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端午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3-29 12:40:29
  • 《端午》
  •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农历五月初五时的端午节。在这个节日,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而我作为一个“吃货”最喜欢的当然就是吃粽子了。

    关于吃粽子这个习俗,源自楚国诗人屈原。他因上官大夫靳尚等人向楚怀王进言陷害而被流放,最后楚国破亡,他也投汨罗江自尽,百姓们担心他尸身被鱼所食,便往江中投食物。这个食物慢慢衍变成现今的粽子。所以端午节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我和妈妈在端午节这天回了外婆家,去看望外婆,经过村子口见旁边有一丛郁郁葱葱,像竹叶似的,长条形的叶子。妈妈说这些叶子便是用来包粽子的粽叶,我们当即便下了车去摘了一些,带回去准备包粽子吃。

    到了外婆家,我们带回了粽叶,外婆早已准备好了包粽子所需的材料,泡好的糯米、肉、蜜枣。

    我们要包两种馅料的粽子,肉馅的和蜜枣馅的。妈妈和外婆教我如何包粽子,首先取两片粽叶,用它们折成一个三角形状,再往里放一半的糯米,加入馅料,接着将糯米填满压紧实,用余下的粽叶封口,再用线扎紧,一个三角形状的粽子便完成。包粽子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学了半天我也才包出一个不像样子的粽子。不过学了半天,慢慢的多包几次也就熟稔了!

    等到妈妈蒸好了后端上桌,我一眼就瞧出了我包的那个丑丑的蜜枣粽子。它虽然不是那么的好看,但它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它尝在嘴里甜甜的,在我的心里也更甜!

    真希望每年的端午节都能这样,自己包好吃的粽子,与家人在一起开开心的!

  • 《难忘的元宵节》
  • 我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中秋、春节、端午……我喜欢的节日也很多,元宵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的夜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走在大街上。大街上有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红色、黄色、绿色,还有像小兔了一样的灯笼,像蝴蝶一样的灯笼,像龙一样的灯笼。它们在夜空中闪烁,好像给大街穿上一件五彩斑斓的大衣。

    我们来到了赏花灯的地方,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花灯上的图案更是五花八门,有八仙过海的,有嫦娥奔月的,有牛郎织女的,有龙凤呈祥的。我看到许多小朋友手持花灯,笑着跑来跑去。花灯的灯光在夜空中跳跃,好像在给大家送祝福,似乎在祝福我们龙年吉祥!祝福祖国人民幸福安康!祝福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我也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盏花灯,让它在我手中跳跃,花灯的光芒洒在我脸上,我感到无比幸福。

    忽然,妈妈指着天空说;“你们看!"我望过去,几十支烟花直指天空,天空中绽放一朵朵绚丽多彩的花朵,照亮了整个天空。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砰!砰!砰砰砰……”地面上又升起个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翩飞舞的蝴蝶,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我忍不住惊叹! 这一慕实在是太美了,它们在空中交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看完烟花,我们去看元宵晚会。晚会开始了,歌舞、相声、杂技……各种形式的表演轮番上阵,让人目不暇接。灯光打在她们身上,为他们增添了神奇的面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元宵节!

  • 《端午情》
  • 要说小区里最热闹的活动,一定是端午节的“热闹端午·粽香远飘”——包粽子活动。当天上午,在太阳的照耀下,妹妹、爷爷、奶奶和我全家出动,来到了小区的小广场。

    小广场上虽说不上人满为患,但也足以把广场堵得水泄不通。不知多少人靠在桌旁,有的正拿着箬叶包粽子,有的正持着竹叶绑粽子,有的正往粽子里倒馅料。

    我又四下张望了一下。那里有一个戴着眼睛的老奶奶,腰间插一把蒲扇,身上穿一件花裙。在她的桌边,已然堆了十几个粽子,像一座小山。那位老奶奶还在继续包——她扯了几条箬叶,快速地卷成多角形后往里塞了把糯米,又放了颗蜜糕枣,包紧,拉下一根绳子绑了几圈,就往桌上一丢。这也太快了吧!不会是“职业选手”吧?

