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借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0 17:58:53
  • 《带女儿启蒙历史的家长经验,值得借鉴!》
  • 中国由于历史悠久,文史从来不分家,尤其是先秦文学,基本是文史哲三合一,想要孩子以后有不错的文学基础,历史始终是绕不过的坎。但是带孩子学习历史的经验和路线是如此的少,我也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今天把有限的学习经验分享出来,也希望能够看到大家更多的带孩子学习历史的经验。

    这篇《历经一年半,带9岁女儿启蒙历史的过程--附启蒙书单》,很适合给孩子文史启蒙借鉴!

    让我们一起为儿童打开历史和文学的大门,带孩子穿越上下五千年,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 《不要让爱成为成长之“碍”》
  • 分析别人的优秀作文,模仿借鉴其写作技巧,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是提高文水平的捷径。这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经验。

    爱荷华大学有“作家工作坊”,培养出许多知名作家。他们训练作家的方法,就是阅读和讨论。从写作者的角度出发,阅读、分析、讨论文学作品。

    我们从历年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中,精选文质兼美、值得点评的文章,组合成“满分作文精选细评”栏目。

    我们对精选的作文进行点评,分析其中的妙处,指出其中的不足,供喜欢写作的同学参考。

    一篇优秀作文,不仅可以用来分析写作技巧,还可以用来作为阅读训练材料。我们按照“阅读理解”的命题标准,为部分文章设计了阅读题目,读写结合,为你的语文学习插上翅膀。

    今天推送一篇议论文,文章认为“爱”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变成生命成长的“碍”。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4全国2卷)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要让爱成为成长之“碍”

    【标题“不要让爱成为成长之碍”,利用“爱”的谐音拟制,精妙深刻。】

    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竟然将要被依法惩处,太有点不近人情了吧,但是自然保护区就这样警示人们的。不要以为这又是什么霸王条款、强权规定,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给野生动物喂食,容易使它们丧失自我生存的能力。

    【引用并点评材料】

    因为爱,我们为胡杨树苗施以充足的水分,它们却在风沙中天折;因为爱,我们替破茧的蝴蝶剪开束缚,蝴蝶却再也无法飞起【利用类比,句式整齐,语言优美】。爱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变成生命成长的“碍”,辩证法就是如此的无情。

    【运用类比,亮出观点,由“爱”到“碍”角度新颖】

    慎重地施舍你的爱吧,别让它泛滥成灾,成为成长之“碍”。

    爱是有底线的扶持,“碍”是无限制的呵护【分论点一】。年轻人在悉心照料树苗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爱”的甘泉滋养了胡杨的根系,阻碍了它向更深处延伸,最终经不住一场风沙的考验【事例一】。当下,每到大学报名季,最壮观的风景线竟是家长,他们手提肩扛,大汗淋漓,身旁站着轻装上阵、自在悠闲的孩子【有细节描写,有对比修辞,生动有力】。是什么助长了学生们的惰性,削弱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归根结底是父母平日无微不至的呵护吧【事例二】

    爱是有原则的包容,“碍”是无原则的放纵【分论点二】。“我爸是李刚”,还记得那刺耳的名言吗?母亲来机场接自己,他却把利刃刺向母亲的胸膛,还记得这残忍的一幕吗?上最好的学校,开最好的车,结果小小少年就到了最不该去的地方—劳教所和监狱,还记得著名歌唱家之子李某某的故事吗?【排例,用反问句式排比,引人思考】如果他们的父母对他们严加教育,向他们灌输道德和法律观念,而非过分地纵容溺爱他们,尽其所能地满足他们一切要求,试想,还会有后来的这些悲剧吗?【以上为反面事例的列举和分析。材料均为当年发生的最新事件,不脱离现实】而当我们翻开《傅雷家书》,读到一句句温情的叮嘱、恳切的教诲和略显严厉的批评,我们知道傅家杰出的后代之所以杰出了【以上为正面事例列举与分析。正反对比,很有说服力】

    爱是理解基础之上的尊重,“碍”是不分是非的盲目关注【分论点三。三个分论点用相似句式,亮明思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赢得了人们的热爱与尊重,可是当央视主持人问及他是否幸福时,他却回答:“不幸福。”想到市场上积年无人问津却一朝售馨的作品,想到被改名为“红高梁村”的小村庄,想到雨后春笋般的莫言文学馆、不再安静的那片故土……【以上举莫言的详例】我们给予他的究竟是爱,还是碍?联想到如今的“国学热”,孩子们朗声念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是否理解其中的含义?国学经典被抢购一空,是否只为装饰书房?文化很冷,国学很热,当盲目追风成为阻碍,还记不记得“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的那份热爱?【以上为排例。排比、反问句式的使用,使语言流畅有气势;恰到好处地引用,又增添了文化内涵】

