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培养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7-27 23:45:53
  • 《我的财商培养记》
  • 今天是六一,我们学校开设了跳蚤市场,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要把自己的东西拿来卖,得来的钱再捐给山区的小朋友们,让他们也能用上新课桌椅。

    老师说我们可以带低于50元来参加活动,虽然妈妈只给了我20元,但我也很开心。第二天,我早早地起来,准备好自己在班里卖的东西和钱,精神焕发地去学校了。我到教室的时候,班里已经来了好多同学了。我把需要卖的商品全部放在课桌上,大声喊:“卖奥特卡片了!”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一位同学跑过来,说:“给我看看。”我一看,有顾客来了,太好了,我赶紧把卡册推到桌前,说:“快来看看,里面都是好卡!”同学打开卡册,说:“这个怎么卖?”我看了一眼说:“这张可便宜了,才2元。”同学觉得很合算,马上就把钱给我,我也把卡片给了他。我的心里乐开了花,终于卖出一件物品了。这时,我看了看好朋友,他眼睛笑得都成一条缝了,原来他也成交了一单,手机拿着赚到的钱,一直数啊数,一共是30元。

    接下来就是去买大哥哥大姐姐的商品了。我和好朋友丁同学结伴而行,我们先走了一圈,我买了一串棉花糖给他吃,松松软软、香香甜甜,太好吃了,感觉我们踩在云朵上一样。然后我们又去买了一支叫“大学之约”的笔,我抽了一个盲盒,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北大”,太好了,理想中的大学呀。丁同学说要回教室再打开,保持点神秘感。正当我们要回教室的时候,一位大哥哥跑来跟我们说:“求求你,买一张奥特卡片吧。”我认识他,他是我游泳校队的队友,看他可怜巴巴的,我就用剩下的钱买了两张他的卡片。他满足地走了。

    我们回到班级看见同学们买的东西千奇百怪,有的买了无人机,有的买了金黄的波波鸡,还有的买了会唱歌的大香蕉,真是各有多好呀。

    参加这次六一活动,我很开心、高兴。我还学会了许多买卖必需的知识。

  • 《绿豆芽的成长记》
  • 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布置我们观察一种植物的成长过程。

    傍晚的时候,整个小区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迷人。我找妈妈拿来了一些绿豆,准备“种”绿豆。我先拿来一个盆子,把绿豆倒进盆子里,又在盆子里面倒满了水。这些小小颗的绿豆穿着绿衣裳,圆滚滚的身体小巧可爱。身体呢,像石头一样,十分的结实,摸起来硬邦邦的。我心想,这么坚硬的绿豆能长出嫩芽吗?

    第二天晚上,那些绿豆的豆衣捏起来变软了,身体呢,也变胖了,好像吃饱了,撑圆了肚皮。盆子里的清水也有点浑浊了,变成了浅绿色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我的小绿胖子们接下来几天的变化!

    夜晚的风轻轻拂过窗外的树枝,发出柔和的声响。第三天,绿豆明显有原来的两倍大了呢,有的还在沉沉昏睡,有的已经裂开了一条缝,露出嫩嫩白白的小牙,像弯弯的月牙,又像士兵一样摩拳擦掌般抽出长剑,它们就这样慢慢地变化着,真的奇妙极了!妈妈提醒我,让我赶紧给它们减少水份,底部更换上纸巾,以便接下来满足豆芽们生长环境。

    到了第五天,绿豆芽又长高了不少,它们挨挨挤挤的,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好像此刻在比谁长得最高呢?绿豆芽开始生根,它的根部是白色的,大约有3厘米长,一条条白嫩根须,近看就像一根根细小的麻绳,争先恐后地钻进了盆底的纸巾里。它们紧紧地抓牢扎根,像富有好奇心的孩子在努力生长,就为了有一天能探出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六天绿豆终于长成了。白色的小根钻破了纸巾,根部伸到了盆底下的盘里大口大口的喝水,这些根更加粗壮了,大约有四五厘米长,粗壮的豆芽水灵灵的,好像一掐就会断。看起来就像一条小小的蚯蚓交织在一起。细看豆芽身体也长高了不少呢,顶上还长出了两片剪刀似的小嫩叶子,鲜嫩小叶子马上要展开了,像小鸟快要张开的翅膀。

