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记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1-04 08:01:58
  • 《一次跳蚤市场留在我的记忆里》
  • 童年的趣事如同夜空中的繁星,多得数不清。它们有时藏在一只破旧的风筝里,有时藏在一个不慎砸碎的鸡蛋里,而在我心中,有一段趣事始终与学校组织的一次跳蚤市场紧密相连。每当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那一天的场景便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那天晴空万里,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息,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有的同学开怀大笑,笑声清脆悦耳;有的同学蹦蹦跳跳,像一只灵活的小猴子;还有的同学每隔一会儿就会摸一摸口袋,确认自己带的钱没有丢失。所有人都在为即将开始的跳蚤市场做着准备,期待着这场特别的活动。

    我特意带了整整20元钱,心里却悄悄琢磨着:“该买点什么好呢?”正当我思索之际,广播里传来了通知——跳蚤市场活动将在操场上正式开始。同学们立刻欢呼起来,大家有说有笑,快步朝操场的方向奔去。跑着跑着,我突然有了主意:“对了,买书!”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地朝着卖书的区域跑去。

    就在这时,一个戴眼镜的大哥哥拦住了我。看他的模样,约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他轻轻搭着我的肩膀,笑着问道:“小朋友,你要买书吗?我这本《少年航空军》特别好看,只要 5 元一本哦!”我看了看书名,觉得这应该是一本讲述军人故事的书,顿时产生了兴趣,便老老实实地递给他 5 元钱。可没等我接过书,他却又开口说道:“小朋友,你少给了1元钱哦。”那时我年纪小,记性也不太好,听他这么一说,便傻傻地点了点头,又补给他1元钱。拿到钱后,那个大哥哥转身就像猎豹一样飞快地跑走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反应过来自己可能被骗了,可再四处张望时,早已不见他的踪影。尽管心里有些失落,但我还是继续在跳蚤市场里挑选,最后又买了4本书,加上最初这本,一共收获了5本书。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那次不小心多花了1元钱,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读了那些从跳蚤市场买来的书,难道不会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吗?这次跳蚤市场的经历,就像我记忆中一颗格外明亮的星星,不仅让我收获了心仪的书籍,增长了见识,更让我明白了许多成长中的道理。直到如今,它依然是我童年记忆里一段珍贵而难忘的时光。

  • 《抹不去的记忆》
  • 那是个寻常的傍晚,我和小伙伴在小区里追着李奶奶家的小泰迪“妞妞”疯跑。也不知是谁先起的头,我们一路边追边喊,从楼道追到花坛,最后那小家伙竟“噌”地蹿上了楼顶。

    楼顶黑漆漆的,只有几扇窗户透出微弱的光。眼看就要追上“妞妞”,我突然脚下一绊,不知是谁扔的石头让我重重摔在地上。膝盖和手掌瞬间传来火辣辣的疼,后脑勺“咚”地撞在水泥地上,眼前顿时金星乱冒,天旋地转。

    “不好啦!”小伙伴们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把我扶起来。我头晕得厉害,只能扶着墙一步步往家挪。推开家门时,妈妈正在厨房炒菜,一见我这模样,锅铲“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她冲过来紧张地问:“怎么回事?”我抽抽搭搭地说完经过,她二话不说,立刻弯腰背起我就往楼下跑。

    夜风吹得急,我趴在妈妈的背上,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奔跑时急促的呼吸和微微发颤的肩膀。眼泪忍不住往下掉,妈妈却跑得飞快——医院离小区不远,可那五六分钟里,我觉得她像在和时间赛跑。

    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只是皮外伤和轻微脑震荡,我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回到家,妈妈顾不上换下被油烟熏脏的围裙,先打来温水给我仔细擦脸,又端来温水一勺勺喂我喝。

    那晚,迷迷糊糊中,我听见爸爸妈妈在客厅小声商量着要请假照顾我,还感觉到有人轻轻走到床边,小心翼翼地给我盖上被子,指尖拂过我的额头,满是温柔。

    如今,每次在小区里看到李奶奶和那只活蹦乱跳的小泰迪“妞妞”,我都会想起那个傍晚妈妈背着我奔跑的身影,想起她看到我受伤时眼里的焦急与心疼。原来,那摔跤的疼早已被时光冲淡,唯有妈妈的牵挂,成了我心底最抹不去的记忆。

