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轶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2:57:46
  • 《童年轶事》
  • 童年里,一定有一件印象很深的事吧。我也一样,印象最深的还是一次勇斗恶狗。

    记得那是三年级的暑假,我在老家度假。爷爷家门口有一条通往街道的坡,坡底下有一家便利店,他们家养了三条恶狗,黑色的毛色,锋利的尖牙,看着就让人怕,当时,他们还下了一窝崽。我每次去街上都要从他家门口经过,因为怕狗,我大都会从坡上跑下去。嘿,还别说,真有种飞的感觉,不过我还是吸引到了一条恶狗的目光,它立即向我奔来,我也被这一幕吓傻了,等我反应过来要跑时,狗已经离我不远了。它张开血盆大口就扑了上来,幸好当时我急中生智,在路边捡了根木棒来抵抗,不然我早就在医院打狂犬疫苗了。突然,狗不叫了,也没了之前的嚣张气。我以为是狗良心发现,但我哪知道它是在看到我手中的木棒后害怕了,在叫它的同伴。不一会儿。就有狗向我冲来,我仔细一看,来者是两条狗,竟然还把崽也带来了!妈呀,这还打什么,我立即把棒子一丢就开始撒丫子狂奔,就在我要坚持不住时,突然想到狗怕比自己大的东西,还怕巨大的声音,一想到这里,我一鼓作气跑到家里拿来了扬声器和舞狮头罩,又拿了一根棒子,等狗靠近时,我一边大喊一边挥舞着棒子向他们打去,它们被我的举动吓倒了,转头就跑。我终于松了口气!

    经过了这一次经历,我知道了: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而且还要临危不乱。当然,你强它就弱!奥,不说了,我锻炼要迟到啦!

  • 《开学轶事二则》
  • “咚咚咚,咚咚咚”伴随着一阵阵急促的敲门声我起床了。瞅了一眼表,忽然我回过神来,瞪大了灯泡似的眼睛仔细一看,六点半了!啊……坏了坏了,要迟到了,要迟到了……

    我赶紧洗完脸,穿好衣服,吃饱饭,蹬上鞋向门外冲去。

    到了校门口,我发现同学们都在排长龙。本来以为队伍没多长,可是我踮起脚尖,挺长了脖子,抬头一望,哇!天哪!这队伍都快排到刘集去了。我也开始绝望地踏上了征程,两排都是人,就中间一条小路,我背着书包大步向前迈去。这感觉就像在走红毯似的,好像还有一丝害羞。二三十米多长的队伍走到啥时候是个头儿呀?还没走一半,我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嘿,费晓涵,这儿!”她把我一把就拉了过去。仔细辨别后,抬头一看,是我亲爱的同桌——张文萱!我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一道胜利的曙光,啊,我有救了!不用再走红毯啦!站好后又朝后面看了一眼,心里窃窃自喜:嘿嘿,对不住啦,后面的朋友们!

    在门外大约站了十多分钟,我们测了体温,就陆陆续续的进了校门。

    时间过得总是很快,转眼间就到了第三节课下课。华镇宇同学的墨水瓶突然掉到了地上,还没等我听到那一声清脆的响声,加上黑蓝的墨汁到处飞溅时,他就已经把墨水瓶在地上捡了起来。只见他用眼睛仔细看了看墨水瓶,没有什么大事外,我们悬着的心终于都放了下来。这可怜的墨水瓶跟着他也是真不容易,据我所知,这已经是第二次在桌子上掉到了地上。这个墨水瓶真是福大命大,不愧是中国制造!如果还有下次,嘿嘿,墨水瓶的小命可就不保喽!

    果然,更大的灾难发生了!我睡午觉的时候精神头可大了,翻来覆去也睡不着。无聊的我听到了华镇宇的一声惊叹:“天哪,墨水瓶在抽屉洞里洒了!”我抬头一看,哇!他的抽屉洞也是血淋淋的了。我立即在书包里拿出一大包抽纸递给了华镇宇。自己在座位上也不能动,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孤苦伶仃一人在那里清理现场。我看着那一张张白纸印出来的浅蓝色还真是好看,不过再美也只是一瞬间。他说用得太多了,明天再给我带一包来。我说:“没事,不用不用,你可劲儿使,清理完了为目的。”

    这一小包纸哪里能抵得上我们六年的同学情?他擦完了把纸递给我对我说了一声:“谢谢!”“不客气,不客气!