    通过六天的细心观察,我看到了绿豆的整个成长过程。它们小小的身躯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它们从一颗小小的豆子成长成一株小小的豆芽,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也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力量。

  • 《纹丝不动作文600字》
  • 军训是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进入六年级,我们参加军训了。

    军训是个严格的体训,做的每件事都要认真和争分夺秒完成,刚吃完早餐后,教官就带领我们班同学来操场训练,虽然已立秋,但是广东的天气还是火烧炉一样焦热,太阳火辣辣地烤在操场上,不到半个小时,我们那娇嫩的皮肤像水刷了一层“酱”色,汗水还不停往下流。

    第一是军姿,教官发出“抬头挺胸”的指令。我们齐刷刷地喊“纹丝不动”,声音十分的哄亮,就算是汗水滑过眼睛掉到嘴上,也不能动手去擦,这是一个严格的军训,军人的精神不能因为小事情而坏了纪律,每一个动作,都要那么规范,做到纹丝不动。

    想想以前的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上课时无精打采的,想想那么好的条件自己还是不懂事。现在的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十分细心,不让别人操心,什么困难都不怕,勇敢面对一切事情,训练时候打起十二分精神,纹丝不动,好像变了一个人。

    站军姿结束后,已经让我们满身是汗了,休息时间到了,可我们还是不能自由活动,还是要保持原有的位置,教官让我们把水杯一个一个传给后面的同学,整齐坐下不能发出声音,也不能出现不正规的坐势。安静地喝着水听着振奋人心的军歌,自己都精神多了。

    太阳照在身上好像火烧身的感觉,汗水不停地流,但是我不能动,我们班是一个集体,更是一个团队,但凡有一个人做不好,就等于整个团队没有做好,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我不想看到我们班因我而受惩罚,我必须做到“纹丝不动”。

    经过了这五天的军训,我明白了“纹丝不动“,这就是军人的气势!

  • 《挑战自我,刻苦训练》
  • 军训——是培养我们的耐性,磨练我们的意志力。——题记

    第一天军训,从我刚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我便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很难过。洗好脸便出发去饭堂吃早饭了。

    刚吃完早餐回到教室,我们的教官便满脸严肃地来到教室,霸气地说:“我就是你们的教官,我姓赖,在队列里不要乱动,不要嘻嘻哈哈在那笑,听清楚了没有!?”

    这凶猛的话语搞得我们一脸懵,过了几秒后才反应过来。

    我们很快就随着教官来到了操场,那太阳仿佛一团火燃烧在我们身上,刚从空调里出来的我们还有点适应不了,“再重复一遍,不要乱动,擦汗也要打报告!”

    训练一共有五项,但是蹲下与起立是最让我难受的,教官让我们一只脚支撑,蹲久了特别难受,站起来后骨头跟要散架了一样。到了晚上我们学唱歌的时候大吵大闹,跟菜市场一样,教官便罚我们蹲着,刚蹲的时候还好,久了以后我就“破防”了,在心里叫了出来,但又无可奈何。“起立!”随着教官的口令,同学们都摇换晃晃地起来,我忍着不叫出声,那种酸痛,比摔破伤口还要疼,我们只能忍着疼回到宿舍。

    哎,还有三天!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不过,我暗下决心:挑战自我,刻苦训练!

  • 《黄豆培养记作文700字》
  • 上个星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任务——水培黄豆。

    一放学回到家,我就兴致勃勃地行动起来。首先我抓了一把黄豆宝宝放在盆子里,接着把坏的豆子挑出来,再给黄豆宝宝们洗了一个凉水澡,放入清水中,给他们浸泡个八个小时。

    第二天早上,我惊讶的发现,昨天还是皱巴巴的、圆鼓鼓的黄豆宝宝们,今天变成了一个个挺着啤酒肚的“黄胖子”,像是喝了一晚上的水。有几个胖得都撑破了衣裳,露出了雪白的肚皮,好像很骄傲的样子。别的黄豆宝宝们也不甘示弱,好像在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也会探出脑袋来的!”