    不要让爱成为成长“碍”!放手让树苗扎根,它会慢慢茁壮,参天凌云;放手让蝶儿破茧,它会飞向蓝天,点染世界。

    【结尾再次声明中心论点,发出号召,与前文照应,使结构浑然一体】

  • 《我的路,我的门》
  • 分析别人的优秀作文,模仿借鉴其写作技巧,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径。这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经验。爱荷华大学有“作家工作坊”,培养出许多知名作家。他们训练作家的方法,就是阅读和讨论。从写作者的角度出发,阅读、分析、讨论文学作品。

    我们从历年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中,精选文质兼美、值得点评的文章,组合成“满分作文精选细评”栏目。我们对精选的作文进行点评,分析其中的妙处,指出其中的不足,供喜欢写作的同学参考。

    原题再现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满分作文

    我的路,我的门

    看到这个题,我有一种莫名的近乎落泪的感动。

    禁锢已久的已逝的和我憧憬的闪着光的日子不知从哪里涌出来,让我既熟悉又陌生,既欣喜又不知所措。

    早晨起床,对爸爸妈妈感慨一句:“这么着,我就要高考了。”他们都笑了。

    三年一瞬,曾经认为漫长的高考路已到尽头,我记得怀揣着分班成绩踏入教室时的踌躇满志;我记得第一节化学课校长坐在讲台上我们的小心翼翼;我记得发了高烧数学老师允许我睡一节课我的心满意足;我记得无数个夜晚我的挑灯夜读;我记得无数个清晨我的闻鸡起舞……现在回想,这一切或成功或失败的努力,或欣喜或忧伤的经历,于不经意间早已一寸一寸地为我铺平前方道路,承载着我最初的梦想让我坚强地前行了。

    而今,我在路上奔跑着,我看到了不远处的那扇门,虽然我仍只是望着它遐想,但我知道,那是与未来,与更广阔天地的连接点。门口,有自由的风气,有大师的思想,有无所畏惧的新的征程。我渴望着在一片更广阔的领空翱翔,然后在我所最钟爱的一片绿荫中停歇;我渴望着在更辽阔的海洋遨游,然后在某处深潜下去,去和其他鱼儿嬉游争食,去和海底的珊瑚问好。门后,是又一块如此适合我的梦想的起飞之地。而现在,我正在不远处眺望着它,过不多久,我就要一踮脚够到它了。

    门与路,真是天生一对如此玄妙的组合。路上挥洒汗水,门后收获惊喜;路上风雨兼程,门后自有既定的目的之地,作为对执着的人最好的回报。路给了我明确的方向,门给了我拼搏的动力。而即将走完一程路、推开一扇门的我,无疑是个最满足的人了。

    我的路上有温暖同行,我收到了妈妈关切的电话,我也看到从不参加什么祭拜的父亲在普陀双手合十给我许愿时弯下的宽阔脊背。那些时刻,我便握紧拳头,更奋然而前行。

    我的门需要我自己推开。有一刻我终将试练我的锋芒,在另一个圣洁的地方,仰望头顶灿烂的星空,我将依然微笑着面对一切,亦会如伟人一般在真理的大海边玩耍。

    但我知道,我依然不能停止奔跑,因为大学之门后,自有另一条充满挑战的路,那里有我未来的阴晴雨雪,路的尽头,一定会在梦的渡口闪光。

    (作者为温岭中学的陈越,当年高考语文142分,作文满分)

    小作者谈写作

    勤于积累,善于运用

    如同作文里说的,拿到这个题,我有种近乎落泪之感,千头万绪涌上来,真不知该如何写起,这便大致是我初看题的心态,心里有些乱,时间还挺紧,这种类型的文章又完全无甚可套,于是,和往常一样,我选择了从材料着手的入题方式,每回总是这样,先打开一个小豁口,再把想说的说出来。我这样想,在考场上为我的学习生涯作了个阶段性小结,也算是一种圆满。

    写作前我的目标还算明确,当时觉得这样出题其实是在考查考生对学习目的和过程的理解,理解得越透彻,文章的可读性自然越强。我要把我的奋斗、渴望、憧憬写真,让阅卷老师知道我为了大学到底付出了什么,在大学里还想得到些什么,内容看似漫无边际,其实一切都是为写作目的服务。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在对自己说,材料绝对不是白给的,于是我算是好好地琢磨了一下题中所给的“门与路”。

    最终决定把“大学的路”分成“通往大学的路”和“迈进大学校门以后的路”,前者我们高中生的体会就太深了,心酸的奋斗史一抓一大把,至于后者嘛,我们都只是梦想着而已,可以稍稍地憧憬一下,放在最后充实内容。于是,就有了文章“路——门——路”的格局,当时觉得这样的顺序还相对合理。

    这样一篇作文,真情实感显得尤为重要,今年的作文题给了考生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自然要利用这点便宜把真性情展现出来。考场作文若能打动阅卷老师,那必定在得分上有很大的优势。这篇文章,所有的情感都是发自肺腑的,有很多内容以前也一直想写,算是“有所郁结”,所以这样的倾吐也是十分舒畅。

