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礼仪之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6 02:49:46
  • 《我的家风故事》
  •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向来重视家教、家训,从而形成了每个家庭的家风。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感受着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导,也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家风:勤劳节俭、善良孝顺。

    我的爸爸是个部队转业干部,在工商部门工作,妈妈是乡办企业的一名会计。他们俩不但要上班,还要养猪、种地、种菜。每天天没亮他们就起床了,一个在家做饭、喂猪、洗衣服,另一个到地里干农活。白天他们在单位忙碌。晚上,把一家老小安顿就绪之后,他们又赶到田头……他们忙起来常常忽略了我和妹妹,于是小小年纪的我就学会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奶奶和妹妹。他们让我学会了勤劳。

    当时在农村像我家这样有固定收入的家庭并不多,而我却从来都不曾有过优越感。因为我的父母平时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吃饭要求我们不浪费一粒米饭,剩饭剩菜都舍不得倒掉,爸爸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妈妈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还常常把她的旧衣服改改给我们穿。那时候我觉得他们特别“小气”。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老师让我一边喊口令,一边领操。比赛那天我按老师的要求穿上一件自以为最漂亮的衣服。老师见了直摇头,一边咂嘴一边说:“难道你家就没有一件漂亮的衣服吗?真是越是有钱人越小气!”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回家后我大哭了一场,爸爸妈妈却教育我,节俭是美德,衣服穿得干干净净就行。他们让我懂得了节俭。

    节俭并不代表吝啬。渐渐地我长大了,发现对自己、对家人“小气”的父母,对村里的贫困户特别大方,他们常常给人家送农药、化肥;送药品、补品;送衣服、被褥……全村人大到娶儿媳、嫁女儿、找工作、建房子,小到买猪仔儿、卖粮食、邻里纠纷等都要找他们,对这些大事小情他们从来都不嫌烦。我爸爸他还主动替贫困户打报告,向政府申请生活补助。每次都是既得花时间又要赔笑脸,有时甚至还花钱请人家吃饭。我有些不理解,他却总是乐呵呵地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是一把,谁家没个难处呢?”他们在我的心里播下了善良的种子。

    助人为乐的父母更是大家眼中的孝子。我的爷爷和外公去世得早,奶奶和外婆把一群儿女拉扯大后,身体一直不好,但她们都坚持一个人生活。我的爸爸妈妈拗不过她们,就隔三差五的去看望她们,满足她们的生活上的一切需求。每逢星期天,爸爸妈妈都会安排我和妹妹去陪陪老人家,为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一听说老人家病了,他俩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最让我感动的是——一次年近九十的外婆腰断了,他俩没日没夜的在医院陪护。之后还把外婆接到家中照顾。不巧的是——妈妈要出差,爸爸就主动担起了照顾外婆的责任:给她喂药、擦身体、抱她出来晒太阳,甚至还让我帮忙一起给外婆洗澡……周围的人对他无不啧啧赞叹!他们让我明白了“孝顺”的含义。

    爸爸常说:“百善孝为先,孝敬无底线。”是的,对长辈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十年前,我的爸爸得了脑溢血,因为抢救及时,保住了一条命,但是落下了后遗症——半身不遂。妈妈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作为长女的我,毫不犹豫地担起了重任。我像爸爸当年照顾外婆那样照顾他,一晃就是十年。四年前,我的公公患了食道癌、淋巴癌。弥留之际,他大小便失禁,我毫不嫌弃,给他擦身子、换衣服。他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摇摇头,我明白他的意思,我对他说:“我既是您的儿媳又是您的女儿,我会像照顾我的爸爸那样照顾您。”我看到两行热泪从他的眼角流下。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病友都以为我是他的女儿,他们都说:“没见过这么孝顺的女儿!”当他们得知我是儿媳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其实,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因为“百善孝为先,孝敬无底线”。

