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班门弄斧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7 17:00:20
  • 《描写骄傲的成语》
  •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惟我独尊

    自高自大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 《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谁?班门弄斧典故的来历》
  • 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谁?明朝有个文人叫梅之涣。有一回,他到采石矶(现在安徽当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地去游览,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涂涂抹抹全是游人写的诗,这些诗都很低劣。他也提起笔来写了一首: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般的传说。有的说李白晚年游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有一天夜晚他的小船停靠在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落江而死。

    因此在采石便出现不少以李白的事迹为主题的名胜,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zhé)仙楼、捉月亭等,引来了很多的文人雅士前来参观。

    班门弄斧典故的来历

    但是也有一些人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留的诗十分可笑。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自不量力。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鲁班奉为木匠的始祖,因此自然没人敢在鲁班面前卖弄自己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要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被称为“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 《班门弄斧主人公是谁》
  • 班门弄斧。班:指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匠。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名叫梅之涣的读书人,有一次,他来到采石矶(今安徽当涂境内)凭吊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墓时,看见墓前不少自命不凡的人写满了诗句。他想李白本是一位大诗人,竟有人在他的墓前胡乱题诗,实在有点太不自量了,于是就写下一首绝句,讥笑这种现象。这首绝句共有四句。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诗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采石,系指采石矶这个地方,当涂县牛诸山下,一块突入江中的大石头;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又叫鲁般,姓公输名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有极高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被尊为木工行业的祖师。

    诗的大意是,采石矶这个地方有一个坟墓,那里安葬着名垂千古的大诗人李白。多少年来,好些人都来到这里来题上一首诗,这不就像在鲁班门前弄大斧一样,是不自量力啊!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有不知自量的意思。

  • 《班门弄斧的故事》
  • 解释: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多用于自谦。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李白,字太白,好饮酒,人称李谪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似的传说。例如,有的说李白晚年浏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一天,泊舟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晚上,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没。有的传说更神,说这时江中忽然风浪大作,有巨鲸奋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请李白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为,但是在采石,后来却因此出现不少名胜。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仙楼、捉月亭等,并引起了无数游人的兴趣。有些文章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十分可笑。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为王氏伯仲唱和诗》所作的序中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郢,指另一个古代的操斧能手,参看“斧正”。“强颜”,是厚着脸皮的意思。)看来,“班门弄斧”这句成语不仅脱胎于明朝梅之涣的上述诗句,而远在唐代就已有了它的雏形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施展本领。

  • 《“班门弄斧”的议论文》
  •     明朝进士梅之焕凭吊李白墓,有感于于墓前文人骚客的题诗,以“鲁班门前弄大斧’之句加以讥讽。于是,“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也就应运而生了。后人通常用来嘲笑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仔细揣摩此语,这种泛谈又不尽然。作为一名求学好进的人,倒应有点“班门弄斧”的精神。

        倘若一知半解就自命天下第一、到处卖弄固然不好。但是如果怕人嘲笑弄斧于班门而缩手缩脚也不可取。试想,如果我们的老祖宗们仍蹈祖先刀耕火种之辙,哪还有什么机器、激光、电子计算机?就更谈不上今天的四个现代化了,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历史。没有“班门弄斧”的勇气就不会有提高。不会有发展,也就没有进步了。

        “班门弄斧”是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这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弄斧者”是从“班门”前出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弄斧者”又必然超过“门主”,必然要突破一些旧的条条框框。要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首先“门主”应有发展的眼光和提携后人人的高风格,放手让后人去闯,甚至突破自己用血汗换来的经验,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如熊庆来——华罗庚——陈景润,后者都是前者发展并培养出来的。倘若“门主”学习武大郎的态度,就不会有后者,就不会起到一个“门主”的积极作用。其次是“弄斧者”要有敢于到‘斑门’去“弄斧”的勇气,同时还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因为“门主”若千年的积累,取得了一些经验,许多未过时的经验还是有用的,应在掌握了“门主”的全部技法以后,善于发现其不足,并改正之。如果浅尝辄止、妄自尊大是弄不好斧的,甚至还会跌跤。俗话说:“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只有到班门去弄斧,才能听到名家的真知灼见,才有益于提高。离开“门主”就只有外行的捧场套话了,可以陶醉,但决不可能提高。

        你以为确否?