    对于紧张备考的学弟学妹们,我想提两点建议:一为阅读,二为对优秀作文的充分利用。

    要练就一杆“毫端蕴秀”之笔,大量的阅读积累是不可或缺的,高中阶段课业相当紧张,不妨在睡前读几行文字,我不大懂什么“倒摄抑制”,只觉得一天的题海战下来那个三五分钟是最享受的时候,平素文化类的散文会读得多一些,穿插一些杂志里的议论性文章也十分有趣,班级里很多同学都有订阅各种杂志,我有时会蹭一点来看看,私以为看别人的书有一种“机不可失”之感,效果倒可能更佳。名家的和草根的都要读些,有时会有些特别的收获。

    实话来讲中学阶段我的阅读量跟小学的时候整天整天的读书相差甚远,这一点我至今含恨(研究表明阅读对开发智力都有显著效果)。教育改革,语文提分,在新的形势下,我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是我最想说的。

    各地尤其本省的优秀作文是一笔财富。老师发给我们她加以点评的《浙江10年高考优秀作文》,我更是加以充分利用。很多人对高考作文都只抱一种欣赏态度,但在老师的启发下,我对它们很好地加以利用。我常把几篇自己喜欢的记到文摘本上并认真地自己点评。抄写过程中自然可产生一些体会,点评既可以作为练笔,又可以帮助自己发现什么样的内容是考场作文中的亮点。这个习惯重在坚持,可能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每一分努力都一定会在考场作文中得到体现。

    引一句海子的诗作结:“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温岭中学陈越)

  •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6篇,值得大家借鉴!》
  • 文章目录

    1. 以奉献书写不凡的人生

    2. 十年双十一,又一新开端

    3. “双十一”的另一层含意

    4. “狗患”的根源不在狗而在人

    5. 等待也是一种守护

    6. “匠三代”李晓洋:“修复壁画是件挺美的事”

    1、以奉献书写不凡的人生

    近日,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又拿出180万元,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在2013年设立的“勤奋励志助学金”中,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该助学金自设立以来,崔崑院士夫妇已经捐资600万元。

    谈及捐资助学的初衷,崔崑教授说,“就是要捐款回馈社会”。而崔崑夫妇生活上非常节俭,崔崑教授一件衬衣穿了30年,还住在学校的院士楼里,没买房子,没请保姆,家具陈旧,电视甚至都不是液晶的。对受助学生,崔崑教授有一条要求——学习勤奋努力。

    有人说,崔崑教授是“国之脊梁”。何谓?青年时立志报国,中年时践行不渝,耄耋之年依旧持续奉献、照亮人心,所谓鞠躬尽瘁、师者风范正是像崔崑教授这样。

    这样的“国之脊梁”还有很多。一位身患癌症都不舍得用进口药的经济学家,没有把千万家产留给儿女,而是用来托举西部山区孩子们的未来,他就是清华大学的赵家和教授;一位把一生献给共和国跳伞事业的“军中传奇”,80多岁了,依旧蜗居农房、吃用从简,却将攒下来的1000万元都捐给了家乡,支持教育事业,她就是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马旭。对于他们,人生之精彩不只是体现在奋斗的前半程,也闪耀在奉献的后半段。

    有人或许会说,他们劳苦功高,一生奉献,完全可以让晚年更舒适惬意,而不必过得如此清苦。然而,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超越常人的境界与格局,视烛照他人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所以在人生的晚年也不遗余力去做。这正是一种赤子之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竭尽一生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对于我们而言,将这样的精神接力棒传递下去,才能让他们的奉献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诗人说,“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然后才能获得生命”。以奉献书写人生年华、绽放生命芳华,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盈,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大写的人。

    2、十年双十一,又一新开端

    没有任何意外,今年的天猫“双十一”很快就刷新了纪录。仅仅107分钟,成交量就超过1千亿元,15小时49分,超过去了去年全天的交易量,而全天交易额则达到2135亿。这个原本产生于互联网亚文化,带有自我调侃意味的单身汉节,成为网购促销节日才仅仅10年,就已经成为代表整个社会消费潜力,乃至经济活力的主流节日。

    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的社会购买力依旧强劲,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潜力依然有很大的升级空间,进而说明,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双十一”之前,有外媒曾经预测今年的“双十一”成交额可能不会像往年一样亮眼。然而,当成交量突破千亿之后,道琼斯旗下媒体《市场观察》快速发表了评论,称“强劲成交趋势说明中国经济没问题。”

    实际上,走入第十年的“双十一”,已经不是单纯的数字能够涵盖的了。在这些天文数字背后,是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文明的普及和提升。当年5700万的交易额虽然无法和现在相比,但却把网购带入了主流的消费市场。十年来,“双十一”就像网络时代的商品奥运会,体现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更快、更高、更强。