  • 《裹着甜香的记忆》
  • 看到实践作业清单上“搓汤圆”三个大字,我愣在原地——长这么大,汤圆都是从超市货架上拎回来的,自己动手搓?能成吗?带着满肚子的疑惑,我决定周末跟着妈妈挑战一回。

    周六下午,厨房台面上摆好了糯米粉、温水和南瓜泥。我深吸一口气,先往糯米粉里倒温水,可手一哆嗦,水倒多了!粉瞬间变成黏答答的糊,牢牢粘在我手上,甩都甩不掉。“别急呀,”妈妈笑着递来干糯米粉,“就像你做数学题,步骤错了就调整,加粉再揉嘛。”我学着她的样子,一点点加粉,反复揉搓。十几分钟后,终于把粉团揉得光滑又有弹性,黄嫩嫩的一团,像块软乎乎的彩泥,在我手心微微颤动。

    真正的挑战是搓汤圆。我揪下一小块粉团,想把它搓成圆球,可这小家伙要么从指缝间“溜”走,要么被我搓成扁饼,还有的干脆裂了缝。我忽然想起劳动课上学的“均匀用力”,于是屏住呼吸,双手轻轻合住粉团,小幅度来回揉搓。渐渐地,粉团在掌心滚成了圆溜溜的小球,像一颗黄色弹珠,在光线下闪着细腻的光泽。我兴奋地举给妈妈看,她眼睛弯成月牙:“有进步!”

    妈妈把汤圆倒进锅里,它们在沸水里浮浮沉沉,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灯笼,在碧波里晃悠。煮好后咬一口,软糯的粉夹着南瓜的甜在舌尖慢慢散开,一直暖到心里。

    从手忙脚乱到做出像样的汤圆,这次尝试让我明白:很多事看着难如登天,可只要大胆迈出第一步,用心琢磨着做,就会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这份裹着甜香的记忆,也成了我成长里一颗亮晶晶的糖。

  • 《抹不去的记忆》
  • 在我的记忆匣子里,一段与小猫相伴的时光如同一颗莹润的珍珠,任岁月浪潮如何冲刷,都熠熠生辉,难以磨灭。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一阵微弱的“喵喵”声钻入耳中。循着声音望去,角落里蜷缩着一只瑟瑟发抖的小猫。它浑身脏兮兮的,毛发因寒冷结成一绺一绺的,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警惕与恐惧。心底的怜悯瞬间漫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回了家。

    回到家,我给它洗了个温水澡,用吹风机吹干毛发时,它温顺地窝在我怀里,软乎乎的模样一下把我“萌化”了。我给它取名“布丁”。从那天起,每天放学,它总会第一时间跑到我脚边打转,“喵喵”叫着蹭我的裤腿;我写作业时,它就安静地趴在书桌上,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我,偶尔伸出粉嫩的小爪子轻轻碰一下我的笔尖,给枯燥的学习时光添了许多暖意。

    可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一天清晨,布丁突然不见了。我翻遍了家里的每个角落,问遍了邻里街坊,却始终找不到它的身影。我趴在沙发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地落。

    如今,布丁虽不在我身边,但它带来的温暖与欢愉,早已在我记忆里生了根。每当看见街角慵懒的猫咪,我总会想起布丁,想起那段充满毛茸茸暖意的时光。

    这段与布丁相伴的记忆,是我心底最柔软的珍藏,永远在岁月里闪着光。

  • 《老桐树下的五块糖》
  • 记忆追溯从前,那是故事开始的地方......校门口老桐树又落叶了,我攥着皱巴巴的满分试卷,站在树下踮着脚望着爷爷的到来.以前我考得好,爷爷准会在这里等我,手往棉袄口袋里一掏,摸出五块糖来,笑眯眯的把眼角的皱纹都挤成菊花了.爷爷带来的糖有橘子味,草莓味,花花绿绿的摞在我手心里,糖纸上还带着他身上的暖,吃了一颗感觉全身都暖和了。他总是笑着揉着我头,说:”五块糖,甜五次,奖励我的乖孙女.”我含着糖,连走路都蹦蹦跳跳的.糖在嘴里慢慢融化,我的心也在跟着融化,爷爷跟在后面还关心道:”跑慢点!别摔跤啦!

