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文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11:33:56
  • 《乌镇》
  • 乌镇是茅盾笔下那“可爱的故乡”,也是古今文人所热爱向往的江南水乡。正是乌镇,让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烟雨江南。

    我们到乌镇时,恰逢赶上了初春的烟雨时节,怀着一颗悠闲的心,我们散步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在蒙蒙细雨的笼罩之下,只见几条小船轻泛河上,惬意自在。真正是“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乌镇真是一个美丽流动的好地方!

    这里的墙壁也并非洁白无瑕,但丝毫不影响它本身的美。白壁上爬满藤蔓,墙的白和藤蔓的绿在雨中互相映衬出一种朦胧之美,自然之美,让人恍若梦境。

    泛舟河上,船缓缓划过桥洞,我们仿佛又来到了一片新天地。有时在船上还能看见远处的现代楼房,现代建筑与古代楼房互相映照,毫无违和感。小船慢慢行驶着,我们慢慢欣赏着这一路的风景。

    茅盾纪念馆依旧青砖白瓦,让这个可爱的故乡保持曾经的美。纪念馆里,书写了茅盾的一生,他是最早的共产党之一,他虽无法在战场上战斗,却以笔作枪,用文字的力量去影响每一代中国人,启蒙我们的思想。

    乌镇之美在于慢,慢成了一幅缓缓流淌的水乡画卷!

  • 《天下文人范中淹》
  • 要说整个宋朝最有名的文人,那无疑是天下文人范中淹,他作为宋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少年时求学的经厉可真是“宝剑锋而磨砺出” 。

    少年时的范仲淹每日读书,为了省钱,节约时间,范中淹将凝固的粥分为四块,早上两块,晚上两块,而目每顿都是几根咸菜配两块粥,试问,这样的坚持,有几人能够做到。

    中年时的他被称为“三光大臣”在皇上提出百官为皇后庆祝生日时,他因不合礼法反对对皇上提意见,第一次被贬;在皇上想要废掉皇后时,他因不合规矩反对皇上废后,第二次被贬;在朝中官员结党营私、滥用权力时,他揭发奸臣反被陷害,第三次被贬。每次他被贬时,都有人夸赞他的行为是极为荣耀的。

    他被人称为“小范老子”在老年时期。在戍边西北、抵御外敌时,他修修筑城寨、选将换兵、改变战争策略,威震西夏。

    在晚年时期,范仲淹义不容辞地为君王分担重任,解决国家问题,即使被贬也在所不惜。

    正是因为范仲淹从小勤奋刻苦、严于律已,后来才成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

  • 《王南陔》
  • 人物介绍

    王南陔(gāi),乳名十三郎,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五岁的时候,有一次落入贼人之手,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不但平安地脱险,还捉住了盗贼。

    故事一

    从唐朝以来,我国开始有了在元宵节观赏花灯的习俗。宋神宗在位的时候,国家还比较安定,所以每年都要大闹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都城东京(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的街道和闹市上,到处张灯结彩。到了晚上,灯火齐明,大放异彩,把个京城照得如同白昼,真是壮观极了。

    这年的元宵节尤其胜往年。到了晚上,人们扶老携幼拥上街头,观赏花灯,把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

    在观灯的人群中有一个人,肩上背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这孩子长得实在太可爱了,细细长长的黑眉毛,明明亮亮的大眼睛,透着一股聪敏过人的灵气。这个孩子穿戴得也非常讲究,特别是他头上戴的那顶漂亮的帽子,竟是用串串珍珠、颗颗宝石镶嵌而成。

    这个孩子是大臣王韶的小儿子,因排行十三,大家叫他十三郎。十三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又长得聪明可爱,所以很受王韶宠爱。这天晚上,他嚷着要到外边去看热闹,王韶就命仆人王吉带着他到街上观灯。

    街上的花灯真是太好看了,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王吉和十三郎都看得入迷,没有察觉到有一个贼人正跟在他俩的后面。原来这个人一眼盯住了十三郎头上的帽子,就挤到他俩的身后,想把帽子偷过来。只是十三郎骑在王吉的脖子上,比他高出一大截,怎么也够不着,只好一直跟在后面,寻找机会下手。

    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了最热闹的一条大街上。这里观灯的人真是太多了,你推我搡,人声嘈杂,贼人心里不禁暗暗高兴,觉得下手的机会到了。

    正好这时候,后面的人一下子拥了过来,趁着这工夫,贼人顺势把十三郎从王吉的脖子上抱过来,放在自己的肩上。王吉和十三郎只顾看灯,再加上人群拥挤,两个人谁都没有发觉。

    贼人背着十三郎,渐渐挤出了热闹人多的大街,朝一条稍微僻静的街上走去。十三郎急着看花灯,拍着贼人的肩膀,大声说:“王吉,王吉,你往哪里走呀?”