    “双十一”首先是一场网络的压力测试,尤其是0点之后的瞬间,数以亿计的网民爆发出来的流量,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无数的交易生成了订单,订单需要支付、组织货源、发货、运输,消费者有疑问还有可能需要咨询客服,这些网络购物行为的背后,是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的提升。

    每年一次的“双十一”,都在推动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今年天猫“双十一”每秒订单创建峰值达到了49.1万笔。能够应付这样的流量峰值,说明我们的数字实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双十一”还是一场商业文明的升级。对于商家来说,网络已经不仅仅是新的销售渠道,而是成了商业要素重组的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商业行为模式。变化不仅仅在消费和销售这一端,已经深刻渗入到了供给侧。在生产和组织环节,已经不能像过去那么僵化死板,必须随时根据市场端的反馈及时予以调整,甚至进入彻底的定制化生产。

    供应链、产品链、物流链,网络把这些都串联起来,编织成一张无边界的市场网络,最终通过平台进行整合,进入到消费者的家里。阿里巴巴经济体中的多元化商业场景及其所形成的数据资产,与阿里巴巴正在高速推进的云计算结合,共同形成独特的“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正在全面赋能品牌、商家和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虽然有了如此庞大的规模,这一切却还仅仅是开始。10年前,网购大多通过电脑端,消费者得坐在电脑前才能购物,第一届天猫“双十一”的成交额才刚刚半个亿多一点。10年后,网购已经大多通过手机端,消费者随时随地都可以购物,非常灵活快捷。消费的变化,必然会进一步倒过来推动生产端、物流端乃至平台的变革。

    在生产端,消费者必然会有更大的话语权,要求实现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在物流端,必然会要求更加快捷、方便和安全的抵达;在平台端,还要拓展出新的消费和交易方式。正如“逍遥子”张勇所言,未来一定会有新的消费模式诞生。

    未来已来。这已经不仅仅是网络世界、虚拟空间的事儿了。在传统模式下形成的生活方式,都有可能要随之改变。消费模式的创新,新零售的发展,都需要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周遭的环境,是否已经为了网络时代而做好充足的准备。今天的庞大数据,未来可能习以为常。

    3、“双十一”的另一层含意

    老百姓的联想力是挺丰富的,11月11日四个阿拉伯数字排列在一起,居然就能和未脱单的“光棍”联系起来。嗅觉灵敏的电商们,早已闻到了屏幕后面网友们口袋里的钱味儿,于是煞有介事地搞了个双11的狂欢节,现如今也就真成了个节日。

    电商们在网络上撒红包造势,网店老板们忙着囤货,网友们则把自己的“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物流公司的快递小哥们也摩拳擦掌,都铆足了劲儿准备着多跑几单,在这个销售“旺季”里增加点儿收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狂欢过后,电商们忙着快乐地数钱,快递小哥们走街串巷传送着物品,网友们欣喜地打开包裹“验货”,不过,对于健忘的人类来说,一百年前的同一天,可是真切地结束过一场战争,而战后的世界也并不那么太平。

    持续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在1918年的11月11日结束的,而且是在这一天的上午11点结束的。在美国资深战地记者斯科特·安德森的著作《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中这样写到:“11月11日清晨,德国谈判代表在法国一处森林的火车车厢内与协约国代表签订了停火协议,协议将于当天上午11时生效。”而就在协议签署后到生效的这十几个小时里,又有数千人付出了生命,“这场最无意义的战争的结局也非常丑恶。西线德军的一些单位继续战斗,一直打到上午11点。于是,在战争的最后一个上午,有约4000名士兵阵亡。”

    “阿拉伯的劳伦斯”本名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考古学家,他对中世纪骑士的故事非常着迷。他原本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个考古学者,却因缘际会,成为了促使现代中东诞生的一些最关键事件的目击者和参与者。

    作为英国军方的情报官员,他周旋于活跃在中东地区的冒险家与间谍之间,过着传奇的生活。在经历了那些波澜壮阔却又匪夷所思的历史事件后,现代中东的雏形得以形成。作为一个对该地区的历史比较陌生的读者,要想把握住其中的人物关系颇不容易,但这丝毫不影响该书的引人入胜,如今我们通过电视报道耳熟能详的那些国家,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居然那样的跌宕起伏。

    比如,其时的阿卜杜拉·阿齐兹·伊本·沙特就颇为强悍,他绝不是一个只希望保住自治权的普通的贝都因人,他在一战前就已率领他的沙漠战士们凭借着宗教狂热,打败了一个又一个不服管教的阿拉伯部落。到1923年,伊本·沙特终于征服了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且为了纪念他的氏族,就将该地区命名为沙特阿拉伯,而这正是今天沙特这个国家的由来。现在我们除了知道那个地方因石油而异常富足外,对其历史还真是少有了解。

