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家训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0:27:23
  • 《家风家训助我成长》
  •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风家训;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

    我家的客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当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爷爷虽然退休了,可还是闲不下来,每天都会在园子里忙上忙下,为他心爱的树木修枝除草。也正因为爷爷的辛勤付出,园里的树木才茁壮成长,于是爷爷的林园也成了我假日蹦跶的好去处。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一定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爸爸的工作是将物资不停地转运到另外一个地方,为了让我过上更好的生活,常常早出晚归,有时周末都加班回不了家。记得有一次他临时接到电话说有紧急任务,爸爸挂掉电话便出门去了。爸爸说:“做人做事一定要守时守信,答应的事,要按时办到。”爸爸是我的榜样,我严格遵照爸爸的话,一步一个脚印迈向自立自强。我相信爸爸时常说的那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外婆常对妈妈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妈妈不时对我啰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妈妈遵从外婆的教导,也成了我的榜样。疫情期间我们排长队做核酸检测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雨,排队的人因为淋雨排队太久和工作人员起了冲突,妈妈全身也都打湿了,热心地跑过去耐心劝导,给他们讲工作人员的不容易……我也会像妈妈一样,多理解,多行善,该做的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

    家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家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我走向光明。我会时刻谨记长辈们的教导,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明天铺上一条美好的路。

  • 《共读家训,共赴中国梦》
  • “妈妈,我们家有家训吗?

    “没有,我们家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

    “为什么,家训里还要有爱国的内容?”

    “呃——你全部读完,应该会知道的。”

    显然,我又把妈妈给问糊涂了,爱国的内容不是应该国家层面来制定的吗?当然,我都应该读完整本《聆听家训(爱国篇)》再来发问的,但是我觉得家训就是应该针对家庭的方方面面而制定的规则。

    于是,我强压着好奇心逐章往下去读:《 大智兴邦,大愚误国》《人正义正气自正》《唯才是举》……虽然是文言文,但是却并不难读,全书以“故事会”的方式呈现,结合故事配选历代家训良言,很有意思,等于是读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不懂的词语还有注释、译文,直至等,原来家训也是家里长辈根据日常经验总结并流传下来的,每一次故事的发生都可能会产生新的家训,真有意思!

    我继续往下读,直到读到《国好才能家好》《视国事如家事》……我才恍然大悟:我一开始问妈妈的问题就证明了,我真的是不谙世事的小孩,家训里如果没有爱国的部分,在家里长大的我们走上社会要怎么样一下子爱上我们祖国?由此,我才真正理解了老师说的“家是最小国”。

    我们在最小国里共读古人流传下来的家训,然后学会进德修身、励志勉学、孝老敬长、睦亲齐家、报国恤民,学成才能走向大“家”,与大家一起共赴我们的中国梦。

  • 《这些家教家风家训,堪称经典(附名言、事例、范文)》
  • 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家风,从先秦到明清,我国流传下无数古语家训,在国人心中流淌千年,世代传承。

    1、名人名言

    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诗)

    2.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3.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4.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钱氏家训》)

    5.一言一行,常思有益于人,唯恐有损于人。(《张氏家训》)

    6.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7.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广贤文》)

    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治家格言》)

    9.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治家格言》) 

    1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11.和善心正,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苏氏家规》)

    12.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 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书》)

    13.天下之事立志最为重要,立志为成事之基础,志之所在乃心之所在,心之所在则关乎事之成败。(《张氏家训》)

    14.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增广贤文》)

    15.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戒子通录》

    16.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 坤 · 文言》

    释义: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会有多到享用不完的福气留给子孙后代;不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会有多到遭受不完的祸患留给子孙后代。

    1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礼记 · 大学》

    18.泯躯而济国。(《颜氏家训》)

    19.习闲成懒,习懒成病。(《颜氏家训》)

    20.万行归空,千门入善。(《颜氏家训》)

    21.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颜氏家训》)

    22.施而不奢,俭而不吝。(《颜氏家训》)

    23.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颜氏家训》)

    2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颜氏家训》)

    25.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颜氏家训》)

    26.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颜氏家训》)

    27.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颜氏家训》

    28.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颜氏家训》)

    领导人讲话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领导人,2016 年 12 月 12 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领导人,2015 年 2 月 17 日在 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领导人,2016年 12 月 9 日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名人事例

    01

    东晋名相谢安经常召集族中子弟谈天论地,内容多与文学有关。这看上去似乎只是文士雅集,实则不然。有一次,谢安问子侄们《诗经》中哪一句最好,侄子谢玄认为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不是谢安心目中的理想答案。在谢安看来,“訏谟定命,远猷辰告”的意境深远,才应是从政者追求的“雅”。短短的一番对谈,看似讨论古书,实则以此教育子弟不应以个人情感为先,而应以天下大计为怀。

