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高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0 00:00:42
  • 《我的读书生活》
  • 读书是阶梯,让你往高处走。读书是串门儿, 让你看遍世间。读书是灯火,照亮你的未来。

    读书,让你在失意时,有着干下去的勇气。读书,让你在骄傲时学会谦虚谦卑。读书,让你在自卑时拥有绝对的自信。

    假如读书是雨水,那学者就是一颗小草,假如读书是湖泊,那学者就是旱天的鹅。假如读书是顿丰富的美食,那学者就是一个饥饿的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让你开阔视野,认识这大好河山。读书,让你保护好自己,知道人心的险恶,读书,让你爱国,中华近代的耻辱,我们不能不知。

    读书是一种气质,读书是一种象征。

    千里宝马,养为读书。万里大鹏,养为读书。

    书读的多了,心境也就扩宽了。自己的那片天也就宽阔了。

  • 《爱的钢笔作文700字》
  • 每当看到放在书架最高处的那支金光闪闪的钢笔,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爸爸那期盼的眼神。

    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爸爸神秘地递给我一支金色钢笔,悄悄对我说:“虽然你还不太习惯钢笔,但我相信这支笔你一定会用得得心应手。”我当时还不太懂这句话的意思,只觉得拿着笔的手沉沉的,心也沉沉的。

    不出所料,后来我果然用这支笔写得一手好字,班上的同学都问我怎么把字写好,我总是自豪地说:“因为我有一个好爸爸!”大家总是云里雾里,只有我自己知道罢了。

    “使我写好字的是我不愿意辜负爸爸的心!”四年级时,同学们在问我的时候,我在班里这样说。我明白爸爸的用意,并不愿意辜负他。于是带着爸爸那份殷切的期盼,我努力写好每一个字,字也越写越好。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这只笔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管是按动钢笔,还是可擦笔,没有一支笔能比得上它。它是我心目中最神圣的笔。

    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平日里怎么都写不出彩的作文,在拿上这支爸爸送的钢笔后,顿时给了强大的动力和灵感,写得如行云流水,作文后来竟一分不扣!

    同样是四下,我把这笔递给了爸爸,目送他走进会议室。原来他们公司召开了紧急会议,可他只带了这一支笔,但愿它能帮到爸爸……终于爸爸走了出来,我问他:“墨够吗?”他说:“会议开到一半时,它的墨囊就空了,但它却一直能写。这太神奇了吧?”

    五年级的时候,我不小心把它摔坏了,虽然它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却不能写出字来了,我很失落,心也空落落的,陪伴了多年的笔就这样........爸爸不断地安慰我,最后我决定把它放在书桌笔架的最高处,作为纪念。

    我和这只钢笔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我们之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再次拿起它,手沉沉的,心空空的……笔虽不能再用,但爸爸的激励仍在,它将永远陪着我。

  •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 以前,我特别害怕高,每次从高处向下看,我就会浑身发抖,喘不过气来,感觉自己要掉下去一样。我认为我肯定是得了“恐高症”,所以如果要去爬山的话,我是死活都不肯的。黄山,那么好玩,又那么好看,我是死活都不去。为了这事,我爸爸和妈好可伤透了脑筋。

    在一个暑假,我妈妈和爸爸等得多人一起去上海玩,太棒了!我听说那边有黄浦大桥、海洋馆、野生动物园等等好多好多好玩好看的地方。最关健的是,上海那边没有山,太好了!

    我们来到了东方明珠塔下面,我高兴地喊:“看那,那是东方明珠塔!我在电视上看过,可漂亮了!”

    我妈说:“嗯,它可是有几百米高呢!”

    “哇!那我们应该进去看一看! ”我感叹道。于是,我们坐上了观光电梯。一进去我就觉得自己飞到了外太空上,里面新奇、漂亮而又古怪的场景把我惊呆了!妈妈说:“外面更美!”我往窗外望去,哇!那黄浦江变得跟丝绸一样飘动着,而那一艘轮船就像玩具一样在那缓慢地行驶着,转着圈,非常美丽。

    很快,我们便下来了,我意犹未尽地说:“里可真美啊! ”我妈笑着说:“刚才在上面,为什么不害怕呢? ”

    对呀,我为什么不害怕呢?我妈说:“那是因为你并没有恐高症,只是害怕而不敢罢了。”原来如此,我突然感觉,那一刻,我长大了。

    【老师评语】中间过程写得很详细,把那一刻的经历写清楚了,仿佛身临其境,是一次与众不同的长大感觉,好!