    在毕业班发生的这些事儿,又总是那么珍贵、难忘、怀念……

  • 《关于秦穆公的轶事典故》
  • 秦穆公立志称霸,因此非常重视人才,这里叙述关于秦穆公重视人才的两个著名的故事。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雄心勃勃,一心想超越其他国家,称霸天下,但苦于身旁没有贤才良臣来辅佐他。为此,他很苦恼。

    有一天,秦穆公召见了善于相马的伯乐,对他说:“你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不知你的子孙辈中有继承你的相马本领的吗?”

    伯乐回答说:“大王,真是可惜得很,我的子孙中没有一个人及得上我,倒是我的好朋友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高强,大王可以试一试。”

    穆公当即召来九方皋,请他去寻一匹好马。过了三天,九方皋兴冲冲地跑来报告,说已为大王觅到了一匹第一流的好马。

    穆公高兴地问:“是匹怎样的马?”

    九方皋答:“是匹黄色的母马。”

    穆公让人把马儿牵来,谁知竟是一匹黑色的公马。于是穆公对伯乐说:“你推荐的那位朋友怎么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分辨不清,我怎么能相他推荐的是匹好马呢?”

    伯乐答道:“大王您有所不知,会相马的人,一眼便能看中马的内在的灵性。至于马的颜色、外貌和雌雄都不会影响到一匹好马的品性,所以九方皋把这些给忽略了,或许,他根本也没理会这些。大王,您尽可以放心。”

    后来一试,果然是匹天下无双的好马。秦穆公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派人到各处去广招人才,希望天下有用的人都投奔到他的门下来。

    羊皮换贤

    秦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代自己去求婚。当年晋献公灭虞,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百里奚是虞国的亡国大夫,很有才能。晋献公本想重用他,但百里奚却宁死不从。这次,有个大臣对晋献公说:“百里奚不愿做官,就让他做个陪嫁的奴仆吧。”

    公子絷带着百里奚等回国时,半道上百里奚却偷偷逃走了。

    秦穆公和晋献公的大女儿结婚后,在陪嫁奴仆的名单中发现少了百里奚。就追问公子絷。公子絷说:“一个奴仆逃走了,没什么了不起。”

    朝中有个从晋国投奔过来的武士叫公孙枝,把百里奚介绍了一番,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贤才。于是,秦穆公一心想找到百里奚。

    再说百里奚慌乱中逃到了楚国的边境线上,被楚兵当作奸细抓了起来。

    百里奚说:“我是虞国人,有钱人家看牛的,国家灭亡了,只好出来逃难。”

    楚兵见这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一副老实相,不像个奸细,就把他留下来看牛。

    他还是有一套牧牛的本领,把牛养得都很肥壮,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放牛大王”。楚国的君主楚成王知道后,就叫他到南海去放马。

    后来秦穆公总算打听到百里奚的下落,就备了一份厚礼,想派人去请求楚成王把百里奚送到秦国来。

    公孙枝说:“这可万万使不得。楚国让百里奚看马,是因为不知他是个贤能之士。如果您用这么贵重的礼物去换他回来,不就等于告诉楚王,你想重用百里奚吗?那楚王还肯放他走吗?”

    秦穆公问:“那你说说怎样弄他回来?”

    公孙枝答道:“应该按照现在一般奴仆的价钱,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

    一位使者奉命去见楚王,说:“我们有个奴隶叫百里奚,他犯了法,躲到贵国来了,请让我们把他赎回去办罪。”说着献上五张黑色的上等羊皮。

    楚成王想都没想,就命令把百里奚装上囚车,让秦国使者带回去。

    秦穆公亲自召见百里奚,一看,原来是个七十岁的老头,不觉脱口而出道:“可惜啊,年纪太大了。”

    百里奚说:“大王,如果您让我追逐天上的飞,或者去捕捉猛兽,臣确实太老了;但如果和您大王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臣还不算老呢。”

    秦穆公一听,不由肃然起敬道:“我想让秦国超过其他的国家,您有什么办法吗?”

