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胜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3-28 17:39:33
  • 《校园胜地作文400字》
  • 午间,阳光情不自禁的透出窗口,射向我们正听课的身躯,指引着我们向校园美景“鱼池”胜地......

    走进校园胜地,远远望去,几个长长又不清楚的红色生物在波光粼粼的水里游动着。近看,是小金鱼,我们沿着鱼池转了一圈,看见闲而自在的小鱼儿,又看见了在河面不断游动的小鸟龟,它伸长了脖子,仿佛在寻找些什么?同学们看到它,就像是几十年没见似的大喊。确实我也有些兴奋,因为我以前养过,可这次不一般,长着灰色的壳,黑黑的小头,细长的尾巴在河里摇来摇去的......

    本来是要回班级了,但保安叔叔叫走了几个人去给鱼喂食。我看着那鱼池里一大群小金鱼,穿着闪闪发光的红衣裳,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来游去可爱极了!有的摆动着尾巴,仿佛在展示自己那漂亮的尾巴;有的眼睛一直盯着我们,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同学把鱼食扔进去,刚落水面,瞬间就被鱼儿争先恐后的抢进嘴里。嘴巴一张一合,吐出大大小小的水泡,别提有多可爱了。

  • 《仙班奇人——捕蝇吴作文500字》
  • 一班胜地,人才济济,他们个个都叫我称奇叫绝。不过,要说我们班最奇的,就要属捕蝇吴了。

    捕蝇吴姓吴,因他捕蝇手法高超敬称他为捕蝇吴。

    自从捕蝇吴在某视频中看到了打蚊子的秘诀,便开始练习捕蝇大招,下定决心“为民除害”,不让蚊虫大军来进攻我们的皮肤。

    渐渐的,渐渐的,捕蝇吴练出了“绝世捕虫掌”、“超级踩蚊脚”、“猛虎扑蝇”等招数,那些蚊虫只要在捕蝇吴掌中“啪”的一声,或在脚底“咚”的一下,小蚊虫们便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夏天到了,气温渐高,蚊子们随时随刻准备饱餐一顿。厕所里、教室里、草丛里……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有一次下课,捕蝇吴去上厕所,一只不知好歹的蚊子在厕所里跳舞,绕着捕蝇吴飞来飞去,还时不时在他腿上咬一个红红的大包,捕蝇吴见了,怒发冲冠,眉毛都拧成了一个“川”字,抬起脚,又重重地往正悠然自得的小蚊子身上踩去。转眼,上一秒还到处吸血的小蚊子,下一秒就动弹不得,成了一团泥。

    另一次,自由活动时间,大家正热火朝天的讨论事情之时,又有一只蚊子开着它那架“直升机”来报父仇了,同学们都想尽一切办法也没有消灭掉它,大家无能为力。就是此时,人群中闪出一个身影,朝着蚊子一跃,蚊子都没能反应过来就命丧黄泉了。

    这就是这们班的捕蝇吴,真可谓是仙班奇人呀!

    【教师评语】好一群仙班奇人,好一个补蝇吴,阅读《俗世奇人》后,能记录自己的仙班奇人趣事,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读起来十分有趣。

  • 《游双湖公园》
  • 咦,这是何处胜地?树木郁郁葱葱,奇花异草芬香扑鼻,隐藏在绿树丛林之中的楼台亭阁,一座座古代风格的房子倒映在宛如一潭陈酒的水中,就像一幅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图画。哦,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景区之一——风景如画的双湖公园。

    双湖公园分东西两个湖,东湖大点,西湖小一点。我先走在东湖的小路上,双湖边上的绿树红花又像往年一样忙着梳妆打扮,散发出迷人的芬香,使人如痴如醉。这时候的双湖景色迷人,生气勃勃,好一幅秀丽的自然春景图!再走进西湖广场的左侧,那儿有一条小河,河岸上有一架大大的水车,仿佛一个摩天轮。再往前走,西湖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西湖的水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群小鱼游了过来,平静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水面上建起了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桥。站在桥上,远眺四周的美景,一座座古代风格的房子倒映在水中,就好像《西游记》中的龙宫,给水面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公园里还有一个特别的景区——罗汉院。罗汉院的门口有两座石象,两只石狮,看上去很威武,栩栩如生。进了寺院,有一个鼎立的香炉摆在院子的中间,上面刻有很多名人的名字。进了香房,有三个大佛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东西的墙上有十八罗汉的雕像……

    美丽的双湖公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次有机会,我还会再来欣赏的。

  • 《桃源胜地》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陶渊明描写《桃花源记》中的一处景色。我的家乡——定南,就有这样的一处“桃源胜地”桃花源!

