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响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6 05:06:09
  • 《包饺子》
  • 精致的窗花,噼哩啪啦响的鞭炮,沉甸甸的红包......我终于盼来了,不用写作业的一个礼拜——过年了!

    过年好玩的节目太多了:看晚会、抢红包、放鞭炮、包饺子……但今年我觉得最好玩的还得数除夕夜包饺子了。

    厨房里的餐桌上已经准备饺子的材料,一叠圆溜溜的饺子皮、一大盆香喷喷的饺子馅儿和一碗用于固定的清水,激动不已的我一听到“来包饺子啦!”就洗了手飞似的冲进厨房,可是这包饺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左手捏着饺子皮,右手抓起勺子挖一勺肉馅儿,轻轻地放在饺子皮里,可饺子皮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一直开心地合不拢嘴。好不容易包起了一个,馅儿又像不听话的小婴儿一样,滚了出来。只好不停地用面皮补上去,被打满“补丁”的饺子胖得像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可怜的我,看着妈妈的元宝饺子,心里有点不满,为什么妈妈包得那么完美、好看,而我包的不是露馅了,就是饺子皮破了。旁边的妹妹突然捧着肚子哈哈大笑,就连一旁的妈妈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我大声问道:“真的有那么好笑吗?”我一脸疑惑,转过身看看镜子,发现自己脸上,衣服上沾了许多面粉,滑稽得活像一个小丑,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终于,饺子大队准备好了,妈妈包得像元宝,奶奶包的像胖胖的肚子,妹妹包得像雪人,而我却包得像受伤的战士,虽然我们每个人包的饺子形状各不同,不过吃起来都是一样的滚烫鲜香!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坐在餐桌上有许多吃不完的饺子和许多收不完的红包。

    【点评】小作者的作文语言生动活泼,用词准 确,句式多样,让人读起来非常流畅。习作中的描写细致入微,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包饺子的乐趣和浓烈的节日气氛。

  • 《风的声音》
  • 风,走过田野,

    翻滚着金色的麦浪。

    风的声音,

    是果实摇响的铜铃,

    是农民丰收的笑声。

     

    风,走过学校,

    敲响了上课的铃声。

    风的声音,

    是老师的谆谆教导,

    是学生的朗朗书声。

     

    风,走过街巷,

    轻拂着匆忙的行人。

    风的声音,

    是阳光下的车水马龙,

    是月色中的万家灯火。

     

    风走过春夏秋冬,

    遍访大江南北,

    一如既往

    奏响生命的乐章。

  • 《糯米镬糍》
  • “白白的,软软的,吃的时候吧啦吧啦会响的。”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嘻嘻,这个是我们桐乡的特有的美食——镬糍,这2个字是不是你还念不出来呢?Huo(念第四声)Ci(念第二声)。

    听妈妈说,像外公他们那个年纪的农村人都会搨镬糍。妈妈还对我说:“我们桐乡的习俗是男女恋爱期间,小伙子如果能尝到女方母亲烧的镬糍糖烧蛋,就说明已经得到女方家长的认可了。还有就是生了宝宝坐月子的时候,亲戚们都会端蛋汤,镬糍是主要物品。”听妈妈说了那么多,我很想看看镬糍的制作过程,就央求外公给我搨一次。

    首先要准备材料,原料就是糯米。外公告诉我,先把糯米蒸熟。“蒸糯米也是有讲究的,水少,米饭硬,搨不开。水多,米饭偏烂,就搨不牢。”外公边说边蒸糯米。过了会,糯米蒸好了,那要开始搨了,用锅铲顺时针从锅底旋转搨开,用力均匀。外公对外婆说,“火烧旺点!”只见外公一圈圈地顺着锅旋转着,我看到锅子上有一层白白的。又听见外公说:“好了,火不要烧了。”用平的铲子把镬糍铲下来。就这样一张镬糍成品了,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下,又香又脆还有点甜甜的。

    外公又告诉我,搨镬糍,烧火的也是很重要的,三分搨七分烧,火候不够,就香味欠缺,过了火候,焦味就会太重,也不好吃。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其实我已经按耐不住了,也想尝试下搨镬糍。外公好像看穿了我一样,把锅铲给我:“你试试。”我接过锅铲,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可还是力气太小了,外公笑笑说:“再吃十年饭,你就可以了。”

    一搨一铲,一火一木,镬糍薄脆如纸,你们想尝尝吗?

    (小作者是浙江省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三年级学生)

    后 记

    糯米镬糍是我们桐乡特有的哦!