    02

    据记载,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就是一位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在家中,包括司马懿在内的几个儿子虽然已经成年,但司马防不召唤他们,儿子们便不敢随意去见父亲;见面时,如果没有允许他们入座,他们便不敢坐下;司马防不向儿子们提问,他们也不能随便说话。司马氏父子之间完全按照礼仪相处,秩序井然。这看上去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却是在汉末乱世时对传统礼仪的一种坚守。虽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已经成了当时社会与政坛上屡见不鲜的丑闻,但在司马防家中,仍能保持儒家所倡导的礼仪,这就是家风的影响力——不随时而变,靠治家者的自觉维护他所认同的价值。

    03

    据记载,陆游家训共二十六则,其从四十多岁开始写,直到八十余岁仍在不断增补。陆游很重视子女教育,写了一百多首教育儿子的诗,以这种形式传递家风。他的家风家训主要包括:

    要做好人。他告诫儿子,但愿你长大后能让乡亲们称赞是有道德的好人,即使是当一个普通老百姓,在道德层面也不比高官差。

    改过迁善。“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教导儿子必须做到有错必改,见贤思齐。不要贪得无厌。“若夫天性澹然,或学问已到者,固无待此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假若一直心性恬淡,不图名利,或是品学修养已达到一定程度,自然不会有贪得无厌的思想。

    要严于律己。“后生才锐者,最易坏。”年轻时聪明伶俐、有才华的人最容易养成恶行,要特别警惕才是。他告诫儿子对后代要经常严加管束,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交朋友。

    要宽以待人。陆游说,他一辈子未曾害过别人,有人害他,“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不要去计较,要尽可能回避这些事。

    要为官清廉。教导儿子要忠于职守,为民做好事。特别强调儿子在物质生活上要俭朴,要廉洁。

    要忧国忧民。在《病中示儿辈》中,他希望儿子事事都要以那些恬不知耻的卖国贼为鉴,切不可学他们的样子。

    04、颜之推《颜氏家训》

    颜之推生活在南北朝后期至隋朝,《颜氏家训》也成书于隋。颜之推本人几经丧乱,其自称“三为亡国之人”。他写作《颜氏家训》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子孙礼仪、道德、学术与文化,保持其门风、传承其家学,故而书中不仅涉及立身处世之道,而且还对当时的社会风俗、文学、经学、史学与音韵训诂之学等多有介绍,可称一部家教的百科全书。颜氏后人也没有辜负这位煞费苦心创作家训的先祖,他们各以其突出的品德与才学闻名于世,著名者就有唐代的学者颜师古、书法家颜勤礼与颜真卿,其中尤以道德操守与个人才学都令后人景仰的颜真卿为最。

    颜之推自己是当时知名的文人学者,他在写作家训时尽量避免仅仅以教条训诫子孙,而是通过举例来说明道理。比如在《风操》篇中,他对取名拟字的原则发表个人意见的时候,就没有直接抛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以古人为例,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西汉时代的文人司马相如因为钦佩战国时代的赵国名臣蔺相如,故而为自己取名“相如”;三国时代的大臣顾雍因为崇拜当时的著名学者蔡邕,也为自己取名为“雍”,这些都是表达了对贤人的崇敬,所谓“见贤思齐”,所以才为自己起了一样的名字。同时,他对一些人囫囵吞枣将前人的姓和名都编入自己的名字之中表示鄙视,认为这完全是附庸风雅,有违取名的本来原则——比如东汉的许暹字“颜回”,梁朝的庾晏婴。

    取名拟字,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一种期望,或是取名者的一种道德向往与追求,在讲求典雅的文化家族,这是一种体现品位的行为。颜之推以前人为自己取名的得失,向子孙传达了其中的原则与禁忌,而没有简单以“取名拟字应遵循哪些原则”“起名字时应避免的几个误区”之类的条目来说明,循循善诱,使自己的本意明白地表达出来,又不致过于严肃刻板,其试图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让后人体悟优美之门风的做法,可谓用心良苦。

    在《勉学》篇中,讲到学习重要性的时候,颜之推还以距他较近的历史为例,讲了梁朝的贵族子弟们只追求舒适奢靡的个人生活而忽视学习,在太平年景无限风光,到了改朝换代之后,他们就因为并无真才实学而被冷落,反而不如那些凭借个人才学受到任用的平民子弟。

    正因为笔法生动、内容广博、寓理于情,《颜氏家训》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著名的启蒙教育家王三聘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可谓实至名归。

