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和尚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6 11:51:54
  • 《灵隐寺游记》
  • 小时候提到杭州灵隐寺第一印象还是“疯和尚济公”,不守戒规,整日喝酒吃肉,但是惩恶扬善,这些有趣的故事记忆犹新。这个暑假我和妈妈来到了杭州灵隐寺,灵隐寺是杭州乃至全国有名的寺庙,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东南佛国之冠”。

    早上7点景区还没开门,这时香客已摩肩接踵地排着队伍,队伍里都是举着手机打卡拍照,抬头可见牌匾上写着“灵隐寺”三个字。我正纳闷这么早到都已是人山人海,妈妈说:“去寺庙越早越好,因为只有来得早神明才可以感受到我们祷福的心“。

    随着队伍进入去寺庙的必经之路---飞来峰,这条山路平坦又惬意,路的两旁是高低不一的山,山壁上雕刻着各种佛像。山间的空气透着阵阵香火味,檀香烟火袅袅升起,可见这座寺庙香火旺盛,穿过飞来峰这座天然氧吧就进入灵隐寺的大门。

    灵隐寺入口可免费请三支清香,以便祈福上香,首先来到天王殿,这里挤满了信徒,有的人在跪拜、有的人双手合掌在心中默念祈祷……穿过人群走进殿内,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佛(未来佛)和韦陀菩萨,只见头戴金盔,身披甲青,正气凌然,这尊佛像用整段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无比尊贵的遗物。天王殿上方匾额写着“威震三洲”四个大字。

    跨出天王殿门槛,就是最雄伟的建筑-----大雄宝殿,“大雄"意为一切无畏的勇士,是古印度教徒对释迦摩尼佛的尊称。走进大殿,映入眼帘的是用纯金贴绘的释迦摩尼佛,我佛妙相庄严,气韵慈祥平和,使人生出敬畏欢喜之心。大殿背面是观音殿,观音脚踏鳌鱼,寓意独占鳌头,整幅作品是海岛观音立体群雕像,雕像高20米宽21米,整体用泥土粘成不参水泥,观音两旁是金童玉女,鳌鱼旁有许多金人,分别是十八罗汉,像是在恭迎观音菩萨。有两个罗汉很特殊,他们正在降龙伏虎。观音头上有两尊大佛,分别是普贤菩萨和释迦摩尼佛。最后来到药师殿,供奉的是东方三圣,分别是药师佛、日光天子、月光天子。

    太阳越升越高,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不知不觉漫步回去的山间小路,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 《从前有座山(二)》
  • 上集说到老和尚还是不肯给小和尚讲故事,小和尚坐在地上傻了眼,不知怎么办才好。

    小和尚坐在地上发愣,眼睛直盯着前面,心想:我那么努力讨好师傅,既是端茶倒水,又是捶背捏肩的,可师傅就是不肯讲故事。小和尚没办法,只好使出了他的杀手锏——撒泼!小和尚突然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开始滚来滚去,边滚边大喊道:“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要听故事,您给我讲一个故事嘛!”说完,小和尚就要来抱师傅的大腿,老和尚看到小和尚浑身沾满了灰尘,吓得连忙后退:“你……你不要过来呀!好……好吧!好吧!我讲,你别这样。”老和尚很是无奈地说道。

    小和尚一听,开心得跳了起来,赶紧端起了小凳子,跑到师傅的旁边说:“快讲!快讲!”只见老和尚端起茶杯,吹了吹,慢悠悠地说:“从前有座山……这山上呀,有一座庙……”说完,老和尚缓缓放下茶杯,继续说……老和尚正准备继续讲,可小和尚好像知道了什么,连忙打断道:“师傅,你……你这说的不就是我们俩吗?”

