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旧岁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7:58:52
  • 《家乡的年味》
  • 春风得意马蹄疾,新年伊始,"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龙年到了,我兴奋不已。我属龙,名字里也有龙,父母愿我龙腾虎跃。新的一年里我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

    而在我的家乡,每到新年,人们就会举办一场很热闹的活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有舞龙、敲锣打鼓......舞龙是家乡的传统,它象征着吉祥和好运。舞龙的人们身着盛装,龙身随着他们的舞动而起伏,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每年会去看这场迎新的热闹活动。而最让我期待的,还是外公家举办的八年一次的佛生日。这是一个家乡的传统,每年都会在这一天举行非常隆重。外公也在活动中做领头人,凌晨四点,外公就穿上领头人的衣服和全镇的男人出发,那车队如同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穿过村庄,场面震撼人心。带着虔诚的心,一路辗转,来到庙前,要把大佛迎到自己村里来!他们需要走遍整个镇,每个村的街上都摆满了贡品来迎接佛。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外公家,家家户户都需要摆上一头猪和许多贡品来给佛过生日,非常壮观。

    首先法师开道迎接佛的到来,人们将鞭炮、烟花点燃,声音响彻云霄,仿佛在庆祝着新年,随着鞭炮的声音响起,热闹活动宣布正式开始,舞龙先在我们的眼着飘浮而过,舞龙下有四个庆祝龙年的大字展现在人们的眼着,真的非常精彩,舞龙人好像一点都不累,舞了10分钟差不多,奋力的迎接新的一年,龙一会儿又跑到电灯上摇头晃脑,红黄相间的龙迅速飘来,又迅速飘去。

    锣和鼓声交杂在一起"咚咚、咚"加上炮的声音在响着,人们好像都沉浸在表演中,声音鸦省无声,只有河水在声声不息中。

    精彩的表演往往只有短短的时间就结束了。

    新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时刻,让我们共同期待新的一年,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 《放鞭炮作文700字》
  • 鞭炮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每当我吟诵这句诗的时候,就会想起春节放鞭炮时那热闹而欢快的场景。

    在姥姥家,每到过年,到处都会响起鞭炮声。听姥姥讲,过年放鞭炮有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年的怪物,每到过年时它就出来吃人,非常可怕。有一年,镇上来了一个乞丐,他说这个怪物最怕声响。于是家家逢年就放鞭炮,就成了一个习俗。

    春节前夕,大人只要赶集,我们总要跟着去。买不买鞭炮部不重要,只要能买到一些好吃的,就心满意足了。相逢年集的日子,不用大人叫,我们早已起床速度之快,快的无法形容。到了集上其它的什么也不看,先看鞭炮和一些好吃的。买完这些,年集对我们小孩子而言已经结束了。

    一进入腊月,鞭炮交响曲就开始演奏了。放鞭炮当然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大的乐趣。每当夜幕降临,我和伙伴们喊着叫着从家里跑出来,我们每个人的衣兜里都装着小鞭炮,塞的鼓鼓的。我们还创作许多玩法,比如:将鞭炮放入有水瓶子里,需多放几个,浸水的鞭炮不会“响”,而是冒烟,,我们把这个叫作“烟雾弹”。还会把鞭炮放入碗中。只听“砰”的-一声响,那碗就会炸出一个大窟窿。我们看着那个碗,嘿嘿的笑了起来。

    大人们也放鞭炮,但不像我们那样随便,大人们大年夜里都是成包成挂的放,只见烟花“砰”的一声上了天,天空立马变的五颜六色的。这家放,那家也放,家家鞭炮声日夜不绝,直到大年初一天亮,声音吵的让人心烦,要是在平时早就听不下去了,可不知什么原因,我感觉过年的这鞭炮像音乐,高低起伏。

    老家的习俗不止这些,还有贴对联,包饺子,拜大年......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习俗,年年春节都有变化,每个地方的春节各不同,这正应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俗语。因为环境污染,现在过年禁止放鞭炮了,但那鞭炮声还深深的刻在我的骨子里。