    贼人一听,刚要随口应一声,可又一想:不行,我的声音和王吉的声音不一样,要是让这孩子发现了,叫嚷起来可就麻烦了。于是,不管十三郎怎么拍他、喊他,他就是不吭声,反而走得更快了。

    十三郎觉得挺奇怪,心想:平时只要我一叫王吉,他就立刻答应,怎么现在我叫了半天,他却一声不吭呢?想到这儿,他低头一看:糟了,背我的人怎么不是王吉呢?

    这种事要是让平常的孩子碰上了,准保吓得大哭起来。十三郎人虽然小,却非常聪明,一点儿也不惊慌,心里盘算:这人一定是个坏人,我得想个办法逃走,还不能让这人跑了。

    想到这儿,他悄悄把帽子上的一根银针取下,别在贼人的衣领上。然后四下张望,看看附近有没有人,准备找机会喊人。

    说来也巧,这时候迎面有顶华贵的轿子走过来,轿子前后还有护卫的家兵。十三郎知道,这轿子里坐的人一定是个大官儿,心里有了主意。当轿子从他们身旁经过的时候,十三郎一把拽住轿杆,大声喊道:“捉贼呀!捉贼呀!”

    贼人一听,吓得魂儿都快没了,赶紧把十三郎扔在地上,然后撒腿就跑。

    十三郎一点儿也没有猜错,轿子里坐的是一位皇宫里的官员。他听十三郎把事情讲了一遍,觉得这孩子既聪明又大胆,就命人把十三郎抱进轿子,随他一起到了皇宫。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宋神宗,宋神宗也觉得很稀奇,就想见见这个孩子。

    十三郎见了宋神宗,一点儿也不惊慌,还学着大人的样子,又是作揖,又是叩头,那认真的样子,逗得宋神宗仰面而笑。宋神宗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十三郎用清脆的嗓音答道:“我父亲叫王韶。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名叫南陔,因为排行十三,所以也叫十三郎。”

    宋神宗又问他是怎样落入贼人手里的。十三郎把刚才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宋神宗不由得问:“十三郎,你今年几岁了?”

    “五岁。”十三郎回答。

    宋神宗点头赞道:“刚刚五岁就谈吐有礼、遇事不慌,真不愧是大将之子呀!只可惜让那贼人跑掉了。”

    “陛下,要捉住那贼人不难。”十三郎接着说道,“我把帽子上的一根银针别在他的衣领上了,那就是捉贼的记号呀!”

    接着,他又把贼人长的模样、穿的衣服形容了一番。宋神宗立刻命人去捕捉盗贼。

    再说那王吉发现把十三郎丢了,吓得回府请罪。府里顿时乱作一团,十三郎的母亲哭成了一个泪人。只有王韶不太着急,说:“这孩子聪明胆大,一定能够平安回来。”

    果然,第二天一早,一顶轿子停在了府门口,十三郎欢蹦乱跳地跑了出来,一头扑进泪流满面的母亲怀里。

    每日小练

    1. 王南陔为什么又叫“十三郎”?

    2. 王南陔是怎样给贼人留下记号的?

    上期答案

    1. 机智、勇敢。

    2.《童区寄传》。

  • 《我最喜欢的文人》
  •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宋朝,王安石决定实行变法,以苏轼为首的保守派却反对变法。然而这针锋相对的两个人恰好就是我最喜欢的文人。

    苏轼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40多岁时,被王安石的部下陷害,遭遇乌台诗案,被罢免官职。“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从此开始,苏轼便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被贬生涯。然而他在被贬的过程中,早已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他不在乎名利和物质享受,即使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他也能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丰盈。同时,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吃货。不仅如此,他还十分浪漫、有想象力,而我也喜欢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就如他的《水调歌头》一样。我在他诗词中找到了许多的共鸣。虽然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巨星,但是人无完人,苏轼也有一些致命的缺点。他不会识人,胸无城府,对人毫无戒备之心。而我也曾经犯过这样严重的错误:我之前结交的两个好朋友,一个有暴力倾向,经常对我动手;一个老喜欢骂脏话,我和他在一起时总是忍辱负重。他们给我造成了许多麻烦,最后我不得不中断了和他们作为好朋友的关系。

