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史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19 13:39:13
  • 《以我之浪花 筑国之巨浪作文》
  • 我打碎历史书,翻阅祖国一生的波澜壮阔,装下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圣火,看他从远方缓缓驶来。看他烈焰涅槃,看他河清海晏;看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皆是脊梁。看我神州大地,一丝一念皆是未来。看我浩浩九州,一文一墨皆是骄阳。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有智者事竟成。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看那滚滚向前的车轮,那在树荫浓密处躲着的夜鹰,旭日东升,阳光照射在每一寸土地上。思想,它在等。信仰,它在醒。那是李大钊改造世界的少年中国,是邹韬奋始终心怀祖国的守望,是徐志摩和戴望舒制造翅膀的使命感和飞行的成就感,是杨沫憧憬未来、寻求真理的青春思想 。少年的我们正值豆蔻青春,风华正茂,意气纵横,我们的理想是诗,理想是梦,理想是远方的田野。

    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今天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肩负着伟大的时代使命,未来的中国,有更多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书写,有更多美好的奇迹等着我们去创造。少年有志,国家有望。

    一束微光,一川星斗。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亦有责。历史的长空总闪耀着点点责任坚守的微光:厮守敦煌一眼千年,困居囚室写就诗篇,鼓励学生立志强国,为国为民壮怀激烈。叹古今,中华民族从不缺默然静守的人、热血请命的人、报国赴难的人,他们的微光阵化为繁星,在浩瀚的天宇驱散黑暗,送来光明。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将古老的中国拉入百年灾难的泥潭,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入侵,无耻掠夺,内有晚清政府的无能统治,祖国山河风雨飘摇,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路在何方?从风雨飘摇的旧时代走来,中国共产党从上海石库门出发,浙江嘉兴南湖出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到井冈山,走到延安,经28年艰苦卓越的抗争,山河换了新颜,飞机也不用飞两遍,曾经的十里长安街,如今繁华如斯。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满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接续奋斗汇聚起强国复兴的磅礴力量,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今天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自豪。中国共产党是暗夜里的一束微光,互相颂赞,汇成星河,那就是一川星斗,必能照亮天下。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这样的觉醒需要漫长的修炼,它是“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回眸,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的顿悟。是李大钊先生“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誓言铿锵,是鲁迅先生“此后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的肆意呐喊。

    我辈青年,以理想为帆,不畏远航。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智冠这种要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勇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这种人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努力铸就成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少年不知岁月长,彼光尚有荣光在。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时代的考题已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

  • 《铁棒磨成针》
  •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有些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得枯燥无味,于是丢下书,逃学出去玩儿。

    李白来到小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旁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棒,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她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会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啊!”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哪!”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认真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变红了。于是他便拔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终于成为了著名的大诗人。

    阅读心得

    只要有耐心和毅力,再粗再大的铁棒也会磨成针。我们小朋友读书时也要有恒心,有耐心,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日积月累

    近义词:深奥 —( )

    反义词:深奥 —( )

    学习方法

    1.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

    2. 将“日积月累”的答案在“留言区”留言。

    上期答案

    近义词:一模一样 —(千篇一律)

    反义词:一模一样 —(截然不同)

  • 《读《资治通鉴》有感》
  • 《资治通鉴》是一本史书,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而成。这个寒假,妈妈陪我通读了一遍,我受益匪浅。这部书总共有294卷,历史跨度包含了16个朝代,其中,秦朝的历史变革令我感触颇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打败了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统一了全国,建立了秦朝。他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实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各诸侯国之间互相争斗的战争局面,让百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他修筑长城,阻止了匈奴的侵扰。但是他焚书坑儒,烧掉了数不清的文化瑰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后来,秦始皇的儿子胡亥,历史上称“秦二世”继承了王位。他实行残暴统治,从此人们对秦始皇的尊敬、爱戴和崇拜,更多地变成了无可奈何的服从和忍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也预示着秦朝开始走向灭亡了。

