评稿、审稿到最后一篇的终审,我都始终与南宁市地方志的同仁们一道,不计寒暑,夜以继日,乐此不疲。如果说一句《南宁市志》也有我的心血在内,这也绝不是自诩和夸张。有这两条理由,我为《南宁市志》写上几句心里话,夸张点说是作“序”,大概还不算太“越位”。至于在广西政协,陈辉光主席分配我协助他管文史资料及对文化教育作点调查研究,则地方志也可属此范围;近日自治区政府调整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我又泰列为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之职,也就是说,除乡情外还有工作上的紧密联系。有这些关系,欣然命笔有理由矣。一来表示祝贺,二来尽一份老南宁居民的心意焉。

        客观地说,《南宁市志》确是一部质量较高的志书。地方志,记一方之事也,其最本质特征是地方性,最主要的特色也在于它的地方特色。《南宁市志》除了具有一些好志书的优点如资料一翔实,体例得当等等之外,它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首先,它很注意突出南宁市的地方特色。南宁这块地域,很早就是祖国南方一定地域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最少是唐代中期就形成了。中唐时期设R管经略使,使府即治R州宣化县;到了唐尧宗咸通三年,岭南节度使蔡京建议将岭南道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两道,岭南西道节度使府就驻节K州。此后,虽屡有变迁,但它总是祖国南方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南宁市志》很注意记述这个特点,在总述、建置沿革等篇章中突出这个特点;在反映政治、经济各篇章里也注意突出南宁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地位的记述,这就把南宁这个地方最本质的特征突现了出来,这是十分值得称道的。

        《南宁市志》另一个突出优点是它还十分注意人文内容的记述,这同一些市县志相较,显得十分鲜明。地方志编纂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现存过去年代编纂的志书可谓汗牛充栋,这些志书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弥足珍贵。但历史上的志书,人文资料的记述占了大部分篇幅,而对经济生活的记述太少,这是一个偏向。社会主义新方志,注意了经济发展的记述,横分门类,把社会上工、农、商、财政、金融、交通、外贸、海关等等事业详为记述;各种经济数据十分详细齐全完备,这是应该的,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任务,它纠正了旧方志的偏向。但是新编地方志又往往忽略了人文内容的记述,许多丰富的人文内容,淹没在经济数字之中,显得缺乏文化内涵。《南宁市志》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忽视人文内容记述的倾向,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南宁历史悠久,素为岭南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地灵人杰,有丰富人文文化资源,《南宁市志》对此作了充分记述,其中有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情景,有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而孜孜砭砭的仁人志士,有浩气长存的革命先烈,有不少有成就的文人墨客,有社会风俗的记述,有文物胜迹的叙说等等,这些内容,把《南宁市志》的文化品位提高了档次。

       《南宁市志》对古与今的关系处理得比较适当,既对社会主义时期的资料作翔实的记述,又能对各项事业发源以来的兴衰起伏作出准确的记载;对古代的重大事件加以简明的记述。新志书编纂原则有“详今略古”之说,但有些志书“略古”时,把“古”略得几乎没有了,变成了略去的“略”,因而有专家提出“详今明古”之说,颇得修志界同仁首肯。《南宁市志》对古与今的处理确实做得较好。《南宁市志》以极大的热情,酣畅的笔墨,记述了解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但它没有忽略古人古事的记述,有些篇章对古的内容还作了考证,如关于南宁开为商埠的记述,就找到了中英缅甸条约,根据文本作了准确的记载。又如对古代R州马市的形成等都作了比较准确的考述。

        总之,《南宁市志》是一部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志书,南宁市修志界同仁为不断提高志书的质量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真可谓“十年辛苦不寻常”。作为本书的读者,读到这样一部贯通今古、内容丰富翔实的志书时,都会对编纂者由衷地产生深深的谢意。

        20世纪即将成为历史,一个崭新的更光辉的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地方志的作用是历久弥新的,可以预见《南宁市志》的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必将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预祝《南宁市志》在新世纪里显现她缤纷灿烂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