    05、曾国藩家风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以借鉴的内容。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16字箴言家风:“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着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订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重视家教。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

    06、纪晓岚家风:“四戒”“四宜”

    清朝名臣纪晓岚在家教上很有见识,因此他在家书中对于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

    一戒晏(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

    07、林则徐家风

    林则徐曾写对联表达教育思想:“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后代像他这么廉洁、聪慧,他把钱留给子孙反而损害了子孙的斗志;子孙不如他,留钱给子孙反而使子孙好逸恶劳,留的钱越多越是增加其过错。 

    08、冰霜气骨玉精神

    来源:人民网 张凡

    94岁的老革命周智夫临终前,“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的纯正家风,让人称赞。为避免和同患心脏病的大女儿混用药品,他让女儿在药瓶上贴上名签,因为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不能“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免费吃药”;得知外孙要到美国读书,他再三叮嘱“学成后一定要报效国家”。

    09、讲传承也要有现代意识

    来源:人民网 孙云晓

    为什么江南钱家人才辈出?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因为他们这个家族,作为吴越王的后代,有千年的家训。但钱家人1925年做了一个大的修订,把家训改为几个部分:第一,个人;第二,家庭;第三,社会;第四,国家。这次修订,既集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融入了鲜明的现代家国情怀意识。

    10

    赵本山说:“父亲是一个很严厉的人,我的头发都白了,他还骂我,嫌我生活不够节俭。”“人要信仰你的长辈和祖国,不热爱国家的人我也会瞧不起,过去的节目中我经常提铁岭,因为那是我的‘母亲’,是我出生的地方。”

    11

    莫言说:“过去给儿子找媳妇,给女儿找婆家的时候,都会了解一下这个家庭的家风,家风好代表这个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受的教育好。我想,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实际上是受中国儒家文化所熏陶的,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在与时俱进,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我们家的家风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家风差不多,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说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12

    姚明则坦言,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对家风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

    3、时评、观点精选

    01

    “家”这个字内涵丰富,有大有小。你和爱人、孩子是一个家,和父母、兄弟姐妹是一个家;一个学校是一个家,一个微信群也可以是一个家。家风、校风、社风,互相融通、互相影响。让每一个小家都成为温馨港湾、厚德之所,“国泰民安”这四个字才会更有分量。

    ——人民日报《家风,一把开启德行的钥匙》

    02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深刻认识家庭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最重要的无形财富。

    ——新疆日报《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底色》

    03

    推动家风建设应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家庭美德,以好家风带民风促社风。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宣传力度,创新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讲好家庭故事,使家庭文明蔚然成风。

    ——人民日报《以好家风带民风促社风》

    04

    重温家训 涵养家风

    来源:人民网 陈凌

    那些优秀的家训、家范,是滋养今人和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涵养家风、建设家庭的一个重要路径。从敬姜“匡子过失,教以法理”,到张英教育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从曾国藩告诫兄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到习仲勋以“雪中送炭惟吾愿”示子女,无不表明,个人德性的生长有赖于家庭伦理的滋养。从中华家训中吸吮智慧养分,我们不但会建设亿万温馨的“小家”,更会让社会这个“大家庭”更和谐、更美好。

    05

    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

    来源:青海日报 柳哲

    家训,治家之仪轨,修身之准则,必须人人遵守,堪为“一家之法”。在任何历史时期,家训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产生过积极作用,也是国法之外的重要补充与辅助手段。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因此,我们应当弘扬家族文化,继承先祖美德,以家训、家规、家诫约束自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家国”文化深入人心,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06

    家风源起与流变

    来源:人民网 陈来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东晋玄学家袁宏提出“有家风化导然也”之说,认为家风的作用是“化导”,即教育引导。南朝经学家皇侃提到“家风由父”,说明当时父亲在家风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古人把家风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强调“昔称幼学,早训家风”“自童子耳熟家训”“少习家训,长得名师”。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序中说,“潘岳之文章,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把家风世德作为文学作品优先考虑的题材。当时的大家族皆以“世守家风”为要务。唐宋以后,古人多以清白形容家风,如柳宗元句“嗣家风之清白”等。

    07

    传统家训家规的源起

    来源:人民网 陈来

    我国古代的家训文化起源甚早,如《尚书》中的《无逸》就是周公对其侄子成王的告诫之辞。成王当政后,周公恐其贪图享乐、荒废政务,故作此文告诫他不要逸乐。孔子看见经过庭院的儿子孔鲤,问他“学诗乎”“学礼乎”,并告诫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世把孔子在庭院中对儿子的教训称为庭训,也可以说是家训。这两个例子历来被认为是古代家训的源头。

    08

    伟哉,焦门家风!