    老和尚说道:“你让我讲故事,又没说讲什么故事。”小和尚气得眉毛皱成了倒“八”字,拳头都捏紧了,但又不敢动师傅。于是,小和尚扭头便向山下跑去,边跑边大喊道:“师傅,你又骗我,你太过分了!”小和尚的叫声,把树枝上的乌鸦也被吓得往四处乱窜,发出凄凉的叫声,好似在嘲笑小和尚。

    这便是那座山上发生的故事。

  • 《三个和尚》
  •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整天一个人忙里忙外,还要到山脚下挑水。但他很勤快,总是把水缸装得满满的。

    有一天,庙里又来了一个大和尚。小和尚对大和尚说:“你到山下挑水去吧!”大和尚觉得自己比小和尚大,却要受他支使,心里不服气,很不高兴地说:“我比你大,你怎么能让我自己一个人挑水呢?还是咱俩一起抬吧!”就这样,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

    又过了些日子,庙里又来了一个胖和尚。胖和尚好吃懒做,小和尚和大和尚对他都很有意见。胖和尚却说:“有意见,你们也别做呀!”这下,庙里的事谁也不管了。下山打水时,三个和尚你推我、我推你,最后大家都不去。水缸底朝了天,三个和尚宁愿渴着,也没有谁愿意去打水。

    庙里的老鼠渴得受不了, 晚上就跑到大殿里,偷喝油灯里的油。老鼠碰倒了油灯,引起了大火。三个和尚被大火惊醒,急急忙忙想去水缸里舀水灭火,可缸里一滴水也没有。他们只好拿起桶,到山下挑水。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最后庙就被大火烧光了。

    阅读心得

    三个和尚在一起,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愿去打水。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不能相互推脱。

    日积月累

    近义词:勤快—( )

    反义词:勤快—( )

    学习方法

    1.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

    2. 将“日积月累”的答案在“留言区”留言。

    上期答案

    近义词:雄伟—(巍峨)

    反义词:雄伟—(渺小)

  • 《玄奘和尚取经》
  • 玄奘是长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叫陈袆(音huī),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缑音gōu)人。十三岁那年,他出家做和尚,就认真研究佛学。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他发现原来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又听说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经,就决定到天竺去学习。

    公元629年(一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边境兵士发现,叫他回长安去。他逃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甘肃安西)。

    玄奘在瓜州,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他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通缉他。如果经过堡垒,一定会被兵士捉住。

    玄奘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碰到了当地一个胡族人,名叫石槃陀,愿意替他带路。

    玄奘喜出望外,变卖了衣服,换了两匹马,连夜跟石槃陀一起出发,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门关。他们在草丛里睡了一觉,准备继续西进。

    哪儿想到石槃陀走了一程,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把他打发走了。

    打那以后,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约摸走了八十多里,才到了第一堡边。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几乎射中他的膝盖。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幸好守堡的校尉王祥也是信佛教的,问清楚玄奘的来历后,不但不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还送了一些饼,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指引他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一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一皮袋的水都泼翻在沙土上了。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达到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现在怎么能遇到困难就后退呢?想到这里,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满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水喝,口渴得像火烧一样,终于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高昌王麹(音qǔ)文泰也是信佛的,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切要他在高昌留下来。玄奘坚持不肯。麹文泰没法挽留,就给玄奘准备好行装,派了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二十四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后,一路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了天竺。

    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迹。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僧学经。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恒河的时候,碰到一群强盗。他们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杀个人祭神。船中的强盗看中玄奘,要把他杀了祭神,玄奘再三向他们解释也没有用,只好闭着眼睛念起经来。说也凑巧,这时正好起了一阵狂风,河里浊浪汹涌,差一点打翻了船。强盗害怕起来,赶快跪下忏悔,把玄奘放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当地的人都还认为玄奘真有什么佛法保护呢。

    天竺摩揭陀国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叫做那烂陀寺。寺里有个戒贤法师,是天竺的大学者。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了五年,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

    摩揭陀国的戒日王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听到玄奘的名声,在他的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为玄奘开了一个隆重的讲学大会。天竺十八个国的国王和三千多高僧到了会。戒日王请玄奘在会上讲学,还让大家辩论。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采演讲十分佩服,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成功。

    戒日王接见玄奘的时候,说起他早就听说中国有个英武的秦王。玄奘告诉他,秦王就是现在的大唐皇帝。

    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正在洛阳的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玄奘把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向太宗作了详细的汇报。

    在这以后,玄奘就定居下来,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到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作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那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经事迹已经离得很远了。

  • 《历史和尚》
  • “嗯……对酒当歌是曹操,图穷匕见是荆轲,暗渡陈仓是韩信……”那少年低着头,金灿灿的阳光照在脸上,看向天边那一片深邃的蔚蓝。

    说起那个少年,我一般称为“和尚”,长相十分呆板,头像一颗球,然而脑中却装满了历史知识,张口“唐尧虞舜夏商周”,闭口“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爱看《三国》,喜欢卧龙先生诸葛孔明,这就是他,咱班的历史和尚。