    百里奚说:“秦国虽在边陲地区,但地势险要,兵马强悍,进可以攻,退利于守,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有利的条件,乘机而进。”

    穆公听了,觉得百里奚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封他为上卿,治理国事。谁知百里奚连连摆手说:“大王,臣有个朋友叫蹇叔,他的才能远远胜过我,请大王封他为上卿吧。”

    秦穆公一听还有比百里奚更能干的人,连忙派使者带着重金,到蹇叔隐居的地方请他出山。

    蹇叔为了让自己的好友百里奚能安心地留在秦国佐政,便随着使者来到了秦国。秦穆公高兴极了,他对蹇叔说:“百里奚多次对我说到你的才能,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蹇叔说:“秦国之所以不能立于强国之中,主要是威德不够。”

    秦穆公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蹇叔说:“治法要严,别的国家就不敢欺负您;对百姓要宽容,人民就会拥护您。要想国家强盛,必须教民礼节,贵贱分明,赏罚公正,不能贪心,也不能急躁。我看今日许多强国,霸业已经衰退,秦国一步一步富强起来,称霸的日子就不远了。”

    秦穆公被蹇叔的一番话说得心服口服,心花怒放,于是封百里奚为左庶长,蹇叔为右庶长,称为“二相”。

    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五羖(gǔ)大夫”。

    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秦穆公拜蹇叔为右相,拜百里奚为左相。

    没多久,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也投奔到秦国来,被秦穆公拜为将军。

    由于五张羊皮换来五位贤人的事,成为千古佳话。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

    原文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围之。往时食马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译文

    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这些人都害怕惊恐的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会死人的。”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到了以死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

    <历史评价>

    秦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 《开学轶事》
  •     又撕下一张日历,我惊奇地发现,大事不妙,开学了!!!

        有人说:“最恐怖的事情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在过完幸福生活后发现:开学!”

        还有人说:“开学就是一个灾难日,学生们谁都在劫难逃。”

        对此,我深表赞同,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背上重重重重(此处省略数不清的重)的书包,腿上如灌了铅一样,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以蜗牛的速度走向学校。可一看手表,糟糕,要迟到了!同学们都和我一样,瞬间振奋起来。用一“凌波微步”,再来一“瞬间转移”,直接杀向教室。说时迟,那时快,我们的陈老师以“来无影,去无踪”的步法“飘”进教室,以一招“排山倒海”压着我们无法喘气,再以一招“葵点穴手”将那些“不法之人”一一拿下。

        开学第一天就这么可怕,日后又怎样?接着看吧!

        以前,我们天天窝在家里看电视剧;现在,我们日日坐在凳子上写作业。这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啊!

        以前,我们逍遥自在活泼快乐天真好动;现在,我们关押在案沉闷孤单安静无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寒假和开学的距离。

        课上,老师以泰山压顶之势让我们如五岳山之般沉重;课下,以吓死人不偿命般阴森拖课之法,让我们眼巴巴看着快乐一蹦一跳离我们远去。

        自习课上,老师还以一记“幽灵鬼爪”般的速度,将许多“非法入境”的“邪恶”物品一一收走了,剥夺了我们最后一点乐趣……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所以戏说开学,呵呵,谁叫开学也是人生的一种必经的磨难呢?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睡觉轶事》
  •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时间了,可以睡觉了!

        刚从作业堆里爬出来,迷迷糊糊揉了揉眼。热水沸腾起来了,脚盆干净起来了,床单整理起来了。

        先在脚盆里泡脚,热热的,烫烫的。脚上、地上,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白水,流着、跳着,极不听话,溅得到处都是。水,热烘烘的;脚,暖呼呼的。

        牙刷,牙膏,水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着让我享用。牙刷的软,牙膏的清,水杯的大,个个让人无法抗拒。闭了眼,仿佛自己的口里已经被牙刷轻轻的刷了个遍。一张口,一阵又一阵的清香朝我扑来。“咕”的一声,脏物全部脱离了口腔,再“呸”的一声,整个人就神清气爽了!

        “牙膏牙刷陪我清理脏物”,是不错的。有这么几个“大将”陪同我,嘴将不臭也!

         毛巾上带着些纯净的气息,混合着自来水味,都在WC里弥漫。我将毛巾在脸上轻轻擦着,感觉到了一阵暖和。

        水是最常用的,一用就是一大盆,真舒服!看,凉的像冰块,热的像火炉,每一滴都让我的毛孔爽得淋漓尽致的。

        到最后,往软绵绵的床上一倒,竖着睡,横着睡,想怎么睡就怎么睡,一分钟就进入梦乡了!