    而他的政敌王安石,也是我非常崇拜的文人之一。王安石早年家庭境遇非常不错,并且很快得到了皇帝的赏识。那时的他欣喜若狂,充满信心。怀揣着远大抱负的他来到了官场上,准备大显身手。然而他的变法生涯并不顺风顺水,遭到了苏轼等保守派的反对。虽然王安石的变法,对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不过在官场上并不存在对与错,只有利与弊。虽然王安石不惧风雨,但他处理事情过于刚硬,不懂得变通,导致变法最后以失败为告终。虽然我们的生活中不会经历变法这么宏大的事业,但我们可以吸取王安石的教训,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同时要懂得尊重吸纳别人的意见。

    不过王安石让我最大的收获是,梦想就如同射箭的靶子,没有了它,那我们每天拉弓是为了什么?在我们的人生中,不仅要需要苏轼的乐观积极,还要向王安石一样拥有远大的抱负和永不认输的精神。

  • 《她陶醉了》
  • 从古至今,古人文人雅士都擅长琴、棋、书、画,可唯有琴紧紧吸引了她。

    秋风轻拂,大雾漫天,秋雨沙沙地下着。窗边一曲质朴、淳厚的古琴曲飘散出来,洁白的琴弦被那纤细白嫩的手拨动着,棕色的琴体上发出那别样独特的曲声,琴桌前坐着那便是沉浸陶醉,心系琴曲的母亲。

    其实妈妈只是一个刚学古琴的新手罢了,但这不能够遮埋她心中的那份热爱、陶醉,及对古代文化深深的向往之心。练琴只有一年左右的妈妈已参加过2场小小的演出。只有靠平日的勤学苦练才能够增加熟练感,才能拂出那琴声的美妙。

    她开始了,屋外天边的小雨如同伴奏般时而有序时而又以凌乱之美的轻飘下,击打地面。屋内双指在弦间来回舞动跳跃,她的脸上洋溢出了一个幸福的微笑,满足。沉醉在琴声中。闭眼的一瞬间,也许妈妈已经进入到满山花香,鸟语于枝头,山泉缓缓流下,阳光普照大地的琴键中的美景。

    第一段结束,时间一晃,琴弦再度被拨动,每一次都有一个不同而又美妙的音符蹦出,不时在耳边荡漾,使人生出无尽幻想,妈妈悠然地轻摇着脑袋, 徜徉在音乐的自由国度,享受快乐幸福!真是百听不厌,让人神清气爽、心情舒畅的琴曲啊!

    妈妈痴情地投入其中,大饱耳福后便是指尖的舞动与表演了。她双目熠熠生辉,眼神发亮而又认真地俯视着油光发亮、曼妙雅致的琴面,这简约而又古色古香的设计令人赏心悦目!望一眼琴谱,嘴角再度上扬。是满足,是痴醉?无人知晓,但那是对琴的喜爱与陶醉。妈妈不仅手上弹着,心中更是燃着一束火光,燃着对琴曲的热爱与欢喜之情!反复斟酌练习,每当妈妈熟练掌握一句,准确弹奏,她就会发出感叹:“啊!好听,真是太好听了!”

    咚!终于,那又厚重又纯美的乐曲使人打开心境,万分愉悦。虽然琴曲已结束,妈妈却仍然静坐琴前紧闭双眼沉浸其中,待静思片刻后,只见她仰头深呼吸,似是把刚才那美妙的声音深深吸入心扉!

