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飞回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15:51:01
  • 团结就是力量
  • 冬天快到了,大雁们准备飞回南方。一只小雁乘大家不注意,飞走了。

    这时一只老鹰盯上了小雁,它紧追不舍。

    雁群看见了,连忙上去救小雁。它们齐心协力终于把小雁从“鹰口”中救出来了。

    被救出来的小雁终于感受到了同伴对它的友好和重要,它再也不离开它们了。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全诗欣赏》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飞回。

    [译文] 秋风很急,天空高爽,猿猴悲哀地啼叫着;水中的小洲一片凄清,满地白沙,只有那鸟儿在飞来飞去。

    [出自] 杜甫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秋天重阳节。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渚:水中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叶。

    萧萧:模拟木摇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生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潦倒:哀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

    译文1: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译文2:

    风这样急,天这样高,猿猴的叫声是如此悲哀;水这样清,沙这样白,鸟儿飞去又飞回。那无边无际的树林里,落叶萧萧飘落;那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浪涛滚滚而来。在这悲凉的秋天,我离家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在这思亲的节日,我拖着病体,独自一人缓步登台。生活真是太艰难了,痛苦和烦恼使我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再加上病体潦倒,最近竟连一杯苦酒也不能喝了。

    赏析:

    《登高》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颠沛夔州时期所作,其时安史之乱虽然平定数年,但关河以东局势越发混乱,肘腋之间宦党日强朝纲日废,后庭方寸吐蕃弄强回纥嗜欲,天下大势实在悲观。杜甫满腔国热情,一身耿骨义气,不但客寓夔州,而且沉疴日起,惶惶终日,自认重见社稷光耀朝纲振奋天下益安苍生乐享,怕是此生无望他生未卜,其萧索落寞悲愁苦涩可以想见,正是这种绝望孤寂悲苦无端的心境,在767年那个秋天,直接催生出千古七律第一的《登高》。

    《登高》其诗,八句皆为偶句,在律诗中已属少见,而其手拈来,卓然成章,巧夺天工,全无痕迹,似无心为之,竟浑然天成的通脱磊落,又足令赏诗者击节赞叹做诗者废然忘返。下面我就从结构上逐句分析一下,以资方家斧正。

    全诗以“风急”起句,不但抓住了了夔州峡口高秋之际的自然气象,更直接映衬出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主观情景,直接把读者带入诗人壮怀激荡的精神世界中。接下来的“天高”为“风急”提供了一个阔大无畴的背景空间,令长风激荡恍如天籁飞鸣,寥寥四个字便已有冲洒天地的磅礴声势,同时更为明确地凸现了诗人长空般阔大的襟怀和疾风般激荡的心绪之间相得益彰的恢宏气魄。但是这不是一种令人欢欣鼓舞的恢宏气魄,而是一种沉郁苍凉,悲壮压抑的恢宏气魄,正是这种沉郁苍凉和悲壮压抑,让曾经唱和着李白那对未来不乏憧憬和向往的不远千里送轻舟的依依惜别的热切猿声,变成了风声呼啸中那痛彻心肠的哀鸣,“猿啸哀”因此成为全篇的题眼。在风急天高的寥廓江天之间,哭泣般的猿鸣仿佛也升入九天,与天风应和共鸣。

    如果说“风急天高”凸现了强势的动荡与碰撞,并籍此抒发了诗人胸怀激荡的内心世界,那么“渚清沙白”的静谧舒缓,便如天风激荡猿啸清扬的动感气氛中的一片清淡绿洲,为诗人的驻足提供一个稳定的空间,不但从字义上与风急天高形成工整对仗,而且在意境上也严丝合缝地成为上下偶句,既进一步衬托了风急天高猿啸哀的气魄声势,又从结构上到气氛上稳定了全诗的走向。当然诗人悲秋的情怀心绪的主旋律还是激荡的动感十足的,只不过这种静谧的意境将有些暴烈的动感转化为相对更从容更舒缓的有些悠扬的节奏,于是“鸟飞回”就成为水到渠成的静中有动的舒缓过渡。这种过渡将与“风急天高” 深深契合的诗人之心直接投射到另一番情景中。

    从风急天高到渚清沙白便是全诗第一个节奏,在动静交叠之际呈现出江天一体的深刻和谐的自然节奏,而这种节奏也恰恰是诗人内心深处胸怀激荡又渴望平静的深刻的内在节奏的曲折的投射。当然,这种让人叹为观止的节奏绝不是诗人刻意为之的节奏,而是老去浑漫与后融入诗人生命运动本身的下意识节奏。