    当时的人并没有预料到一战的残酷性,这和人们对武器的观念有关。当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费迪南大公及其夫人在萨拉热窝街头遇刺身亡,德国借机挑起战争时,参战的双方都以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人们都忽略了在过去40年中武器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机枪、长射程炮弹、带刺的铁丝网用来对付没有这些新式武器的民族时,自是效力无边,而当他们面对的是武器装备相当的敌人时,则完全没有意识到,“欧洲即将化为一个屠场,在随后的四年中,将有约1000万军人和约600万平民被驱赶着奔向死亡。”仅在1916年由英国将领道格拉斯·黑格发动的索姆河攻势中,战役当天就有5.8万协约国士兵伤亡。

    而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在宣布参战后,也有十几万华工曾远赴欧洲,为一战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也有5000余人长眠于异国他乡。当战争结束后,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就青岛、山东问题据理力争进行交涉时,其作为战胜国的原因也即在此。战争结束了,留给人民的创痛则是深远且难以弥合的。

    战争期间,人们渴望和平,而当和平到来时,又可能因对战败国处置时智慧的匮乏而留下祸患。我们都知道,正是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平对待,而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其实,“战胜的协约国还向先前的敌人施加了不堪忍受的巨额战争赔款的重负,同时却基本上完整保留了它的统治结构,这简直是一手制造了未来冲突的最佳熔炉”,因为德国官员们很快就重建联盟和影响力的网络,为希特勒的崛起提供了条件,也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种子,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在1918年的11月11日结束了,却很难判断孰胜孰败,因为当一场战争不能“以战止战”时,又有何胜利可言呢。

    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纪念那场大战的结束时,才深感和平的重要。当我们宅在家里借着自创的“光棍节”狂欢购物的时候,一定想不起这个日子的特殊意义。沉浸在和煦的阳光中,享受着岁月的安宁与美好,这或许就是战争中的人所希冀的吧。

    4、狗患”的根源不在狗而在人

    不仅要给狗拴上绳子,也要给人系上一根界定规则、文明和责任的“准绳”。

    11月3日,杭州的徐女士带着6岁儿子和3岁女儿在小区散步,一条没拴绳的狗冲过来追着她儿子叫。徐女士护住儿子并用脚驱赶狗,与狗主人金某发生口角,被金某打至手指骨折,全身多处挫伤。目前,狗主人已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警方刑拘。(《新京报》11月7日)

    围绕人与狗之间的纠纷,舆论场已经撕扯多年,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个不容回避的常识是:连爱人都不会,还谈什么爱狗?具体到杭州这起“人狗冲突”中,很明显,狗主人将狗命看得比人的权利还重。

    徐女士与狗主人的对话颇有意味。同样是“护犊子”,但狗主人所表现出来的本能,和一个母亲保护自己儿子的本能,完全就是两码事。前者表露了一种极其自私和嚣张的态度,后者则是一种自然、勇敢且无畏无惧的情感。试想,如果一位母亲连保护自己儿子人身安全的权利都得不到伸张,那么又如何说得上是爱,反过来讲,打着“爱狗”的旗号伤人,只是披了一层“伪仁厚”“伪爱心”的画皮。

    人人都懂“遛狗拴绳”的道理,养狗者理应更懂,但这种明知故犯的人,又岂是少数?比如,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家狗不咬人”,于是,这些狗主人要么是放任狗随地大小便,破坏公共环境,要么就是遛狗不拴绳,半夜扰民。在这种语境下,单纯的权益冲突,就会被放大成“人狗对立”,进而在公共空间中演化成涉及法律、道德等多方面的矛盾。

    “狗患”的根源不在狗,而在人,通俗地讲就是“人患”。之所以很多人反感养狗,在很大程度上和养狗者的不文明行为有关。在以往许多“纠纷”中,大部分冲突都是狗主人的言行不当,以及爱狗人士过分拔高狗的权益所致。

    我并非将矛头全部指向爱狗人士,只是意在强调不仅要给狗拴上绳子,也要给人系上一根界定规则、文明和责任的“准绳”。千万不要小看狗患问题,长时间的“恶狗伤人”“恨狗及人”,只会加剧矛盾,让事件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前不久,发生在浙江宁波的“狗吠扰民血案”就是一起典型的因狗患导致的人间悲剧。

    当然,此事也给我们留下反思:如果一根绳子还控制不了狗狗的行为,那么对于养狗者的个人行为控制,能否从道德约束层面,上升到制度约束?而在文明养狗这件事上,又能否达成社会共识?既不让正常养狗者的利益被“伪爱狗者”的行为所误伤,也不让“狗患”成为困扰公共生活的难题,这还需要将视角从极端个案转移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层面。