    史晓韵

    离兰考焦陵不到百米的一条小巷里,有座普通的北方小院。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离世,其后的近30年中,他的家人一直住在这里。焦裕禄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而在他身后半个世纪中这个家庭发生的点点滴滴,给人另一种深深的震撼。

    最小的儿子保钢该参加工作了,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坚决让儿子到汽车修理厂当临时工。兰考刚兴装电话时,在乡里工作的儿子跃进兴冲冲地也打算在家安一个,没想到徐俊雅坚决不同意:“你装个电话,是不是打算在家遥控办公呢?一乡之长你不走村串户,怎么了解群众的想法和困难?”还有一次,儿子回家接电话,商量为招商引资招待客人。听着听着徐俊雅听不下去了:我就信一条,工作不是请客吃饭;我就不信一条,不请客不吃饭工作真就干不成!

    桩桩件件,折射焦家的清正家风,不仅源于父亲在世时的言传身教,更因有母亲的坚守和叮咛。徐俊雅永远不会忘记焦裕禄临终前的嘱托:“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你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这是丈夫的遗训,也是焦家的家规。从32岁失去丈夫,拉扯着6个孩子、侍奉着两位老人,几十年里,徐俊雅始终坚守一条:符合老焦这两句话的事就做,不符合的“说出个天来也不行”。

    正是这样的坚守,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有人劝徐俊雅:“时代变了。”她说:“心不能变。”几十年风雨沧桑,在她的心里,老焦是一面镜子;用这面镜子,她照着自己也照着儿女,决不许有丝毫偏差。她告诫孩子们:“你们做好了人家会说,看,这是焦裕禄的孩子;你们做不好,人家同样会指着你们脊梁骨说,看,那是焦裕禄的孩子!”“焦裕禄的家人,这个名号,我们全家要当得起,你们每一个人都要当得起。”

    曾经因打满补丁的旧衣服而抬不起头,为一份“不体面”的工作而伤心落泪,为一次严厉的训斥而满肚子委屈……在母亲年复一年的言传身教中,这些孩子们童年时与父亲有关的记忆碎片渐渐焕发出新的色调。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从一桩桩一件件生活小事中,从母亲温和而又坚定的声声话语里,从她无数次的肯定与否定中,日渐光大,最终成就焦门家风这道精神的风景。

    人格塑造家风,家风孕育人格。今天,焦家大女儿焦守凤,是开封城旧平房里一位毫不起眼的老太太。儿子焦跃进从生产队长做到县长,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再忙,一年也至少要走访一百家贫困户。小儿子焦保钢在医院昏迷8个月,一直住在六七个人一间的大病房,家人从未透露他的家世。有关领导得知后感慨地说:“没办法,焦家的人就是这样。”

    对,焦家的人就是这样。焦跃进说,每当夜深人静,他总能听到父亲那铜钟般的山东口音,想起他留给焦家后代的最后一句话:“我也没啥好留给你们的了……”但是,他给孩子们留下了这世界上最为宝贵的遗产,它让孩子们拥有了一个纯真朴素因而安宁充实的心灵世界。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为珍贵的财富吗?

    走遍世界,金窝银窝,家是最温暖的所在。前人示范,后人行之,家风是最美好的传承。

    伟哉,焦门家风!

    09

    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作者 鲍鹏山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

    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教化”的方式包括多种:宗法制度的熏陶和约束、官方倡导鼓励以至于全民崇尚的读书(以读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良风美俗中的礼仪习得等。而家教,是“教化”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形式,直言之,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在古代中国比比皆是,但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家教的人几乎没有。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的人,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式的“家教”。

    中华民族创造过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那就是,国民整体的教养气质,都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这是“教化”之功,而“家教”,在“教化”之中,居功至伟。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摘自《光明日报》,2014年02月24日)

    10

    “拼爹”只拼家风,才是正能量

    作者 施平

    最近,浙江丽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郑国强与其子郑艺互动的两封家书在网上热传。家书之上,暖意融融;父子之间,情真意切;言语之中,家风立现;诲人之道,家教立显。万贯家财不如良言传世,良好的家风和家教,是真正的传家宝,也是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来源。