  • 《过年那些事作文650字》
  •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雨绵绵迎新年,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了,给我的寒假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话说过年前几天,忽然下起了大雪,爸爸怕路面结冰开车打滑,于是我们决定夜里冒雪回爷爷奶奶家。在车里我透过天窗,抬头仰望,只见漫天鹅毛般晶莹的雪花与那块黑色的幕布交织在一起,此情此景,我脱口而出:“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虽然除夕夜守岁到很晚,但丝毫不影响我们一家早早起床的精神状态。我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年,美滋滋地收到了四个大大的压岁包。幸好我有先见之明,挑了件大口袋的新衣服。

    吃过汤圆儿,妈妈给我录了个视频,发到班级群给老师和同学们拜年。虽然天寒地冻,但也没有减少我拜年的热情。选择奶奶家门口的篱笆旁,配上几个大红灯笼为背景,看着都呈现一派都喜庆祥和景象。录好了视频,我赶紧在嘴里含了块糖,真是“甜在嘴里,乐在心里”。

    哼着小曲儿,蹦蹦哒哒地找到我的好朋友,我俩早就约好大年初一要去给邻居拜年的,没想到他家的大狗——大白也要出来和我们一起去拜年,要知道我可是最怕狗的!没走几步,大白就追着要和我“玩”,吓得我撒腿就跑,一个急转弯,踩进了化了雪的泥土里,我的新鞋也穿上了“新衣服”。回爷爷家换好了鞋子,我们就东一家西一家地去拜年了,都是一个村庄的,不是喊爷爷大爷,就是喊奶奶大妈。因为是新小区,还没几家搬过来住,所以很快就把年拜完了,哈哈,收获了不少“彩头”呢!

    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但过年那些事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回荡,都是我童年时光最最富足的回忆!

  • 《烧火作文800字》
  •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声辞旧岁,除夕到了。我们要回老家吃团圆饭啦!

    一进门就看见爷爷忙着挂灯笼、贴对联。老家的大灶台煮出来的菜特别香,我最喜欢回老家吃饭了,而且今天是年夜饭,一定特别丰盛。想着这些,我赶紧跑进厨房。奶奶一个人洗菜、切肉、包圆子……时不时还要看看灶膛里的火。看着奶奶忙得团团转的样子,我自告奋勇地说:“奶奶,我帮你烧火吧。”奶奶听了十分高兴,便起身对我说:“你好好烧火,一会儿加点豆杆进去,不要让火灭了。”“我知道了。我不是烧过嘛,我会呢!”我高兴地答应了。

    我坐到椅子上,往灶里一看,火正烧得旺旺的,心想:“这有啥难的,小菜一碟嘛。”不一会儿,我就发现原本烧得很旺的火,变成了一颗小火苗。我赶紧嘟着嘴,鼓着腮帮子,朝灶膛里吹了起来,边吹边塞豆杆,可火似乎越来越小了,我慌了神,便更用力地吹,结果火吹灭了不说,还把许多灰吹到了我脸上,呛得我直咳嗽,熏得我眼泪哗哗地往下流,眼睛生疼,只得跑到水龙头下洗脸。

    我重新来到灶膛前,点火,然后把豆梗一点一点掰断了放进去。火重新着了起来,越烧越旺,就像一条龙在空中盘旋,这条龙飞过草原,穿过云层……“啊!”额头一痛,火龙飞了,云朵散了,草原没了,我的思绪被妈妈的这一敲带了回来。妈妈笑着提醒道:“小傻瓜,在想什么呢?认真烧火,小心烫着。”我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再一看,发现火并未灭,但比原来小了许多。我急忙将豆杆折断塞了进去,可谁知这豆杆像是个灭火器,把大部分的火都扑灭了,只剩几颗小火苗。我突然想到妈妈曾说过,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于是我用火钳轻轻挑了一下豆杆,火苗把豆杆点燃了!我顿时松了一口气。