  • 《心向阳,春常在》
  • 当你想 一走了之 高处来跳下

    会觉得有 冷眼讽刺 唾弃你 是嘛

    但豁出去有代价

    让至亲心碎恐怕

    隔世才说完抱歉太晚 悔恨对嘛

     

    当你哭 都总会想 解脱放手吗

    厌世充满脑里似处处爆炸

    会刺痛你 是嘛

    别放手跌进败瓦 回头望所爱一下

    盼你能再次振作住满了勇气别再怕

     

    有苦痛灌溉更硬朗

    雨过了心会旷 这抑郁必会释放

    归家会喝到寄盼的一碗暖汤

    凭两臂去创造与理想激发火花

    凡铁以意志蜕变 百劫炼成绝钢

    这世界太过美 两手不要轻放

    要撑下去 撑下去 到远方

     

    凭两手 深空里边 找到了星光

    世界虽有恶意 却也会 有爱盛放

    忘却伤势往前看

    心里始终朝阳看

    明日定必会清朗

    春天永驻你心中

    信念要带上两臂再痛也未会放

     

    当你很孤单会想 找个谁对话

    却总觉每个也似嫌弃你是嘛

    别叫心结再次硬化

    遗憾便可以消化

    豁达会看到更远也会更壮丽对嘛

     

    当你的悲伤满泻 涌进了伤疤

    放弃想法快满载了 快断线了是嘛

    别放手跌进败瓦 回头望所爱一下

    盼你能再次振作住满勇气别再怕

     

    纵有风雨降 也奋力对抗

    雨过了心会旷 这抑郁必会释放

    归家会喝到寄盼的一碗暖汤

    凭两臂去创再与理性激发火花

    凡铁以意志脱变 百劫炼成绝钢

    这世界太过美 两手不要轻放

    能撑下去劫难也去笑对 望远方

     

    重建这千疮百孔 等破晓的光

    世界虽有恶意 却也会有爱盛放

    忘却伤势往前看

    心中始终朝阳看

    明日定必会清朗

    春天永驻你心中

    那信念要带上

    两臂再痛也未会放

     

    当这生只可绽开 一次这朵花

    哪有一了百了 有最爱的人对你念挂

    绝处都抗拒腐化 全力地挣扎一下

    盼能振作再次注满勇气 永别再怕

     

    从痛苦漆黑里边 找到了希望

    世界虽有恶意 却也会有爱盛放

    忘却伤势往前看

    心中始终朝阳看

    明日定必会清朗

    春天永驻你心中

    信念要带上两臂再痛也未会放

    历遍苦涩更茁壮

    燃亮自己发出光

    信念会战胜挫折

    永远也别要放

  • 《猫从高处掉落为什么不会受伤》
  • 我养了一只小猫,一天,它从一个很高很高的柜子上掉下来,我担心极了,急忙跑过去看。它却很快自己站了起了,抖抖身子“喵喵”叫着围着我转,看去一点事儿都没有,我抱住它查看了一下,发现它真的没有受伤。为什么猫从这么高的地方掉下来不会受伤呢?这让我很惊奇也很费解。

    于是,我开始观察猫咪,它尾巴高高竖着,一会儿跳到桌子上,一会儿又从桌子上跳下来,完全没有一点危险的样子。观察了很久但没发现答案,于是打开电脑上网去寻找。

    原来这与猫有发达的平衡系统和完善的机体保护机制有关。猫的尾巴是一个平衡器官,如同飞机的尾翼一样,可保持身体平衡。猫咪在高处行走时,尾巴都会高高竖起,很好地保持了平衡,使得猫咪不大会从高处掉落,大大减少受伤可能。另外,当猫咪不慎从空中掉落时,不管开始时是什么姿态,即使背朝下,四脚朝天,在下落的过程中,猫总是能迅速地调整好身体扭转过身来,当接近地面时,前肢已做好着陆的准备。猫脚趾上厚实的脂肪质肉垫,能大大减轻地面对猫体反冲的震动,可有效地防止震动对各脏器的损伤作用。除此之外,猫肢发达,前肢短,后肢长,利于跳跃。其运动神经发达,身体柔软,肌肉韧带强,平衡能力完善,因此在攀爬跳跃时尽管落差很大,也不会因失去平衡而摔死。当它身体失去平衡时,眼睛就会立刻感觉到,耳朵的平衡系统也会感觉到,并通过内耳神经系统立即把这一感觉传给大脑,大脑会立即发出指令,使骨骼收缩或舒张,将失去平衡的身体恢复正常位置。猫咪在受伤时,喉咙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这也是自疗的方法之一。所以猫咪即使受伤了,也可以通过自身来修复自己。

    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猫咪身上藏着的这么多奥秘。我们从许多动物身上获得了灵感,发明创造出新科技,比如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根据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我想今后或许能从猫从高处落下不受伤的原因方面入手研究,发明出新的东西。

