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少见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5-02 04:11:15
  • 《雪景》
  • 对于一个生活在南方的人是没怎么看到过雪的,所以雪这种稀奇东西是很少见的。

    雪,是白色的,纯洁无暇的。雪从天上徐徐落下,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白色。小时候看电视上北方下雪,多么美丽,松树上、马路边、衣服上……是多么白。从手机上看到别人冬天打着雪仗、推着雪橇、堆着雪人等,我是多么的渴望啊!

    我无意间看了一个水晶球,里面有一个小小的世界,一座小房子、几棵绿绿的松树和一棵掉光了叶子的树干,树干被白雪覆盖着。你一摇那个水晶球,下面的雪就漂浮起来。你再把它放回去,就能看到雪从水晶球的高处徐徐落下。雪中还夹杂着一些亮片,这就更衬托了雪景的美。水晶球中的世界不正是我想要的吗?

    北方的冬天虽然寒冷,可是北方有雪啊,北方的孩子看见雪虽习以为常了,可还是抵挡不住雪的诱惑。大人们也是如此,有些大人看到雪,甚至比孩子还疯狂。小孩、大人都在雪的世界中玩耍着、追逐着。

    南方的冬天虽没有北方的冷,可是南方的冬天又有什么玩的呢?南方就偶尔下下雪,且雪还不是很大,我出生到现在也就看到过两次,还都是在小时候。

    那时,外婆家楼上有个小菜园,上面有我很多回忆。一次下雪了,我就跑到楼上的小菜园里去,那可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雪。外婆家种着白菜,白菜像一个小碗一样把雪装起来。我对雪很好奇,想尝尝是什么味儿的,就用手拿了一点雪起来吃了,雪没有什么味道,只是感觉冷冰冰的、凉凉的。到了晚上,外公给我买了许多的花炮,我就和外公外婆一起去小菜园里放。你可以想象吗?小孩和外公外婆一起放着花炮,下着小雪,那场景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第二次下雪,我也在小菜园里,也是和外公外婆一起。只是那个小孩长大了,外公外婆的头发也白了一些。雪,一种让人快乐而难受的东西……

    我喜欢雪,因为它给了我许多快乐和美好的回忆。可是,我也不喜欢雪,因为雪染白了我亲人的头发。

    雪,我可能一生都见不了它几次,可是它却给了我许多回忆。

  • 《观燕》
  • 暑假,我来到了乡下外婆家。

    刚到那儿,一幕在城市很少见的景致呈现在了我眼前——屋檐下有一窝可爱的小燕子正嗷嗷待哺。“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了。”我兴致勃勃地想。燕巢就像一个小型的城堡,燕子用树叶与泥土制成半圆形的燕巢,粘在木房子的横梁上,托起那群乖巧的小燕子,格外引人注目。

    我的好奇心止不住地“蹭蹭蹭”往上涨,抬头靠近一看,小燕子并没有像歌谣里所唱的那样,穿着花衣裳,而是披着黑不溜秋的大衣,肚皮泛着白色,翅膀紧缩,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叽叽喳喳地叫着,等着妈妈来投喂。

    不一会儿,它们好像是饿极了,接二连三地抖抖翅膀,脖子一伸,那出了名的剪刀尾一振,便飞向空中自由翱翔。它们时而摆动那轻盈的身体,跳着优美的舞蹈;时而向天空猛地一飞,表演一番壮烈的仰天长啸;时而又如过山车般极速下坠,惊险俯冲;时而模仿小鲤鱼那样一跃而起,轻松跃过“龙门”……

    燕子们这一次盛大的演出在优美的歌中结束了。虽没有嫩柳衬托,也没有烟雾帮衬,更没有湖水相照映,可我觉得表演颇为精彩,趣意盎然。我也明白了,燕子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那平凡而又不失优雅的姿态,给人们带来视觉盛宴。

    古诗中不是有一句话吗,“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果然如此啊,只要燕子一飞,连世界都会变美。

