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隐忍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3:15:33
  • 《隐忍不等于懦弱》
  • 隐忍不是退缩,不是害怕,更不是软弱,它是一种能容天下的智慧。

    ——题记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轼《贾谊论》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唐代诗人杜牧曾作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妨设想,若当时项羽肯忍一时之辱,那历史会不会重写?

    不同于项羽,刘秀的隐忍为他赢得了属于他的大好河山。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帝王”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皇帝。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当初刘秀和他的兄长一起参加起义,响应绿林军击败王莽,后来绿林军拥立平庸的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刘秀和他的兄长越来越有威望,刘玄便趁刘秀出兵在外下令杀了刘秀的哥哥,刘秀听说后忍着悲痛,还向刘玄请罪,也佯装与哥哥的部下断绝来往,刘玄以为刘秀不敢与他对抗,把他派到了河北招安。脱离了刘玄监控的刘秀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在河北称帝。

    刘秀的成功无疑昭示了隐忍的作用。一个人追求远大目标,就必须有所等待,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业,就必须要有所忍耐。

    努尔哈赤在起兵之前,他被明朝大将李成梁击败,成了李成梁的奴隶,他忍着仇恨对李成梁言听计从。后来李成梁看他比较顺从了,就把努尔哈赤放了,然后还让李成梁帮助他统一了女真。直到李成梁去世,努尔哈赤突然发布“七大恨”,宣布开始对大明起兵复仇。从被捕到起兵,努尔哈赤隐忍了四十年,这是何等的毅力与煎熬,可他却忍下来了,最终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选择隐忍并不等于屈服、懦弱,而是韬光养晦,静待时机,一击中的。

  • 《论“苟活者”》
  • 苟者,蝇营狗苟;活着,隐忍偷生。顾名思义,“苟活者”就是在社会夹缝中苟且偷生,活一天算一天的一群人,一群向来为社会所不齿的人。孔子说得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家的主张,经社会千年濡养,把苟活者和仁人志士划分得泾渭分明、高下立判,前者世人唾弃,后者万人敬仰,同时也为夹在前者与后者中间的世人给出了评价他人的标尺和永远轻松的良心——自以为与历史黑暗完全无关的理直气壮。

    但是借用先生的一句名言:我还有要说的话。

    猛士自不用说,如《箜篌引》中面对“公无渡河”的劝阻仍急急奔走白发老人,如三一八惨案中以刘和珍君为代表的四十七位青年,我们之所以认定他们是猛士,想必为的是他们身上所迸发出来的巨大的、向死而生的勇气。“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是舍身取义,是美德,是仁的最高境界。关于这一点我并不否认。苦难之中有信仰已是不易,为信仰殉道则更是艰难。人总要相信点什么,与它是否正确无关。

    “苟活者”则是一个颇为争议的群体,从有《史记》载的春秋战国到今天数千年,有据可查的死难者相较于全体而言已是微乎其微,更别提其中无数想苟活而不得者,由此来看其为数者不在少。然而,提起苦难时,出声的是受难者,甚至也有少数良心发现的施虐者,而大多数总是沉默。沉默的人,有以为不必出声的小市民,有不知如何出声的“引车卖浆者流”,有欲出声而不得隐忍着的有识之士,自然也有奴颜卑膝的包衣奴才。

    我还想说几句的,就是第三类人。

    历史的洪流由每一滴水汇聚而成,而每一滴水都有自己的大小,有各异的表面,折射出不同的光芒。因此,当我们自以为手握生杀大权而臧否人物时,往往将他们一概而论,却忘却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复杂性,忘却了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也忘却了自己沧海一粟的渺茫,忘记了这权力并不属于我们自己。