  • 《关于班门弄斧的作文》
  •     何谓班门弄斧?班,指鲁班,我国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是一位使人敬重的人物,后人常把行家或专家与鲁班等同起来,由此便产生了“班门弄斧’的说法,以比喻自己在行家面前献丑.柳宗元在《王氏伯仲唱和诗序》一文中的“操斧于斑、J$(楚国郑都的一位著名巧匠)之门,斯强颜耳’和欧阳修给梅圣俞信中的‘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就是这种自谦的说法。但也有用来讽刺那些不自最力者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本事的.这以明代诗人梅之涣作《题李白墓》一诗中的“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为最有代表性。这些都是史载,至于是否正确,我们不去考究,只想说明在现在,“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多倾向后一种说法.但笔者却不以为然,私下认为,应该多多提倡班门弄斧.

        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离经叛道的想法吗?且慢,笔者自有浅陋见解,不妨叙述出来,也算作班门弄斧吧。

        首先,班门弄斧是一种谦虚好学的美德.这同我们现在.推崇的虚心求知的治学态度是有相通之处的.古人云:‘学者之病,最忌自高与自狭,.自高者,如峭壁不能存滴水,师心自用;自狭者,似瓮盎过担而滋,抱残守缺.唯独班门弄斧者,既不自高,也不自狭,而是以取长补短,促进工作与学习为旨意,大胆实践,不吝求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可谓‘警学者,其最如海”.柳宗元和欧阳修挂长‘弄斧”,也许就是他们博学多才的原因之一吧。

        其次.班门弄斧是‘更上一层楼”的终南捷径.正如华罗庚所说:‘你到鲁班跟前耍一耍,如果说你有缺点,经指点一下,下回就更好一点了。”此话一点不假,它已被事实所验证:长沙硫酸厂工人李慰置.将自己写的《最优分批问题在q>3q情形下的解》寄到《数学学报》编辑部,受到数学研究员吴方的赞赏.李慰置不断地“献丑”,使他终于跨人了长沙铁道学院当上了教授.瑞典化学家柏济力阿斯的成名,也是从一次“献丑’开始的.有一次.他竟敢在教授的实验室做实脸,被教授发现后得到赞助,这为他以后发现新元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试想,假如李慰营和柏济力阿斯两人闭关自守,谨小慎徽,只敢在自家门前摆弄卖乖,他们的事业就可能半途而废.

        再次,如果说我们工作学习中的疑难、错误是地雷的话,那么班门弄斧就是排雷器。有的人碰见“地雷’便踌躇不前或绕道而去,有的人则不然,勇敢地拿起“排雷器.排除它,然后继续前进。现实生活中敢于使用“排雷器”的人是很多的.华罗庚二十岁时写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解剖了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的论文并证明他错了。陈景润还是一位中学教师时,发现著名的《堆垒素数论》一书中有一处计算错误,便立刻写信请作者予以纠正,得到好评。可见,班门弄斧是可嘉的、受欢迎的。是值得推崇的.我们现在正需要这种敢于使用“排雷器”的人,反对那种自惭形秽或自高自大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精益求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至此,笔者不想再往下一一罗列班门弄斧的好处,只想指出,在祖国建设的平凡岗位上,也有许多经验丰富的“鲁班”.虽然他们和一些行家、专家比起来,还有不少差距,但他们有时对某个问题也会有一些精辟的见解,我们“弄斧,的对象也包括他们在内。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完文章常念给老婆婆听,以便‘洗垢索振”,所以他的作品通俗易懂。北宋科学家沈括常向各种人请教,“或医师,或里巷,或小人,以至士大夫之家,山林隐者,无所不求访。’最后写成举世闻名的《梦溪笔谈》.如果有人说,我只要弄斧于行家、专家门前就行了.那你未免太幼稚了.按你的意思推而言之,蒲松龄只要向达官贵人索取‘故事”,就能写出以鬼妖神狐一类为喻的抨击封建社会的作品了.这显然荒唐得很.因此,“弄斧,的对象要广.

        笔者还想指出,我们现在羽毛未丰,更需班门弄斧,同时还要奉劝那些妄自非薄、蔑视“弄斧,者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语).须知,宇宙之宏大,天地之广阔,知识之丰富,人才之众多,即便学到一点东西,又算得了什么呢?又有什么理由对班门弄斧者嗤之以异呢?