    在我们的社会里,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在默默发生着。故事的主人公未必出身显赫,受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可是他们治家做人的理念,却高度相似——诚实守信、忠厚为本、天道酬勤……这些,其实都是中国人最常见的家风家训,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前几天,微博朋友圈也被许涛还钱的故事刷了屏。3年前,还在读大学的许涛为了给父亲治病,在网上发起求助,承诺3至5年内连本带利还款。今年5月9日,一位捐助者意外接到了许涛的还款,将此事在微博公布后,迅速引起网友和媒体关注。在诚信似乎稀缺的时代,许涛的行为,让人们再次感受到诚信就在身边。特别令人感慨的是,挑起顶梁柱担子的他,以自己的担当为弟弟示范了淳朴家风,诠释了长兄为父的现代内涵。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传统风尚。在古代社会,常常有“世代忠良”、“书香门第”之说,这其实就是一种家风延续的缩影。而且,家风从来都不是某个阶层的专利,古人云“耕读传家”,把务农还放在读书之前,这其实是道出了家风传承的要义,那就是价值观引领为重、知识传授为轻、财富传承则更是其末。

    在物质文明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治家”是社会管理的重要部分,形成社会公序良俗的一种道德自觉,并在较大程度上发挥了正能量。这样的情怀与成长范式,无论时代条件怎样改变,总会或隐或显地起作用。社会发展到今天,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逐渐被强大的物质力量裹挟,在很多家庭教育中,传统的“仁义礼智信”风气不复存在。就连家庭成员基本的责任、道义也会被权钱观念所吞噬。在一些官员家里,父母不像父母,儿女不像儿女,“拼爹”比拼的是官位和背景,家风不正,最后往往导致“坑爹”的结局。

    当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遗产,恍然发现许多家风家训的内涵,与当前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并未过时。修身、立德、劝学、勤俭、诚信、仁义……这样一些构成我们文明基石的内容,就承载于很多家风家训之中。然而,如何才能激活这些文化因子,不是靠简单的宣传普及倡导所能做到的。家规家训在立更在传,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族人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延续。尤其是,要让社会主流来关注和实践家风传承,作为“关键少数”的干部就要起到带头作用。

    细看家风,俨然就是分辨好干部与坏干部的一道试金石。好干部廉福章担任领导工作30多年,从没有为自己的亲属、老乡、朋友及其子女安排过工作。虽然,儿女们没有沾到父亲一点光,但勤俭持家、自食其力就是父亲留下的最好财富。像这样的好家风,在很多党的优秀领导身上都能找到范例。反观近来落马的大小贪官,立身不正、治家不严、失格不伦,几乎无一不中。

    北宋名相司马光在家训《训俭示康》中,曾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由于教子有方,“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如果“拼爹”比拼的是家风家教,那么这样的比拼多一点,对社会而言,实乃幸事。

  • 《家风家训代代传》
  • 我曾经听过“家风”、“家训”这两个词语,于是我便好奇的问爸爸妈妈,我家的“家风”“家训”是什么?但是他们并没有直接回答我这个问题,而是和我回忆起了以前的往事。

    在我三年级的时候,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搬到县城来了。搬家的时候正好是在冬天,天特别,租的房子还很脏,爸爸妈妈每天还要倒班上班,遇到爸爸晚上七点下班的时候,他回来就直接去爷爷房子帮忙打扫卫生了,一干就干到很晚,每次爸爸回家我都已经上床睡觉了。第二天,我问爸爸,昨晚什么时候回来的?为什么每天都收拾那么晚呢?早点回家不可以吗?爸爸每次都会耐心的告诉我,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他们干不了太多活,作为他们的儿子,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他们,毕竟他们辛苦了一辈子,把我拉扯大不容易,现在老了,我也得像他们小时候照顾我那样去照顾他们,要懂得感恩,懂得孝顺。后来,在以后的生活里,我慢慢的理解了爸爸说的话,百善孝为先。

    姥姥家在农村小镇里有个商店,每次放寒暑假我都会去姥姥家住些天。商店每隔几天就会订批货,第二天送货员叔叔就会把姥姥订的货送过来。有次送货正好我在跟前,我看姥姥的进货单子里有一个巧克力,每盒进价是4元钱,卖价是5元钱,我心想,这么一大盒才卖5元钱,有点太少了吧?我就偷偷摸摸的把卖价签的5元改成了6元,心想这样姥姥就能多挣点钱。后来被姥姥发现了,就把我叫过去了,问我,是不是你把价钱给改了?我也很诚实的告诉了姥姥,是我改的,我看这么大盒卖5元钱太少了,6元钱也很值,所以就改高了1元,这样你还能多挣点钱。姥姥听完我的话,摸着我的脑袋说,孩子,咱们开这个商店确实是为了生活,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自己就欺骗大家,什么东西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能胡乱加价的,那样就没有诚信了,我们做人要讲诚信,那样大家才会信任我们,你还小,以后大了就知道什么意思了。现在我越来越明白了,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

    我的小姨是一名护士,每天都会很晚才下班。忙的时候连一口热乎的饭菜都吃不上,特别是最近两年的疫情原因,她还会经常加班。有时候我就问小姨,为什么要这么拼命的工作呢?小姨告诉我,既然我选择了这份职业,就一定要尽职尽责去完成,身为一名医护人员,我要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精心去照顾好我的每一位患者,这是我应有的医德。我听后明白了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要遵守规则,认真做事。

    吴趼人曾说过“家和万事兴”。是啊!家庭不和谐,哪来的万事兴啊!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我听不到大家的吵架声,看不到不和谐的画面,每次我看到的都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体贴温馨而又幸福的情景!