  • 《佳节又重阳》
  • 重阳里,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孤独; 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忧愁;也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期待。

    岁月长河,尽是斑驳。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关于重阳的,也只有重阳糕了。在古老的《易经》中,六为阴,九为阳,九月九,两九相重,故叫重阳’,每到重阳,姥姥一定会去集市买很多东西堆在家里,整个家虽然东西有点多,但每个地方都被收拾得井井有条。每次姥姥都会做重阳糕,重阳糕馅为多皮薄,糕上都会点上一点红色在重阳糕上,每当做好时,我就会趁姥姥不注意偷偷摸摸地拿两块重阳糕躲在祭台边吃,姥姥见了,也只是笑着走过..

    后来,我被接走了,时间就这样推移着,姥姥一天天变老,我也一天天长大,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慢慢疏远了。

    现在,每到重阳节,一 定会想起姥姥,也终于明白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时的心情,虽然时代不同,但“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的心情,一定是一样的。

    重阳里,,有悲伤,有忧愁,有烦恼,有聚散...更多的,是快乐……

    世界依旧那么美丽,美得扣人心弦,但时光去了,就不再回来了。

    佳节又重阳,我曾踏过来时路……

  • 《人往高处走》
  •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时过不惑之年,将至天命之岁,才渐悟这其中的道理。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非至今日不懂此意,若非读经也不明此语。孔圣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此话并非强调闻道之重要,而意在于闻道之欣喜。

    人往高处走。曾几何时,便认为是人要努力向上攀登高峰,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吗?曾几何时,便认为是社会的高层,有钱势,有权势,不就是人人向往的高处吗?曾几何时,也认为是能成为高端的人才,比如或是什么科学家,哲学家等等。用有形的社会财富,社会地位,社会名望,托起高处的向往,期许生命有缘,人生有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然而,众生芸芸,能立于社会上层的权势者有几许?钱势者有几何?名望者又有几人?而得到这又何尝是所谓的高处,身败名裂者有之,阶下囚与困顿者有之,弃生者与遁入空门者有之,精神颓废者与自暴自弃者有之……高处真的不胜寒吗?看来所谓的高处,真的不能以世俗的评价标准来衡量,那么真正的高处又在何处?

    慢掀传统文化经典,不惑之年开读四书五经,虽读之寥寥,知之甚少,但却被其吸住,欲罢不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深,我为之倾心,真是读一句有一句之得;悟一字有一字之获,不学不知其善,不学不知其美。久读则化解人生的悲苦,怨天忧人皆无;弥读则否极泰来,生命中积极向上;乐读则无一日之忧,心灵静洁美好。身为教师,开读经典之时才使我真正开启教育的法门,心中有阳光才能洒播阳光,心灵有感召才能感召心灵,手捧经典之后才知道从教的意义,职业与事业并规,人生自觉修为自己。

    口诵经典,我似乎一下子找到了重心,生活之中不再迷茫失衡;心念经典,我找到了自己的中心,内心淡定从容,充满充实与欣然。世界没有变,但却因为自己的改变而改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消极黯淡,纠结抱怨的意识世界,肯定比不了积极兴奋、笃定与光明的意识天地,两种意识,得失全在心灵。行走其中,经历其间,磨练其内,是渐悟,时时勤拂拭;是顿悟,本来无一物。天门中开之时,紫气东来之瞬,是境界与心胸的释怀,是情怀与胸襟的开释,人往高处走,就这样的明朗明丽。

    “人心惟危”。“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宋·欧阳修《诲学说》)所以人往高处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道心惟微”。“道可道,非常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高者何处?“惟精惟一,允执其中。”“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人有灵性,可识物性,可达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法,是人效法的大道,精微之处即道统,允执其中即谓人应该处于天地的境界。人往高处走,大道无形,人往高处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唯求自修而得,唯求自练而成。除自责之外,无上人之术;除自强之外,无胜人之术。人往高处走,但求其内外合一,内心强大笃定,这样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强大笃定。人往高处走,既不受外界的干扰,立身承命,又有所担当,有所秉持,有所追求,带着真善美上路,这就是人往高处走的含义。