    5、等待也是一种守护

    张翰是大连529路区间车的专职司机,一向守时尽责的他,最近在三八广场站,会比原定发车时间多等两分钟。原来,他了解到,高中生小刘和小杨每晚下课后,要在此站换乘区间车回家,如果错过了这一班,只能再等半小时。考虑到分秒时间对高中生太珍贵,夜晚等车也存在安全隐患,张师傅向领导汇报沟通后,决定延迟发车两分钟,将等待化作暖心守护。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其他乘客的理解和支持,“给公交司机一个大大的赞”。

    天气凉了,有人愿为你驻足吗?暗夜路长,有人愿为你守候吗?公交车司机张翰用尽责的职业心、敏锐的观察力,给出了回答:让公交车“晚”开两分钟,等候两个高中生,守护她们的回家路。夜虽寒,人心暖。如此,黑暗的夜晚,也有一路明灯;刺骨的风,也会被暖流温柔。

    两分钟很短,短到听不完一首歌;两分钟也很长,长到学生小刘和小杨一旦错过就要“再等半个小时”,与之而来的是他们父母更久的揪心和牵挂。被张翰和乘客们“延”出来的两分钟,彰显了一种价值,对张翰来说是人性化服务与职业精神的折射,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助你为乐、接续将爱传递的现实教育,对广大乘客来说是在互谅互帮中逐渐凝聚成一个文明道德的共同体。可以说,两分钟的等候,无数人的支持,不仅让回家路更温暖更安全,也照见我们社会和谐运转的价值基石。

    等待两分钟,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却能给人更多启示。抽象的道德,转化为鲜活的实践,才更能浸润人心。一个社会要成为价值共同体、道德共同体,也需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来就不是一次性的、单向度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友善撒播出去,把心灵的火种点亮起来,才能让更多人一起携手前行。公交司机的等待,若能带领更多人以体己之心体人,守候友善、守护文明,那么它的意义就远不止是两分钟、远不止是一段路,而是让整个社会风清气朗,让更多人心向好向上。

    你在前行,总有人在背后默默守护,总有人在站台默默等候。所以,有时候,让我们也成为那个守护者、那个等候者。

    6、“匠三代”李晓洋:“修复壁画是件挺美的事”

    出生在甘肃敦煌的李晓洋,是个名副其实的“匠三代”:爷爷李云鹤是著名的壁画修复师,曾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担任副所长,参与修复壁画超过3000平方米,父母在敦煌研究院工作,叔叔也是敦煌研究院的一名壁画修复师。

    初识李晓洋,只见他阳光、帅气,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笑起来有些眯眯眼。如果不是细聊,很难将这个年轻的男孩与壁画修复的职业联系在一起。

    1989年出生的李晓洋,从小在敦煌莫高窟区长大。“儿时印象深刻的都是莫高窟的连环画,那时最喜欢九色鹿。”说起小时候,李晓洋神采飞扬。

    壁画修复师这个职业,不是他最开始的选择。他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学习室内设计,“毕业后想在国外待两三年再闯闯,但是家里人都劝我回来。”李晓洋说。也许是家人的劝说,也许是对壁画修复的好奇,毕业后,他进入敦煌研究院文保中心工作。

    有时候,李晓洋也会感慨命运的安排。1956年,24岁的李云鹤从学校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去西北。本来目的地是新疆,因为想顺道看望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舅舅,就在敦煌停了一下。这一停,就是62年。2011年,22岁的李晓洋从国外回到他的出生地,也走上壁画修复师的道路。

    命运就是这样神奇。除尘、注射黏结剂、回贴颜料层、滚压……这是作为壁画修复师的李晓洋的日常。对于他来说,看似枯燥乏味的壁画修复工作,自有其色彩斑斓。

    在李晓洋的印象中,平日里温和的爷爷一到修壁画这件事上,就会变得严厉又较真。

    冬天,李云鹤会教年轻壁画修复师做石膏,这也是他们的第一课。李晓洋记得,爷爷从最基础的和泥巴、补裂缝,到后面的做石膏都教了一遍。4个月过去了,爷爷发现大家还没有掌握这些技巧,非常生气。“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爷爷发火。”李晓洋说,“当时,我心里就有些发怵。”

    出生在壁画修复世家,是动力,也是压力。李晓洋说,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文物、壁画、塑像就像病人,文物修复师就像是医生,要以医德去对待手下的文物。人疼的时候会叫,但文物不会说话,所以更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修复。“那段时间,我对文物从陌生到敬畏,生怕自己修不好。”

    转变发生在接触文物本体后。2012年8月,李晓洋跟着爷爷,在河北曲阳北岳庙做修复。与文物的近距离接触,让他理解了爷爷的投入和认真,也发现了文物修复之美。

    “我们每天都在5层楼高、大约离地13米的架子上做修复。室内阴暗潮湿、石板湿滑,上面就更潮更热了,我盘坐在架子上,整件衣服都被汗打湿,脸上的汗一直往下流,蜇得眼睛疼,我还买了打篮球用的止汗带。但这些都不管用,下班后衣服脱下来都能拧出水。”李晓洋说,“但一进入修复的状态,就会完全专注于壁画的病害和修复操作,就注意不到其他了。”