    从秦朝的历史变革中可以看出,利用严苛的规章制度规范人民的行为,只能实现表面上的形式上的统一,并不能让百姓在心里产生认同。统治者只有把百姓放在心里,事事处处为百姓的利益着想,时时刻刻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把百姓的心凝聚到一起,自己的江山才能坐得稳坐得牢,统一全国的大业才能实现。

    通观全书,我认为人民的力量是最重要的,是最强大的,民为国家繁荣昌盛之本。唐太宗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统治者重视人民让人民过得幸福,富足,那么国家也会繁荣强盛;反之,国家就会被人民所颠覆,走向灭亡。这正是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所必须遵循的思想。我们的国家就是因为重视人民,才越来越富强的。我为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而感到自豪与骄傲,中华民族一家亲,让我们团结一致,百折不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吧!

    老师评语:

    小作者先分析秦朝的兴衰,然后得出两点结论:一、统治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二、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最后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此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中心明确。是一篇较好的读后感.

    指导教师:郭圣红

  • 《我家是本历史书》
  • 这是我外公,迅如先生。其实呢……他是诸葛亮。特别精通音律,弹琴、长笛、陶笛他全会。料事如神,碰到什么火烧眉毛的事情他都能一一化解。

    这是我外婆,惠君女士。其实呢……她是妇好。喜欢舞剑;家里的大事小情全归她管,而且都做的非常稳妥,从不出错。

    这是我爸爸,建华先生。其实呢……他是鲁班。他特别擅长修东西,家里的电器、桌椅板凳坏了,他都能修的跟原来一模一样。

    这是我妈妈,业荣女士。其实呢……她是西施。她是我们家最漂亮的人,还特别爱看书,肚子里装满了墨水。

    我呢,就是诸葛亮的随身小童,天天跟在他的身旁,形影不离。学习各种礼、乐、书、数,可乖啦!

    我的家就是一部丰富的历史书,请你们多多来翻看哦!

  • 《读《中国神话》有感》
  • 一纸散文,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一卷史书,使人沉浮历史,体会百味沧桑,一部神话,却通常被人认作童话笑谈,其实不然,神仙鬼怪背后,亦藏着铮铮铁骨。

    与天相争,与地相斗,以不屈信念换安乐生活。是为《中国神话》。

    我看那夸父逐日,汗如雨下,力倦精疲仍不弃。天下大旱,江湖涸干,太阳散发热量,使得民不聊生。夸父大怒,发誓把太阳追下。太阳自然不依,向西奔去,夸父被炙热的日光烘烤,被刺目光芒照射,尽管口干舌燥还是坚持着。他喝干了黄河,饮完了渭水,要是常人早就放弃了,但他却咬牙挺进,眼看就要追到,哪知却两眼昏黑,一头栽倒在地,渴死。许多人说他不自量力,但他为黎明百姓,敢于与天相争,这不是自我膨胀,而是一种悲壮的,大无畏的精神。

    我看那愚公移山,艰苦卓绝,众人群嘲心不移。太行、王屋两山挡住了愚公家门,使得出行不便,九十余岁的愚公与儿孙三人挑石挖山,日月更替,虽劳累却不放弃。智叟讥讽他:“你剩下的力气,能捡起树枝就不错了,移什么山?”愚公却回答“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孙,儿孙又生儿孙,生生不息,还怕移不了山?”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苍,天帝便派人移走了山。有人说他迁腐,但他为幸福生活,不惜与地相斗,这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

    无独有偶,一位国外教授演讲时,感叹:“所有国家都有神话,这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方式,在我们的神话中,火是神赐予的,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在中国人的神话中,火是他们自己钻出来的。”的确,纵观古今,国人无时无刻都在抗争,抗争天地,抗争暴政,抗争侵略,一个中国人倒下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站起来。北宋抗元,近代抗列强,回首上下五千年,从不缺敢于抗争之人:文天祥,嵇康,戚继光……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抗争”,而是纯粹的为国为民。炎黄子孙早就将不畏艰险,不惧强暴的精神融入了骨子里,就如那位教授所说,神话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方式。洪水来临,他们选择建造诺亚方舟,而我们,则是以千万人治水换来安宁,这是何等的气魄!