        睡觉是人一生的享受,让我们心情舒畅。

        睡觉可以补充体力,让我们精神旺盛。

        睡觉是生活的源动力,鼓励我们创造新世界!

     

        精彩点评:用《春》来写《睡觉》,别有一番情趣哦!略显调侃的词句里,一个洗脚不老实、刷牙好麻利、睡觉“摆”姿势的可男孩就跃然纸上了!⌒—⌒

        文章很有生活气息,对称运用也十分自然工丽,结尾再揣摩一下就不错咯!

  • 《蚕宝宝轶事》
  •     我特别想念我那一只只蚕宝宝。当好朋友杨铭刚抱来十几只蚕的时候,它们蠕动着,绿色的头摇晃着,我一看就知道它门一定是聪明、可、顽皮的小家伙。

        那还是去年春天的事呢,那些蚕宝宝扭动着白的身体,焦急地爬着.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好像在着急地说:“饿死我了!饿死我了!"那时我还不知道桑是什么样,杨铭就拉我去找。没想到转了半天,舍近求远,我家门前那棵大约一人高的树就是桑树。我急忙摘了几片叶.跑上楼。为了保鲜我便把桑叶放在冰箱里,杨铭一把拦住我,摇着大脑袋说:“蚕可不能吃太凉的东西,要不然会拉稀的!"于是,每次蚕吃食的时候,我总是提前30分钟就把桑叶拿出来泡在清水里,蚕吃到水灵灵的桑叶,长得可快呢,不几天就变成了白白胖胖的大蚕宝宝了。

        一天,我忽然产生了疑间:蚕宝宝为什么只吃桑叶呢?仅仅一种伙食多单调呀,我给它们改善改善伙食吧里我先拿出了一片和桑叶的形状相似的杨树叶,蚕宝宝扭着胖胖的身体慢腾腾地爬到杨树叶旁,绿绿的头端动着,仿佛在嗅,然后突然把头缩了回来,晃晃悠悠地走开了。我又换了片白菜叶,这次,蚕宝宝连嗅都没嗅,不屑一顾地扭着胖身体跑回窝去了。我只好又拿出了桑叶,蚕宝宝可真灵,像百米冲刺一样,立刻迅速爬过去,沙沙沙地一连吃了好几片,也不撑得慌,真够馋的呀!

        过了几个星期,好几只蚕不见了,瓶里只剩下白白的纺锤形的球。当时我还没见过蚕茧,便急忙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这就是蚕茧,阿姨就是从这里抽出丝,织成丝绸。”“蚕在厚厚的茧里不吃不喝,还不饿死呀。”我着急地说。“不会的.”妈妈说。“为什么呢?”我晃着脑袋问。妈妈笑了笑对我说:“这我可不告诉你了,你自己想吧!”怎么办呢?我急忙找出了《少年自然百科词典》,仔细查找,“峨,查到了!”我高兴地像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一样。原来蚕吃得特别多,在蚕茧里它就消化存下来的养料,就像骆驼把营养存在驼峰里,等没有食物吃时就依靠贮存起来的营养维持生命

        一次我拿出几个没成茧的蚕,让它们晒晒太阳、散散步。结果我把一只蚕忘了放回瓶里。第二天,写字台上一片白,白上还有一个小红点。原来,因为蚕没有支架没法织成椭圆形的茧,只得织成一个平面,结果蚕死了。看着死去的蚕,我差点哭了,小小的蚕吃的是绿叶,却把雪白的丝绸贡献给人类。可我却这样大意,以后我再也不敢马虎了。过了几天,蚕茧都裂开了一道缝,从里面钻出了一只只蛾子。望着它们飞去的背影,我想到了死去的蚕,这会不会是它的灵魂呢?

        以后,蛾子产下了灰褐色的卵,现在我就等下一代蚕宝宝的出生了,我想再养蚕,一定会养得更好,因为我多少有些经验了。

  • 《声画错位》
  •     多年以前曾读到一则爱因斯坦的轶事,说是爱因斯坦上大学时爱上一位腿有残疾的女孩,他周围的同学觉得不可理喻。爱因斯坦说:你们不知道,她的声音多美啊!谈恋爱不重容貌重声音,这大概也是爱因斯坦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是汉阳人,念大学时省吃俭用买了一台录音机,不是用来听外语而是用来学说普通话。可是学了好长时间,说出的普通话仍然是“汉阳造”。他毕业后分到电台工作,找的对象是一位声貌皆美的播音员。结婚十多年了,普通话仍不见有任何进展,我们说他是鬓毛不衰乡音不改。他说他已经想通了:所谓普通话其实也就是一种北方方言,当初如果我们汉阳话定为普通话,全国人民也要学说汉阳话了。