    那年夏天,凉风习习,树叶飒飒。闲来无事的我,递了张纸条与一旁端坐着,眼神不离《三国》的少年。纸条里写了关于历史故事的主人公问题。只见他俯身捡起纸条,攥在手中,在老师的视线盲区展开纸条,细品。少顷,他略微抬头,一双眸子迷茫地看向我。唉,可真是个榆木脑袋!我冲他挤挤眼,掂了掂笔,故作写字状,其意不言而喻。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埋头掏出笔袋,取出蓝笔,思考片刻便直接动笔。我无聊地用手撑着下巴,想着刚刚写给他看的历史故事,里面有些都是我从书上找的,我自认历史不错,那些个我不会的,他真的可以写出来吗?不知过了多久,当我还在神游天外的时候,一个小纸球飞到我的脚底下,我手肘一动,笔“砰”的一声掉落在地,声音在寂静的教室里显得尤为突兀。我弯腰捡起纸团,打量了一番他的答案。

    “七步成诗曹植,草船借箭诸葛,火烧赤壁周瑜……”哎哟嗬,竟然全对?我不动声色地瞟了一眼他,一时竟有些急了。一向骄傲自负的我怎会容许班里有比我历史好的人?我十分不甘心,直接拿出自己主动购买的《三国》,写了几个十分生僻的故事让他写出主人公。见老师已不在教室,他便小声吐出几字:“你直接说吧!”也不知是他本来就那样,还是我看着不爽,感觉他很嚣张耶!

    “乐不思蜀,刮目相看,昆阳之战。”我不假思索地报出这三个故事。他拧眉沉思,半晌不怎么确定地开口。

    “嗯……第一个是刘禅,第二个是吕蒙,第三个,呃……”他沉默了,似是在思考昆阳之战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不过在我看来,这就是死鸭子——嘴硬。微一挑眉,我为他答不上题而心情变好,看啥都觉得顺眼了。眼见他越来越着急,我得意洋洋地正欲开口,“昆阳之战是刘秀!”他像是茅塞顿开,眉飞色舞地高喊出声,惹得全班皆为之蹙眉。然后,他挑衅地看了我一眼,气死人不偿命地说道:“下次想要难住我,劳烦您先上网搜几个难的,毕竟太普通可是难不住我的。”

    现在回想起来,只笑当初骄傲,不知人外有人。那个精通历史的和尚依旧在,不曾离开,也不曾放弃过学习历史。再度看向窗外,风轻拂,那年的夏天,除了有点热,似乎一切都好。

  • 《歇后语大战》
  • 和尚的房子——庙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大风里吃面——有口难开

    瞧,莫家一年一度的歇后语大战又来到了!

    选手1是能文能武的“少将”——莫家大小姐莫颖。选手2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莫家夫人周小姐。裁判是见多识广的“一家之主莫家老爷莫先生。

    “比赛开始!”裁判员有力十足的说道。这是双方选手都在心里默念:“哈哈对方是只菜我肯定可以把她打成一只落汤鸡的。”首先是“老将”考“少将”。“病人排气球。”妈妈不假思索地说道。我脑筋一转,想:哈哈,平时读的书够多了这回总算可以大显身手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少气无力。”妈妈听了,大吃一惊。惊慌失措地说:’没想到啊,几天不见,刮目相看啊!莫小姐的智商从0.1提升到10000000000。。。。。。[N个0]啊!"我一听,捧腹大笑地说:“过奖过奖了!哈哈哈哈!"饿虎吞羊——干净利落!”哈哈,我打上来喽。这几个问题,对我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易如反掌。

    "第二轮由少将问老将。”裁判员精神抖擞地说。“哈哈,这回妈妈你可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喽!”我暗暗地想。“风中鹅毛——下落不明。莫小姐,姜还是老的辣吧!"我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狗吃青,”“嗯——”“十秒钟很快就会过的哦,”裁判大声地说。 “10.9.8.7.6.5.4.3.2.1.0."Yes,我赢了!

    我真希望下一次的歇后语大战,早点到来啊!

  • 《三生有幸的故事》
  •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 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 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 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 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 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他们分别 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 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 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

    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 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 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

  • 《飞鸟惊蛇的故事》
  •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他的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他:“草书怎样算好?”释亚楼写了八个字:“飞出林,惊蛇入草!”