    好的“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虽然爸爸妈妈没有明确告诉我答案,但是我通过每一件事情知道了,我家的“家风”“家训”是什么,它是“孝、诚、守、和”这四个字。我要严格遵守这四字“家风”,把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吧!

  • 《寻找答案——我的家风故事》
  • “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看到这个标语,我不禁想:”我的家风是什么呢?”我去问爸爸妈妈,但并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于是,我到生活的小事中去寻找答案。

    我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的,他们的陪伴让我感到很幸福。夏天的广场上,骑车,打球,追逐嬉戏……冬天的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郊野看小草吐芽,蝴蝶起舞;秋天的树林里,捡树叶,采蘑菇,摘野果……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甜蜜。亲人的陪伴让我快乐自信地长大,是爸爸妈妈的爱让感受到家的温馨。原来,陪伴是我家的家风,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们陪我长大,我会陪你们慢慢变老。

    2019年新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老师和学生都居家上网课。妈妈是一名中学老师,所以她在家里给她的学生上网课,而我呢,也在家里学习。有一天,我上完课写作业,妈妈开始上课,我写着写着,就遇到不会做的题了,又不能打扰妈妈,正为难的时候,突然看到了旁边的答案,我就“顺利”地做完了作业。妈妈下了课查看我的作业时,问我:“是自己做的吗?”这时候她的语气还是温和的,我有点心虚,但还是想侥幸一把,就回答妈妈说:“是我自己做的。”妈妈怀疑地又问了一遍,我想她不一定能看出来,还是怯生生地又一次说:“是。”我话音刚落,就看到妈妈满脸的严肃了。妈妈看我就是不说实话,就又对我说:“你能把这道题给妈妈讲讲吗?要不我再给你出一道类似的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实话实说,“投降”了。但等待我的是妈妈狠狠的惩罚,那就是我的屁股上结结实实地挨了几板子,然后妈妈让我反思自己的错误。原来,认真做事,不说谎是我家的家风。“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应该有认真的态度。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把事情做好,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诚实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更是对自已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我家没有明文规定下来的家风家训,但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陪伴让家庭和睦,让家庭充满温馨;而认真诚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能让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我要更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我的力量。

  • 《过牛年,学钱氏家训》
  • “银鼠辞旧岁,金牛迎新春”。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终于到来,在这快乐的日子里,我们一家去了临安博物馆。

    博物馆除了具有吴越国历史,还有玉石、瓷器·······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钱氏家训”,当我们一同来到精品馆时,看见了泛黄的一行行歪歪斜斜的字迹,还有这个家族的家风与家事,毫不夸张地说,曾经的福建、浙江、上海与江苏的大部分都被这个家族“占据”着,他就是始于钱镠的“钱氏”,也正是钱氏的光照千年,临安的文化记忆才变得如此耀眼,大家都想知道: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烽火连天的战乱中,守住东南的一方田园,使之成为“鱼米之乡”,成为“人间天堂”。

    打开皱皱泛黄的钱氏家训,我看到的共有四篇:它们分别是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与国家篇,从涉及到的领域来看,范围是越来越广、越来越宽。当我读到家庭篇的“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的时候,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幕:在大年初二,家里来了许多客人时,我的任务是专门给每位客人倒茶加水,一开始我就加了满满的一大杯,这时,爸爸上前对我讲道:“给任何人倒水倒茶时,千万不能把水加满,这样客人会一不小心烫着自己的手,只要加到杯子的三分之二就好了,满杯就有含有赶走客人的意思。”我想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良好之规则吧!

    我继续往下细读,又有这样一句:“内外门闾整洁,尊卑秩序谨严”,我又想到昨天吃中饭的时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桌的美味佳肴被客人吃光,而我只能等着挨饿,当时还满腹牢骚地盯着大家。现在我终于理解大人为什么不让我们小孩上桌,他们还给我讲到:“当客人到家里做客吃饭,要先礼让长辈上座,其次是按照辈分、年龄、性别的秩序依次就坐相应的位置。”然后长辈说可以动筷、开吃了,其他晚辈才能开始夹菜,且当客人吃完饭后,应该给他们倒上一杯温水漱口等等。

    在这个寒假里,理论加上实践,让我学到不少知识,最后,希望大家看一看钱氏家训,学会更多的道理,同时,也祝大家新春快乐,牛年大吉!