    第三天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豆宝宝们面前,可我发现豆宝宝们和昨天一个样,一点变化也没有,我以为我失败了,正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奶奶走过来对我说:“现在不能把黄豆泡在水里了,要把它们捞起来,上面盖张纸,这样才会发芽。”听了奶奶的话,我立马按照奶奶的话,把黄豆宝宝们捞起来,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碗里,上面盖上纸。

    又一天过去了,我掀开纸一看,宝宝们摇身一变,都长出了小尾巴。有的像小蝌蚪,有的像小音符,还有的像小问号……我仔细观察,今天的宝宝们比昨天大了一点儿,颜色也变浅了。

    接下来几天,我每天都按时给豆宝宝们浇水,豆宝宝们的尾巴也越来越长,越来越粗,头却变绿了,像一个个绿气球。我大叫道:“妈妈,不好了!不好了!我的宝宝们生病了,它们变成绿宝宝了!”妈妈看了一下,语重心长地说:“黄豆宝宝们喜欢在阴的地方,你放在阳光下它们肯定会变绿呀!”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新泡了一些黄豆,按照妈妈的方法,没过几天,果不其然就长出了长长的嫩嫩的豆芽,我开心极了!

    这个世界太神奇了!给它一杯水,一粒种子和一点阳光,它就能生根发芽。如果给它一块土地,它就能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 《《黄河颂》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培养自我朗读、感悟、理解能力。

    2.揣摩语句段落,学会做好批注。

    3.感受黄河形象,领略黄河精神。

    教学重点:

    1.培养解读文本的能力。

    2.联系时代背景,学习黄河精神,传承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获得深刻感悟。

    教学过程:

    一、畅说·黄河古诗

    1.黄河诗歌我来说

    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词。孩子们,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呢?

    2.师生齐诵黄河诗

    滚滚黄河东逝水,又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深情诵读这些经典诗词吧。

    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代表中华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让我们来一起吟诵《黄河颂》,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板书课题)

    二、吟诵·黄河赞歌

    1.学习合唱式诵读

    ①示范朗诵词部分的诵读设计。

    孩子们,今天让我们自己来当导演,设计一场不一样的朗诵秀——走进演播厅。我们采用合唱式朗诵,诗歌中有领诵部分,有男生合诵,女生合诵,还有全体合诵。先来看看朗诵词部分的设计,这是老师为你们量身定做的。(PPT出示朗诵词部分的朗诵设计)

    ②自主设计朗诵方案,做好批注,并分组展示。

    接下来请导演们发挥你们个人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为歌词部分来设计朗诵方案。大家先讨论,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在诗句旁边做好批注。然后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总导演,来介绍你们的设计。

    2.走进演播厅

    孩子们,我们来整理下设计方案。然后一起走进演播厅。

    三、探究·黄河精神

    1.了解创作背景

    1938年10月,现代诗人,共产党员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东渡黄河,亲眼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心潮澎湃,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听到后非常激动,带病连续创作六天,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黄河颂》就是其中的第二乐章。歌曲热情地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的不屈不挠,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2. 再次走进文本,探讨黄河精神

    孩子们,诗歌中哪个词最能体现黄河精神?你们从诗歌中哪个地方体会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我们可以揣摩一个词语,揣摩一个句子,揣摩一项修辞,揣摩一个意象,甚至是揣摩一处标点,通过这些细微点的揣摩来感悟黄河精神。

    小结:《黄河颂》这首诗着眼于“歌颂”。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黄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歌的结尾发出了向黄河精神学习的誓言。

    3.探究当代黄河精神

    在新中国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学习黄河精神,传承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吗?

    的确,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在我们身边的哪些人,哪些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黄河精神?

    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的两颗巨星陨落:一位是“杂交水稻之父”,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一位是“肝胆外科之父”,科学院院士,共产党员吴孟超。袁老研究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让老百姓从以前的忍饥挨饿到如今的千千万万同胞都能吃饱饭。吴老是肝胆外科领域的专家,他一生拯救了超过16000条生命。精神功绩垂青史,院士光辉照后人。袁老和吴老身上体现的就是我们当代的黄河精神。

    你能另外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表达你心目中的黄河精神吗?