    “飞鸟惊蛇”形容字体飘逸像小鸟飞翔,笔势遒劲连蛇也受惊吓。

  • 《难做和尚》
  • 在巍峨幽寂的青云山上有一座青云寺。来这里出家的人,大多是厌倦了尘世的喧嚣,来这里潜心修养,寻一番清静的。有一天,一个投资商来这里探险,看中了这块地方。这里有最洁净的蓝天,最茂密蓬勃的林,最悦耳动听的群欢唱的歌声,还有滚滚的云雾翻腾缭绕,好似仙境一般。于是他大价钱买下了这个山头,打算在这建一个旅游度假村。

    青云寺里的和尚都过着原始质朴的生活,他们没有通讯工具,仿佛与世隔绝。因此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直到盘山公路修到了寺院前,扫地的和尚听见机器怪叫的声音,才将此事禀报给方丈。不久,这个投资商就拜访了方丈,与他进行了正面的冲突。

    方丈激动地说:“你这是干什么,把这里的环境都破坏了,我们还怎么修行?”投资商眯着眼睛,脸上的肉都笑成一堆了,他说:“实在是冒昧,不过你在这里当和尚,天天修行,却生活得这样艰辛,有什么用呢?我已经买下了这座山,正准备建一个度假村,看你这寺院古朴幽静,是个好去处,不如你跟我合作,到时候打开寺门,让游客进来参观,你也可以向他们讲佛学的精髓,然后我挣得的利润跟你分。这样一来,你们不仅有了生活来源,而且你们的寺院也会名声大噪,为人所知,你还可以借此佛教文化,岂不是一举三得,这难道不是你的毕生夙愿吗?”老态龙钟的方丈深深地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每一个来青云寺的人都不是以金钱为目的的,你让我这么做,岂不是又回到了以前吵闹的生活,有心向佛的人自然会来这里修行,俗世的人们如果不心平气和,只被浮华的荣耀所遮蔽,是不会明白佛学的真谛的,我只求施主不再打扰寺内的生活,其他的事,我不会再管了。”投资商立即变了脸色:“哼,不合作就算了。心里想着:这老和尚真是不知好歹,又酸又臭,现在都是经济社会了,还搞什么搞,不要钱!我看你没钱能活多久,你以为这穷山头能一直养活你?他一边想,一边愤愤地走出寺院。大约走了几百米,就听见潺潺的流水声,再往前走,只见一股清泉在他面前飞流冲荡,旁边还有几个打水的和尚。他尝了一口泉水,不错,甘醇清凉,就像一颗水晶从他的喉咙直滚到胃里,好不惬意。他的黄眼珠子一转,心里坏笑着:嘿嘿,有了。

    不久,度假村建成了,投资商打出广告:青云山不仅环境优美,而且这里的泉水吸取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喝了可以治百病,延年益寿。不久就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到这里汲泉水喝。虽然很多人都不相什么治百病啊,延年益寿啊,不过能喝到这样清甜的泉水,也着实是人生一大享受。

    原本,因为青云山太过高峻挺拔,自来水引不上来,这泉水一直都是寺内和尚们的水源。如今,竟有这么多游客来抢水喝,每次和尚们来打水的时候,这里都是闹哄哄的。只有到晚上,他们才有机会打到水。

    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泉水干涸了。这真是一个恐怖的消息,青云寺断了生命之源。寺内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方丈召开大会,对大徒弟说:“我记得我早年上山的时候,这山脚下幽深处有一块不小的瀑布,你带着师弟们去寻找,没准这能成为我们新的水源。”说完,他还凭自己的记忆画了一幅地图。大徒弟和师弟们带着地图行色匆匆地上路了,可是来到地图所指示的地方,哪有什么瀑布啊!只有一个泥潭,荆棘和杂丛生,泥潭里到处是生活垃圾,满目狼藉。碰巧旁边有个村民,大师兄就问那个村民这里是不是曾经有过一个瀑布,那村民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说:“你还不知道吧,这里原先是有一个不小的瀑布的,不过那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前几年,也不知道是哪个没脑的,在这里建个水电站,把瀑布都给弄得断流了。现在这里荒草萋萋,都快成垃圾堆放点了。我说你们这些和尚,天天躲在山上也下来,不了解世事又怎能适应社会呢?”