    (小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燕子,这一种可爱的小生灵值得我们去热爱、去保护。

    家长感言

    这种情景画面只有在农村才能见识到,他能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觉美的心。

    教师赏析

    小作者笔下的燕子栩栩如生,燕子的外表和动作都观察得十分细致,仿佛带着读者也走进了乡村,驻足在屋檐下抬头看见这幅美丽景象。(王海鹰)

  • 《触动心灵的荞麦面作文800字》
  • 记忆中,爸爸这个身影,总是很少见,它像是一个符号,寄托着那可有可无的父爱。

    聚少离多,是我们的代名词。可即便如此,那些记忆里为数不多的相聚,也充斥着责备。

    爸爸,这个形象,像一张年久的老照片,褪色、发黄,淡出了我的视野,可那碗荞麦面,却一直盛在我的心间。

    记不清是哪年的冬日,屋外的雪一片片从天边滑落,积起薄薄一层,他穿着风衣,踏着雪,迎着北风,敲开了门。那时的我尚还年幼,对他颇为紧张,像是老鼠见了猫,一躲,就是一晚。

    已是夜半,四下无灯,我却看见厨房里暖黄的光洒落,照亮了那碗荞麦面。面条是微微的浅灰,沉浮在乳白色的汤水里,随着搅动升起氤氲的雾气,蒸腾而上,面条上,搭了几块牛肉,酱红色,沾着汁水,在灯光下微微发亮。入口的面条在舌尖爆开一阵麦香,和着牛肉,从味蕾上直冲而下,暖流从心口淌至全身,鲜香从齿间流过,面条带着筋道,这一碗面很快就被消灭了。

    灯光之下,我看见一张字条,笔风洒脱,有些陌生,只写了一句话:“下次要好好吃晚饭。”刹那间,我只觉得水蒸汽又漫进了我的眼眶,一片湿意。朦胧之间,我依稀看见落款---爱你的爸爸。

    恍惚间,几年时光飞逝而过,那碗荞麦面和那字条,像是南柯一梦,如此不真切。

    可我心中一直盛着一碗触动心灵的荞麦面,它以父爱为面,以责备为浇头,但唯有食用后,方可知其味之鲜美,就连那责备,也是必不可少。

    这碗触动心灵的荞麦面,作为我与父亲间的引线,将我们二人系在一起,将爱系在心间。

    年华逝去,已是初春,积雪片片融化,淌下屋檐。我们父女之间的隔阂也如积雪融化,在心上淌成暖流......

    仍旧是那样一个夜晚,我又端起了一碗荞麦面。只是,这次它出自我的手中。那不是令人食欲大开的一碗面,凉了半晌的面有些坨了,皱皱巴巴的黏在一起,味道也很寡淡,只有满溢的荞麦的香气。可是我们的心连在一起。

    一碗触动心灵的荞麦面,让我从一昧的索取中脱离出来,成为给予者,做一碗荞麦面,传递爱的薪火。

    教师点评:爱,是什么呢?有人说是陪伴,有人说是理解,宸廷说爱是一碗荞麦面。亲情这个话题即便被无数人人诉说,它总有千千万万个不同的样子。宸廷在故事里讲述了自己对爱的理解的变化,细腻动人的刻画仿佛把人带入了那个夜晚,仿佛让人闻到了荞麦面的香,也让我在真性情的文字里看到了一个懂事的孩子。她不仅拥有感受爱的能力,更拥有一颗能给予爱的真心。

  • 《六春湖看雪》
  • 雪,南方人很少见,我日日盼,夜夜盼。梦中的小精灵,就这样翩然而至。

    大年初三,爸爸妈妈将我带到了雪的怀抱——衢州最佳赏雪之地之一的六春湖。

    山下,早已人山人海。大家非常激动,好像看到了久违的朋友似的:有的不停地在雪地上踩着,留下了一串串雪白的脚印;有的从草丛上、树叶上抚下一撮撮积雪,捧在手里闻着、舔着,再捏个小雪球把玩;还有的蹦跳着,拉着爸爸妈妈急急忙忙上山赏雪。