    改朝换代,多少民族消失时代洪流,但中国仍是那个中国,就如同那盘古,屹立于天地间。中国神话的荒诞中,怎不是那与天地相争斗的,不畏艰险强暴的铮铮傲骨?

  • 《不灭之情》
  • 精美的史书是轻盈的蝴蝶飞跃光阴的记载,轻叩我们的心扉;它流传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记载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承载着中国日新月异的王朝更替,镌刻着中国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与胜利,铭记着中国现代辉煌建设成就……

    打开《中国近代史》,它是一部记载着我国由危亡走向复兴。

    在鸦片严重损害人们健康,犹如一条毒蛇吞噬着,这时林则徐深明大义地上述朝廷请求严禁鸦片,从而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血腥掠夺、本国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洪秀全领导太平军奋起放抗。由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使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面对日本军队的突然袭击,挑起战端。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不畏生死,迎战敌舰,与日本军队同归于尽。面对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张学良,杨虎威发动西安事变,用“兵谏”的形式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林则徐、洪秀全、邓世昌、张学良、杨虎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将自己的生命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敌面前,他们不畏困难,顽强拼搏。他们不顾个人生死,处处为过为民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身心之间。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冲破重重阻挠建立太平军,但是社会矛盾十分激化,面对如此境地,洪秀全不畏艰险,领导太平军同清政府、外国侵略者反抗。他们用行动进行反抗,用精神同他们斗争。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洪秀全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敬佩不已的人。

    在抗日就往运动的推动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抗体救过,对蒋介石实行了“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们不惧后果,一腔的热血随着抗日起伏。他们不希望国家再深陷于战火之中,用行动去证明。他们一刻不停地杀敌报国,心系国家安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是出来解国家之危,用生命去维护民族生死。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面对风云突变的局面,变幻莫测的战场,他们毅然去之。面对随时有生命的危险,他们仍知生死可以决定时,但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为国家流血牺牲。在战场上,他们积蓄能量在巡检释放和爆发了鲜红的光亮。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枪支弹药。那些鲜活的身影在那火光四射的背影下退场了。他们有着时刻准备为国家牺牲的决心,时刻准备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他们的身影尽管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品德,他们的精神永不泯灭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之上。

    他们识大体顾大局,愿为国家牺牲。他们是这样的勇敢,是维护国家脊梁的战士。他们热爱祖国,保护祖国,他们之所以被世人称颂,就在于他们的爱国精神是留在人们心中的丰碑。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面强敌时不畏困难的决心,学习他们为国奉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 《商鞅的逻辑》
  • 孩子喜欢看历史书,他很早就知道了商鞅变法,我便告诉他跟商鞅有关的其他故事。

    商鞅本名公孙鞅,也叫卫鞅,因战功而被秦王封为商君,故亦叫商鞅。小时候的商鞅就很喜欢法家的学说,成年后凭其才干,深得魏国丞相公孙座的欣赏,在魏相公叔座家里当中庶子(相当于今日的总理秘书长)。

    公叔座本想把商鞅举荐给魏惠王,还没举荐自己就先得了重病,恰好魏惠王前来探望,问他万一不行了,谁能接替相国职务。公叔座趁机把商鞅好好称赞了一番,说他虽年纪尚轻,但是才华横溢,足可以担当国家重任。也许这番话来得太突兀,也可能魏惠王怀疑公叔座是不是病糊涂了,因此也就没有他接这个茬。公叔座看到举荐不成,也没有办法,但他让侍卫全部退下,郑重地对魏王说:“如果大王不用商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跑到别国去。”

    等魏惠王走了以后,公叔座马上叫来商鞅,把事情经过如此这般讲述了一遍,然后说,看大王的神情不会用你,你要快点离开,免得落难。商鞅听了之后,若无其事地说:“大王既然不听你的话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