    “来这哟!”奶奶在叫我了。我跑到她旁边,看到妹妹已经在往一个粽子里添糯米了。瞥了一眼桌上的材料,我抓起一小撮红豆,下雨似的撒到了妹妹手中的粽子里。她又指了指另一边:“那个蜂蜜也要!”’我拿了一颗“蜂蜜”,笑道:“那是黄色的蜜枣!”随后放了进去。我取了根绳子,可怎么也绑不好,最后取了十几根绳子,活生生地把粽子变成了线团。

    我用手掂了掂,扯了扯,够牢固了。转身放好第一个粽子,重新取下若干片箬叶,开始下一个粽子……正当我抓糯米的时候,看到地上有团白花花的东西——糯米,还有几片箬叶。

    “谁的粽……”话没说完,我再次注意到了旁边的绳子,足足有十几条。扭头一看之前的粽子,不翼而飞,脸上的表情有了变化,五官扭在一起,我看向一旁的妹妹,问是怎么回事。她说:“奶奶说这个线用多了,我就拆开,然后掉到地上……”唉,这也怪不得她!

    在烈日下,只见若干只手,捧着或是箬叶,或是糯米,或是粽子,在广场上动着……端午粽,端午情!

  • 《浓浓端午情作文550字》
  • 雨悄悄地下着,向远方望去,好似被蒙上了轻薄的白纱。微凉的风轻轻拂过,天空阴暗下来好像有些许沉默。人们的心情似乎也被压抑着,空气中仿佛充斥着丝丝忧伤。

    品尝又香又糥的粽子,自己动手做艾叶香包,观看龙舟比赛……这些端午节的习俗个个都是家喻户晓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便出现了端午节。

    品香粽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有一种特色美食——粽子。它的种类也有很多,例如:南方的甜粽,北方的咸粽等,不过,我最喜欢的粽子还是家乡的白粽。听名字就知道这粽子除了糯米,什么也没有,肯定“不好吃”。其实这种粽子吸收到粽叶那淡淡的清香味,蘸着白砂糖吃,美味得快“炸”了!细细品尝,清香充满了味蕾,满嘴留香。

    做香包

    佩戴香包也是端午节三大特色之一,在中国古代,每到端午节,路上的行人们都会在身上,腰间挂上一个香包。它里面装的是有香味的草药,就比如艾叶。而它的制作也很简单,准备一个小袋子,一些艾叶,之后将它装入袋子就好了,不仅十分美观还能用来驱赶蚊虫,好看又实用!

    赛龙舟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不舍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但最终都无功而返。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每年在五月初五举行龙舟竞渡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崇敬和缅怀之情。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代,在端午节前后,全国各地都会举行隆重的龙舟比赛,十分热闹。

    阴暗的天空渐渐明朗,露出了蔚蓝的天空,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明亮起来……

  • 《第一次划龙舟作文》
  • 五月五,过端午,又来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说起端午,人人都会想到粽子。甜而不腻,这是豆沙的;咸而美味,就是肉粽。我最喜欢的便是那双拼粽子,又有豆沙又有肉,真是叫吃过的人赞不绝口。

    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我最爱的赛龙舟。在这个隆重的日子里,全村的男性都要齐聚祠堂,围坐一起吃个节日席。下午,就到了万众期待的赛龙舟环节了!只要你想参加就可以报名,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就得等大人们赛完,才能到龙舟上尝试性地划一划。

    来到比赛现场,只见彩旗招展,热闹非凡。我们村分为四个部分:乡里头、乡里尾、前乡、后乡。抽签分两组比赛,我们后乡和乡里头比,大人们都纷纷登上了龙舟,我正兴致勃勃地喊着爸爸加油,奶奶突然走过来说:“泽鹏啊,咱们后乡差个人,刚好你上去。快做好准备啦!”往年我都是在小孩的那一批,这次端午竟然有机会去体验比赛了,我内心激动不已,这可是我第一次划龙舟啊!我特别兴奋,喝了奶奶给我端来的一碗特制凉茶,便雄赳赳,气昂昂地上场了。

    我信心满满上了船,在船尾坐下。刚开始我以为划龙舟十分简单,但现实给了我重重一击——原来划龙舟开始易,中途加速,后面越来越难。在后半程的加速阶段,每个人都一直重复抬桨、入水、划水、再抬这套动作,十分费力气。

    我年纪尚小,力气也不大,过不了多久,胳膊就酸了,腿还有点麻,只觉得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光了,太累了!于是我灵机一动,趁着水从舟中舀出去的时候偷一下懒,放慢了动作。这时,我悄悄看向四周,大家都很努力,恨不得使出吃奶的劲。只见鼓手用力地击打着船头那面大鼓,“咚、咚、咚”“咣、咣、咣”锣鼓声响彻两岸,直达云霄。我内心仿佛也被这锣鼓声深深地震撼到了,心跳也随着声响一起剧烈地跳动,大家齐刷刷地喊着口号:“一、二,一、二……”听得人热血沸腾,我感觉身体突然被注入了一股力量,偷懒的心思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赶紧和其他桨手们奋力齐发,整齐地划动双桨,我们的龙舟就像一支离弦的箭,一股劲地向前冲。每个桨手都目视前方,口中喘着气,头上淌着汗,大家的精神高度集中,一下又一下地奋力划桨。