    大师兄:“阿弥陀佛,施主,告辞。”急忙回寺将此情况禀告方丈。

    心急如焚的方丈等来的却是这样的消息。此时,寺内的和尚都是口渴难忍,快到靠露水活的地步了,无奈之下,方丈拿出珍藏多年的镇寺之宝,交给大徒弟:“把它卖了,先买些水给师弟们解渴再说,大徒弟犹豫了一下:“当真要如此吗?方丈。”方丈斩钉截铁地说:“如今管不了这么多了,生存才是硬道理,去吧。”大徒弟赶紧下山,来到一个古董店,店老板拿着镇寺之宝左瞧右瞧,皱着眉头,啧啧地埋怨道:“这玩意儿值不了几个钱呀。”大徒弟急了:“这可是镇寺之宝,怎么可能不值钱!”那老板说:“这玩意不是金又不是银,也不是什么稀奇古董,念你们有难,我就勉强低价买下,要不然啊,免谈,我看你去别的店都没有我这么高的价钱的。”大徒弟正想争辩,不知是想起师傅“戒骄戒躁”的教诲,还是喉咙干渴得说不出话来。竟答应了店主。等和尚一走远,店主嘻嘻地笑道:“憨和尚,被诈了还不知道。”同时又用粗糙的手抚摸着镇寺之宝,自言自语道:“真是宝贝呀!”

    大徒弟买好了水回寺里,这才解了大家的一时之渴。那天晚上,到了往常念经的时候,可却没人念经,大家都想说什么,可都没说。最后还是大徒弟先开口了:“方丈,再这样下去,连和尚也活不成了。”方丈:“别无他法,众僧还俗吧。”第二天,一大批光头的人下山来了……

  • 《和尚的十六笔坐标》
  • “咚……咚……”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钟声,北方冬天寒冷的空气随着钟声一点点地震颤着。有什么东西,在这寒冷的冬晨酝酿着,好像是一张慈祥脸,又像是一句温暖的话,我是不是曾经忘了什么?好像在岁月的淡化里,死亡也逐渐远离,那种富有磁性的嗓音只存在于未来与曾经的交界处,朝夕的岁月。

    富有磁性的嗓音……潜意识里的声音重复着出现,紧紧捏住衣襟的手心里浸出了丝丝冷汗。对……就是那个老和尚,带给我最初对死亡的意识,对生离死别,对人生世事的最初理解的人。再努力,我又怎么能忘得了他呢?

    有一张大网,瞬间吞噬了我的生活,旧时的画面呈现在眼前。好像一幅巨大的宽荧幕,展现着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去。而我就像它唯一的观众,在黑暗中独自欣赏着,我在庙里生活的那些往事……

    [序] 在十一岁的那年,父母外出工作,把我托给了一个伯伯。说是伯伯,实际上是庙里的法师。伯伯有些沧桑的脸很粗糙,胡子渣渣的,眉毛里尽是刚毅。伯伯拉住我细腻的小手,抱起我来笑,那种刚毅的脸在一瞬间充满了慈祥的温馨。

    伯伯把我带进了庙,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庙。朱红色有些褪色的柱子,空气中人们凝重安逸的气息,淡淡的烟雾在这不大的空间里沉淀。伴随着清晨的鸣和瓣的绽放,庙中的和尚们有的朗诵着经文,有的在敲钟,有的过来和我打招呼。心中发出十一岁的第一次诧异:和尚不是武功很强么,和尚不是总是敲个木鱼念着听不懂的经文么?

    然后一个老和尚从庭院的最深处走出来,拉起我的手,走向一个圆形的拱门。我听到旁边一个小和尚压低了声音说,喏,这就是掌门。

    这就是我对庙中第一天的印象。浓浓的雾气还是在时间的轮回里,淡化了那张脸的轮廓。但唯一的镜头,就是一双有力的手牵住了一双小手,然后一个小女孩扭过头,对着阳光微笑。旁边的和尚说,喏,掌门。

    小女孩却轻声笑道,爷爷,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第四笔[从众之章]-----------------------------------

    清,你喜欢和他们交谈么?老和尚拉着我在后院闲逛,突然开口,用手指向那些小和尚的方向。我看了看正在中庭打闹的他们,先是一愣,继而一笑。

    还好啊,爷爷不喜欢他们么?