    孔子曰:“君子不器。”不器者便为求高处走也,“形而上学谓之道;形而下学谓之器。”弃器为道便是人往高处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作中人,“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皆有所得,其功一也,皆以中人为上也,此为人住高处走也。“然困而不学者,斯下民矣。”上下之别便是上高下之分。“贱而好自专”,“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人往高处走,由学而得,由修心而悟,由求而应。“我欲仁,斯仁至矣”。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上达者为求高处走也。“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者,便是人生的至高道;道者,便是人生的境界。走出小我,拥抱大我,有广阔的胸怀,有天地的情结,便是人生的至高。“爱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此谓人与道相融后的开怀。“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跨越人生的高度,步入生命的至高,人往高处走,是每一个生命都可以提升和达到的高度,除非你不愿意,除非你放弃自己,“念兹在兹”,是心法,也是方法。

    人往高处走,淡化了喧嚣和无知,平静了浮躁和愚昧,让一切外物不留于心,让内心保持永久的澄澈。“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在通达中达观,在通明中宁静。水往低处流,同样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喷涌的势能化为汹涌动力,向低处流淌,奔腾之势一泻千里化为入海的平缓,消弥了喧嚣与气势,归于一种广阔与平静。这和人往高处走,殊途同归。

    人往高处走,自知无知,才能永远求知。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离道渐远,与高处无缘。“子绝四:勿臆、勿必、勿固、勿我。”此求道之道,圣人亦早年好学,晚年闻道,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感道、体道、悟道、入道的过程。人往高处走,不管你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不管你在社会上从事什么职业,都有求得心中高远的能力。也就是人往高处走,像空气和时光一样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虽然有许多人终生不能闻道,但道并不会因为你的放弃而关闭,真佛无言,真道无形。“天何言哉,四时兴焉,百物生焉”。人往高处走,这里的高处永远向每一个人开放。“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只不过这里的高处需要有人来认知,并且向它走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超然物外,排除纷扰,高处就在每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那里永远居住着渡人成长的天使。

    人往高处走。这是一种达练人生的豁达:“竹密何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这是一种应对万变的笃定:“泰山崩于面而不改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是一种优雅闲情的志趣:“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边云卷云舒”。高处跌荡于胸,层林尽染于心。出世之智应对入世之事,轻松如拨琴弦;红尘之外拈起红尘世之情,自然恒定持久。高处是“心远地自偏”的梳理;高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宿;高处是“大节无亏,可以安然去也”的孔圣之言;高处是“此心光明,夫复何求”的阳明之道……

    吾身卑微,虚度光阴四十五载,我心渐高,经典常读,圣贤常伴,人往高处慢行。圣人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我心与有戚戚焉!

    作∣者∣简∣介

    飞红霞(高召),一师者自安,守从教无变。淡然守宁,养心清澄,做教育如水,行化育无限。读书一生,塑一际天高云淡;痴教无期,播一抹辽远,放歌清幽,仰一丽天蓝……唯唯、期期、漫漫。

  •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词作品《水调歌头》的第一段,其全文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不胜:经受不住。

    2、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3、何似:哪里比得上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出自]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1:

    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译文2:

    独自一个人流落在外地,

    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十分的想念亲人,

    虽然很远,但是兄弟早就爬上那经常爬的山了,

    他们身带茱萸,就是少了我。

    【词语解释】

    茱萸:香味植物。古风俗重阳节插茱萸避灾疫。

    ⑴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⑵ 忆:想念。

    ⑶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作者的家乡山西祁县就在这一带。

    ⑷ 异乡:他乡、外乡。

    ⑸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⑹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⑺ 茱萸(zhū yú):一种香。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8)山东兄弟: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而王维当时在华山西面的长安,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诗文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这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他的父母兄弟都在华山以东的家乡,他独自一人住在京都长安,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特别是到了像中秋、重阳这样的家家团聚的佳节,更是加倍地思念亲人。这首诗就是诗人在九月九日这个重阳佳节写的。在唐代,重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大家都要到山上去,插戴一种叫做茱萸的香草,还要喝菊酒,吃重阳糕。诗人远离家乡,举目无亲,当然没有兴致登高,他只能独坐窗下,暗自思念:今天,家中的弟兄们都在山上登高游乐,当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插上茱萸的时候,一定会因为少了我这个远在他乡的兄弟而挂念、谈论我吧!

  • 《景色作文200字》
  • 站在长城的高处瞰,一片绿茵茵的大地上穿行着一条巨龙,婉蜒曲折、奔腾起伏,在威严地俯视着龙的传人。那能让人感到当年秦始皇的军队在上面击鼓呐喊、燃放烟火的烽火台就像是巨龙拱起的背部;旁边有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通道,那些厚重的砖块就像是巨龙的鳞片。巧妙地搭配真使人惊叹。

    古代的万里长城一直是抵御外来入侵的巨大屏障,一旦有敌人侵犯边境,守卫的兵士便点燃狼烟,擂起战鼓,后续部队及时赶到,就上演“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战术。它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闪耀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

    万里长城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将一直激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