    虽然当时划龙舟取得的名次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每每回想起来,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总是令我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是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六年级学生)

    后 记

    希望你们也能和我一样,体验一把赛龙舟,奋力划桨,和队友团结一心,刺激有趣的感觉。

    家长感言

    赛龙舟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团结协作,奋勇当先,迎难而上,坚持到底的精神,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师赏析

    好一场精彩的划龙舟比赛!看得我也不禁热血沸腾起来!小作者将自己第一次划龙舟的经历详细生动地记叙下来,因为印象深刻,所以即使过了很久,小作者仍旧能够娓娓道来,让人透过文字,仿佛也跟随着作者一起回到那振奋人心的比赛现场!让作者记忆犹新的不仅是精彩的比赛,更是与队友团结合作的精神!(林初阳)

  • 《端午作文400字》
  • 中华传统节日有许多:有喜庆欢腾的春节,人们会高兴地吃着团圆饭;也有张灯结彩的元宵节,孩子们坐上板凳吃着元宵;还有让人泣不成声的清明节……可我偏对端午独有情中。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对端午独有情中吗?这还要从端午节的来由说起了。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当时第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备受楚王器重,但后来屈原的主张却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并且不断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从此,楚王便渐渐疏远了屈原。在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后来,秦王又将楚怀王囚禁起来,屈原也被楚怀王逐出了城都……最终,秦兵攻占了城都,屈原得知此事后,万念俱灰,抱石投江自杀。那些喜爱屈原的居民奋力打捞他的尸体,却怎么也打捞不到,只好往水里投入粽子,以免鱼虾将他的尸体吃掉。

    直到现在,我们端午节就会吃粽子了,还会喝雄黄酒,所以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们都会怀念伟大的历史人物----屈原。

  • 《《小重山·端午》舒頔原文和翻译》
  •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古诗词文赏析 ↓

    注  释

    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自沉汨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

    碧艾:绿色的艾草。香蒲(pú):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蒲草。生长在水边或池沼内。叶狭长,夏季开花,雌雄花穗紧密排列在同一穗轴上,形如蜡烛,有绒毛,可做枕头心;叶片可编织席子、蒲包、扇子。花粉称蒲黄,用为止血药。旧时端午节有在门口挂菖蒲、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的习俗。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龙舟飞竞。”

    端阳:端阳节,端午节的别称。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岁令一·礼节》:“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儿节,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阳节,十三日龙节。”

    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系臂,相传这五彩丝线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祟灾瘟,人们称之为“长命线”。一说这五彩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楚辞·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吊:凭吊,悼念。沅(yuán)湘:二水名,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沅水发源于贵州,湘水发源于广西,都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为屈原自沉之处。《楚辞·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这里指代屈原。

    往事:过去的事情。《荀子·成相》:“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此指屈原投江自尽之事。论量(liáng):评论,计较。唐吴兢《贞观政要·论任贤》:“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晋陶渊明《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忠义:忠贞义烈。《后汉书·桓典传》:“ 献帝即位,三公奏典前与何进 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此指屈原的忠贞义气。

    日星光:屈原《九章·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这句是说屈原的忠义气节永不泯灭,就像太阳和星星的光辉一样。

    离骚:指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此诗抒发了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解:懂得,明白。无人解:此句写出作者感叹不被世俗所理解的心情。

    午阴:中午的阴凉处。常指树荫下。宋苏舜钦《寄题赵叔平嘉树亭》诗:“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

    译  文

    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赏  析

    这首词蕴含了浓重的民族风味,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细缠五色臂丝长”,缠五色臂丝是荆楚之地的一种民族风俗,是在端午节由孩子们将五色丝带缠在臂上,这种五色的臂丝又叫“朱索”或者“长命缕”,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企保平安。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作了铺垫。“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几乎没有人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阕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写追悼屈子之情思。

    “往事莫论量”,确实,千年已过,人们记住最多的不是屈子的《离骚》,而是汨罗江投河自尽的忠义气节。“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日星本是天地的精华,终明而不灭,将屈原的千古大义与日星之光相提并论,并不为过,大忠大义,理当被永世铭记。“离骚读罢宗堪伤”,此一句不单单写出了对屈子大义的崇敬,还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千年已过,便是悲歌大义,也没有几人记得;便是记得,也没有几人能解。树转午阴凉,端午之时的燥热天气,能得一份的凉意已是不易。结尾以景结情,情在景中,是古诗词的常用收尾法,可以收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的余韵缭绕的效果。