        汉阳话也好,普通话也好.都是一种声音,这种声音美或者不美,取决于听者的社会一地理环境与文化一心理背景。有一年到新疆旅行,住在吐鲁番市的一个旅店里,打开电视机,播出的是外国故事片《简·爱》,好像还是原版的,仔细一听,不对,是维语配音。听简·爱与罗切斯特用维语谈恋爱,觉得怪别扭的。那么,他们俩应该用汉语谈恋爱?那也不对啊。严格意义上的“声画对位”(影视术语叫“同期声”)应该是用英语.用十九世纪中叶带有豪握斯口音的英语谈恋爱。

        说到声画对位,我有一段挺有趣的经历。因为常与出版社打交道,也就认识了不少的编辑;而所谓“认识”,多半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常常是一边听着电话里的声音,一边因“声”而绘“形”,时间一长,居然在我的脑海中定形了,以至于一听到某个声音,眼前就浮现出与之相对应的形象。比如京城的一位编辑,与我有过长达两年的电话交往,他的低沉厚重的京腔,洋滋着豪爽、粗犷与自信—这种声音只能从一位北方壮汉的躯体中发出。

        我们的第一次见面颇有点像情人约会:在电话中约好时间、地点以及我的识别标志—手拿一张当日的《北京晚报》。当他紧握着我的手,用我所熟悉的声音向我打招呼时,我却愣住了:瘦削的身材,白哲的皮肤,一丝不苟的头发—分明是一位南方小生。我当时很尴尬,为我的“因声绘形”,也为我这位朋友的“声画错位”。我们在一家小餐馆里侃了三、四个小时,直到分手时,我还没有能够将我的所闻(他的声音)与所见(他的形貌)统一起来。

        回汉后,我们继续保持电话联系,每当我听到他的声音,记忆的屏幕上所浮现出的却不是我在北京所目睹的形象,而是我在这之前因“声”而绘出的“形”。这位朋友的声音太有特点太有魅力了,以至于在我的脑海中获得了独立的生命。这种由声音所创造的生命又是如此鲜活如此顽强,甚至连现实的形貌也不能取而代之。无怪乎,在所有的艺术媒介中,惟有声音(比如音乐,比如诗或散文朗诵)能提供最广阔的想象空间,能创造出最有生命力最有审美魅力的艺术形象。

  • 《岳父轶事》
  •     岳父也算是上过“正史”的人,在一些《地方志》和《革命回忆录》中,偶尔也能看到他的大名。不过,他似乎很少同我们谈他的光荣历史,他最喜欢谈的话题是钓鱼、种菜(包括种果树)和足球(包括门球)。

        岳父钓鱼的水平在这个部队干休所里是出了名的,每次所里举行钓鱼比赛,他都得金牌。岳父常同干休所的老头们,骑着又老又破的自行车,到南湖或别的什么湖去钓鱼。只要是“下湖”,他总是满载而归。那些经常“剃光头”的钓友,常上门求教,岳父总是说,成败的关键在于“下窝子”,也就是选好地点,然后洒下预先配好的散装鱼饵。这两件事做好了,当天的“钓事”就成功了一大半。于是,有钓友干脆请岳父代为“下窝子”。谁知,在这个窝子中,虽然岳父一钓一条,钓友却依然“剃光头”。足见庄子的“轮扁研轮不能以喻他人”的话,还是蛮有道理的。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岳父钓了近二百五十公斤鱼。可是他从来不吃鱼。并非偏食,而是只要一吃鱼,就会被鱼刺卡住。因为他吃饭太快,一顿饭,五分钟解决问题。岳父说这是在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想改也改不掉了。岳父种菜的技术也很高,蔬菜年年丰收,只是这“丰收”没有多少经济效益。比如说,某一种蔬菜,外面卖得比猪肉还贵时,岳父才刚刚下种;等到岳父的菜可以收获了,外面已经便宜得像白送一样,而且,家里人也吃厌了,没人想吃它了。我们常说,岳父的蔬菜只具有“观赏价值”:金色的黄瓜花,银色的辣椒花,还有紫色的茄子花,引来一群一群的蜜蜂和蝴蝶……由此看来,岳父的种菜,与其说是体力劳动,倒不如说是精神创造。