    家长感言

    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是新奇的,这些传统手艺就应该多带孩子了解,实践,能让孩子更多地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

    教师赏析

    搨糯米镬糍,是桐乡乡下特有的传统手艺。以前在我们桐乡,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搨镬糍,新年客人到来的第一碗茶,必是镬糍糖茶,寓意甜甜蜜蜜;新女婿第一次上门吃上镬糍糖蛋,才算得到丈人家认可;生宝宝送贺礼糯米镬糍必不可少。

    读着张晨彦同学的作文,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一家搨镬糍,满族飘香,引来一群待尝鲜的娃娃。“一搨一铲,一火一木,镬糍薄脆如纸。”“三分搨七分烧。”说得质朴而真实。小作者不但观察仔细,而且亲自动手尝试,细致生动地写出了搨镬糍的过程,同时,通过与妈妈交谈,了解了糯米镬糍的传统寓意,不失为生活的有心人。(沈春梅)

  • 《春天原来是响的》
  • 春天来了,到处柳绿花红。水特别清澈,阳光特别明亮,小树都发了绿芽。我和爸爸在河边发现了一棵柳树。爸爸突然想起他小时候的故事,要为我做一个柳哨。我们采了柳树枝,他握住树枝,用力拧树皮。我说:“这样会不会弄坏呀?”爸爸说:“不会的。”拧下来的柳树皮,变成了一个长长的小圆筒,把小圆筒的一头捏扁,刮下外表皮,哨子就做好了。

    我开始按照爸爸教的方法吹柳哨,但是吹不响,爸爸也没有吹响,我们都有点失望,太阳要落山了,我们把柳枝带回家中。爸爸说:“我们再尝试一下吧!”我说:“好呀!”爸爸又把柳枝的外皮儿拧下来,做了一个哨子。他开始吹,这次柳哨居然吹响了。我高兴地说:“好棒呀!”爸爸又吹了一会,把发现的技巧告诉我。他说:“哨子在嘴巴里只露一点头,这样就可以吹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刻苦练习下,终于把柳哨吹响了。柳哨的声音清脆明亮,一短一长,一长一短。在爸爸的启发下,我蓦然发现,春天不仅是看到的百花争艳,生机盎然,而且她也是响的。

  • 《我敬佩的人》
  • 当鼠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中华大地上暴发和蔓延。为了山河无恙,为了百姓安康,习主席、党中央坚强领导,英明决策,十四亿国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抗击新冠心病毒的阻击战,保卫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值得我敬佩的人。

    今天,我且不说壮心不己的老院士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也不说无私无畏驰援武汉一线的白衣天使;还不说不辞劳苦的公安民警和基层工作者,单说一位为疫区主动捐款而不留名的普通人:

    一天上午,一位两鬓斑白的环卫退休工人,拎着一个纸包急匆匆地来到基层派出所户籍室,他小心翼翼地将纸包放在柜台上,认真地对工作人员说:“民警同志,请你把纸包里的东西转交给武汉疫区。”老人顿了顿接着说:“钱不多,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吧!”工作人员起身正要询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挥挥手,又匆匆地转身离开了。在场的民警立即打开纸包清点,一共有一万二千元现金。后来,这位老人被记者找到,面对记者采访,老人不假思索地说道:“现在武汉有困难,我也要出一份力。请不要问我的名字,更不要报道我。”

    多么平凡的老人,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感人的情景。我想,一个退休工人的养老金,每个月只不过两千左右吧,就算不吃不喝,要攒上一万二千元,至少也要半年啊!这位爷爷的“一点心意”比东海还深,“一份力”比泰山还重!这样的无名英雄,难道不值得人们敬佩吗!

  • 《年的味道》
  • 新年悄悄地携着渐渐变响的鞭炮声来到了我的身边。爸爸妈妈说,年是红红火火的;爷爷奶奶说,年是温馨幸福的;我说,年是快乐甜蜜的。那么,年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过年了,我跟着爸爸办年货。到处张灯结彩,红红火火。 在所有人的脸上都罩上了一层红晕,喜洋洋的。在漫天的红色海洋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家家户户的大门在红灯笼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温馨而亲切。亮了!亮了!红色的灯笼在一瞬间同时点亮了,新年的夜晚这才算真正来临。

    过年了,那方方圆圆的糖果是我的最爱。妈妈怕我跟老祖宗抢食,便会拿块冰糖哄我,看着那丝丝的甜意化成我脸上满足的笑容,也开心地笑了。

    过年了,奶奶的手艺夸一夸。方方的尺糕,圆圆的团子是冬日里暖暖的温情。蒸腾的热气伴着桂花的香味,打着旋儿升上空中,满屋子飘香。白白的、红红的、圆圆的、方方的,一口咬下,便是满嘴的香甜。

    过年了,我总爱在巷子里奔跑,听那啪嗒啪嗒的脚步声,看那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与小石桥勾勒出一幅秀丽的画。手里拿着几串红红的糖葫芦,呼朋引伴,一起去菜园里做游戏,你追我喊,不亦乐乎!