    作业布置:课后请大家查阅当代英雄人物的资料,请你们为心中的英雄谱写赞歌,自由创作一首诗。

  • 《教学论文|浅谈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 摘要:语文学习动机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本文将具体阐述语文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功能。其次,语文学习动机包括“内驱力”、“自我调节”和“成就归因”三大部分。对于如何激发和培养语文学习动机,也将分别从这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加以案例分析,试图寻找激发语文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内驱力 自我调节 成就归因 语文学习动机

    所谓动机,通俗的说,它如同一辆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动机就像发动机引发人的行为,并维持这种行为;动机就像方向盘,引导人的行为方向。正如斯滕博格所言:“我们可以把动机看作是能够帮助一个人达到某个目标的内部精神能量或心理力量。”动机具有普遍性,在意识层面上,没有无动机的行为。动机具有情境性,在两种不同的境遇中,所做的事情动机是不同的。动机具有方向性,在人的行为中起指引作用。动机的强度具有差异性,做同样的事,不同的个体或者同一个体的不同阶段,其动机存在差异。语文学习动机是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内部动力。

    一、 语文学习动机的作用及功能

    从动机的概念来看,语文学习动机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并且能够引领和维持语文学习行为,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意志、激发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但是,动机强度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高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任何活动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者过于强烈,都会使工作的效率下降。如果学生想获得学习成功的愿望过于强烈,那么他将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氛围中,如此一来,注意力和知觉的范围变得狭窄,反而会制约正常的学习活动。这就是著名的“倒U曲线”。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这是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二、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语文学习动机是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内部动力。语文学习动机包含“内驱力”“自我调节”“成就归因”三部分。内驱力由“认知内驱力”(学习兴趣)、“自我提高内驱力”(自尊)、“附属内驱力”(奖励、批评)三个方面组成。自我效能感(成功)和意志(自觉、毅力)共同构成自我调节部分。而语文学习的成就归因主要是指学业成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将从语文学习动机的这三个构成部分分别进行阐述。

    (一)内驱力的激发与培养

    认知内驱力,即直接兴趣、好奇心。首先语文认知内驱力是学生对语文本身感到好奇、爱好而产生兴趣。激起好奇心的刺激物必须是新奇的。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激趣的有效途径。笔者实习时教授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入设计中,首先抛出了一个心理测试——测试你最崇拜的人:“从1到9里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然后乘3加3再乘3,再把个位与十位相加。得出的数字对应的人,就是你内心最崇拜的人。”这是一个数字游戏,无论选择哪一个数,最后的答案都是常数9,我在9对应的人物上写下“普希金”的名字。班上的所有人答案都会是“普希金”。从而引入到这首诗歌的学习,这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也与诗歌中“欺骗”相通。有了这种情境,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而且学生学起诗歌来也有了动力。其次刺激物的复杂度、刺激的强度等因素与全神贯注的强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刺激的复杂度、刺激强度等因素我们称之为“信息量”,信息量过大或者过低都不会引起充分的注意。超过最佳水平的信息量,会产生疲劳、烦闷、痛苦、回避等感觉。而信息量过低,兴趣的维持时间就会相对的较短,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笔者曾在网络上观看一节《雨巷》的教学实录,这位语文老师文学知识丰富,在介绍作者戴望舒后,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将现代派的“意识流”、“存在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进行了系统的“简单”的阐述。讲述意象时,又花了几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词中关于意象的诗句。花在诗歌《雨巷》的时间相对不足。拓展的太宽,整堂课很满,信息量过大,在课上老师不厌其烦的解释说明,会让学生感到问题过于困难。过几天问起学生现代派的知识,估计没几人记得,早就过眼云烟了。我认为与其教师简单的介绍现代派,不如以《雨巷》为起点,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对现代派感兴趣,喜欢上现代派,有了这一刺激,学生也就有了阅读现代派作品的动机。与其面面俱到不如专攻一两项,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一堂好的语文课贵在内容上的“少而精”。教师不仅要激趣,而且还要处理好信息的“量”,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并非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一定成就看成赢得一定地位和自尊心的根源。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第一,教师减法教学。李镇西老师教授生字词,是让学生之间相互出题,把自认为困难的生字词记录下来,通过注音、填空等形式组成一套习题。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对于一些熟字的错误读法,教师通过上课时抽查,并点拨学生留意这类词。教师在这里不再是一手包办,而是适时地出来进行引导,让学生获得能力上得满足,激发学习动机。第二,学生上课法。笔者高中阶段的语文老师曾经就把一些自读课文留给学生来教。上课的同学会获得一种优越感,并且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卖力。长沙市一中的刘伟老师曾让学生执教姜夔的《扬州慢》,学生为了上好课,查阅了许多文艺理论方面的书籍,比如《人间词话》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主动的寻找知识,扩大视野,强过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在学生授课的环节中,授课小教师很有可能产生投身语文方面职业的想法。