    首先,承认自己是“苟活者”的人是可贵的,甚至是可敬的。比如巴金他晚年时面对来访的记者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一部作品。”《随想录》是什么呢?这是中国右翼知识分子反思的起点,也是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对自己心灵的痛苦拷问。他悲恸,他痛苦,他自我忏悔,他长歌当哭。这部作品的文学性不如《家》《春》《秋》浓墨重彩,但贵在说真话,讲事实,抒真情,在字里行间中隐忍的痛苦和文字背后清醒的良知。有理想的人迫于现实成为“苟活者”时,就背上了一个十字架,而有良知有勇气的人选择把它赤裸裸地展示给世人看。

    其次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而为了一个更高远更神圣的远方,忍辱负重地活下来比慷慨赴死更为可贵。春秋时为知己者死的豫让,汉朝时写下了这个故事的司马迁,面对不同的岔路口做出做出了相同的选择——活下去。一个是以死报知己,一个是以生酬己才。自然,有外人的冷眼和讥讽,有亲友的不理解和苦劝,却也有多少次午夜梦回骤然惊醒时深深的不甘和自我怀疑。死,或许可以说是灵魂的安宁,近得伸手可触。而生的艰难和希望的微茫,像天边的晨星一样,遥远而又难辨虚实。但就是在这样的十字架下走出了苏武,走出了勾践,走出了仲尼、左丘明、孙子和吕不韦,走出了书写他们精神的司马迁。

    在群体的狂热、专横中,又或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沉默、茫然中,走出了这样一群人,这样一群经历无数磨难遍尝世事的冷暖之后,依然选择活下去,选择忍辱负重地背起沉重的良知,朝向远方微茫闪烁的希望,一步步艰难行进的人——

    他们的身上承载着中华文明千年仍延续至今的顽强和坚忍,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 青春荒唐不负你
  • 我不懂得每一滴眼泪背后藏了多少隐忍,才得以爆发。

    我相信,每一场哭泣都是坚强的前提。

    我想在心中刻下你的模样,那是我高中以来最骄傲的收获。

    心情还是一如当初的沉重,高三烦琐的事特别的多,刚和朋友吵过架,或许是青春的倔强总不允许我们的低头。今天,雾气不浓重,却被难过蒙上了一层雾,今天,阳光刚好,心却像淋过雨一样的潮湿。我以为一年多的相识相知早就让岁月见证了我们的感情。

    在这个落叶纷飞的季节,充满了苍白无力的气息,犹如我此时陷入泥沼的心。苍白无力又无奈。树下铺满了一层落叶。枯黄的,干枯的,甚至还有嫩绿的。看到这一棵苍老而又无力的老树,谁曾想过它也曾繁枝嫩叶得令人感叹它的活力?

    树下的一排小树,一片片小叶子互相拥挤着盛开,似乎在相互斗艳,又似在互相依靠,紧密的叶儿没有一点空隙,却捧出了花儿,而这朵花儿长着才小拇指般的大,几朵花儿互相依靠,风微微拂过,有些不忍的抚摸着它们,却摇摇欲坠。如果它们不相互依靠,或许凭借一朵花儿早就被风吹落了。

    忍不住用手轻轻一碰,想是触碰到它的神经一般,微微颤抖,又像充满不羁的抵抗外敌,显示出它娇小中的雄势。

    它为何选择在这个万物即将凋零的秋毅然的盛开。

    我们就该如这些花般的互相依靠,高三的生活才不单调。我们就该如这些花般的坚强,即使面临高考的来临,分别的散场,也要毅然的绽放光彩。

    心会如那花儿般的透亮。

    我期待高三邂逅的我们,会不会落下不舍的眼泪。我想感情该浓厚得快如酒一样的沉淀,香醇。

    我只愿青春的邂逅,你仍在,就为了那一句:反正我知道你家,如果你高三后你敢不和我联系,我就去你家找你算账。

    只愿青春荒唐不负你。

  • 《浮华青春》
  • 大抵每个人都有一段隐忍而无法叙述的故事吧?不然青春又怎么会显得浮华。现在我终于发现,原来莫名的难过也并不是我的专利,而是这个年龄段特属于青春的偏执。我亦曾试图去剖析——如果可以将悲伤放入试管内探究结构的话。喜欢把自己孤零零地扔在某个黑暗的角落里,曾一度拒绝灯光,这样我才能分辨出月光,这样它才能与我心中的哀伤产生化学反应,逐渐的幻化成日后我亲自捧到你面前的隔夜的泪。