    进入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两条小路。往左边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排排桃树映红了天边,犹如婀娜多姿的仙女。地上的石梯被“仙女”撒上了一层粉嫩嫩的花瓣。几只黄鹂鸟在枝头放声高歌,仿佛是在为“仙女”演奏一首首赞歌。到处都是鸟语花香,到处都是落英缤纷。

    往右边走,是一片竹林。弯弯曲曲的鹅卵石被厚厚的竹叶盖着,之能看清大致的模样。远处不时传来鸟叫的声音。叮叮咚咚的泉水清澈见底,溪水中夹杂着远处吹来的花瓣,形成“桃花流水”。

    两边小路的尽头是一条长满植物的“时空隧道”。隧道上方一条条的紫藤花垂下头来,像是顽皮的猴子,倒着把头伸出来,在向我们招手。许多说不出名的流苏形植物想窗帘一样垂下,仿佛要遮掩这什么。

    拨开“窗帘”,钻入耳朵的是一片静谧的景象。循声望去,是一个水平如镜的湖泊——如今,我终于体会到了“潭面无风镜未磨”是怎样的情景了。有一艘捕鱼用的渔船用的渔船停泊在湖岸上。因为湖上种了许多荷花,所以四周清香四溢。湖的中央坐落这一座小岛,犹如水晶框中镶嵌的一块翡翠。桃树围绕这小岛一圈。小岛的中央,许多奇花异草在上面纵横生长。桃花源以一个“书香阁”打上句号。人们可以在这里借书以及看书。

    这就是定南的“桃源胜地”,你喜欢吗?

  • 《我爱我家》
  • 509班我的大家庭,也是我们的学习胜地,这里,记录着我们一起玩耍的身影,也储存着我们欢乐的笑声。

    早晨,走进教室,我看着那干净整洁的教室,心情舒畅,静静地拿起课外书阅读,窗台上那几株植物和微风一起摇动,像和我们同学一起进入知识的海洋。

    “叮铃铃……”上课的钟声响起,我们开始诵读了:“无题——唐,李商隐……”随着我们的阅读,老师也踩着铃声走进了教室。我突然看见几个同学,似乎是害怕地哆嗦了几下。因为他们和老师是“冤家路窄”的“冤家”。

    “叮铃铃……”过了约20分钟,下课钟声响起,我便走到他们的其中一个人面前说:“你们有什么好怕的?老师又不会吃了你!做你该做的事情就好了!”

    “才……才没有呢!你没有证据说我。”小蒙说,他一边说着,一边看着门口。这是因为他怕老师一下子就出来,在他背后帮他“按摩”。

    “那你自己知道,嘻嘻!”我笑着对他说。

    我们班不止是有玩耍、调皮之类的,还有乐于助人、大方、善良……

    一天,我正在写作业,写着写着,我的笔突然没水了。我只好“求救”我的同学,我向附近的同学借,可想借我的同学没有多余的笔。只剩一个人了,但她昨天和我吵架了。我去借,她会借吗?她会不会永远不和我玩了,千万不要呀!在我心想的同时,已经戳了戳她的背:“小黄,你可不可以借我一支笔呀?”我本以为她肯定不会借我笔了,但是我出乎意料的是她竟然大方地说:“当然可以呀!你如果喜欢,我还可以送给你呢!”小黄的笑脸真美,就像春天绽放的桃花。

    “谢谢你,小黄。”我拿起笔笑着对她说。

    现在,这支蓝笔我一直收藏着,这不只是一只蓝笔,也是我和小黄友谊的见证。

    509班充盈着浓郁的书香,装点着我们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我爱这个家!

  • 《游览了灵山》
  •  幻境灵山幻境是杭州著名的游览胜地。上个星期天我有幸去游览了灵山洞。那天,我们全家一齐乘车前往。到了灵山脚下,眺望山峰,向我们展示了它的风韵。山峰初醒,朝云出帕,在青青苍苍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流山腰,像仙女在轻轻起舞;层层叠叠、参差不齐的木若隐若现;盘旋曲折的阶梯一直延伸到最深处;清脆婉转的鸣声使这里增添了不少生机。我们踏上石阶,开始登山。到了山顶,大家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洞口矗立着几块巨石,映衬着洞顶部所镌刻的四个大字“灵山幻境”,人们争相爬上巨石拍照留影。我们迫不及待地进洞。