    说起我的家风我如数家珍,她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她、传承她,使她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 《读《弟子规》有感》
  •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古人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曾子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经典的话:“吾日之者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守信。学业是否时常复习?曾子说的很有道理,每天反省自己,就是在自我督促,使自己的学业大有进步,也会拥有更多朋友。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那是初一的上个学期的事。那时候,我每天上完英语课,回到家里是从来不读、不复习的,甚至连书也懒得打开。结果到了期末考试,我一篇课文也读不出来,同学们的嘲笑声此起彼伏,深深地伤透了我,我甚至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可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我一直按照那句“传不习乎”来督促自己。到了下半学期,我几乎上完英语课回家,没有哪天不跟着磁带一遍遍地读课文的,我不为什么,只因为那些朝笑我的同学点燃了我的斗志,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能学好英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在讲台上流利地读完几篇课文后,台下的同学们眼睛瞪得比牛眼还要大。是的,我最终成绩从60多分直接上到了70分!如果当时我没有练习功课,那么最终的结果让那些嘲笑我的同学更看不起我的,不是吗?

    再如《弟子规》中说:“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生无变。”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完成,不要轻易改变。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声不响的。自从我知道了这句话后,决心改变这个坏毛病,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对饮食勿抉择,食适可,勿过则”。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我有一个姐姐,她吃饭十分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倒是天天笑零食离不开她的嘴。每天不是吃可乐鸡翅,就是吃方便面或西红柿,从来不见她吃过一口青菜。一到冬天感冒发烧天天伴她左右,身体也十分虚弱。虽然她是我的姐姐,比我大一岁,但是我俩走在大街上,大家都认为我是姐姐,她是妹妹。因为我比个子高,身体也比她结实。我一定要把《弟子规》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姐姐看,让她和我一样健康成长。

    对于《弟子规》我每读一句,都会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规》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它朝夕相处,我就会作为一个既懂事又快乐的人。

    其实,古人还留下许多千古绝句,如“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如从“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中,我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我懂得了友情的份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明白了,趁我们年轻的时候,要多多努力学习,将来,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多读经典,能对身心有益,对古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是更能提高我们的修养吗?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吧!

  • 《《孔融让梨》读后感》
  • 中国,素来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文明礼仪都代表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而《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恐怕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述了孔融四岁时,与兄弟们一起吃梨,大家让孔融先挑,他挑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一旁的大人非常疑惑,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梨。他说:“在家中,跟哥哥们比,我年纪比较小,理应吃最小的梨;跟弟弟们比,我的年纪比弟弟大,应该把大梨留给弟弟。”大人们听了赞赏不已。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成为教育少年儿童谦虚礼让、尊老爱幼的典范。

    这个故事不禁使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我对电脑游戏十分着迷,一碰到电脑就爱不释手,无法自拔,完全沉浸在电脑游戏中。有一次暑假,我表妹来我家玩,正好家里没人,只剩我和她。在我玩得高兴的时候,她凑近我身边,用恳求的眼神望着我,问道:“姐姐,我可以玩一会吗?”“好,等会啊”我心想,这是我的电脑,凭什么给她玩,哼!于是,我装着没听到,继续玩着我的电脑。过了几分钟,表妹又问,“姐姐,到我玩了吗?”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渴望,恳求我让她玩会!可是,我依然对她置之不理。一次,两次,三次……我有点不耐烦了,于是用力地把她推到,只见扑通一声,妹妹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我看到她那委屈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于是,我又吼道:“又不是你的电脑,玩什么玩?玩坏了,怎么办!”表妹听了,默默地抽泣起来,也不再问我玩游戏了,后来,她便很少来我家,不管怎么叫她,她也不喜欢和我一起玩……

    如今,读到《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再回想起这件事,我的脸不由得涨红起来,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起那时候的自己,是多么的自私、霸道不会分享,只会为自己着想,从没想过别人,我连这么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爱幼应该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多帮父母做做家务,乘车时给老少让座,将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等等。让我们把孔融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让这个礼仪之邦的美誉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 以和为话题的作文
  • 中国是自古以来的礼仪之邦,有着渊流不尽的民族文化,其“礼”就在于一个字“和”。

    俗话说“和为贵”,这里说的“和”就是指讲团结、讲谅解、讲安定。“和”带来一股温暖的春风,吹得柳儿抽出了嫩芽,吹得花儿绽开了花朵,吹得祖国万象更新,使人感到春意融融。