    修复前,墙上的壁画几乎完全被浮尘遮盖;修复后,壁画清楚完整、栩栩如生。“这种喜悦的心情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修复壁画是件挺美的事。”李晓洋说。

    壁画修复是一件非常耗时的工作。在河北石家庄毗卢寺的修复项目中,李晓洋和团队正式动工了10多天,总共才修复了1.4平方米。毗卢寺的壁画面积大概有185平方米、508个画像,将壁画全部修复完成得耗时1年多,再加上后期观察验收,一个工程就得花好几年。“修复壁画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怎么走动,面‘壁’的过程也是一种挑战。”李晓洋说。

    在工作中,李晓洋也有了自己的体悟:“壁画修复这件事,不能用时间来衡量。急不得、躁不得,在不断的重复中磨练心性,在打磨细节中精益求精。面‘壁’,也是一种修行。”

    爷爷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当好壁画修复的匠人。李晓洋觉得,当好匠人不仅要有手艺,更得有对工作的信仰,“这意味着你愿意投身并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用时间、经验去磨砺自己。”

    如今,年轻的李晓洋已经成立了自己的修复工作室。他带着团队行走在全国各地,甘肃天水、河北曲阳、山东泰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修复壁画的足迹。他还发挥学习设计的专业优势,在修复的过程中引入现代科技,利用3D技术绘制出佛像面部结构图。

    “能有幸看到、触摸到传承几千年的艺术品,很幸运。更要沉下心,做好这门手艺。”李晓洋说。

  • 《著名企业家经典语录》
  • 你想成功吗?借鉴一下他们的智慧吧:

    即使蜈蚣有千只脚,每次也只能走好一段路,做事要踏踏实实。?

    ──温州正泰集团老板:南存辉??

    只要你努力工作,并且有智慧地工作,你就几乎可以实现你生活中的所有梦想。?

    要生活得有乐趣。不要把生活搞得太严肃了。?

    ──思科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

    如果你设计一个牙刷,你很容易就把它做好。而我们会想,这牙刷会伸到谁的嘴里,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那里的文明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师:菲普·斯塔克??

    如果你赚了很多钱,请在活着的时候多行善事,这是你能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美富翁:苏尔??

    不存私心,才会百毒不侵。?

    ──英皇娱乐行政总裁:吴雨??

    天才从来都不是在现行的游戏规则下翻些样,而是重新发明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就像真正伟大的数学家不是公式的推导者,而是发明十进制,或者更直接地发明阿拉伯数字的人。?

    ──高通公司CEO:艾尔文·雅各布布??

    高中毕业你不会一年挣4万美元,你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并拥有一部装有电话的汽车,直到你将此职位和汽车、电话都挣到手。生活不分学期,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你发现自我,自己找时间做吧。?

    ──比尔·盖茨??

    致富:第一步,离开你身边的蠢人,如果不能,尽量保持距离至少50米。?

    ──华尔街投资格言之一?

    我们必须吃着碗里的饭,看着锅里的饭,还要想着地里的庄稼。?

    ──柳传志??

    心灵像上帝,行动如乞丐。?

    ──IBM总裁送给儿子的座右铭??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尼葛洛庞蒂???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财经周刊》??

    10个人的时候,你走在最前面;100个人的时候,你走在中间;1000个人的时候,你走在后面;10000个人的时候,你就只能祈求上帝的帮助了。?

    ──松下幸之助?

    你的肩膀能够担一百斤,你就成功一百斤,你的肩膀能够担一万斤,你就成功一万斤。一句话,能挑重担的人就是成功的人。?

    ──美国报业大亨:李邦琴??

    聪明的投资者,要学会在担心和恐慌中买进,而在贪婪和歇斯底里状态中卖出。?

    ──吉姆·罗杰斯??

    烹调“成功”的秘诀是:把“抱负”放到“努力”的锅中,用“坚韧”的小火炖熬,再加上“判断”做调味料。?

    ──卡耐基??

    他们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大多数公司都具备其中的那99%,真正难办的是那1%。?

    ──艾德奥设计公司:丹尼斯?博伊尔

    创新就是创造性的破坏。?

    ──海尔格言??

    不需要你做每一件事,90%你要做的事别人会比你做得更好。?