    我们坐上了缆车,在一片银白的世界里滑行。透过薄薄的雾,我看到一片壮观的景象:厚厚的雪覆盖在竹叶上,纤长的竹子被压弯了腰,大片的竹林似乎被施了魔法,变成了雪白冻瀑。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山腰之上。我三步并作两步地往山顶奔,忽然在扶手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松果。整个松果和它的细长叶子,都被厚厚的、晶莹透亮的冰包裹着,摸上去冰凉滑润。透过明亮的冰面,我看见一根根松叶,即使在冰雪之中,也那么的翠绿。

    我们到了山顶环顾四周,披雪的山被薄雾笼罩着,一切似乎都静止不动了,像仙境一般。灰蒙蒙的雾遮住了远处积雪的山,只有雪山那富有生命力的山顶穿过灰色的雾。山顶被白白的雪覆盖着,碧绿的树林也换上了雪白的新装。

    地面上,被脚踩出的雪水都结成了冰,光滑极了。走在冰面上,身体也不听使唤了,稍不留神,脚就会不由自主滑出去。由于身体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就会摔个仰面朝天。我就差点摔了一跤,亏得一位好心的爷爷把防滑鞋绳给了我们,才“幸免于难”。

    啊,海拔1000米的雪山;啊,那晶莹透亮的冰;啊,美丽的六春湖!

  • 《七里之雪》
  • 在南方,雪是很少见的。但是,在七里,听说雪下得很大,南方有一点雪,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七里的雪那么大,去看雪的人肯定不少,于是,我们一家人也准备去七里赏雪。

    “滴”的一声,全程三十八公里,大约需要一个小时零一分钟,爸爸打开导航出发喽!

    一路上我们畅通无阻,我兴奋的眼睛不停地往车窗外看两边的风景,慢慢地,有车子从山里往外开,我看到许多人都把自己堆好的雪人放在车顶,雪人们有的戴着墨镜,有的戴着口罩,可酷了。越往里走,车子越多,道路也变得拥堵起来,车子只能像蜗牛似的慢慢往前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七里。

    一下车,那一片白茫茫的雪就映入我的眼帘,好壮观啊!我和姐姐兴奋得撒开双腿就往那片雪地跑去,只听“扑通”一声,原来是姐姐脚下一滑,摔了个大跟头,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向爱臭美的姐姐也顾不上身上的泥水,冲着我们说:“出来玩个雪,可真不容易!”

    这雪可真白啊,踩上去松松软软的,我情不自禁地抓了一把雪,往姐姐那里扔去,一边扔一边说:“来砸我呀,来砸我呀!”调皮的我赶紧躺在被雪掩盖的大地上说:“打不到我吧!哈哈!”姐姐赶忙去叫爸爸,说:“爸爸,我们一起去砸毛毛。”爸爸高兴地点了点头,捏了个雪球就往我身上砸了过来,我躲闪不及,被打中了。妈妈也很开心,像个小孩一样加入我们的“战斗”,我们就这样你打我,我打你,在这一片混战中,我实在抵抗不了,败下阵来。

    “我们堆个雪人拍照留念吧!”姐姐说。“好耶!”只见爸爸拿起一个雪球在滚,雪球越滚越大,这个就拿来做雪人的身子了。我和姐姐把雪人的头做好,爸爸把雪人的身子用木条磨平,接着爸爸把脖子也做好,我和姐姐把做好的头和脖子连接起来,装在雪人的身体上,爸爸还别出心裁地用白菜叶做了个围巾,围在雪人的脖子上,我和姐姐找来小石子和小木棍做雪人的眼睛、鼻子和衣服扣子。经过我们的一番打造,一个活灵活现的雪人就完工了。我们一家人都和它留影。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我赏雪,打雪仗,堆雪人,就这样结束了愉快的七里之行。