    秋风拂面,雨还在淅淅沥沥下着,琴曲似乎还在耳畔回扬。

  • 《花开有期》
  • 四时花开,有期归至。文人骚客吟诗道赋,颂春冬华绽;乐师琴家奏音荡曲,赞夏秋秀放。常说花如人,人似花,花开以四季分之,千年复千年,人世变迁,有四季长存,花期未变。是人,亦有花期。

    然高阳耀池,莲满塘,数朵荷花点,竹翼曳于水上。娇粉流连,却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般红花绿叶之景。至于荷花根生积泥,自池底而上,污浊中出,而花上无沾染,纯净而无妖媚,又如周公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此花绽而百花黯,论夸者,为荷花也。人之为权贵者,同荷花,骄耀一时,而其中能正如荷花之无沾染者,亦人之大成者。

    已而夏去,悲凉之风渐近。见百木枯,万花凋,知秋声已至,有怅然而失意者。环目四顾,竟有菊花开,独怒于天地间。拈起,望远山,忽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隐士,同菊也。看此时,花已无他者,菊之独放,隐见”百花杀尽我花开”之孤高。菊之君子,弃尘而归隐者,乐于田园,享于深山,如菊般独放,虽无他者相伴,以自意独会,亦是惬意!

    盖秋风渐弱,肃杀之色四起,生者皆惧之而退。然上枝而迎风雪者,惟梅也。“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之风骨,纵雪压风摧,仍不屈于此间,暗香扑鼻,为梅花也。绽于寒冬,迎凛冽而不避,“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人之军士也,于梅花同骨,不惧苦痛,不畏艰险,仅思家国安危,何者可言此非人贤?

    至若春和景明,冬去雪销。万木藤生,百花重见。迎春娇,牡丹艳,水仙、海棠各花争放。朱子感曰:“万紫千红总是春”亦非无据之言。此百花争艳,亦同百家争鸣之景。

    花开有期,仅于适时。或如荷花开于夏,梅花绽于冬,菊花独放于秋。人亦同花,适时,终有花期。

  • 《父亲》
  • 父亲,一个多么伟大的名称,多少文人去歌颂它,赞美它,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他犹如一尊水泥柱,支撑起整个家;它犹如一棵大树,为这个家遮风挡雨;它犹如一片落红,为这个家默默奉献。这就是我伟大的父亲!

    在五年前的那天下午,发生了一部小插曲:

    在那个暴风雨来袭的下午,我因为害怕,竟然忘记了父亲会来接我,便一个人撑着一把雨伞小心翼翼地向着家的方向前进。

    约莫五分钟后,我听见了一声叫喊,回头一看——是父亲。原本被冷风吹得冻僵的脸庞,一下子舒展开来。我飞一样地跑过去,哪曾想到父亲劈头盖脸地训斥我:“难道你不知道我会来接你回家吗?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下次给我长点记性!”我惭愧地低下头去。

    回到家后,我看到父亲的脸上有“雨水”而感到疑惑。父亲仿佛猜到了我的疑惑,摸了摸我的头:“那是‘雨水’。”我那时毕竟年幼无知,就没怎么多想,也没有继续追问。

    如今的我终于知道,那“雨水”是滚烫的泪水。啊,我的父亲。您为了这个家已经付出了太多,又因为我的年幼无知而操碎了心,我此时此刻想对您说:“父亲,您辛苦了!”

  • 《无用让时间长久》
  •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文人张岱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在我的脑海中,依稀还浮现着《湖心亭看雪》中的字句。那一叶孤舟,藏于漫天的飞雪里;一身孤傲,一腔纯粹埋藏于张货的心中远山近湖,无一处不有寂静,漫天遍野的静同样流入了我的心中。

    拥毳衣炉火,在空荡的湖中看雪,时光也溢满了诗句。这雪,浸透了明亮。却怎样也掩盖不住张岱内心深处的那一片傲气。于是在遇上“金陵人”的时候,虽然说有那样一份倡然遇到知己的庆幸,却依旧无法带走他心中的被锁住的孤独。结果,在这漫“天飞雪里,他以孤独为墨,用此泼洒成了一幅水墨画;以傲气为音件,用此谱写成了一首歌。在白茫茫的天地中独自欣赏着对时间的浪费,在心中留下了一份安乐与静谧。张岱铺在我心中的那一层厚厚的雪,将我心中滂沱的,混沌的大雨埋没,及时把徘徊在原地的我从迷茫中拽回正轨。

    小的时候,老师、父母无一不将浪费时间视为一大罪过,就连各种名言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是,私自浪费时间的刺激感、心虚感与“乐趣”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倒是一种享受,一种放松。