    故事讲到这里,我就问孩子,商鞅的这前后两句话是不是很有道理?他点点头。我告诉他这就是逻辑推理。在这里,商鞅认为魏王对于自己的判断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有了这个结论才会认为公叔座的举荐是糊涂之举,才会不予理睬,委以重任。那么出于同样的理由,魏王也不会把自己当成重要人物予以防范,所以根本就用不着逃走。而且如果真的逃走倒会引起魏王的怀疑了。

    果然,魏惠王对公叔座的话一点都不信,还对旁人感慨:“公叔座病得也太重了,竟然糊涂地劝我让商鞅当相国!”

    公叔座死后,魏惠王果然没有听公孙座的话去重用商鞅,但也没有去难为他。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了求贤令,于是前去秦国。可惜魏惠王有眼无珠,硬生生放过了一个能够改变自己国家命运的人才。

  • 《鸡肋的典故与谁有关》
  • 曹操

    史书的记载: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根据以上史书,《三国演义》的描写: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大

    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问其故。□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

    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族谱》
  • 我家有一本很重要的书籍:族谱。

    它是我们家的一本历史书。上面记载的内容我都看不懂,经过爸爸的解说,还是一知半解,我想要全部了解族谱,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本珍贵的族谱,是祖父费尽千辛万苦制作出来的。爸爸说,族谱的功用是让后代子孙了解世代祖先的来龙去脉,留给子孙一部“传家之宝”,增进宗族、亲戚之间的情感交流。

    从族谱里,我发现家族成员好多;名字排行及各代顺序,均按字辈份,一代又一代的排列出来,让我知道自已的辈份外,更知道我们家族人丁兴旺,世代的子孙众多,源远流长,这本书真是意义深远。

    为了传承祖父的心意,我会好好保护这本“族谱”。把它传给后代的子孙,让他们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

  • 《司马迁入狱写史书》
  • 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天啊,谁能想到,之前一度在皇上面前能称得上“红人”的司马迁,竟然蹲在了监狱!!!监狱中的司马迁整日紧闭着眼,牙齿紧咬嘴唇,长时间留下了两道深深地印痕;两手紧握拳头,时而砸着地面。他想:我已落到如此下场,满朝文武定会拿我当笑柄,亲人们也一定会因我而被嘲弄;如今甚至连犯人都看不起我,我不死何为?!司马迁下定了死的决心。

    司马迁趁着人人入睡的深夜,转身面向墙壁,闭上眼,冲着墙撞去。就在头即将触墙的一刹那间,司马迁猛然停住了:他想起了未完成的《史记》。他暗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以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司马迁回到桌前,抛开了一切耻辱与痛苦,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写下一行行公正的隶字。

    这样,一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司马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狱中或家中的暗淡油灯下奋笔疾书,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耻辱,整整写了十三个春秋!那是一个大纷飞的冬天。深夜,家家户户都钻进了温暖的被窝,做着香甜的美梦,而司马迁却独自坐在窗前书桌上写着。冷了,哈口热气;冻僵了,搓搓脸……微弱的油灯见证着他的刻苦,飘扬的雪目睹着他的奋进。转眼又到了盛夏。烈日悬挂在高空,仿佛要把大地烧焦,大街小巷空无一人。咦,巷子深处怎么有个晃动的身影?只见那个人一会敲敲这家门,问问;一会敲敲那家门,问问。不用说,人家准把他当神经病看待了:骂骂咧咧地叫了几句,“彭”的一声关上门。但他丝毫没有灰心,敲开了第三家的门。这次,他终于得到了答复,连忙拿笔把一字一句都记在竹简上。短短一小会,衣襟就全被汗水浸透了。没错,他就是正在寻访史料的司马迁!十三个岁月中包含多少这样艰辛困苦的日子,十三个岁月中又经历多少这样辛酸苦辣的嘲讽呀!

    但是!司马迁坚持下来了!他忍住了艰辛,忍住了耻辱!用了整整十三个年头,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