    作者在端午“读罢”《离骚》,伤感之情油然而生。而那些忙着“庆端阳”的人们,却无人解“其中味”,更令人惆怅无比。词人非常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位富有“忠义气”,美好的品格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的屈大夫。

    历来写端午的诗词都很多,多半会提到屈原的旧事,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或者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怀,或者赞扬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总之,流不尽的沅湘之水,就是中国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梅尧臣),“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戴叔伦)。

    此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深沉、有力,值得品味。

    创作背景

    《小重山·端午》是元曲作家、诗人、词人舒頔的作品,作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舒頔生平处于元明之际,《新元史》称他“遭逢乱世”,“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指朱元璋等起义军),贼感而释之”。他忠于元朝,入明不仕。

    作者简介

    舒頔

    舒頔(dí)(1304~1377),字道原,绩溪,(今属安徽省)人。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1377)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

  • 《《端午即事》文天祥原文和翻译》
  •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注 释

    即事:就眼前之事歌咏。

    故人:古人,死者。

    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夙昔:指昔时,往日。

    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原”字的意思。在这里指屈原。

    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或蒸湘),合称“三湘”。也可以指湖南一带。

    隔:间隔,距离。

    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

    译 文

    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

    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赏 析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创作背景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作者简介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端午日》殷尧藩原文和翻译》
  •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注  释

    少年:年轻。

    艾符:艾草和驱邪符。

    榴:石榴花。

    贤愚:圣贤,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译  文

    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赏  析

    作者当时已经年老,“不效艾符趋习俗”既是力不从心,也包含看透热闹背后空虚的无奈与悲凉。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正是元和中兴前后,民间的生活处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为自身的年老体弱,又预见了晚唐时期宦官与藩镇冲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懒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话升平”。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也正因为前文叙述的原因,他才发出了时光易逝,几人流芳的感慨。此诗相对悲观,但透过诗辞的背后,我们却可以从作者的视角,窥见当时晚唐的一景。

    创作背景

    《端午日》是唐代诗人殷尧藩的一首关于端午节的七言律诗,端午日的意思就是端午节,作者写端午节的热闹场面,流露出了作者人生易老,年华易逝的感叹。

    作者简介

    殷尧藩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泰山石敢当文化园一日游作文700字》
  • 端午假期,爸爸、妈妈说泰安新开了一个景点——泰山石敢当文化园,我一直不明白“石敢当”是干什么的,爸爸妈妈说作为泰安人,要了解泰安的文化,所以我们一家决定去泰山石敢当文化园一探究竟。

    一早,我们顶着太阳就出发了,没一会就到了景区。果然是新开园的,环境看着真好啊,到处都整洁又美观。爸爸停好车,妈妈兑好票,我们就正式进入景区了,我激动极了!穿过一个长长的时空隧道,我们就来到了“敢当殿”,里面供奉着“石敢当”神像,看着高大威猛。爸爸扫了下电子地图,对整个景区的景点布置和时间安排都心里有数。然后,我们去了“古镇梦魇”,就是古代的一个小镇,经历了狂风暴雨、地震等灾害,又恢复重建。我身临其中,真的感受到了地震和暴风雨来临时的恐惧,更多了一份对大自然的敬畏。出来后,爸爸带我们去了“飞越泰山”,这个太好玩了!坐在一个飞行器上,在天上飞来飞去,时而高,时而低,泰山的美景尽收眼底,太刺激了!真为作为泰安人而骄傲!然后,我们就紧接着去了“盘古开天”,坐着个小火车,沉浸式的体验了解,盘古如何战胜各种妖魔鬼怪,把天地分开的,也很好玩,更为盘古的勇猛震撼。

    终于到了我最想了解的故事了,“英雄石敢当”剧场开演了。我和爸爸、妈妈挑选了最佳位置观看,心中的疑问马上揭晓了,很是激动。因为都是真人表演,还有真火、真水,各种道具,我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把石敢当的由来,以及他勇猛的战胜了水怪、瘟神等故事看完,明白了石敢当原来可以驱邪降魔,所以许多人便用他的名字来吓唬鬼怪,是老百姓的“守护”神。

    最后,我还玩了彩虹滑道、水上漂流、海盗船、毛毛虫等娱乐项目,真是惊险又刺激,好玩极了!所有的项目我们基本都玩了一遍,太阳也要落山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出园了,真是既好玩又收获知识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