    紧接着杜甫写下了《登高》中最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一句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渚清沙白,尽在眼底,飞鸟徘回,举目可及,似乎诗人的心情也因此从天风浩荡的激越中平静下来,但是这种平静不是一种简单的反弹和平庸的失落,继之而起的深沉的压抑感更是让这种悠扬的平静生出一种一默如雷的深邃感和震撼力。无边落木,萧然飘落,道尽了秋意遮天蔽日的苍凉,不尽长江,滚滚而来,道尽了世事蹉跎的沧桑,在尽在眼底举目可及之间,无边不尽陡然而出,直如异军突起,读来不由自主随着诗人一同扩大其心胸,开阔其眼界,不由自主痛感营营小我之渺小,滔滔物议之微不足道。

    诗人无意片面描摹自然景观之庞然大象,而是要在壮怀激烈的昂扬主观中寻找自然万象与内心的契合点,这种自我的悲剧意识的彰显突出体现在这个“来”字上。这个“来”字是一个完整充分的主观视角,将天地万象与个人主观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个人主观将天地万象摄收在主观之心中,这个心便是天人合一的大心,而非蝇营狗苟的小心,这个心便是可以容纳沧桑物易世事悲凉的千古同心,这个心便是可以承载苦难面对灾难躬行艰难而不轻言畏难的坚忍不拔的深深扎根于现实主义的伟大诗心。正是这样一个心将《登高》这个普通的悲秋题材熔铸成一个惊天动地烛照千古的激昂悲壮的伟大诗篇。诗人不是远眺无边落木飘落,俯瞰无尽长江东流,一个“来”字,便是无边落木尽入怀抱,无尽长江流泻心田,这种顶天立地的自觉,这种容天纳地的阔大胸襟,使全诗焕然生色,不仅空前,亦复绝后,成为百代千古七律最为第一的绝笔。

    当然,这种尽收天地万象的伟大诗心,并非一味收纳容摄的“贪婪”,而是吐纳自如的挥洒奔放。从万里悲秋中,我们看到了那磅礴大气的喷放与张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专写此心此身,心是悲秋心,身是多病身,但是身的有崖与心的无限再一次彰显了诗人的伟大与坚贞不屈,百年极言其去日无多,多病极言其每况愈下,但如此情形,其心不侮,尤心系万里,志念悲秋,恢宏气魄卓然大度不可一言以蔽之。流寓之客,多病之身,尤不能困厄这雄奇壮烈的诗心,江天浩荡,万里间关,诗人的情愫依然深沉宏大,恢宏鼓荡。登台一望,虽然也是故国千里的苍凉感慨,去国怀乡的忧思浩叹,岌岌乎去日无多的绝望孤寂,但无一能遮蔽洋洋乎万里悲秋的天地诗心。

    在此我们有必要着重提一下全诗的第二个节奏,那就是不尽长江滚滚来与万里悲秋常作客之间的节奏。滚滚来将天地万象摄收于心中,万里悲秋却形成喷薄而出的声势和气魄,这一收一放之间的节奏,其感染力尤胜于风急天高与渚清沙白那一动一静之间的节奏。一收一放之间,近乎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张则天地万象尽在胸臆,弛则壮怀悲情挥泻万里,吞吐之间,八荒千古,任意为之。正是收摄的壮大,铺垫出喷发的声势,正是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的尽归胸臆,蓄积出万里悲秋的浩荡襟怀。这收放张弛的节奏将颔联和颈联紧密地陶铸在一起,既挥洒自如纵横不羁,又凝炼有力浑然一体。反观后学者,为律诗者大有人在,其颔颈二联不是局促逡巡于井蛙之域就是放任汗漫于乌有之乡,或复言叠意,或不知所云,面对先贤,能无愧乎?