    附属内驱力,即为了保持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皮尔逊曾指出:获得老师喜欢,这种奖励对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影响力的,它不仅贯穿小学全程,而且还延续到中学和大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会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好好表现。教师的表扬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的学习。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高中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他们会思考教师的评价是真诚还是敷衍,不会盲目的相信表扬。所以,表扬的方式也因年龄阶段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对于初高中生,表扬赞许,需要就事论事。语文是一门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科目,学生的作文、周记都是学生的成长记录,如果教师只是用等级ABC来应付,势必丧失了一个与学生心灵对话、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佩奇曾对74个班的2000多名学生的作文进行过研究,研究表明给予个别评价和等级评价对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具有差异的。当自己是初高中生的时候,每次拿到作文本,或者周记本,最期待的都是老师的评语。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些附属内驱力强的学生,对喜欢的老师所教的科目往往学习动机强烈,反之,动机削弱。有研究显示,初中生或高中生所喜欢的老师的类型是: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的成长、有朝气等。亲其师则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不断提升自身品质是一门终身必修课。

    (二)语文学习的自我调节

    第一,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个体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榜样)、情绪唤起等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首先,成功的经验会增强人的自我效能感,失败会使自我效能感降低,当然也会受归因方式的影响。成功与失败不能以成绩或者分数定夺。语文教学活动要使学生具体的感受到社会对他的要求,在需要中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满足,提升自我效能感。有这样一个案例:曾经有名教师组织学生到街头寻找错别字,将调查的结果汇总,寄给政府相关部门,此事还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与重视。相信,这次特殊的经验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将语文的学习与实践相打通,增强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语文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其次,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做某事会进行推测和判断,这就要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确定是恰当的,能够通过努力达成。任务太多,任务太难都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维果茨基提出要判断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将来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学习目标是语文学习的动力,教师不仅应该帮助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目标的确立也应因人而异。第三,语文教师要注意到榜样的作用。从远处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讲述古今中外励志的故事;从自身着眼,教师自身、身旁其他同学,这些都是近处的榜样。列宁曾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名人传记、名著经典,然后让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喜欢的作品,积极的对话交流可以唤起学生读书的热情。一个班级语文的学习氛围浓厚,对于个别学习动机弱的学生也会起到“耳濡目染”、“近朱者赤”、“水涨船高”的同化作用。

    第二,意志。当具备了内驱力、自我效能感的调节,就需要个体的意志对是否发动动机行为做出判断。意志的培养,不仅仅是语文一门学科的工作。任何领域,要获得发展,赢得成就,意志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意志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学生的自我锻炼,另一方面,教师家长的以身作则、提醒辅助也是必要的。在语文摘抄本上搜集箴言、警句等以自勉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成败的归因

    成败的经验需要考虑到个体的归因方式差异。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对那些经常在语文学习中受挫的学生来说,教师要个别分析,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正确的认识成功与失败,输与赢,胜不骄,败不馁,不要让学生沉浸在失败之中,消磨了语文学习的动机。在每一次竞赛、活动、考试结束后,语文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反思,进行书面经验总结。分析哪些因素是可控的(情绪、自身努力状况),哪些是不可控的(运气、机遇),失败时过多的将原因归结于不可控因素,容易忽视自身的内在原因,夸大自身的内在原因,又容易造成挫败感,消磨斗志。

    语文学习的动机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笔者经验不足,暂且从以上这几方面论述。

    参考文献:

    [1] 山内光哉. 学习与教学心理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2] 周庆元. 语文教育心理学[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石林,皇甫全. 语文学习动机的概念与结构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4] 孙俊三 ,雷小波. 教育原理[M].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 《花终是会开》
  • 花朵只要坚持培养它,就会开出灿烂的花。

    阴凉的早晨,风吹过的地方,花开着,鸟儿唱着,人们都加上了一件外衣,如果在这样的天气里穿着泳衣泡在水里,那会是什么感觉?这我可体验到了。

    慢慢吞吞地下了水,被冰的一激灵,好不容易游了起来,开始热身。水花被打起来,从低到高,频率开始加快,至少没那么冷了。

    开始没状态,熟练后后腿没有那么麻了,“淼雨,你练一下划手,配合的时候会好一些。”教练从队里换了个泳道自己游,准备开始的时候瞅了一眼陆地训练用的场地。

    那里的花儿盛开了,一朵一朵拥在一起。“准备冲刺!”教练对我说,“过几周就参加比赛了,速度还要提一提。”