    前不久,两位很要好的朋友,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一会儿工夫,就翻脸不认人了!何不化干戈为玉帛,这事使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出言不逊,开口伤人,只是为了一点小事,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实在让人痛心。

    在生活中,人们需要在和颜悦色中交往,要和蔼可亲中相处,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将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

    和就做到巧,巧在善于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使箭头将力量凝聚在一点上,准确而有力的击中目标,谁都知道,在赵国有两位深明大义,以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臣,廉颇、蔺相如正是他们两位“将相和”,才巩固了赵国内部团结,保证了对秦国斗争的胜利,带来了国泰民安的生活。

    当然讲“和”并非是提倡做“和事人”,也要分清是非曲折,原则问题就要当机立断。

    人们在生活中,在交往中,如果不以和为贵,而是讲凶狠、邪恶,那么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得紧张起来,从而损坏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的局面。

    有道是“和”能“嫁接无根树”,能“点燃无油灯”,人和人之间相处需要“和”,建设文明城市需要“和”,安定祥和的政治局面需要“和”,改革开放的今天需要“和”,和将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只要“和衷共济”“万众一心”我们就能排除万难,夺取建设祖国、发展祖国、兴胜祖国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朋友,祖国和,万事兴,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做起,努力成一个健康的、礼貌的、儒雅之生!

  • 《礼仪》
  • 我们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但前几天的一件事,却让我大跌眼镜。

    前几天,我和爸爸坐公交车上扬州玩,公交车上贴着:请给老弱病残让座。还设有专门给以上四种人群的座位。我却看见一位男子,坐在专门给老人准备的位置上,我心想:这人是不是文盲呀!不知道这是给老人的座位呀!可是不对呀,既然是文盲怎么会手提公文包,穿着西服呢?肯定是为了私人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假文盲!

    回到家,我想:为什么我们仁的祖国中会有这样的人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只为私人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就像那位衣冠楚楚的男子,为了自己能舒舒服服的作则,就不顾老弱病残,自己坐在为老弱病残准备的椅子上,却对牌子视而不见。

    老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们,不要为了自己而不顾他人了!

  • 《乐于助人》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就应坦诚相待、乐于助人。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人人都有困难的时刻,助人为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他人的帮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人的自我价值贵在对社会的奉献。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是伟大的、受人尊敬的。60年代出现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一曲“乐于助人”的凯歌。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李素丽、徐虎等不都是“乐于助人”的楷模么? “悄悄走开”是懦夫、庸人的行为,是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时期。由于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完善,一些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乘机传人我国, “金钱万能论”、个人主义、以私为主的观念逐渐渗人一些人的大脑中,产生了一切以个人为主的思想。

        这些人以自己为中心,以自我长为半径画圆,将自己置身于圈内,所奉行的座右铭永远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自己“悄悄走开”,明哲保身。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是团结友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有这样,我们前进的步伐才会加快。 “乐于助人”是崇高的精神品质,“悄悄走开”是濡夫的表现。我们要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要心中有他人,摒弃那种只图个人安乐而无视他人、集体、国家利益的行为。我们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立心中有他人、乐于助人的观念。

     

        【简评】 “这怎么可能呢”过渡到下文的分析。 接着,文章采用并列式的论证方法,对“乐于助人”和“悄悄走开”分别进行论述。在论证“乐于助人” 时,作者从这种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沉积,到今天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以及乐于助人者受人尊敬的社会效果等方面,讲道理,举事例,给人以完整、深刻的感受。特别是列举当今社会人所共知的李素丽、徐虎等模范作为事实论据,真实、具体,增强了立论的度。

        在论述“悄悄走开”这种现象时,作者运用说理论证的方法,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懦夫、庸人行为,揭示出现这种错误的做法的根源,并为个人主义者画像:“以自己为中心,以自我长为半径画圆,将自己置身于圈内,所奉行的座右铭永远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文章的结尾部分在分别论述的基础上综述,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文章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作文》
  •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是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礼仪最精深,做为龙的传人,我们就更因该讲究礼仪了。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前几天我在街上开见的关于讲文明的故事吧!