    杜甫人称诗之圣者,不能忘俗正是其赤子之心。昊天无极,秋高万里,长风鼓荡,江流千古,病身百年,客寓无期,凡此种种,都不曾磨灭诗人激情鼓荡的诗心,最后诗人还是以其本色道尽了登高悲秋的苦衷与心曲。艰难苦恨,词短意长,既有身世飘蓬的苦闷,更有国事艰难的怅恨,繁双鬓正道尽了诗人半生忧国忧民的内心苦难和亘古悲情。这里诗人并未把世事艰难与身心苦恨区分开来,而是混为一谈同作为繁双鬓的根源,从中我们似乎也略微可见,诗人的忧国忧民的忧思与丧乱无依的个人感遇已经水乳交融,混为一体,正如其赋诗运笔的老去浑漫与一般,他的爱国忧世的圣人之心也不再是主观能动的表现,而成为一种血脉交融的自然流露。这也许就是艰难苦恨繁双鬓之词短意长之最意味深长处吧?它不只是点明登高悲秋的题眼,也是诗人一生人事蹉跎与文字光荣的盖棺式的写照。

    当然,最耐人寻味的还是全诗最后一句。这一句与上一句势成流水,而又对偶颇工。早年我曾为潦倒所惑,以为是诗人刻意渲染自己的愁苦艰难,因此以为是全篇瑕疵。后来得知当时杜甫因肺病刚刚戒酒,新停浊酒杯云云是近乎白描的直书境遇,便对此句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前六句激昂震动,势隐风雷,第七句微言大义,以国运身世为憾,寄意深远,都曾一见之下便深深地震撼了我,那么这一句清新自然,率真质朴,实在不是当初少年如我能够深切体会的。在艰难苦恨繁双鬓的萧索中,不得不因病戒酒,想要借酒浇愁也不可得,这个纯粹个人性的缺憾,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是一个人暮年绝望感伤中的最大甚至全部慰籍,这中间的谈言微中举重若轻,无限悲凉,曲笔为之,尽在环中,实在是让人气夺。

    况且秋高万里,落木无边,伤时忧世,困病缠身,凡此种种,诗人慨以当慷,挥洒义气,志出八荒之表,神游六合之外,昂然举首顶天立地,吞吐天地的气魄胸襟,去日无多,尤不忘国难之伤,几近乎超人,突然转而为一杯酒感叹,平实亲切,自然真挚,既没有堂堂大言的矜夸,也没有飘飘高世的自许,而是一个平常的多病老人。这婉转跌宕的收笔,不更显得六句奔雷之势一句黍离之情的难能可贵吗?不更显得伟大的诗心生自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的惊心动魄与一往情深吗?这一句想要喝酒不可得的慨叹,宛如劫火度尽后的山青水碧,轮回出落后的鼻直眼横一般,每读一次都让我深深地感动,每读一次都让我重新品味太白固不可及,至如少陵又何尝可及的绝望慨叹。

    这就是《登高》,或者更确切地说这就是我对《登高》的理解。其实这也是一些点滴之见,我想对《登高》而言还有很多可说,但我才学见识有限,也只能言尽于此了。

  • 《残酷的婚礼》
  •  蝗螂夫妇办完婚礼,双双飞回自己温馨的“新房”,开始他们幸福烛之夜。 突然一声惨叫,妻子向正心花怒放的丈夫恶狠狠地扑过来。丈夫急忙逃跑,但无论如何也逃不出那凶狠的新娘的魔爪,他被抓住了。

     新娘张开她那满是锯齿形的牙齿的嘴巴,把新郎的头就吞进了肚子。接着,新郎的尸体就被新娘肢解成一块块的,然后,细细地品尝新郎的滋味。

     就这样,一场美满的婚姻被新娘子扼杀了。 蝗螂妻子吃完丈夫后,带着自己的后代到另一个地方培养新的一代“杀手”。

  • 《孔雀飞回来吧》
  •     “叮铃……”,“叮铃……”,电话一个接一个响起来。为了欢度2000年这个具有伟大意义的国庆,各地纷纷向我们这个设在云南哀牢山脉梨花山主峰的全国人工气候调节总站打来电户,让我给他们所在城市“设计”一个最美满的气候。

        人工设计气候,50年代属于幻想;60年代,已有人着手研究;,70年代借云雾人工降雨;80年代部分地收集和驱散云

        雾;90年代实现人工控制,完全按照人们的意识去安排。我所以被任命为人工气候调节总站的从长,这不仅因为我是一个气象专家,而且我那篇有关气候调节的论文,使我被公认为世界的气象权威。可是今天也不知怎么回事,人工气候的调节有点不灵。我心急如焚,我想,如果在这个重要的节日之前,不能提供人们所满意的气候,我会终身感到遗憾。

        我赶忙打开电子计算机询问各地气象数据。当显示到云南的西双版纳时,我不禁打个寒噪。这些数据不仅反常,而且还是一个恶劣气象的预兆。我立即约好一些气象专家,赶忙乘飞机往西双版纳飞去。