  • 《好家风好家训》
  •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上至皇帝诸侯,下至平民百姓都传承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家风,是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家训,往往塑造着我们的本性;而知识则是精致的点缀。

    古有仁智礼义,今有勤孝谦和思,优秀的家风良好的家训,在家庭中积淀传承。

    外婆家家风论:孝、勤、学、礼四字,家里的长辈们把“勤”字放在了最当头。

    外公外婆素日讲究“勤”。小时候,我总是坐在外婆腿上摇着竹扇,听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的故事。每次回到外婆家总能看到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忙碌,哪怕是短暂的清晨时间也有着季节的繁忙,去年的暑假,我看到了夏季的繁忙,目睹了勤劳带来的收获。

    清晨闹钟响,我们姐几个就起来了,相约一起去看,清晨才开的喇叭花。推门步出,清风朗朗。我们兴奋地跑向小溪:呀,紫色的喇叭花一朵连着一朵,像是排着整齐的队,向着鸟儿,向着太阳公公吹起了小喇叭,煞是可爱呢!刚想摘下一朵,却传来了:“不要摘,等太阳出来了,他们会收起花瓣,明早再开”的声音。我寻声望去,只见外婆背着一满筐的蔬菜走来。经过我们身旁,却不见外婆停住脚,而是快步的向家的方向赶去。我们几个偷摸摘下几朵,嘻嘻哈哈地跟着外婆的背影也回家了。放下菜篮,外婆叫表姐拿来几个竹筐,将蔬菜分类。哇,豆角、丝瓜、苦瓜、辣椒、茄子、空心菜…最后居然还咕噜咕噜滚出来几个甜瓜。最小的表妹一见甜瓜,立马捧起一个就啃。我们几个乐呵呵地吃着甜瓜时,外婆提着衣服去了小河边,洗完衣服归来,太阳已经跃跃欲试了,家里的鸡、鸭、鹅,见到外婆的身影都一拥而上,簇拥着外婆,那阵仗不逊色于一位星光熠熠的明星,被一群粉丝包围的现场。

    早饭过后,我和表妹几个按着外婆教的步骤,将往日采的棉花去籽、洗净、晾晒!大人们则是隔一段时间就运回来几袋子稻谷,摊开在院子里晒着。下午,稻谷晒干了,望着金黄金黄的谷子堆成一座小山似的外公乐呵呵甩着额头上的汗!

    傍晚时分,一声闷雷之后,豆大的雨点打在地上,像是在泥土地里丢下了一个小小的粒状鞭炮,灰尘轻轻飞溅。雨点儿和着风、伴着阳放肆地下了起来。夏天的雨来的猛,去的快。雨停了,风凉爽了!此时的外公外婆脸上漾起了满意的笑容,抄起锄头,一边走一边向乡亲们吆喝着:趁着雨水,打湿了泥土,这会儿去翻地才是最轻松的呢!

    今天的晚餐格外丰盛,一桌子的美味。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坐在桌旁,却谁也没有动筷子,等到长辈们都坐定方才启动吃饭,这是“孝”;饭桌上不扒拉菜,不吧唧嘴,遇到客人主动问好,这是“礼”;请教他人,不打扰正在学习,这是“学”。

    一户人家一条家训,一方土地,一种家风。好家风,好家训,让我们潜移默化,从诸葛亮的《试子书》到当今的《傅雷家书》古往今来,其精华源远流长!

  • 《家风塑人,国风塑世》
  • 朱熹家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流传至今,发人深省。家训,家规的集合称之为家风。家风映照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更浸润一个国家的灵魂气质。好家风涵养好国风,建树和睦、守法、担当之家风,造就和睦、法治、进取之国风。

    家风,乃树之根系,孕育国风之生命。

    家是最小的国,国有千万家,千千万万个和谐的家庭音符奏响了国家和谐的主旋律。蔡生莲是一位陕西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却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悉心照料长期瘫痪在床的公公和婆婆,为他们换衣擦身,洗脸洗脚,送吃送喝,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孝敬父母的勤劳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把孝心献给父母,把贴心献给父母,把贴心献给配偶,用爱心呵护孩子,用诚信对待亲人。朴素而真挚的家庭和睦之美,势必绘制出国家和谐的锦绣山河图。家庭上空的一片片和睦之云,终将汇聚成润泽万物的国家和谐之雨。

    家风,乃树之躯干,承载国风之根本。

    家风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接力棒。历代大家名人皆把中华文化注入之家书、家规,比如《曾国藩家书》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其将勤俭持家,俭以养德,勤奋好学列入其中,包括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且传承家风更具时代意义,在国家转型、社会结构转变的时代背景之下,良好家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

