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哈姆雷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30 00:13:09
  • 《深入灵魂去寻找哈姆雷特》
  •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的读书是为百姓而读,立志以读书来造福百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凌云壮志建立在其珍惜时间的读书之上。“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读书是为了能够和自己的灵魂进行交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了自知。”这是杜甫读书的样子。

    以上如此诸般,皆是各大家对读书的看法以及自己读书的最终目的,又或是在阐述自己的读书方法。若是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那便是很幸运的。像我,就不那么幸运。我读书时,从来不喜欢拿着笔去圈圈点点,到头来,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看完之后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是很浪费时间的。但若是能在边看的时候能在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相关的文字”,纵使一年读完一本书,那我认为也是值得的。

    对于这“相关的文字”我是深有体会,因为我爱胡思乱想。比如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中有这么一句话“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读到这句话时我就在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含义,想了半天,各种期期艾艾拼凑在一起,终于是想通了。这时我的“相关的文字”就在脑海中浮现了。可是我书也没时间看了。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应为总算是知道了王小波为什么沉默,《沉默的大多数》为什么叫做《沉默的大多数》了。这比这本书中的任何东西都要珍贵。

    由此可得,只要是有一点理智的人遇上一个问题,只要他肯花时间,这样的问题终究不再是问题,而这个,才是读书或是做事的精华所在。

    然后便要谈一谈,该在书中学到什么。该在书中学到什么,不是我去固定的,毕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我要说的是,怎样去寻找心中的这个哈姆雷特。

    同样是以《沉默的大多数》为例,看一眼目录便知道这是一部散文集,此时就在心中定义“散文集”这个关键词了,随后再看看第一篇文章,就可以知道王小波的文字很有魅力,既幽默,又有深度。此时又可以定义一个关键词“深度的幽默感”。

    像一些人,还可以更加扩展地定义,比如我对这个“深度”的定义便是:“掉进王小波的文字,甚至能让你忘记挣扎。”此时,我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更加的清晰了,他或是十分高雅,风度翩翩。又或是低三下四,俗不可耐。

    经过了充分的定义之后,就要开始“深入灵魂去寻找”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了。带着自己最初的对心中的哈姆雷特的定义,在文中寻找一些新的东西,就是作者若有若无地提醒你似的,总有那么一两句话可以读懂,产生共鸣。然后遐想,想一想关于这句话是否在脑海中、在灵魂深处是自己曾经或是现在的自我,把书当成是镜子,你能在里面找到自己,他和现实的自己一模一样。此时你心中的哈姆雷特就多了一些定义,定义得像自己一样。就仿佛是将自己的衣服套在他身上,既相似,有多有差异,所以说书就像是一面镜子啊,一千个人能找出一千个不同的人。但是属于自己的那个哈姆雷特,仍然是灵魂和思想以及精神的另一种呈现。

    读完一本书之后,就能清晰的将一本书化作一个清晰可见的哈姆雷特在心中印下一道痕迹,姑且将它称作“哈姆雷特化”。我读这些书,将他们一一的“哈姆雷特化”,总是惊喜地发现自我。读出自我,才能算是读完了一本书。所以读千万本书,就是在读自我这一本书。

    指导老师:江文欢

  • 《生命如夏花》
  • 当酒红色的幕布掀起,复仇王子哈姆雷特张开他的披风,面对仇人痛苦的抉择:“tobeornottobe。”那一个注满流泻灯光的舞台,仿佛就是我们的人生。

    人,在被孕育于子宫之内就已经开始了他选择与被选择的道路。出生或死亡,成长或夭折;善良与邪恶,平凡与伟大,一切尽在选择当中。

    你可以选择平凡。平凡但不普通,生于庸庸碌碌间,像众多绿叶中微小的一片,微小却不卑微,仿佛茫茫大海中无数水珠中晶莹的一滴。绿叶再平凡,也能为地球添一份色彩;水珠再微小,也同样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历史,其实就是由一条条的平凡铸就的。等待历史空间中的尘埃落定,平凡也会映出经典。

    你可以选择伟大。“生如夏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话概括形容了一类人的生命。当布鲁诺站在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时,他的思想在真理的捍卫中得到伟大的涅槃,像一只火凤凰般的得到永生,当苏格拉底说出“我我师,我更爱真理”时,他的语言冒犯了尊师,而他的思想却仿佛金子一般熠熠闪光了。当刘胡兰宁愿血染大刀,也不愿意当叛徒的坚毅神情在我们脑海中闪现时,我们也同时记住了毛主席对她的评语:“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你可以选择……

    为逐日而生的夸父,在失去太阳后可以选择失落哭泣,也可以选择奋起直追。他也选择了后者。于是我们才赞叹这个奋斗的神话:夸父也逐日不止,死后仍生生不息,化作一片茂密的桃林,为后来逐日的人休息。

    尊重心灵的选择,这样你的生命就会如夏花一般绚烂多彩。

  • 《莎士比亚的作品》
  •     莎士比亚第一著名的作品是《哈姆雷特》,此剧在十六十七世纪广为流传,其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超大部分其他作品,是四大悲剧之首。该剧主人公哈姆雷特忧虑重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梦想美好未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几乎被所有文人所知。其名句“生存还是毁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对人文主义者最具穿透性且简洁的概括。

        莎翁戏剧以悲剧为主,四大悲剧是莎翁晚年的作品,其内涵及价值也超过前期作品。以《哈姆雷特》为首,还有《马克白》,《奥赛罗》,和《李尔王》。

        莎翁中期所著的历史剧也同样有许多引人深思之处,如《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约翰王》,《 亨利六世 》上 、中、下篇与《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等。

        相反于四大悲剧的四大喜剧是莎翁初期的作品,有不少富有浪漫色彩的情节。四大喜剧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此时期的悲喜剧《罗密欧与茱丽叶》尽管以主人公相继辞世结尾,却换来了两个家族的和平,标志着情终能结束战争

  • 《哈姆雷特读后感》
  •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倒了。戏一开头,作者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等等。世界仿佛到了末日。于是这个王子喊出了“时代整个儿脱节了”的吼声。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灵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是现实的社会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他是英国那个特定的动荡不安时代的产物。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评论说,《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此话不无道理。

        但哈姆雷特决非“完人”。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哈姆雷特》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十分丰富,这在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疯话”表达出来的,他的“满口荒唐言”就像迸发出来的火花。克劳迪斯阴阳怪气的语言则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剑的丑态。波洛涅斯爱用诗体语言,给人以滑稽可笑的印象。

        总之,《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是欧洲文艺复兴土壤里长出来的一朵长开不败的艺术之花,直至今天,还在散发出它所特有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