  • 《寒露的农谚》
  •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

    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

    重阳无雨一冬干。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打豆场。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寒露霜降麦归土。

    寒露霜降,赶快抛上。

    寒露前后看早麦。

    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菊花开,麦出来。

    秋分种蒜,寒露种麦。

    夏至种豆,重阳种麦。

    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麦子难得倒针雨。

    麦浇黄芽,谷浇老大。

    麦浇苗,谷浇穗。

    豆见豆,九十六。

    白露谷,寒露豆。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

    豆子寒露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寒露三日无青豆。

    沤了豆子收麦,沤了麦子收豆。

    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留种地瓜早收藏,着霜瓜块受冻伤。

    收瓜被雨冲,窖如烂泥坑。

    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九月不刨十月空。

    零星时间莫白过,有空就把饲割。

    劳动间隙把草割,不愁攒个大草垛。

    九月种已成熟,抓紧采集莫延误。

    过了秋分寒露到,采集树种要趁早;

    采收工具先备齐,选择树种标记号。

    优质壮龄作母树,病木虫蛀不能要;

    当家树种要多采,乡土种源不可少。

    采种要选好天气,风和日丽晾晒好;

    贮藏保管莫大意,阴雨连绵要防潮。

    树木栽培良种化,好种才能出好苗;

    男女老少齐动手,绿化家园乐陶陶。

    九月九,摘石榴。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

    柿子红似火,摘下装筐箩。

    皮红摘下来,赶快向外卖。

    寒露柿子红了皮。

    摘了梨,别松气,施肥浇水和掘地。

    摘了梨,快喷药,千方百计把叶保。

    今年叶子保得好,明年果子产量高。

    叶子护不好,明年果子少。

    今年护好叶,明年结硕果。

    光收不管,来年减产。

    光收不管,杀鸡取卵。

    寒露畜不闲,昼夜加班赶,抓紧种小麦,再晚大减产。

    骡马驴,加夜草,劲头足,干活好。

    晚上不加料,白天懒拉套。

    晚上加了料,白天蹦又跳。

    时到寒露天,捕成鱼,采藕芡。

    寒露节到天气凉,相同鱼种要并塘。

    捕捞成鱼上市卖,留得小苗莫伤害

  • 《我们俩的事》
  •     一提起我和嫂子,村里人都说:‘真少见,姑嫂之间相处得这么好。”的确,我和嫂子的关系非常密切。 嫂子是个勤劳朴实的人.她和哥哥结婚不久,哥哥就回部队了。妈妈有慢性病,做不了重活,爸爸又整天忙自己的工作.于是全家的重担就落在嫂子一个人身上了。我家承包了十几亩地。嫂子整天不知疲劳地忙里忙外。早上星星还没散去,她喂好猪、鸡,把饭做好,自己就去地里干活,晚上很晚才回来.回来以后还得做饭,喂鸡喂猪.妈妈却不知足,经常不分场合难为嫂子。嫂子从不还言,不顶嘴,仿佛没听见一样。

         我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劝妈妈.晚上和嫂子作伴,常看见嫂子在偷偷哭泣.我笑着对她说:“别跟妈一般见识,妈老了总要唠叨。”嫂子听了破涕为笑说:“岁数大了,唠叨是人之常情,我们做儿女的哪能生老人家的气呀!”就这样,我边劝妈妈,边安慰嫂子,两人关系渐渐融洽了. 闲谈的时候,左邻右舍的媳妇经常凑在一起讲小姑子这个那个。可是我嫂子却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奖我,说我会体贴人,心疼人。每逢过年过节嫂子总是撕几尺布给我做新衣服。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时,他也能帮助我.冬天冷了,她给我做了椅子垫、棉手套,还买了毛线给我勾了一顶帽子呢。 俗话说:“人心挨人心,四两换半斤。”