    虽然不知道老和尚为什么要说这个,但是从他的神情里已经读懂了,他是想和我说些什么的。

    清,你还小,当然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但是就算最善良的人,像你这些哥哥们,他们有一天也终会露出凶残的本性。那种本性,就是人性的本体。我是这个寺的掌门,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不仅是使自己的灵魂超度,更多的则是使更多的生命活得淡然。你能听懂吗?

    我越听越糊涂,只好老老实实地摇了摇头。

    你知道“众”这个字怎么写吗?老和尚直视我的眼睛问。

    当然。

    那你能解释出这个字的意思吗?

    我挠了挠头,半猜测地问,是因为有“人”么?三个“人”不就是“众”了?

    是了。老和尚笑着说,然后解释道。清,你知道么,所谓众生指的不过就是人罢了,因为是有灵魂的生命所以才成为普度的对象。作为掌门的我,甚至是今后的你,都应该有责任将他人的生命引领到更光明的方向。而所谓的“众”,也就是众生命的集合。但是你应该记住,我们选择净化灵魂的方向却不是“众”,应该是“从”。

    从?我听得一头雾水,不由地发出了声。

    是。“从”比“众”少了什么?你能想出来吗?老和尚又笑了,边笑边提问我。

    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答案,只好如实交代:不知道。

    少的就是“人”啊,清也这么笨啊,所谓的“从”,指的并不是凡间众生,也非有灵魂的生命。它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思想的境界。只是在众生的基础上,忽略掉一人,就是你自己。其实想想也就明白了,“从”与“众”之间,有一样使生灵得到净化的情感,区别就在于于己的态度。若只为他人做事在心中却一直惦念自己的名利地位,所做非出自于心。则不仅自己灵魂得不到超脱,因为心中杂念也连累了他人。而完全忽视掉自己利益的人,反而能够超于众生,达到心净则清的境界。

    我看着老和尚不明地笑,老和尚看着我会意地笑。

    一束阳光透过空气中的尘埃,变成透明的颜色。照射在老和尚的脸上,格外的空。

    --------------------------------第七笔[土砾之章]---------------------------------

    从中庭穿过可以看到一座拱门,拱门上悬挂着一张铁丝网。在中庭和小和尚们嬉笑的时候就可以闻到拱门里馨香郁馥的气息。虽然知道里面就是花园,但还从来没有进去过。此时兴起,望向身边的小和尚易净,指着拱门里的世界问他。

    你去过里面么,那里的花漂亮吗?

    易净看看我笑了。恩,去过的,还给师傅浇过花。里面有一种花很妖艳,听师父说叫彼岸花。

    我一听彼岸花这个名字,耳朵立马就竖起来了,早就听说彼岸花的美丽,却从来没有欣赏过,这次好不容易才听到了这种花卉的存在,怎么能不去一看呢。于是我拉上易净就找老和尚去了。

    我们闯进后屋的时候,老和尚正呆呆地望着天。我抬起头看向他目光注视的那个地方,却只看见了一片阴霾的天空。

    快下雨了。

    老和尚喃喃地说。

    我看着他脸上的表情由僵硬渐渐变得柔和。屋内忽明忽暗光线在他脸上闪烁,一瞬间我竟觉得他像一具失去灵魂的雕塑。

    爷爷……我想去看彼岸花。

    我走上前在老和尚身边淡淡地说。那朵花代表的,不仅仅是可供欣赏的花那样简单,还因为那朵花还代表我喜欢的一个女人。Kikyo。

    老和尚扭过脸来,笑着说好。

    花园是用铁丝网密封住的,一般没有什么人去,老和尚也不让去。易净是比较特殊的,他在寺里的工作主要就是负责整理花园。当老和尚从后屋提起一串钥匙打开花园后门的时候,那清脆的开锁声在雷声中显得格外微小却清晰。

    雨还没下。我,易清和老和尚从后院开出一条道,小路的两旁是高耸青翠的。那种树好像见过,不知是银杏树还是杨树。小路的尽头消失在湖水的方向,淡蓝色的湖水在天空逐渐的阴暗中也显得浓重起来,渐渐地变成一片翻滚的黑色云浪。园中的花很多,看得出来都是精心打理过的,但是我想找的彼岸花却始终没有见到。正想开口,易净就先说了。