    家风,乃树之繁花,彰显国风之内涵。

    家风正,则民风正,政风正,从而树立大国风范。‘利莫大于智治,害莫大于利乱’在当前家风淡化的现实问题之下,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家庭教育是树立家风,注重家风的重要手段。弘扬家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弘扬家风,为中国梦的腾飞奠定基石。

    家风与国风,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家风是根,国风是茎,家和筑起国兴;家风是源,国风是流,源远才能流长;家风是溪,国风是海,小家风传递大情怀。

    从家庭责任到国家使命,从责任担当到使命担当,淳淳家风是魏巍国风的精神涌流。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弘扬良好家风,共筑大和国风!

  • 《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
  • 很多电视节目,宣传资料上都在说家风家训,我问妈妈我们的家风家训是什么?妈妈让我自己观察,自己总结,因为家风家训不是挂在墙上,或者天天说的,它就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我悄悄地观察,总结了以下几点:礼仪,节俭和诚信。下面我要介绍一下我家的家风家训。

    家风——礼仪

    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所以大家都要讲礼仪。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要懂礼貌,见到客人打招呼;见了老师要敬礼并问好;用了别人东西归还时要说:“谢谢。”等等。并且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要让对方能够收到你要传达的信息,不要含糊其辞……等等。妈妈还对我说:一个不懂礼貌的人,不会受到别人尊重,要想得到别人尊重就要首先去尊重别人。是啊,当一个人不懂礼仪,出口就是脏话,还会有人尊重他吗?回想起来,发现妈妈讲的很有道理,从现在开始,我要争取在礼仪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家风——节俭

    在我家里,家人不会把剩的饭菜倒掉,而是放进冰箱保存起来,留着下一餐热热再吃。爸爸请客吃饭时也会把没有吃完的饭菜打包回家,从来不会浪费。在家人的影响下,我也改掉了好多坏习惯。还记得我小时候,吃面条,碗里总是剩几根条,歪七扭八的躺在碗底,喝小米饭时也总是剩些米粒在碗底,为了改正我这些习惯,妈妈便一本正经的对我说:“你剩一根面条,以后脸上会长一道疤,你剩一粒米饭,以后脸上会长一个小疙瘩。”我害怕自己脸上长小疙瘩,长疤,影响自己的容貌,每次吃饭都学着其他人的样子,把碗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现在我发现,妈妈当时是吓唬我的,她故意用“长小疙瘩,长疤”这种可怕后果吓唬我,是为了让我养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现在,我长大了,不仅养成了这个习惯,也渐渐懂得了这个道理。我要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下去。

    家风——诚信

    这个家风家训是我看到一幅漫画后顿悟的。漫画上,一个大人摸着小孩的头说:“你在外面撒谎没关系,但回家一定要跟父母说实话啊!”那个小孩疑惑不解的看着大人,仿佛在说:“为什么这么做?”这个漫画使我感触很深:是呀,现在人爱撒谎的越来越多了,归根结底是第一任老师——家长,把“诚信”这个基本的道理弄丢了!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爸爸给我讲的《狼来了》的故事:因为放羊娃三番五次戏弄大家,所以当狼来的时候,没人再相信他的话了。这也是说,当别人的信任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辜负时,最后自食恶果的只能是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别人怎么对自己,就要用怎样的心去对别人。言而无信只会害自己。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爸爸用最原始、最浅显的方法告诉我“诚信”的重要性呀!我要努力做一个有诚信的人,以不辜负爸爸的良苦用心。

    我家的家风家训讲完了,希望它们能够带给大家一点儿启发,伴随大家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 《包拯家训,包拯家训的核心思想》
  • 包拯家训   包拯 家训①

    包孝肃公家训②云:"后世子孙仕宦③,有犯赃滥④者,不得放归本家⑤;亡殁⑥之后,不得葬于大茔⑦之中。不(13)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⑧又云:"仰⑨珙⑩刊(11)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12)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能改斋漫录》。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执法不阿,谥号孝肃。②训:教。③仕宦(huàn):做官。④赃滥:贪污财物。滥,贪。⑤本家:老家。⑥亡殁(mò):死亡。⑦大茔(yíng):祖坟。⑧押字:在文书上签字。⑨仰:敬词,旧时公文用语。⑩珙(gǒng ):包珙,包拯的儿子。(11)刊:刻。(12)诏(zhào):告诫,晓喻。 (13)从:顺从

    【诗文翻译】

    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告诫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包拯家训的核心思想

    包拯告诫他的子孙:做人不能贪图功名利禄,为人要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