    过年了,哪个小孩不喜欢烟花爆竹。每次听到烟花吹着口哨升上天空,我总爱停下来,看那圆圆的烟花绽放在漆黑的夜空,如花一般绚烂。我们放着小鞭炮,奔跑着、追逐着、欢悦着。

    过年了,我忙着给家人拜年。每次去给人家拜年,敲敲门,双手抱团,说道,新年好呀,祝您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瞬间,原本空空如也的小皮包里就满盈了。一个个红包,个个鼓鼓的。大人们聊得欢,孩子们数得欢。

    新年承载了多少的回忆,也承载了多少的期盼!当2020年的新年钟声敲响,我们不是又可以品尝到这红红的、美美的、甜甜的年味。我爱我家,我更爱我家的年味。(作者系平湖市实验小学510班学生,指导老师李红芳)

  • 《读《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有感》
  • “不可思议的想象、不同凡响的夸张、不可复制的喜剧”。这就是这本书的风格。

    本书作者是杨鹏,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出版作品一百多部,记一千多万字。

    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主人公杨歌意外得到一个由纳米机器人组成的粉色小球,纳米机器人由此进入杨歌体内,使其身体发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变形:有时变成大甲虫,有时变成长腿巨人……通过爸爸发明的药水,杨歌学会了控制纳米机器人。不料,坏人猴子掌握了纳米技术,企图统治世界。于是,正义与邪恶双方展开了一场恶战。这本书充满了幻想,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竟使我几个钟头就看完了。虽然看得很快,但并不是囫囵吞枣,且还使我受到了启发:人,就应该拥有幻想,不然整天在平淡而无味的生活中“遨游”,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相信,幻想会出奇迹。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验证了我的说法。就如书中说到的纳米技术,现在生活中也有,但这起先都是科学家们的幻想。如果没有幻想,就不会有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也不会有那一系列的奇迹了。再说,哪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不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呢?

    再如,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 他们又何尝不是通过幻想发明了飞机呢:他们躺在地上看鸟儿,想:要是我们人类也能飞就好了。自打这时,莱特兄弟就常常躺在地上看鸟儿是怎么起飞、升降和盘旋的。经过数次失败和改进后,他们终于发明出了飞机。

    幻想,给了我无限的遐想,我相信,幻想总能出奇迹!

  • 《祖国,我为您骄傲》
  • 就在鼠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例例上升确诊病例,不断升高的死亡人数……这无一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形势已异常严峻,为了避免疫情扩散,武汉最终决定封城。空荡荡的城市,人心惶惶。病毒肆意扩散,在华夏大地,涂炭生灵,力图将人类击溃。但它又怎么知道,封城永远锁不住人们之间相互关爱和为消灭病毒而奋斗到底的决心。

    一封封白底黑字的申战书,一个个毅然的血红手印,除夕之夜从全国各地来的医护人员乘高铁、专机,进入这个只进不出的城市,带着医疗设备义无反顾的前来支援。各处正处于休假的工作人员,听从单位安排,坚守在每一处卡点。顶着凛冽的寒风,顶着无比的疲惫,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漆黑的夜晚,都坚决不放过任何一处漏网之鱼。白衣天使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器具,一工作就是六七个小时。为节省防护用品,他们六七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白大褂的背后,是被口罩压出的一道道触目惊心的勒㾗;手套的背后,是水泡,是密密麻麻的疹子,是被消毒水腐蚀得伤痕累累的手。在这背后,体现了中华儿女多少责任和担当!

    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前往武汉慰问医护人员,并当即承诺解决武汉市物源短缺的情况,当天下午就送到了支援物资。曾有人计算,一位冠状肺炎感染者从住院到出院所需要的钱,低则十几万,高则几十万,这些费用统统由国家出资。如果没有这条政策,将有多少无辜的人离去,将有多少人为了治病而倾家荡产。医院不够,国家迅速召集工人修建医院,拥有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十天就拔地而起并交付使用,十八天建好1600张床位雷神山医,数千名建设者应战,与疫魔竞速、与精准阻击,这就是惊人的中国速度!床位不够,方舱来凑。无数志愿者连夜摆床,摆设施,使收纳病患人数大大增加。口罩防护服不够,十几家企业改生产口罩、防护服,让口罩、防护服数量宽裕了许多。有钱的国家不可怕,有凝聚力的国家才是最可怕的。

    中国采取的应急措施,使得国内新冠肺炎人数大大减少,许多地区纷纷清零,国内形势大好转。当国内疫情持续好转之时,全球却疫情肆虐,许多囯家救治能力不堪重负。俗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当即向曾经投之援手的国家回报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自己一切来帮助。一省救援一个国家,中国向巴基斯坦、意大利、伊拉克、伊朗伸出援手,即是投桃报李也是奋力自救,这就是一个伟大祖国的担当,一个伟大强国的风范!我为出生在这样一个国家而骄傲。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出自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五言古诗,作者孟浩然,年代盛唐。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注释

    ①山光:傍山的日影。

    ②池月:池边的月色。

    ③东上:从东面升起

    ④开轩:开窗。

    ⑤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⑥恨:遗憾。

    ⑦感此:有感于此。

    ⑧中宵:整夜。

    ⑨劳:苦于。

    ⑩梦想:想念。

    译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

    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

    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

    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

    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

    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诗文赏析】

    本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只是不觉中生出了没有知音的感慨,以至梦中都会苦苦想念。诗人描写感受细腻,语言流畅自然,寄情于景,韵味十足。

    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王维《鹿柴》这两句诗以人声反衬空山静寂,以动显静,情韵悠远。

    全诗: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意思: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影映在青苔上。

    赏析: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隐居辋川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是辋川的地名。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这首诗是诗、画、音乐相结合的和谐,幽深境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