        昨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还边哼着小曲儿。突然,一辆蓝色的轿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只听身后传来“嘭”的一声,轿车把一个卖菜啊婆的菜筐给撞飞了,青菜、萝卜、菠菜洒了一地。轿车猛然停了下来,我也放慢了脚步,想看看这件事是怎样解决的。这时从车上走下了一个叔叔,走回来扶起吓得目瞪口呆的啊婆,说道:“阿姨,没撞到您吧?”“没,没撞到。”“阿姨,我们要赶时间,实在是对不起,您看这样好不好,我留个电话给您,再给您一百元,你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有没有受伤,如果很严重,你就打这个电话,告诉我您在哪,我办完事就赶过去,帮您付医药费;如果没有事,那您也打个电话给我道个平安,好吗?”那位叔叔边说边拿出了钱包。“小伙子,把你的钱收起来,我不要你的钱,我也没受什么伤,只是麻烦你帮我做一件事好吗?”“阿姨,您说,什么事,只要我能办到,我一定尽力而为。”“我不用你帮我办什么大事,只是我老了,腿脚不好,麻烦你帮我捡起那些菜好吗,你看我行动那么不便,等下在被别的车撞到该怎么办?”“可是,阿姨,我们要赶时间。”“小伙子,求求你帮帮我好吗?这些都是我的血汗啊!”“可是``````”这时,有从车上走下一个穿白色裙子的阿姨,对他们说:“哥,阿姨,你们别争了,再争两边都耽搁了;哥,我们还是把阿姨的菜捡起来吧,反正也已经迟到了,在迟到也没关系了。”“那好吧。”当叔叔和阿姨帮啊婆把菜捡完,转身上车走后,我的心里就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这个啊婆碰到是一为蛮不讲理的叔叔会怎么样?是下车来问她要赔车被刮伤的钱?还是急刹车,然后摇下车窗伸头出来破口大骂?但那位叔叔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走下车来赔个不是,然后在帮他把菜捡起来。

        其实文明礼仪可以体现在许多地方,可以体现在小事上,也可以体现在大事上,可以体现在人身上,也可以体现在集体上。小小的一的细节,或一个动作,都可以侮辱一个国家的荣誉、个人荣誉,可见文明礼仪它非同小可。让我们一起携手起来,一起讲究文明,让五千年的中华之兴永远闪耀,让“礼仪之邦”这个美称,永远挂在中国的头上!

  • “礼仪之邦”的社会公德
  •     今天,田园想继续谈谈社会公德问题。正如昨天我们所举的几个例子,为什么社会公德问题在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国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呢?

         仔细分析起来,田园认为,过去几千年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式的封建农业大国,传统的道德强调的是私德,强调的是个人的修养,而忽视的则是社会的公德。应该说,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经济条件相适应的。

        人类在进入了现代社会以后,个体的人与他人与社会的联系扩大了,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无不关系和影响着社会秩序、社会安全、社会公益,必然涉及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和生活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偏远的山村小道上,累了,我们可以把车子停在路当中休息一下,一般来说,这不会影响别人。而在都市,您就不能这样做。如果您的车一停下来,就会阻碍交通,影响后边无数车辆的正常行驶,耽误许多人的宝贵时间。所以,我们说中国传统道德突出强调个人的道德素养,在今天来看,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

         应该认识到,今天我们社会发展的速度是大大加快了,而相应的社会公德水平,却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这个现实已与我国社会现代化要求构成极大矛盾,所以,社会对提高人的公德水平问题呼声日益增高。由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没有我们每个人的现代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社会的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怎样提高我们的公德意识?关键需要我们个人的一种道德意志。其实,分析起来,影响社会公德水平的关键因素,还在于人的私欲。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的私欲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或许并不是那么大,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它对社会的危害则是不可估量的。

         过去我们总是强调大公无私的精神,这实际上也就是在强调一种良好的道德意志。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认识到,克服一己私欲是实现个人高尚的人格必须的途径,也是导致我们幸福生活的真正源泉,那么,我们的社会公德水平必将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我们期盼的小康日子,也必定会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