        道理一目了然:提倡班门弄斧并不是离经叛道的想法,我们应该多多提倡班门弄斧。

  • 《从“班门弄斧”谈起》
  •     “班门弄斧”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梅之涣题李白墓的诗里。因为当时在李白墓上乱题诗的游人很多,所以他写下“来来往往一首诗,香班门前弄大斧”来讥讽这类游人。从此这个词就被用来批评那种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行为,近似于“自不量力”的意思了。

        其实,如果仔细推究这种思想,我们会看到它带着很强的封建观念。两千年的封建礼教,影响了我们对“权威”的更全面的认识。社会当然需要有权威,但是,人们总认为权成是最好的,不可更改的,谁要是敢在权威面前表现一点自我,谁就会被视为不自谦,甚至可笑。不是还有一句话叫做“关公面前耍大刀”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更不客气些了。殊不知,这种思想束缚了多少人,又使多少本来可以早些发现的定理、定律,却被推迟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问世!今天,我们应该为“斑门弄斧”平反,应该大力提倡“班门弄斧”的精神了!

        不容否认,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里,权威的作用是不可低佑的。因为人的生命有限,探求知识的手段也有限,所以我们不可能事无巨细地亲自实践。时每个人来说,大部分知识都是从书本上、从前人那里学来的,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历代至今的各种权威理论.而且,权威的建立,也有利于在科学领域里统一各种思想,竖立“航标灯”。说到“斑门弄斧”,如果没有“权威”这个金碧辉煌的正殿座落在这里,就不会有什么能工巧匠找上门来弄斧了。

        学习了中外历史之后,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不少伟人是“班门弄斧”而取得成功的。伽里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动力学理论;华罗庚十九岁时发表论文,指出了著名数学家苏家驹的错误。笛卡尔、牛顿、陈景润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了推翻,创新,再推翻,再创新,每一次新的理论的提出,都使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断的阶段;而他们的勇敢的行动,在未被人们承认之前,又何尝不是“班门弄斧”呢?

        那么,是不是提倡“班门弄斧”,就不要前人的经脸了呢?当然不是的。“班门弄斧”者不仅要有勇气,更要具备真才实学,试想一代代的伽里略、华罗庚们,如果对科学钻得不深不透,就不可能比前人看得更高、更远,也就不可能有弄斧的行动了。

        所以,我们要提倡的“班门弄斧”,正是指要善于学习前人理论,而在此基袖上,又敢于破除权威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种对待权威的态度才是科学的,全面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权威不等于科学,权威的理论更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就说木匠的祖师香班,他的手艺再高明,也不能和现代的科学工艺相比。我们又怎能总抱着“祖师”的牌子不放,不敢越雷池一步呢?

        不敢“班门弄斧”,正是由于受权威的左右,失去了自我。不敢“班门弄斧”,就不能推陈出新,历史怎能向前发展,科学怎能更快地进步?

        而“班门弄斧”,是不盲从、有主见的表现,是敢于发表自己思想的表现。这样的精神,正是我们社会所缺少的。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做“弄斧”的勇士吧!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呈现出“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

  • 《“班门”偏应“弄斧”》
  •     “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常用它来讽利那些己无“半桶水”,却总爱在人前晃荡的人,甚是恰当。然而。不知始自何时,“班门弄斧”在潜移服化中成了君子自谦,智者慎行的警铭。诚然,自谦、懊行者无过,但其流弊却十分深广。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明·梅之涣《题李白墓》诗)这首诗意境平平,之所以成为传世之作,恐怕就箱它的最后一句。是的,千百年来人们奉行“班门”切莫“弄斧”的信条,因此,它已成了禁姻人们思维、创新的桂格。它扼杀了多少闪光的思想,它使多少本来可以成为杰出人物的人才流为平庸之辈!