         嫂子对我好,我也尽力帮她做事。做饭,洗衣服,我都主动干。嫂子见了,总是感激地说:“小妹,你歇会儿吧!这点小事我忙得过来。” 哥哥探亲回来了,给爸爸妈妈买米不少东西.我接过提包,看到里边有一条粉红的纱巾,上面还有许多白点.我把纱巾系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哥哥突然说:“嘿,别美了,那是给你嫂子买的.”我听了脸一红,把纱巾拽下来放在桌上就走了. 早上,我醒来一睁眼,啊里一个粉红的世界—原来是嫂子的纱巾盖在我脸上。我抬头一看,嫂子正在冲我发笑. 我永远珍藏着这条纱巾,因为它凝结着我和嫂子的友谊.

  • 《梦惑》
  •     那个冬日的早晨,我少见地被一轮怪梦折磨,昏沉的景象,急切的情绪却真实的如窗外凉薄阳光,无孔不入。终于熬到醒来,发现早已日上三竿,自己也因挣扎而显得十分狼狈。

        那天早上急切而无力的感觉,绝不是我生活的常客。毕竟,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里,犹如处身于一个循环往复的木轮中,除了悠然地推进自己的生命别无选择。但是在梦中,即使是一个渺小无知到毫无社会阅历的人,也会有宛如儿挣扎在囚笼中的绝望。

        混沌的梦里,我在奔跑。

        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发丝凌乱,衣衫不整,从小贴身的书包中不知装了什么,瘪瘪的,却无比沉重。身上并不舒服,仿佛在跑步的过程中撞破了,但最难受的是心中阵阵的隐痛,我要干什么?当时并不知道。

        直至下一个冬日过去,依旧是早晨,熟悉的感觉如阔别的老友。睡眼惺忪的女孩影子无神地出现在镜中,喃喃:不要逃。

        逃,我竟是在逃么?因不想背叛,故逃避朋友;因不想哭泣,故逃避心情;因不想失败,故逃避尝试;因不想成长,故逃避成熟……嘴角在回忆中扯出苦笑,什么时候,我像履虫一般只知躲避了。

        然而笑容却渐渐变了滋味,苦涩褪去,那个梦境剩余的部分在刹那间明晰。

        是分离的那天,我却还在礼品店。素白的底色,碎的本子,是朋友常写的日记,此刻却在我的手里。我要回到出发之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如当年一样,剩一笑脸,一背影。招手,听到声“你好”之后,便是“珍重”。

        原来,我不是在逃,我在追赶。

        赶上那个背影,赶上我的选择。
    相关推荐:
    以路为话题的作文
    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
    以时尚为话题的作文

  • 《凝结与见证》
  •     在高等学府里,总有一些东西少见文字的修饰,亦无专业书籍的深奥艰深,在传承历史的进程中以最质朴的面目示人。你在对其仰视的同时,也会渐渐地知道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无声的教育,早已悄然地丰富着你的精神世界,甚至还根植于你的血液里,成为你生命之旅中不可或缺的一股激励力量。塑像即是其中一种。

        西安建大现存的三座塑像,作为该校源远流长的办学历史与并校近五十年光荣岁月的凝结与见证,激励着现在校的两万余名师生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这三座塑像,是该校为梁思成先生、博古学长和刘鸿典教授而立。

        梁思成先生的石像立于西安建大图书馆旧址的绿化带的东面。先生儒雅地坐在建筑柱础上,好似在野外考查古建筑后的片刻沉吟,又似在指导着晚辈们的晨读晚诵和畅谈人生,而且视线一直驻留于斜角不远处的建学院东楼。先生一生饱经沧桑却意志笃定,先后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和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建筑兼攻西方建筑史,并于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创办了西安建大母体大学之一的东北大学的建筑系,造就了我国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在梁思成先生石像的西面,是博古学长的铜铸像。学长昂首挺胸,双手紧握书卷负于身后,炯炯有神的双眼正视前方,透着无限的期待与坚定。学长于1921年就读于西安建大母体之一的苏南工专土木工程专业,任当时的学生会会长,是当时苏州地区的学生运动领袖。