     洞里很暗,但两旁的山石里都嵌着五彩缤纷的迷幻灯,使洞内变得神秘,富有诗意。这是一条通道,有两米来长,大家缓缓地移动着脚步。洞里很静,只听见水的滴落声。慢慢地,洞里越来越宽阔。咦!这儿有只老虎。我不由得停了下来。奇怪!它为什么不叫也不跳?再细细一看,噢,我不禁嘘了口气,原来是一块石头。一眼望去,许许多多这样的石头虽都是瘦骨嶙峋的,却是那样的玲珑剔透,千姿百态,有的像骏马在奔驰,有的像水牛在饮水,随着自己的联想,那些石头都变成了“活生生”的。大自然真是杰出的雕塑家,竟然能使普通的石头变幻万千,塑造出如此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形象来。再往前走,看到了一个大柱子似的石钟乳一直伸到洞顶,上面的水珠缓缓落下。“滴—答,滴—答”,那声音像是沉重的叹息,又像是轻声地叙说。这个石钟乳上一丝一丝的条纹极为明显,再加上那“沉重”的叹息声,它看上去像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在回首往事。时间老人在它的脸上刻画了一条又一条的皱纹,其实这个巨大的石柱是由石灰岩一点一滴地滴下,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变成的。洞里还有无数个这样的巨大的石钟乳,石钟乳本来就很美,再加上赤青蓝紫橙等多种颜色灯光照耀着,散发出一种朦胧的色彩,不禁令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绕过“远古石柱”,踏上石头路向前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天然的大水池。碧绿、清澈的湖水使人禁不住弯下腰来掬水而饮。池边的石钟乳姿态各异,仪态万千,五彩缤纷。看,那上面有一个龙头,可不是吗?龙角,龙眼,龙嘴样样俱全,连龙须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在那块像龙头的石头下面还有一只成风凛凛、昂首长啸的“老虎”。这里就是“水底洞天”。那美丽的池子里据说是龙王的水晶宫。“妈妈,我上天梯了!”我欢呼着走到石栈天梯前,可一看,又有点胆怯了。天梯弯弯曲曲一直高到洞顶,崎岖不平。、但是全家人都摩拳擦掌,准备爬天梯,连年过甲的外公外婆也不甘示弱,大有一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在上天梯途中,石钟乳看得更清楚了,什么“双龙戏珠”、“麒麟迎客”、“飞鱼冲天”……在天梯上俯视下方,会有另一番享受,整个洞内云雾缭绕,水汽弥漫,闪烁着缤纷色彩,遗憾的是外婆不敢从这么高往下看。从天梯上经过一个小孔,不过这小孔也有半个人这么大了,沿着阶梯转弯,啊!前面竟出现了“蓬莱仙岛”!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假山”,山上有松柏、亭子,石山下是一潭湖水,有几个荷叶似的石头可供游人走过上前拍照,池里静静立着石头荷花,上面的山石缝里涌出一股泉水,形成瀑布,像一道千丈丝帛。而瀑布下有几只仙鹤在水的冲击下,竟然“展翅欲飞”了。一池水中,有静的荷花,动的仙鹤与瀑布,真是以静衬动,以动衬静,更显出瀑布的雄伟。前面露出一丝微弱的光线,猛地跑过去,眼前一亮。出了洞,我们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啊!洞外又是另一番景象:松柏成荫,巨石横卧,流水涂涂,碧如茵,瓦房林立,一派山间乡村风光,令人陶醉。

  • 《游览采石》
  •     安徽当涂的采石,是游览胜地,可是“采石”这地名的来历,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据说在三国赤年间,在当地jt}济寺掘井得到了一块五采的石头。那时,这种采石比较少见,人们把它视作宝贝,琢成香炉,保存起来。同时,把这地方取名为“采石”。至今算来,已是1 goo多年前的事r。采石有两处风景优美的名胜占迹。。一处是“太白楼”,一处是“三元洞”,它吸引着远近游客,我们一也是慕名而来的。 大年初一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走下了从芜湖开出的列车,来到采石。 我们先游览太白楼。听说很早以前太白楼座落在长汀边上,由于长江北移,所以如今太白楼前是田野和公路这楼(i二层,建造得雄伟、精致,虽然年代久远,风雨授蚀,有些地力-已驳落了,但仍然显出它不凡的气势。

        正中石门上面的匾额写着:“唐李公青莲祠”。进门便见 一幅巨大的国画,题为《李白望天门山》。我想,当年李白站在附近山巅,远眺天门山,见大江劈山而过,艳阳在浩森的水面上跃起,远处白帆点点,那宏伟的气势促使他欣然命笔:“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领略过这番诗情画意,我们来到陈列室。陈列的东西并不多,但很珍贵、有唐代制造的酒杯,有历代名人书写的李白诗篇。还有一幅画,给人印象至深。那画的大意是:唐明皇时,有一个国家派人来送上一封用他们的文字写的书信。当时,满朝文武竟没一个人看得懂。皇帝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只好把李白召来,解决这件难事。画面上,李白振笔疾写回书,宰相杨国忠为他磨墨,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