    风把树叶刮得哗啦响,我低头数着地上的落叶,一片,两片......我班的同学问:”你在这儿干嘛?”我摇摇头莫不吭声,心里疼疼的,鼻尖酸酸的,手里紧紧握着皱巴巴的试卷,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盼望着那句:”五颗糖,五次甜,我乖孙女真棒,可是我再也没有听到。

    盼望而来的糖也没有以前的甜,也没有以前的暖,就算再甜的糖含在嘴里也只剩下涩味,而以前等我的,是爷爷笑着递的糖,有着他身上的暖,有着他给我带来的爱,现在再也不是他来接我了,只有妈妈来接送。

    挪到家门口,脚步猛地顿住.院子里站满穿白衣服的人,都低着头,中间摆着一个沉沉的黑物件,风吹得发凉.我走到爸爸身边,我问他:”你还好吗?”他没有说话.我知道人在极度悲伤的时候是哭不出来,并且不会说话。

    当梧桐叶哗啦响时,我却只想起了”从此山水不相逢.”眼泪先砸在试卷的折痕上,晕开一小片一小片的湿痕,又”啪嗒.啪嗒"掉在衣襟上.心里凉得像没了温度的糖。

    爷爷的家里多了很多东西,多了一口棺材,多了一群白衣人,多了一个骨灰盒,多了一片寂静,多了一丝思念,多了一滴眼泪,却唯独少了那老桐树下给我带来高兴和温暖的爷爷......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了那珍贵的甜......那一刻让我懂得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 《门轴那声吱呀声》
  • 门轴的吱呀声,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童年记忆的大门。那细微而熟悉的声音,总能让我回想起母亲无声的关门,以及那段温馨而美好的时光。

    小时候,每当夜幕降临,我进入梦乡后,母亲总会轻轻地走到我的房间,帮我关上房门。但奇怪的是,那扇门似乎被施了魔法,门轴的吱呀声竟然消失了,只留下一片宁静。

    我那时总是很好奇,母亲是怎么做到让门无声无息地关上的呢?每当母亲来关门时,我的目光就像被磁铁吸引住一样,紧紧地盯着那扇门,想要揭开这个秘密。母亲的动作是那么熟练,双手交错间,门轴的吱呀声就仿佛被她藏了起来,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试着模仿母亲的动作,但总是做不到她那样完美。

    有一次,我趁母亲午睡的时候,偷偷地溜出了房间。正当我蹑手蹑脚地想要打开房门时,尽管我已经尽量让门轴转动的声音变得很小,但还是被母亲敏锐的耳朵捕捉到了。母亲醒来,轻声问我:“你要去哪里呀?”我支支吾吾地说:“我想去拿本书看。”母亲微笑着让我躺下,说:“等睡完午觉,再去看书也不迟。”我只好乖乖地照做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上了小学,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名在学校认真学习的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从不同人的关门声中,去揣摩他们的性格和心情。比如,我的舍友总是扬长而去,连门都不关,这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一旦下定决心就很难改变的人。而我的另一个好朋友,走之后总是大力关门,这或许透露出她平时可能有些急躁和冲动。

    然而,母亲那无声的关门声,却像是一缕微风,轻轻地拂过我的心田。它就像母亲无言的爱,无声无息却又温暖无比,像清晨的露珠滋润着我,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心中永恒的旋律。每当门轴轻轻发出细微的呢喃,总能将我带回到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那扇门轴本应发出吱呀作响的声音,但在母亲的手下却悄然消失,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这让我更加好奇,也更加敬佩母亲。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也终于明白了母亲那无声的关门声背后的含义。那是她用无数个温柔的瞬间,为我编织的一个爱的茧房。如今,我也会像母亲那样,在关门时放缓动作,让那门轴的吱呀声化作对往昔的温柔回望,也化作对身边人默默的关怀与守护。因为我知道,爱,有时候是无声的,但却能温暖人心,照亮前行的路。