    这就是彼岸花啊,你不认得么。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大片大片红色的浪潮像是鲜血般绽放开来,每一朵都妖艳得让人心痛,即使天地都被翻滚的黑云所淹没,相最后存活的,仍是这彼岸花的颜色。

    清,彼岸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

    我看了看老和尚,慢慢地把我知道的都说出来。

    彼岸花就是开在彼岸的花朵,每一朵都绽开在黎明与晨曦的交界处。彼岸花所包含的情,不是能够触及的心动,而是远在天涯的,它所代表的只是凄凉与悲哀。

    老和尚默默听我说完,然后解释道。

    你说的并不完全,彼岸花又叫曼珠沙华。是开在冥界忘川彼岸的血一样绚烂鲜红的花,有花无叶。当灵魂度过忘川便忘却生前的种种,曾经的一切留在了彼岸,开成妖艳的花。我们有一天也终会死在这片土地里,当我们赤裸裸的倒在柔软的泥沙中,所有的一切也会像曼珠沙华一样。葬在彼岸的路上,葬在这片泥土中。

    易净接着补充道,是啊,再漂亮的花最终也只是开在彼岸,得到的结果也只是葬在这土砾中啊。

    葬在土砾中么,其实不然。看似结果只是如此,实际上呢?因为是黑暗中的爱神,所以那片土地也得到了净化。就像眼前这片土地,即使在雨中,也会发光。原因不是花本身会发光,更多的是因为泥土里葬下的灵魂在发光。我们选择的土砾,就应该是有价值的。即使结果一样,都是死。但有价值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老和尚抚摸着彼岸花的花尖,一字一顿的说。

    看着我迷惑的样子,易净笑了笑说。清还是没搞明白吧,掌门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让我们找到有意义的死亡方式,安葬在有价值的土地里。这样的死才是有价值的吧,就像彼岸花一样,用死去的灵魂发光。

    雨点淅淅沥沥地洒下来,柔美而细腻,在这不大的雨中,老和尚和易清相视而笑的剪影显得那样和谐。也许此时,其中某一滴雨点落在一片不知名土壤中汲取营养,然后在阳光照射的那一刻迅速风干。谁也会不知道它曾经的存在,就像它从来不曾被人记起一样。

    ---------------------------------第十一笔[木华之章]---------------------------------

    朱红色的木门褪了层漆,高大的台阶通向庙中最神圣的中心。青烟氤氲袅娜扩散开来,飘渺的雾气模糊了那扇门,也模糊了那座钟。

    那座钟叫银钟,不知道是因为它是银质的,还是老和尚,甚至是曾经的掌门起的名字。那座钟很漂亮,发出的声音浑厚动人,震慑人心。每天清晨和黎明都会鸣响。相比之下,周围朱红色木门就逊色多了,曾经庄重的色彩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黯淡了。整块木头都有种快要坍塌的感觉。

    里面的小和尚天天用干净的布子擦钟,前来祈祷拜佛的人都会先进入大堂去看那座钟。每天来这里的人很多,但是今天的天色已经很暗了,还在大堂里的人寥寥无几。

    有些眷恋这里弥漫的味道,那种青烟的味道好像让人全身都轻飘飘的。用手抚摸伤痕累累的木门,总会在上面发现些字。有的是人们镌刻在上的,还有的也许是不经意间的一道伤痕。看着这扇门,总会突然想起老和尚饱经沧桑的脸。

    正这样想着,身后忽然传来一声。

    清,原来你还在这啊。

    我转过头,看见老和尚手持法杖严肃的样子,他接着说。

    还以为你去哪了呢,今天是禅师圆寂的日子,大小和尚们都在祭坛那里了,你也过去吧。

    我盯着老和尚看了半天没说话,许久才开口。

    圆寂的日子……我不去了,我想留在这里。

    不是害怕死亡,也非真的不想去,对禅师不尊敬。只是因为有死亡的地方注定有凄惨,不想看到平常嘻嘻笑笑的小和尚们庄重悲伤的样子而已。

    清,你看这门上刻下的烙印会消失么?

    老和尚走到最高一级台阶突然开口。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向那刻意甚至是不经意间,在木门上留下的伤痕,摇了摇头说。

    不会了,这么深、这么重的伤口,除非有一天木头被风干才会消失。

    是啊,我们的心时常就像这木门上深刻的烙印,虽然很努力但除非心碎才会抹消曾经的痛楚。这种伤痕都是亘古存在的。在这木门上,有多少伤痕,多少痛楚是我们无法明白的啊。

    听着老和尚的话,我好像第一次有了灵感。

    恩,爷爷的意思应该就是。我们不要做往别人身上刻上烙印的人吧,因为那种痛是他人很难忘掉的,对么?