    而现在,匆忙之余我都会独自发发呆,或者靠在椅子上听一首歌,闭上眼睛,尽情地挥霍这些难得的的定静。安静中溢满了时光,而时光中又溢满了生活的气息。我也不惜浪费整个清晨;那个被阳光浸透了的清晨,一个人坐在窗边,聆听着鸟儿的欢唱。将温润的目光轻放在角落的,满是绿色的植物上,望着在天空中微笑的白云,俯瞰着大街上,一辆又一辆奔驰而过的汽车,红绿灯一尘不变地严肃地变摸着颜色…世界,竟然是如此的美丽……不知不觉中发觉,自己已经翻过了好几页的天空。

    在白色而又明亮的世界里,无用并不是荒废,而是一种对生活的调和。捧起遗失的雪,流过的时光总有它自己的意义,也终将会在遥远的某一天兑现。

    雪下得那么深,下得那么认真。

    ——《认真的雪》

  • 《酒与文人的不解之缘》
  •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大文人,他们都与酒之间有着不解之缘。文人们写酒文,抒酒情,名家名篇,千古渊源不断。酒在文中,文在酒中,在文与酒的历史长河中,演绎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李清照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她,自幼受父母熏陶,勤习古词诗文,研习百家经典。一次到郊野游玩,她在溪亭饮酒直到黄昏,醉酒驾船找不到归路。后来,她时常想起这段美好经历,于是秀笔一抖,一首《如梦令》脱口而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时间,这首小令像是一阵清风掠过平滑的湖面,在京城荡起了层层涟漪。十六岁的李清照初试文墨,竟一鸣惊人!

    孟浩然与酒也有不解之缘。

    孟浩然善饮酒,却从未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让酒香氤氲在诗行中。从他的诗中散发出的酒香弥漫千余年,依然如此强烈。

    有一年秋天,一位朋友请他去家中饮酒,他欣然前往。江南的秋天如同暮春,风轻云淡,草色凝碧。一路欣赏风光,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朋友的村头。小菜已摆上桌,酒杯已斟满。喝到痛快时,他诗兴大发,取来笔墨纸砚,写下了《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主客二人开怀畅饮,闲谈家常,一派田园风光,充满无限乐趣。

    李白也与酒有不解之缘。

    他是诗歌王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然而,即使是高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谪仙人,也有遭遇挫折、困顿失意的时候。他之所以爱酒,很大程度和失意有关。他曾怀着建功立业的梦想来到长安,然而,他的雄心壮志在这个城市中落了空。这让年轻的气盛的他感到无比失落。但他似乎永远都不会沮丧太久,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茫然都是暂时的,美好的一天总会到来!

    文人与酒的故事,正印证了李白的诗:“惟有饮酒留其名”。文人与酒,总是有不解的情缘,更有不解的情怀。在诗情诗意、酒情酒意的历史中,人与酒、酒和诗,烁烁生辉......

  • 《描写竹子的作文》
  • 吾独爱竹

    竹子,自古以来被文人吟诵,被画家作画,高洁耿直的品性被人们学习。竹子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我最喜欢的就是竹子。

    竹子的外形如一首诗一样清丽婉约,走进竹林一片翠绿,在你的脑海里没有一丝烦恼,仿佛身临绿色的海洋,使人心情愉悦。

    竹子如梅一般清新脱俗,高贵,竹子心中没有一丝杂念。竹子的顽强令人佩服,它不管狂风暴雨好还,是严寒酷暑,竹子都以它惊人的毅力挺了过去。

    竹子是一种及其坚强的植物。在它还是竹笋的时候,就已经很坚强了。在初春来临的时候,竹子突破重重障碍,冲破泥土,在还在带有微微寒冷的春风吹拂下,探出脑袋,茁壮成长!

    春天,沉睡的竹子在春风的吹拂下,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在这大好时节,它努力的吸收养分,以资备秋;夏天,在无情的酷暑下,人们都躲进自已的屋子里避暑了。可是竹子并没有屈服,在阳光的照射下,它逾发的苍翠,仿佛是在享受强烈的日光浴;深秋,在瑟瑟秋分的吹拂下,万物凋零,秃秃的树枝上只剩下果实,而竹子依然苍翠,在一片枯黄中,显得格外耀眼。它的一些竹叶,稍有一点微黄,从竹竿上慢慢飘落下来,像一条条乘风远行的小船;冬天,大自然中一片洁白。竹子依偎着寒风,屹立在洁白的雪地中。人们一看见竹子,便立刻精神抖擞。

    竹子,不惧严寒,不怕任何困难,始终坚毅挺立。它是人类的榜样,也是世界万物的榜样。我爱竹子,我更爱竹子的可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