  • 《惊弦凝韵:那扣人心弦的紧张时分》
  •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有许多第一次,但第一次钢琴考级的经历,就像一颗璀灿的星星,格外耀眼。

    考级那天,阳光炽热,我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跟着妈妈来到了考级场地。大厅里,许多和我年纪相仿的孩子都在紧张地练习着,那此起彼伏的琴声,让我的心也跟着"砰砰"直跳。我默默地坐在角落,一遍又一遍地复习着曲子,手指在膝盖盖上轻轻敲击,仿佛这样就能让自己更安心。

    "下一个,余伊涵!"随着老师的一声呼唤,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缓缓走向那架让我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钢琴。坐在琴凳上,我的手微微颤抖,轻轻触碰琴键,那清脆的声响仿佛在给我加油打气。

    我弹奏的第一首曲子是《练习曲》。刚开始,由于紧张,有几个音符弹得有些生硬。但渐渐地,我沉浸在了音乐的世界里,手指在琴键上灵活地跳跃,仿佛自己变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在音乐的天空中飞行。随着旋律的起伏,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又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森林之中。

    接着是第二首曲子《小赋格》。我努力让自己保持着优雅的姿态,将每一个音符都弹奏得清晰而优美。当第三首曲子《至爱丽丝》的音符缓缓落下,我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走出考场,妈妈焦急地迎了上来,问我考得怎么样?我笑着对她说:"我觉得还不错!"虽然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但这次考级让我明白了,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努力去尝试,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 《砖缝中生长的竹子》
  • 在我的记忆深处,奶奶家的后院宛如一个藏着的小小绿洲。几棵竹子倔强地生长在门后的砖缝之中,它们像是被世界遗忘的精灵。

    瞧,它们的身体被挤压得扁平,却依旧不屈不挠地向上伸展着。那一节节的竹子,青翠欲滴,好似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精心雕琢出的艺术品。即便生长在如此狭小逼仄的空间里,它们依旧挺直了身姿,努力地向上生长。当一阵阵微风轻轻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奏响了一曲曲激昂的生命赞歌,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这些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的竹子,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形态,变得随圆就方。它们从不抱怨环境的恶劣,只是默默地适应着,拼尽全力去争取每一寸阳光、每一滴雨露。令人惊叹的是,即便生活在砖头的缝隙间,饱受日晒雨淋、尘土堆积的折磨,它们的外表虽已斑驳不堪,但内心那份不服输的顽强精神却熠熠生辉。这,便是生命力最真实的写照,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爷爷总嫌弃它们不美观还占地方,便时不时地砍掉几棵。然而,每到春天,一场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土壤里便会有许多小笋悄悄地探出尖尖的脑袋,像一群调皮可爱的孩子在玩捉迷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每次回老家,我都喜欢漫步在这片竹林里,感受着竹叶轻摇,微风拂面,那一刻,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悠然又自得。

    妈妈见我如此喜爱竹子,便买了一盆翠竹放在家里。这盆翠竹小巧玲珑,仅有二十厘米高,叶子青翠欲滴,宛如被精心呵护的掌上明珠。竹身光滑如玉,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打磨。它生机勃勃,十分好看。然而,这份美丽背后却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娇弱。每周都要按时施肥浇水,每天的光照时间也有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原本翠绿的竹叶就会枯黄卷曲,失去生机,最终衰败凋零。

    每当看到这盆需要精心打理的竹子,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奶奶家后院里那些挺拔的翠竹。同样是竹子,只因生存环境的不同,命运竟有天壤之别。前者如同温室里的花朵,需要精心呵护,稍有闪失便会萎靡不振;后者却坚韧不屈,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蓬勃生长。正如郑燮所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应当像在砖缝中求生存的翠竹一样,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要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勇往直前,向上生长。