        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看,李白气宇轩昂,风度飘逸,举朝咸服。这当然仅仅是传说,但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李白超人才智的赞颂,对奸臣权贵的蔑视。 沿着太白楼前的公路向前走,还能看到峨嵋亭和李白衣冠家。我国有儿十种笔记小说记载着这种传说:李白穿着宫锦袍,月下泛舟采石江中,酒狂俯江捉月,不幸溺水而死。其实,李白是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任所上的,并不葬在采石。尽管这事实很多人知道,但大家还是乐于相信这位大诗人是俯江捉月溺水的,而且葬在采石。我想这原因,无非是《望天门山》的诗篇脍炙人日,那染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捉月”,更符合诗人的性格吧。 离李自衣冠家不远,便是“三元洞”。它又名“三官洞”。传说明朝有三个书生在长江中遇到风浪,进洞避难。以后他们先后考中状元,故取名“三元洞”。

        站在洞口,脚下就是汹涌澎湃的长江水。这儿的景色,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雨雾蒙蒙,都有着它独特的迷人之处。那天正遇上阴天,我们放眼望去,长江白浪滔天,江鸥迎风翱翔,远处天与地浑沌一片。收回视线只见在近三元洞的长江边,矗立着一块大石头,_上刻“采石矶”三字。啊,那不是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杀得敌人丧魂落魄的地方吗?这时,我从轰然作响的波涛声里,仿佛听到了人喊马嘶、刀击剑撞的声音。 天气渐渐阴暗下来,不一会儿,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但游览的人们,还是成群结队兴致勃勃地涌来。

  • 《石花洞游记》
  •     早就听说石洞是北京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我很想去游览一番。机会终于来了,今年暑假,爸爸到北京办事,顺便带我去玩,我央求爸爸到石花洞去,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乘车来到石花洞外,买好门票。沿着石铺的小路,向洞口走去。远远一望,一块巨大的石头立在洞口,周围绿掩映,游人如织。洞口写着三个鲜红的大字—“石花洞”。我无心看洞口的景致,真想一步走到洞中,看看洞里到底是什么样的。 走进洞中,只见一只威武的“迎客狮”迎门蹲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张着大口,好像正仰天长啸,显得威风凛凛。许多游人站在它身旁照像。我扶着狮子的头,让爸爸给我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绕过“迎客狮”,来到中洞。这里可大了,足有两层楼高,能容纳数百人。在右边的一块巨大的石头上站着雕刻精细的孙悟空,他手执金箍棒,两眼发光,威风凛凛,好像正在向远处眺望,看有没有妖怪。爸爸告诉我,孙悟空是玉皇大帝派来看守石花洞的,有了他,妖魔鬼怪就不敢到这里来兴风作浪了。 继续往前走,只见一湖清水,澄澈见底,水底盛开着一朵朵美丽的石莲花,在彩灯的照耀下,更显得五光十色,璀璨夺目,比真的莲花还要美丽。我正看得如痴如醉,爸爸指着旁边一个小石人说: “快看,王母娘娘在观看莲花呢!”我仔细一看,只见她小巧玲珑,栩栩如生。

        头上戴着金冠,身上穿着黄袍,好像在高兴地欣赏池里的莲花。 接着,我们又游览了“三彩石”、“玲珑塔”等景观。直到中午,我们才走出洞口。 回想洞中的处处胜景,我真感到恋恋不舍。我边走边回头,在心里不住地默念:“再见吧,美丽的石花洞,以后我一定再来看你。”

     