        岳父对足球的兴趣并不亚于钓鱼或种菜,虽然他从没有踢过足球。前些日子.中国队打伊拉克,他半夜起来看实况转播,为中国队的失败大发脾气。我猜想,当年在战场上,他或者他的部下打了败仗,老头可能就是这样发火的吧。岳父还爱打门球,不过,比起钓鱼或种菜,他的门球水平就差多了。奇怪的是,他居然还是干休所“门球协会”的主席。这大概与他的热心快肠、办事认真有关系。平时训练,他是每场必到;一到比赛就更忙了:联系比赛场地,安排交通工具,还要做队员的思想工作,诸如“胜不骄,败不馁,沉着应战”等等。

        说起做思想工作,自然地想起眼下的一些电影或电视,大凡写家庭矛盾,总会出现一位有着“革命经历”的爷爷或者爸爸,一本正经地给他的子女做思想工作。在我的印象中,岳父好像从未给家庭成员中的某个人做过思想工作。有时候反倒成为“思想工作”的对象。记得我当初同他的宝贝女儿谈恋爱时,岳父听说我是地主家庭出身,不大同意这门婚事,后来大概是岳母做了他的思想工作吧,老头到底是首肯了。岳父的脾气很倔翠。那年,岳母的叔叔、一位国民党的军官,突然从高雄飞回武汉,大家都有点喜出望外,唯独岳父不吭声,连客套话也不想说。这回轮到我妻子给他做思想工作,“国共两党”总算是第一次握手了。这位叔公返台后,还给岳父捎来一套高级渔具。不过,我很少见岳父使用这套渔具。是舍不得用?还是担心武汉的鱼不肯上高雄的钩?

  • 《夹皮沟轶事》
  •     我住的这个地方,人称“夹皮沟”。这儿是铁路工人的集聚区,社区内有客运车的停车场。由外地返回本埠的各路列车,将她的乘客连同行李卸在火车站,然后带着她的男女乘务员,空荡荡慢悠悠地开进“夹皮沟”,静候着下一次远征。

        站在我家的晒台上,可以看到三三两两刚出车回来的乘务员,拎着他(她)们特有的塑料包或塑料桶。看他们的神色,长途奔波的疲惫并不能遮掩回家的兴奋。按照乘务员的“作息”规律,他们在摇晃的列车上工作几天,就要“等量地”在家人的身边休息几天。我曾问一位跑车的小伙子,休息的日子干什么。说看录像,一次租借长达几十盘的“连续剧”,坐在家里一盘接一盘地消受。小伙子还告诉我,“夹皮沟”出租录像带的老板发了,没几天就赚回一部进口摩托车。

        “夹皮沟”人算是“先富起”来的,这里的购买力很强,因此菜市场的价格比外面的高,再贵的东西也有人敢买。出租车一辆接一辆从我的阳台下面驶过,“的士”司机都是冲着夹皮沟人的钱包来的。我太太的一些病号,为了感谢医生的照顾,有时送来一些他们出车时带回的土特产。谈话间,得知我是“大学教授”,便生出几分崇敬;继而得知了教授的“工资水准”,“崇敬”中便渗进几许“怜悯”。有一位曾光顾过我家的小伙子,送来他们乘务组的(年终工作总结),请我用电脑打印,他说这钱给别人也是赚,还不如给您赚了。显然,小伙子将书房里的电脑,当成了我“脱贫致富”的工具。

        同事们曾劝我搬到学校里去住,说是大学校园的人文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过我觉得,夹皮沟的孩子们“成长”得也不错。我住的这栋楼,每天傍晚,从灯光明亮的窗口,飘出的是钢琴声,手风琴声,还有扬琴声。女儿每逢周日,参加外面的培训班,她回来说,每次测验,班上的前几名都是“夹皮沟”的孩子。我甚至听说,今年高考,全省的文科状元就是从“夹皮沟”走出来的。

        前些年,“夹皮沟”只有铁轨没有马路,不通公共汽车。今年,大马路筑成了,一下子开通了两路公共汽车。公汽开通的那天,“夹皮沟”的人很兴奋,就像当年李勇奇们喜迎少剑波的小火车。

     