        英国物理学者沃特森,在1845年写了一篇气体分子理论的论文,提出并回答了后来焦耳等人提出的许多问题。英国皇家学会的“班门”高足们却嗤之为:“班门弄斧,胡说八道。”在声威权威凛凛的“班门”前,沃特森不敢再弄其“斧”,反而对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产生了怀疑。结果,这篇本来对当时的科学发展有很大贡献的论文被打入冷宫,沃特森的名字也就只能和遗憾连在一起了。

        “班门”真的不能“弄斧”吗?非也!尽管“班门”威严,却也有许多天生傲骨.偏敢“弄斧”到“班门”并取得巨大成就者。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经过长期观测,考核出何承天历法中的许多错误,由于他不惧“班门”森严,敢于“弄斧”,才创造性地编出了《大明历》。波兰杰出的天丈学家哥白尼,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细心观察日月星辰的运动,经过周密的论证,写出了《天体运行论》这一光辉论著,以科学的日心说,否定了统治西方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开创了人类研究天体运行的新时代。

        无数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敢于“班门弄斧”的勇者,不畏“班门”,不计得失,甚至不惜物牲生命,勇于探索,执著追求,坚持真理,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人类文明才得以不断进步。俩若无敢于“班门弄斧”者,人类岂不要走向猿的回归。

        该是冲破这陈庸枉格的时候了。让我们克服自卑,抛却快擂,勇敢地去探索,去追求。“班门”前辈们,应开放“班门”,空出场地,接纳有志者,指点“弄斧”人。

        “班门”本是“弄斧”地,“弄斧”就应到“班门”。

  • 以班门弄斧为话题的作文
  •     “斑门弄斧”一语出自唐代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然而就是这一句成语,曾使无数有才智的中国人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社会的人才太少了,敢于到社会上一显身手的人才就更少了。我们确实要一批敢于到“班门”“弄斧”的有志者。

        几千年来,“谦让”“含蓄”一直被看作是我们民族的美德而延存至今,于是,大部分人才在这种“美德”的影响下,不是主动到社会上显现自己的才能,而是等着社会来发现自己,颇有一点高深的涵养,然而最终多半怀着怀才不遇的心情而碌碌终生,这与我们当代突飞猛进的社会,又是多么的不相称.我们当今的社会需要人才,就要鼓励人才出来自我表现,到班门弄斧,让有鉴赏力、有经验的行家目睹自己的才能,是让社会发现自己的一条重要途径。

        人们也许不会忘记,十几年前,江西省体操队门前翻跟头的小孩—那是一个酷爱体操,并有着一定夭赋的孩子,他每次到业余体校报名.都由于身体瘦弱而未被入选,然而这个年仅八岁的孩子最后竟走到江西休操队著名国家教练张健的门前—那是个多么难得争取到的机会。每当教练一回头面对他,他就鼓足勇气翻一个跟头,每一回头,翻一个.记不清翻了多少个跟斗,教练终于发现了门外这个瘦小的孩子,并精心培养.经过十几年的磨练,当年翻跟头的小孩终于显示了自己的体操才能,成为世界冠军.他,就是现在的休操名将童非。

        试想,若不是当时的·班门弄斧”,若当时在业余体校落选后他就此罢休,那么我们今天的世界体坛就将失去一颗璀璨的明星。

        如果有人说,童非少年时代的这一举动还算不上“班门弄斧”的话,那么,我下面要说的这位青年就要算是“班顶弄斧”了.

        青年男低音歌手曹群是震惊世界歌坛的著名歌唱家,但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以前他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几年前,他还不过是个普通的歌唱演员,屡次在国内大赛上名落孙山.但他相信自已的能力。他做了一件令国内声乐权威膛目的举动:自费出国,自费参加了世界声乐大赛并一举夺魁。

        多么强大的自信力,多么坚强的意志,多么无畏的勇气.

        也许,有人会称他为“狂”,不错,他到“班门”去了,并且“弄斧”了,‘弄”得漂亮,‘弄”得精彩,

        “弄”出了中国人的潇洒和豪迈。

        这样的勇士,在我们今天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只有看到他们在成功的领奖台上昂首的神态,我们才能感觉到我们民族压抑了许久的生命力正逐渐进发出来.

        的确,中国历史上曾出了个鲁班,“班门”便也就成了一个神圣又崇高的地方.难道,偌大的中国就不能有第二个‘鲁班”、第三个“鲁斑”,更不能有无数超越于“鲁班”之上的新巨匠无穷尽地涌现出来?难道,一代一代众多的人才就只能“谦恭,地拜倒于“班门”之下而眼看着杜会一天一天地走向衰落?我们“谦恭”了几千年,难道今后的儿千年还要永远地“谦恭”下去?

        该是我们去“弄斧”的时候了。社会总是要前进的,无论什么也阻挡不了它.让我们敢于做‘班门弄斧’的有志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