        这是我心目中的西双版纳吗?当我在西双版纳上空,俯视这一片大地时,不禁愣住了。我在初中二年级,曾参加云南省科协组织的生物夏令营,来过西双版纳,那时这里是多么令人神往啊!原始森林中有奇花异树、珍禽名兽,我和同学们都被迷住了。随队的科学家王叔叔告诉我们,西双版纳森林910万亩,不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因地处温带与热带交界,对中国、亚洲以及整个北半球气候的改善也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王叔叔又痛心地说,可惜的是,人们不注意保护植被,这个大森林,每年以20万亩的速度消失,如果这样消失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而现在,我眼前正是这一幅可怕的景象:光秃秃的山上裸露着灰黄的岩石,那红紫相间硬硬的土地也被切割成七沟八岔,天空万里无云,见不着一只鸟,而过去,这里曾是孔雀的故乡,可现在灼热的空气似乎使人在飞机上也感到窒息。

        下飞机后,在酷热的天气下,我的心情更沉重。因为,我们以往所以能改善各地气候,主要是从西双版纳上空调来大量云雾资源,而现在这个云雾的巨大宝库已经连一片薄云也见不到了。当地林业局局长沉痛地说:"1961年周总理来西双版纳视察时,就提出过毁林对人类生存将有严重影响的警告。但几十年来,毁林的速度一直没有减慢,尤其于站长那篇人工气候调节论文发表后,大家都以为森林没有必要了,所以毁林的速度加快了。”局长说完,大家的眼睛一下子盯上了我,有的眼光似乎在询问、有的眼光里充满了怨恨。

        没想到我这一时之误,竟会造成今天这么大的危害,我难过他低下了头,那悔恨的泪水直往下不停地流。再理想的人工设计,总不能离开森林、水源哪!我当时为什么就没有多想一层呢?我知道,要恢复西双版纳这片大森林,至少需要15年。而在这157年里,人们会年年、月月、日日埋怨我。

        “不能光哭啊!”负责华北一带气候的专家提醒我,“后天就是国庆了,总不能让首都过分干燥哪!”

        我们大家朝全球气象图围了上来。通过讨论,最后决定从南太平洋上空调来2万立方公里浓云,暂时解决一下东北、华北的气候干燥问题。当然,从数千公里外调运,这要付出一笔非常巨大的能源费用。

        啊!西双版纳,我是多么希望象征着吉祥的孔雀再飞回来呀!

  • 《飞回故国》
  •     南京有些街巷的名字,抒情而古典。如长干里、白鹭洲、乌衣巷、朱雀桥……经过这些地方,我总觉心情有点异样,眼睛老寻望家家门媚上的白字蓝底的搪瓷门牌,好像在认取我的老相识。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然是因为古人留下了那许多清诗丽词在起作用。如果没有唐人刘禹锡的这首诗,当我经过乌衣巷、朱雀桥的时候,亦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现在经过这里仿佛有所恋恋而屡屡回首,是我身临其境地在重温、在体味这首诗了。我想,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若寄信给天涯海角的亲友,信封上写着寄自乌衣巷或朱雀桥的第几家、第几楼,可真有点意思!而暮春三月,翩翩掠影于桥边、巷口的双双紫燕,不知可是刘禹锡诗中的燕子的后代,从遥远的异域飞回故国寻根来了?

        刘禹锡这首诗中的燕子,千百年来并没有获得人们多少情和理解,甚至在刘禹锡的笔下也带有椰榆的意味—“树倒瑚扬散”。我认为这不够公平。树倒了,瑚琳不散,更待何时!如果人与湖琳掉换个位置,就会懂得人对于瑚孙的嘲弄是如何不讲情理了。该嘲弄的是那棵树,它不该倒。树不倒,瑚孙们又何至于流离失所呢?同样的道理,我认为刘禹锡诗中的燕子,不失为明智派。试想,王谢望族的富贵豪华,与燕子何益?寻常百姓的清贫瘦寒,又与燕子何碍?。两者之间,在燕子都不过为了借得栖稳一枝之安而已。王谢的高门楼塌了下来,为它悲金悼玉一番,写篇诛文,唱支挽歌,自无不可,但若以为于塌倒在地的断砖烂瓦、枯木朽株堆上,仍可藉以营构自己的安乐窝,那甚至为“旧时王谢堂前燕”所不取。因为,连燕子也看得明白,为求得种族的生存、发展、繁荣昌盛。不可不择地而处。王谢故家的倾纪遗迹,不能提供任何方便,实远不如寻常百姓的茅屋低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