        若说梁思成先生、博古学长的塑像所凝结的历史已有些旷远,那西安建大并校初期建筑系的莫基者刘鸿典教授的半身石像则多少让我们多了一种熟悉感。刘教授的塑像立于建筑学院楼前,老远就可以看到,仿佛刘教授至今还在挥笔疾书,继续为学生授业解惑。刘教授不但是一位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忠厚耿直、德艺双馨的建筑教育家,而且也是继梁思成先生之后,该校建筑科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教育家,是我国第二代建筑师代表人物之一。此外,他还是陕西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三座塑像浓聚了师长办学治学、学长求学创新的拼搏精神,而历经并校后约五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到来后,西安建大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师长、学长塑像,不仅是积淀校园文化氛围的需要,更是凝结该校百余年办学历史和激励力量的需要。缘脉所系、悠然思往,三座塑像寄托着该校师生对故者的深切缅怀,也增强了全校师生的自豪感,激发了萃萃学子创新进取的求学心志,同时也是西安建大校训“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佐证。回望悠久的办学历史,细看锐意创新的建大儿女,相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塑像立于这座已迈开跨越式发展步伐的校园里。

  • 《雨游近春园》
  •     “晚秋时节下雨,.实在是少见二我对着屋外的毛毛细雨,独自嘀咕着.猛然间,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既然那么多诗人作家都描写雨景是如何如何的美,那我何不趁此机会去观赏一下雨中近春园的奇景呢?

        我没有打伞,任凭丝丝细雨滴在我的脸上、手上,湿润的,略有一点冰凉。走过游泳池没多远,被一片荷塘包围着的近春园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了.如今已是晚秋时节,荷塘里的荷花已凋谢,只剩下枯黄的凋荷败叶,使人想起李商隐的一首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籍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我细细地倾听丝丝细雨按打在衡叶,所发出的有如从古老筝琴上流出的一串串细碎凄清的音符。心里想:要是有 一只船,让我象《红楼梦》里描绘的那样乘舟穿过残荷,口里吟诵着李商隐的诗,倒是蛮有情趣的。

        走过石,拐过一座小山丘。我走进了近春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假山。平时我说不清它象什么,只觉得堆石登翠,飞泉直泻的景象很美.此时,飞泉不见了,峨峋凸凹的岩石似一个威武的勇士站立在细雨中虔诚地接受洗札.他的脚下,是一个小水池,雨水落在池中,虽无声,却仿佛有细微的音乐从跳动的水纹中弥散开来。

        此时,我感觉到自己的鞋子已经湿了,但雨游的雅兴促使我继续向前走去。绕过左边一片大草坪,我又来到了位于小山坡的一个小亭子,这就是朱自清写作他的名篇《荷塘月色》的地方.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亭上黑匾金字写着“荷塘月色”.这里是观赏荷花的最佳位置,虽然此时荷花已谢,但坐在亭中,隔着外面的雨帘,我又忽发奇想:如果朱自清先生活着,是否会再写一篇《荷塘雨色》呢?

        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已到了晗亭,晗亭与观荷的小亭是相对的,一在假山右,一在假山左,中间是两片大草坪.此时,我站在晗亭中,再一次环顾了一下近春园全景,我感到雨竟是如此之奇妙,在雨中,一切仿佛都陷入了沉思,陷入了梦境,与平时太不一样了.我总觉得心中想抒发些什么,但思想竟如雨雾般朦胧,竞不能明确表述出来.

        当我离开近春园,天空开始变得晴朗了。我再一次庆幸自己没有辜负这场雨.希望能再有这样的美丽时刻,能够重游近春园。那时我心中那如雨雾般朦胧的思想是否会清晰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