    浸在水中,休息一下。那花儿真美。开始吧,已经休息两分钟了。双脚在泳池边缘用力蹬一下,手开始划动,腿不动。练划手气可以很久不换。我开始想那只花朵。冬天陆地训练时,那株花如枯树一样连根绿芽儿都没有,教练却还是去给它浇水。

    水里,我的手打到一个硬东西,轻微的疼痛传了上来,将我的思绪重新接回来。到了,没有其他任务,便一直加快速度。那几朵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这问题我想了很久。

    我看了看表,还有十分钟。要冲刺了。回到原点,等教练喊出去。“开始!”教练喊出第一声,冲,全身都要用最快的速度用上全部力气。“淼雨,38秒。”我用力呼吸着空气,没有力气去回答,不过是第一名就对了。

    不管是什么只要坚持努力,花都会开放。

  • 《以“读”促“写”的点滴体会》
  •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语道破了“读”与“写”的关系,只要读好书就能写好文章,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把训练学生的“读”与“写”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作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读”促“写”呢?

    一、读美文,赏词句,为“写”蓄积能量

    选入语文教本的每篇文章都是几经筛选的名家名篇,其中的优美词句多得不可胜数。如果我们能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这些经典优美的词句,并熟读成诵,无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积累了很多的写作素材,今后写文章就能有话可写,并能生动形象的表达,这也就为“写”蓄积了能量。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等,其中的优美词句很多,只要教师好好地引导学生品读、赏析并背诵,这对学生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如:“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儿?引导学生讨论后形成结论:“偷偷地”运用拟人手法,把小草写活了,生动形象,“钻”显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样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既引导学生赏析了字词句,又积累了写作素材,为“写”蓄积了能量。

    二、细分析,品技法,为“写”引路领航

    选入教本的都是经典之作,文质兼美,他们在写作技法上也是各有特色。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地分析品味它们各具千秋的写作技法,从中学会观察,学会构思,学会表达,为“写”引路领航。

    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细细地分析品读:1.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个特殊的角度来表现父子之间的热爱情深,这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如果要你写《我的父亲》或《我的母亲》,你将选择怎样的视角来写作?2.作者是怎样观察描绘父亲的背影的?你也可学着观察描绘你熟悉的某人的工作或生活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3.作者按怎样的思路来结构全篇,这样写有何好处?通过这些问题,既让学生读懂了文章,又让学生明白怎样去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来写好文章。读好文章也是为了写好文章,“读”为“写”引路领航。

    三、析立意,明中心,为“写”提纲挈领

    立意、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好的文章一般都是立意新颖,中心明确,围绕中心选材取材。选入教本的文章不但在技法上各有特色,在立意上也往往别出心裁,独具一格。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分析感悟文章的立意,明确文章的中心,那么读文章就能提纲挈领。学以致用,写文章也能做到立意新颖,中心明确突出。这样“读”可以为“写”提纲挈领。

    四、读后仿写,以“读”促“写”

    光是读,不付诸实践,不经常练笔,想写出优美感人的文章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精读,还要指导学生精练,精读与精练相结合,读后仿写,“读”是“写”的范本,让“写”有法可依,有章可仿,以“读”促“写”,效果更佳。再者,“范本”与“仿写”也可相互比较,“仿写”就更能明得失,从而更好的促进仿写。比如教鲁迅的《风筝》一文,作者抓住小兄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运用白描手法刻画出小兄弟的天真、活泼、瘦弱、痴爱风筝,然后要学生仿写一个片段,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某个人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写出他的性格特征。这样根据文中的某一方面的内容仿写片段作文是学生练笔的一个方面,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结构进行整文仿写练。练笔贵在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加强课外阅读,拓展写作创新思维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冰心的《忆读书》一文,就可向学生推荐冰心的其他作品如《繁星》《春水》。让学生去领略冰心是怎样独特地表现自然、母爱、童真的,并试着去仿写,用精炼的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瞬间的独特感受,这样就达到了阅读与写作双丰收的效果。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训练学生的“读”与“写”有机结合,不仅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在读的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的“写”的能力,以“读”促“写”,一箭双雕,不更好吗?