        【简评】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小散文,记叙了作者参观石花洞的经过,是一篇比较成功的习作。总的来说,本文有以下特点: 1.条理清楚。本文以游览的经过为序,写了“慕名石洞—游览石洞—离开石洞”三部分,条理非常清楚。 2.剪裁得当。对于文章的三部分,小作者不是平均用力,而是以第二部分—游览经过为主。石花洞中景观极多,作者又详写了 “迎客狮”、“孙悟空”、“王母赏莲”等景观,而略写了“三彩石”和“玲珑塔”。正所谓浓淡相宜,剪裁得当。 3.描写细致。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以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绘,使人读后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 《大明湖畔的荷花》
  •     大明湖是济南著名的游览胜地,而大明湖的荷更是从古到今,闻名遐迩的秀丽景观。 在炎热的夏夭,当荷花盛开的时候,去大明湖观赏荷花的游客便络绎不绝。一进园门,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便扑鼻而来,循着这迷人的香味望去,明镜般的湖面上,点缀着郁郁葱绿和娇娇艳红,湖光荷色,交相辉映,犹如一幅巨大的图画映入游客的眼帘,其景色之美,令人赞叹不已。 划着小船观赏荷花,来到这生机盎然的荷花近处,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地覆盖了湖面,婀娜多姿的荷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微风吹来,频频摆动,像是群群美丽的少女在向游人们竞相展示自己迷人的风采。再仔细看,满湖荷花千姿百态,形象各异。有的荷花还只是一个花苞,白里透红的花瓣紧紧地裹在一起.被笔直的花茎高举着,极像一支饱蘸颜料的画笔,要在蔚蓝的天空中描绘美丽的图画。

        有的正含苞欲放,水灵灵的花瓣已见蓬松,显出了层次,活像一个可的宝宝张开了粉嘟嘟的小嘴,淡黄色的花蕊隐约可见。而大部分的荷花已经怒放,层层叠叠的花瓣向四周舒展开来,花瓣的底部是白色的,向上逐渐由浅粉转为桃红”那造型的精致细腻,色彩的明快娇艳,令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在盛开的花瓣中央,有的还只是一簇鹅黄色的花蕊,有的已经长成了嫩绿色的小莲蓬。 再看那绿色的荷叶,由一根根细长的茎托出湖面,大的如盆,小的如盘。叶面平展柔润,像是有一层蜡制的乳色薄膜罩在上面,也许就是这层薄膜的作用,当水溅上去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个晶莹透亮的小水珠,随着荷叶的摆动,滚来滚去,在阳光的照耀下,极像一颗颗珍珠放射出夺目的光亮。这一美丽的蛾象,引起游客们的极大兴趣,纷纷把湖水拨向荷叶,不断制造出一批批大小不一的“珍珠”,湖面上不时荡起一串串欢快的笑声。

        荷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它的全身都是宝。荷花的果实莲子是一种高级补品,莲藕可以做菜,也可以入药。据大人们说,就连荷叶也是早年济南市人用来包裹生熟食品的材料。 荷花自古以来,以它高洁素雅的风格为历代的文人墨客所称颂,留下了无数千古不朽的绝句。其中以“出污泥而不染”最为精彩,它以荷花来赞喻那些能在污浊险恶的环境中保持高风亮节的英雄。千百年来荷花精神教育、感奋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_ 明湖荷花将以它绝美的形色和清廉高尚的品格一道留芳万代!

  • 《顽强的开拓者》
  •     九华山,不仅以佛教胜地名闻遐迩,同时也以它的优美景色吸引着八方游客。东岩云舫的悠悠古钟,婉植林里的点点木鱼,天台正顶的晓日东升,无不使人驰魂夺魄,心游神牵,然而,最使我难忘的却是一条石溪。 从九华街上天台,过了回香阁,顺石径而下,荫翁郁,峰回路转,快到中阂园时,便听见轰轰隆隆的声音。走上一会,出现在眼前的便是一条小溪。小溪无名。因为多石,我们便称它石溪。我们站在溪上的石板上,溯流望去,只见儿丈扁的瀑布飞流直下,跌入溪中。

        侧耳谛听,隆隆之声里还夹着胃出石缝的溪流的泪担之声,象长颈的空瓶浸在了水中。青山把浓浓的青黛色投进溪中,斜射的阳光透进山谷,溪上的水筹便映出一圈一圈的光环,五颜六色。最有趣的要数这溪中的石头了‘也许由于水流长年的冲刷,它们一律很光滑呈深褐色,有的如老牛饮水,有的象烈马振秦,有的似金猴望月,还有更奇特的,裂开的石缝问竟仲几朴兴绿松枝来,恰似梅鹿的双角,真是千姿百态,令大遐想万千。

        同伴告诉我,据志记裁,这里本没有石溪,有的只是一挂细瘦的山泉。后来,不知经过了多少年辛的冲、开拓,一条山泉才变成了今天这条浩浩荡荡的石溪,它冲走了泥土,清除了淤塞,开通了遨路…… 我的心头倏地一震。呵—石溪,顽强的开拓者,你使我明自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人生,不就应该象你这样,去奋进,去开拓,去拼搏吗?虽然,我们生活的小溪有时回旋,滞塞,甚至有过低沉的呜咽,痛苦的沉默,而更多的时候,不正应谈象你这样,去一路高歌,奔腾向前吗 感谢你,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