  • 《王家大院的夏日记忆》
  • 夏日如金,蝉鸣贯耳。我与母亲踏进山西王家大院的那一刻,仿佛钻进了通往幽深岁月的时光隧道,穿梭到了一座雕梁画栋的庭院。放眼望去,整座大院在明澈阳光下默默诉说着昔日荣华。

    跟随无数游客,缓步其中,目之所及,无处不是雕刻的盛宴。房檐屋顶、门框窗棂、廊柱扶手以及墙壁的砖石上,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刻。这些砖雕、石雕和木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其中我对两幅石雕印象深刻。

    行至东院时,一幅石刻《乳姑奉母》倏然吸引了我的视线:年轻妇人低首侧坐,衣袂轻垂似有无限温柔,她正将自身乳汁哺予白发婆婆。老婆婆脸上交织着感动与不忍,皱纹间满溢着难以言喻的温情。为防一旁嗷嗷待哺的小儿添乱,侍女手拿叮咚作响的拨浪鼓逗耍,引开小儿的注意。看着这幅图,我虽难以置信,脑海中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乌鸦反哺的画面。原来生命之河奔流不息,正是因了这般反哺的深情。

    前行几步,一方石雕《吴牛喘月》赫然在目:来自南方的水牛,身骨强壮,却蜷缩在清冷的月华之下。它粗重的喘息和惶惶的眼神,映射出内心深处的担忧和恐惧。据导游讲解,当年王氏子孙做官经商,历经二十一代而经久不衰,就是藉此石牛警醒自己,世路之险,需如履薄冰,慎之又慎方能行稳致远。

    归途中,回想那温情哺乳的故事和石牛警醒的姿态,我蓦然领悟,王家大院的雕刻不仅止于雕琢之巧,更是将“孝”的暖流与“慎”的智慧化入其中,如不灭薪火代代相传。

    老师点评:山西王家大院,素有“美在雕刻,魂在雕刻”之说。小作者以“雕刻”为核心切入点,选材极具眼光。王家大院雕刻繁复万千,他却巧妙聚焦于印象最深的两幅,以“以小见大”之法,让读者得以“窥一豹而知全身”,轻松领略建筑的精髓。更难得的是,小作者不仅清晰叙述了雕刻的具象内容,更深入挖掘出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让文字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

  •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 那只生锈的金风铃,如今依旧挂在我心中。曾经“叮叮”的清脆声响,如今却变得厚重模糊,似被岁月蒙上一层纱。

    每次在花园遇见风铃的主人——小雨,她总会拿起那只叮当作响的风铃,轻轻晃荡。明亮的声音在风中流淌,好听极了。那时小小的我,满心渴望拥有这个美妙、金灿灿的风铃,却因羞涩,整整一个月都不知如何开口。

    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小雨带着风铃来找我玩。看着风铃在她手中叮铃轻响,我脸越憋越红,紧张得结巴:“小雨……能、能借我玩一下吗?”我实在不敢提“送”字,毕竟她也那么喜欢这风铃。小雨的回答却出乎预料:“可以呀,拿去吧!”她伸手递来,我小心翼翼捧着,轻轻摇晃,“叮叮叮”,清脆声直直钻进灵魂。正沉醉时,小雨奶奶唤她回家,我恋恋不舍归还,可那声音,仍在灵魂深处回荡。这一切,都被小雨看在眼里。

    后来,小雨每天来找我,都把金风铃给我玩。“叮叮叮”的声响,成了我童年不可或缺的音乐。

    那周三的下午,小雨来了,手中却空空。她红着眼说:“我得搬家了。”“啊?”我一阵失落,轻声道“再见”。转身时,泪水涌出眼眶,拖着沉重脚步走远。

    回到房间,瞥见窗口那抹熟悉身影——是那只金风铃!泪水瞬间倾泻。

    小雨把它留给了我。

    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忘不了小雨,更忘不了金风铃“叮叮”的声响,在记忆深处,轻轻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