  • 《老师鞠躬,传递礼仪文明》
  • 学生原文:

    礼仪培养需实际

    老师穿戴整齐,向来校的学生鞠躬,见面的学生也纷纷回敬。这本是一道靓丽的礼仪风景。学生本来应该如此,而老师身教胜于言传的方式更是让这样的教育更加深刻。

    诚然,有的反对者认为,这样使得老师在做秀。但是即使是在作秀,那样的影响也比言语的教导好的很多。并且,从本质来看,这也不是作秀,而是有很好的理论和实际支撑。

    从实际角度,礼仪意识已经在新一代中淡化了,我们大有必要从传统文化中把它捡起来。从《论语》到《孟子》,从“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到“藤野先生”,对于身边各种人的礼仪在我们璀璨的传统文化中都有全面的解释。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成为了我们中华儿女的本能。但是,现在人的一句“太麻烦了”,就渐渐淡忘了礼节背后的尊重。所以,从现实的角度,我们有必要。

    另一方面,从理论上,礼仪恰恰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古代的臣子和皇上、现代信息交往的第一句问候语、还有各种演讲汇报的开场白,没有一处不体现了礼仪。因为尊重师长的礼仪,所以造就了程门立雪的佳话;因为尊重父母的礼仪,所以有了请安的传统;因为对陌生人的礼仪,所以写成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名句。所以,实际中很需要礼仪的支撑。

    所以,礼仪十分重要,也有必要从小开始培养。而材料中这所学校的做法,正是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尊重老师,更是让学生们学会了尊重所有人,也同样影响到了教职工。学生尊重家长,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尊重老师,家长尊重老师,老师尊重家长……这难道不是一个类似于中国文化中的“大同”观念吗?以此,这并不是作秀,而是让学生从小尊重他人,练习礼仪。

    康德说过:“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这种崇高的道德法则恰恰使内心的尊重和外化的礼仪。作为新一代,我们也要注重礼仪,将它传承下去。当然,也许有一天,当老师和学生互相鞠躬的时候,没有人质疑,而是觉得像大多数人一样。

    作者:朱溦荷

    教师改文:

    老师鞠躬,传递礼仪文明

    老师穿戴整齐,向来校的学生鞠躬,见面的学生也纷纷回敬,成为了一道靓丽的礼仪风景。学生本该如此,而老师身教胜于言传的方式作用凸显,这样的教育意义更加深刻。

    诚然,人们习惯了老师给学生鞠躬,角色的互换略显新鲜。并有反对者认为,这是老师在作秀。但即便作秀,其积极影响也比单纯言语的教导好得很多。老师鞠躬虽是一种形式,更传递着一种文明礼仪。我们可喜地看到,面对老师的鞠躬,学生自然回礼,既然取得效果,这个秀,作作又何妨?

    经济的快速发展,文明礼仪并未取得相应的提升。公交地铁未给老弱病残让座,排队插队高声喧哗的现象偶有发生。文明礼仪意识的逐渐淡化,应引起人们充分的重视。快节奏的社会,追求高效快捷,校园中孩子随口抱怨“太麻烦了”,甚至怼向父母老师,这恰恰是忽略礼仪背后的尊重。殊不知,讲文明,懂礼仪并不能浪费太多的时间,反而是彰显素质的最关键。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君臣、现代信息交往的第一句问候语,还有各种演讲汇报的开场白,无不体现了礼仪。因为尊重师长的礼仪,所以造就了程门立雪的佳话;因为尊重父母的礼仪,所以有了请安问候的传统;因为对陌生人的友好善待,才有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名句。从《论语》到《孟子》,从“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到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崇敬,礼仪之星在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

    再者,礼仪重要,更应从小培养。小学正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材料中该小学的做法,不仅让孩子学会了尊重老师,更让孩子学会尊重所有人。彼此尊重,成就中国文化之“大同”。

    贵阳该学校的校长老师应该认识到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才出此举措;抑或是日常教学活动中,言语教导之后收效甚微的无奈之举。相信这个小学的行为措施,不仅教会孩子尊重他人,更能让孩子重拾文明礼仪,让其成为中华儿女的本能。

    康德说过:“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这种崇高的道德法则恰恰是内心的尊重和外化的礼仪。相信更多的孩子们,看到老师的以身作则,定会更加注重文明礼仪,并将它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