    老和尚默默地看了看我,摇头道。

    清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我想和你讲的却并非如此。你看到这伤痕累累的木门,就没有想过如何消除它的伤痕么?

    爷爷不是说,它没有办法消除么?

    是啊,但你可以换一种材料啊。

    我不懂。

    如果换做面团的话,无论如何往上面刻上痕迹,只需再轻轻一捏,原本的伤痕不就找不到了。我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心若用面团做,它容不下那么多伤痕,我们活着也会快乐自由些。若用木雕可就非如此了,每一道刻痕都是永恒的,我们身上除了苦恼和恨意再容不下他物。所以心胸宽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找到真正超度的方向。

    这次老和尚讲的话虽然也有深刻的内涵,但语言却很浅显,像是生活中父母常说的话一样。我心里隐隐约约猜到老和尚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的。

    爷爷是说,不被他人对我们的伤害所记恨在心,不要让他人的举动影响自己的心情。只有心胸宽广才可容大物。这次我猜对了吧?

    老和尚用粗糙的手抚摸着朱红色木门,然后扭头看我说。

    对了。所以清,去祭坛那里吧。

    老和尚说完就走下一级级阶梯,身影渐渐消失在暮色之中。我用手抚摸着遍布伤痕的木门,嗅着门内青烟沉重的味道,将老和尚刚才的话琢磨了许久。然后向老和尚背影消失的那个方向奔去。

    ----------------------------------第十六笔[示人之章]------------------------------

    从中庭穿过,沿着后廊走,朱红色的柱子有些褪色了。最后一个房间,就是老和尚的后屋。这天聚集在这里的人格外的多,嘈杂的声音和难闻的气味令人作呕。我没有进屋,不仅因为房间里令人不舒适的味道,更主要的是我害怕。

    因为今天老和尚已经奄奄一息了。

    听易净说是得了什么病,反正早上被发现的时候,整个身体已经有些僵硬了。

    对老和尚的感情,不能说是很浓的爱,只能说是敬佩崇拜和一种淡淡的爱,像是面对自己真正的爷爷一样。可是现在,他要离开我了。

    大约下午两点的时候,我听到屋内有人在哭。而我只是靠在门前的柱子上,老和尚也没有像平常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把我叫到房间内,然后留下他最有价值的遗言。

    有一位小和尚从房间冲出来,哭着跑出屋然后奔向中庭的方向。易净走出来,对我说,示音禅师他已经……

    我看见他的表情就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按照言情剧或者是作文的写法我应该哭得泪流满面,然后拉着易净的袖子说,让我见见他吧!可是毕竟只是短短几星期的相逢,我只是点了点头。心里居然想,示音禅师……这个名字很好听。

    易净抬起头对我说,过去的就过去了,想想禅师的话,不要太难过。

    于是我就回想老和尚给我留下的每一瞬间。阳光下的问话中告诉我“从”这个坐标里包含的为他人着想,忽略自己利益的感情。观赏彼岸花时告诫我要死得有意义,死在有价值的土砾中。看着我无法放下心中庄重的感情,以木门上的伤痕是永恒的,我们可以换一种材料制作自己的心来安慰我。到最后离开时连招呼都不打,是不想让我难过,还是嫌我太小不该认识死亡带来的恐惧?

    我想了想,不由感叹。示人之章还用想吗,老和尚的本身不就是最华丽的曲章么……

    易净叹了口气接着说,清,你不必太难过。过两天,你爸妈就来接你了。

    我看着寺院里的一人一景,忽然间就有种从来没有来到过这里的,虚幻的感觉。看着易净的脸,也好像一场幻境。阳光穿透空气中的尘埃,青烟还在大堂内氤氲缭绕,老和尚的话,话犹在耳……而不久后,这座寺庙和人生中初次经历的死亡都会被我遗忘吧。

    这就是曾经那个小女孩对寺庙最终的情感。

    [尾] 现在回想起来,老和尚的十六笔坐标,“从土木示”中四种面对人生的方式是有多么富有哲学时,才明白它不仅是最美的乐章,也将会是我一生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