    盈眶的泪,已自顾自地凝化成一副美瞳隐形眼镜。

    席慕容说:“我们都是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曾几何时,当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我毫无征兆地粉墨登场,在这些文字里扮演着多情的戏子,流着痴情的泪。难道我们只能在别人的世界里留下足迹,才能验证自己的存在?记得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或许,或许,当我们开始回忆的时候便已然在老去,拼命的回味勾结莫名的悲伤,终于,终于曾经认为会坚守的记忆还是被软化了,终于,像是期待已久一样,软化后溶解了。

    生命的长河里,一个不经意的转弯,在我回眸望你的时候被遗忘了,却在你回眸望我的时候被记起。

    曾与“奶油”一同回首往事时说:虽然不是一切如故,但至少一切安好。如果我有能力捕捉彼时的每一滴毫无缘故且莫名的眼泪,这些眼泪足够冲洗出彼时的每一个画面,且被铺满忧郁的底色,那么或许我会有幸目睹一个最真实的自己。也曾告诫自己,我们只是站在时光的阴影里,但依旧要笑容满面,在脸庞被悲伤驻足太久之后,给自己一个那样的侧脸。然而前一秒的微笑,只是为了酝酿后一秒的沉默,寂静却怎么也融不进夜色。每日阳光千里迢迢地赶来为我们安抚昨夜被泪水浸泡到退色的梦,我们却连回馈一个微笑都不耐烦的厌弃多余。

    时光毫无征兆地就把我们带到了未知,让我们亲手揭开疑问过的答案,然后它躲在暗处冷冷发笑,像是在自喜这借刀杀人用得有多完美。

    我想青春大抵便是在这最美好的时光播种,然后期待被不断重演的决绝灌溉后能绽放出阔达。“朝夕拾,拾的是枯萎。”七堇年如是说。其实我们并没有与彼时的风景走失,它们顽强地汇聚成一张张画面晾在原地,只等我们再次路过,便做最后一次灿烂的沦陷。如果可以将时光库存,我想当我有一日将它拆封的时候,或许我会看到里面满是被温藏的开始发酵的泪。

    “最怕此后便无歌,悠绵也无从谈起。既然如此也就不为这背影自作多情,抛下最后一个潇洒地转身,就随它镶嵌在我落寞的眼神下,不可名状的阴影里。”哽咽多时的笔,却如同它的主人一样倔强且吝啬的只挤出这么两句诗,独自一人反复默读着,突然觉得这样的文字其实很陌生,它们并没有那么真实的表现出我彼时的状态,我一直很好奇当时明明面带微笑,何以写下如此虐情的字句呢?或许这就是所谓无病呻吟吧。

    写到这里,我嗅到了青春被错误解读后的味道。青春何以变得这般隐忍呢,青春的主旋律不应该是吗?而爱是什么呢?

    《新约·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之事,不求自己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 《中国女子曲棍球队》
  •     曲棍球对于在寂寞与隐忍中默默前行的中国女子曲棍球队来说,有两次记忆刻骨铭心。

        一次是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上,当她们顶住韩国队最后一波狂攻,至终场哨响之时,所有队友把手中的球杆高高举起:她们用手中的球杆亲手把韩国队称霸亚洲20余年的纪录彻底扫进历史的球门—这是中国女曲最开心的时刻。

        另一次是两年后的雅典奥运会半决赛,最后一分钟,阿根廷队8号奋力挥击,球利箭穿心般地飞进了中国队大门:中国女曲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得一枚奖牌的梦想就此破灭—此刻中国女曲最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