  • 《红桥轶事》
  •     苏州多,大大小小足有三百来座,桥名儿也多,什么剪金桥呀,宝带桥呀…而且,它们大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大概水乡的桥过子狭小,配不上虹的丽质吧,所以名儿带虹的特少。不过,你若耐着性子,也许还能找着,那就是城西的虹桥。

        虹桥就横在那条从小巷深处蜿蜒而来的小河上。河有二丈来宽,顺流下去,不出数篙便弯入了大运河。只消站在桥上,就能听见古运河舟揖的喧嚣。过了桥,沿石板路走出百来步远,便是青绿的田间了。因此,虹桥虽然冷清,进城倒也算得一条“捷径”了。

        这桥也有一段颇有意思的传说。相传吴越纷争的时候,勾践的人马打进了姑苏城。西施姑娘乘乱跑到这儿,正要投水,不料从天上落下一道彩红,她便沿着虹走上王母娘娘的天宫去了,身后就留下这“虹桥”。只是这段掌故,被声名赫赫的范暇带走了,因而比这桥更鲜为人知。

        是否确有其事,无法查证。不过,明朝年间,由于小巷里出了个状元,地方官倒真差人造了座石桥。那衣锦还乡的新贵不知何由,竟也涂下了“虹桥”两字。但过了不久,小河的流水便冲走了虹桥新鲜的颜色。桥壁上攀茎的长春藤变得枯黄了,青石的桥洞也被渔火熏成了黑色。一切依旧,夜来的时候,月色依旧黯淡,青楼的板船依旧在桥边停泊;盲艺人凄切的琴声依旧随波一漾一漾;伴着“肃静”、“回避”牌子的,依泪是轿夫们光赤的脚,红顶子沉重地压在他们肩上;雕花的桥栏边,也不时躺有黄瘦的乞儿,更有隐隐的哭声……

        终于有一天,由远而近炸响了隆隆炮声。执小旗,佩腰鼓的居民从小巷里奔出,纷纷的脚步,踏破了小桥的千年梦!这是一九四九年四月的一天。

        不久,平平的水泥桥取代了高高的石拱桥。几块水泥预制板拼成的桥身,虽然少了几分个性,但毕竟坚固多了。人们还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跃进桥”。

        从此,跃进桥热闹开了。农民们从这里敲锣打鼓地进城去报喜,带着合作化的好消息;大炼钢铁的人们从这里下乡回收废铜烂铁;小桥上,整天回荡着“社会主义好”的歌声,织成了明朗的清晨,黄昏…

        灾难的“文革”到了。隔岸相斗的两派在桥上拉起了铁丝网,堆起了沙袋。子弹带着尖利的啸音不时在桥身上刻下深深的弹痕。而当一派支持不住的时候,就毁了这座平平的跃进桥。直到武斗平息以后,河上又架了座简易桥。但一走在桥上,就有吱吱的声音,人的心也悬着,自从新中国诞生以来还没有经历过如此动乱不安的生活。……

       时间就象姑苏城里的雨丝,无声无息地消逝了;依旧流徜着的大运河水,渐渐将污秽的历史陈迹洗刷干净。按照新的建设规划,大运河的这条支流一下被拓宽了一倍,而虹桥终于重新彩虹落地—按古朴的原貌修复了。

        清展,月儿还在河面上跳荡,红桥已经醒来了。赶早市的农家,把车蹬得飞快,喇地在桥面上掠过,将弯月一般的虹桥拖得很长:更有装满时鲜的小船,从桥洞里荡出,荡向小巷深处。几个腰围黑底碎花布裙的农家姑娘,停下手里的扁担,一串低语浅笑从桥头落到水里:

        “嗬,累吧?”

        “就是再累点也情愿,不象过去,吃力不讨好。”“是啊,一分田,这菜也比往年鲜嫩,雨水一多,眼见那菜吱吱冒上来。”

        ——责任田,专业户,换来了桥上桥下的欢声笑语。

        ——靠政策,靠智蓝,发家致富,沟通了城乡渠道。

        姑娘们走上了高高的桥顶,地平线上那第一缕展光,终于追上了姑娘的身影。姑娘们踏着彩虹迈开了大步,青春的肩膀,一头挑着勤劳,一头挑着收获。

        从此,不知那本宋风书上,多了这么一句:红桥是一七彩的霓虹,通往人间的天堂。

        小小的一座水乡石板拱桥,不正是祖国走向繁荣昌盛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