    ──英国石化公司总经理:约翰?布劳菲

  • 《借鉴·模仿·抄袭》
  •     关于《马词典》的争论,成了中国文坛跨年度的热门话题。对韩少功的这部长篇小说,褒者誉之为“九六年小说创作上的一大奇葩”,贬者则斥之为对一部外国小说《哈扎尔辞典》的“模仿”,而包括《马桥词典》的作者在内的许多人又将“模仿”一词理解为“抄袭”或“剿窃”,以至于10多位知名作家联名写信,吁请专家仲裁;而我省的(今日名流)和广东的(花城)则腾出版面专门刊登《哈扎尔辞典》,以便读过《马桥词典》的读者自行比较、评说。

        笔者以为,在评说(马桥词典)之前,似应弄清楚“文学批评词典”中常用的三个词:借鉴、模仿与抄袭。

        刘妈的《文心雕龙》有“通变”之说,所谓“变则其久,通则不乏”。变指创新,通则指对前代或他人文学的承续与借鉴。文学的发展,没有借鉴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说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借鉴了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其实帕维奇也借鉴了比他更早的昆德拉,因为昆德拉的小说已经用“词条排列”的方式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了(或许在昆德拉之前早有这种尝试)。文学史.上,第一位以辞典

        形式来结构小说的作家,无疑是对小说传统叙述模式的解构与新变,而后来者完全有权借鉴并发展这一“创新”。对韩少功之后难以再有“第二部词典状的长篇小说”则更属武断。

        “词典状”仅仅是一种形式或手法,这就好比意识流,詹姆斯用它写小说,王蒙也用它写小说,而王蒙之后或同时的作家,照样可以借鉴这种手法。文学创作中的借鉴,不仅限于形式,还有内容。西晋诗人潘岳写《悼亡诗三首》坳悼亡妻,情意深沉而幽长;播岳之后,历朝历代都有诗人借《悼亡》之题与意来抒写对亡妻的思恋。东晋诗人王羲之有《兰亭诗及序》而《兰亭诗》这个题目被诸多东晋诗人共用了半个多世纪!诗人们在这个标题下,共同以玄学的旷淡与清虚来消释世俗的焦虑与忧闷,为后人留下不少言淡惫远的佳作。

        当然,在众多的《悼亡诗》或《兰亭诗》中,亦不乏模仿之作。其实,模仿与借鉴,模仿与抄袭,均只有一箭之遥。钱钟书先生所言“创作中有巧黯出新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模仿”,已经有了借鉴之内涵,也就是古人常说的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倘若格守绳墨依样画葫芦,甚至以寻章摘句为乐以东施效颦为美,则已由模仿沦为抄袭。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模仿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文学青年对名家名作的模仿,这是大多数初学者无法避开的人门之径;二是当一种新奇的形式、手法或流派诞生之时,即便是名作家也难以抵挡其诱惑,而甘冒模仿之不韪,例如王蒙之写意识流,韩少功之作词典体。

        就艺术形式或手法的借鉴而言,大可不必讳言模仿,更不必将这种带有尝试性的模仿骂成抄袭。同样不必讳言的是,即便是有着借鉴之内涵的模仿,也可能最终影响作品的美学价值与艺术生命。我大胆断言,多少年后,王蒙和韩少功的传世之作决不会是意识流与词典体。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经典,必定是独辟蹊径独具匠心独树一帜。明乎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为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会去写《兰亭诗》;为什么李白在崔顺之后登黄鹤楼,要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

  • 《摹仿创造出新意》
  •     古今诗文描写春雨的很多,如何借鉴前人的写法,通过幕仿创造写出富有新意的有关春雨的佳作呢?

        首先应通过观察认识春雨的特点,也可借鉴前人诗文有关春雨的描写,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春夜喜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又如朱自清《春》的文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些描写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春雨的轻盈、绵长和细密的特点。

        其次,应当学会使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如上述诗文在描写中由于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运用想象、联想等表现手法,不仅写出春雨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应当有所创新。请看下面一篇描写春雨的习作:

        一声雷,春雨来临了,无声无息地下着,雨丝如烟似粉。竹林里新拔节的翠竹,田野里的绿苗,他塘边的垂柳,刚刚绽开的粉色桃花,在水雾碎雨中,绿莹莹,细润润。

        暖融融的雨丝好像一串串的珍珠,又好像春姑娘的鞭子,抽打着冬天的阴影,驱赶着料峭的寒意。你是那样的纤细,却又是如此不可抗拒。春雨粉碎了坚冰的顽抗,瓦解了积雪的防御,春雨把冰冷的硬壳化作了袅袅飘飘的水雾,化作了潺潺的小溪,化作了滔滔滚动的潮水。

        一场温暖的春雨,亮晶的雨丝,又好像春姑娘拔动的琴弦,春风是你轻柔的手指,弹出一首首动人的歌曲。你又好像春姑娘手中绣花的针线,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了一片清新和翠绿,也有点点耀眼的金黄。你绣啊!绣啊!绣出了嫩生生、水灵灵的新葩新蕾!还有翩翩起舞的蜜蜂……

       这篇习作,除了用多种修辞手法分别从声、色、形态等方面直接描写春雨外,还通过对春雨中的翠竹、绿苗、垂柳、桃花等色泽形态的描写,表现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

         例《春雨》在创新方面更有特色,它通过“春夜喜雨”和“春晓景物”的两个细节描写来表现春雨和赞美春雨,写得精练且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