    在我的全力配合下,晚饭很快煮好了。圆圆的汤圆,白白胖胖的,尝一口,软糯香甜,酒红色的豆沙甜而不腻;油光闪亮的红烧肉,肥而不腻;翠绿的芹菜,鲜嫩的虾仁,好吃极了……

    通过这次烧火,我不但知道了做事要专心致志,还体会到了长辈们的辛苦。而我们要在他们需要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忆苦思甜的团圆饭》
  • “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阵阵迎新年”,时间过得真快呀!又到春节了,除夕团圆夜,“噼噼啪啪”,热闹非凡……

    晚上的年夜饭是重头戏,我们家的团圆饭早早地开吃了,家人们都围坐在一起,倒上美酒和饮料,一起举杯恭贺新年快乐!今天的年夜饭的菜品可多啦!鸡鸭鱼肉样样有,我夹起我最爱的红烧肉,一口下去,甜甜的,油油的,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太美味了!

    哥哥也开始狼吞虎咽起来,一边往嘴里塞了一块东坡肉,一边对妈妈说道:“奶奶烧的东坡肉太美味了,你小时候就能一直吃到,太幸福了。”妈妈却摇了摇头,说:“妈妈小时候哪有这些好吃的呀?妈妈记忆里小时候过年菜很简单的,一碗鱼、鸡蛋红烧肉和几个蔬菜。而且味道都没现在这么好吃的,不信你问奶奶。”

    我们赶紧看向奶奶,奶奶放下手中的红酒杯,笑着说:“是啊!你妈妈小时候那会儿,没有这么好吃的饭菜,也没有可乐、雪碧、红酒。”爷爷说:“妈妈小时候我们家里很穷的,过生日能吃上一包方便面就很奢侈了。过年大人喝的是自己酿的米酒。年前买一块肉要吃好久呢!”我很疑惑,妈妈小时候是这样的,那奶奶小时候过年是什么样的呢。我刚要问,爷爷又继续说道:“爷爷奶奶小时候更困难,那时候过年做客饭桌上也有一碗红烧肉,但最重要的这碗红烧肉它是不吃的,是来客人了来来回回地端上桌走个形式的。那时候我们最爱吃的是一碗红烧肉汤做的粉丝,那个美味啊,是我们一辈子的记忆。”

    我听了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那从爷爷小时候到我们现在这会儿,变化可真大呀!”爷爷马上接上话说:“那当然了,五十多年了呀!国家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你看现在这社会多安定生活多舒适多富足。你们只管好好学习,将来的生活肯定会更加美好!”

    这真是一顿让我印象深刻的年夜饭,是啊!很幸运我们身在这个和平、美好、富足的时代。除夕夜让我们共同举杯欢庆新年,也祝愿新的一年学习进步!工作顺利!生活更美好!

  • 《欢乐中国年》
  • 声声爆竹辞旧岁,张灯结彩迎新春。春节与期待相遇约,悄然向我们走来。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家户户亲人团聚的日子!

    那个期待已久的清晨,鞭炮那欢快的响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穿上早就准备好的新年衣服,用崭新的装扮辞旧迎新。推开门,看到的是家家户户贴好的春联,大街上高高挂起的红灯,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喜悦!

    中国年最注重的就是吃团圆饭、守岁。那天,妈妈早早就开始准备年饭,包饺子时把所有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憧憬都包进饺子里,也把一年里家人团聚的喜悦包进饺子里。年年有鱼,鱼是年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妈妈用心为我们做着年夜饭。伴着声声爆竹,我们的年夜饭开始了,今年姥姥姥爷也和我们一起过大年,大人们端起酒杯互相祝福着,我们小孩子也互相祝福着——在新的一年里学习会更有进步!

    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团圆的喜悦是任何时候都比不了的。对我们孩子来说最开心的就是守岁了,吃过年夜饭,看着春晚,等待着敲响十二点的钟声,盼啊等啊,等的我们真的很着急,终于十二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赶紧跑到姥姥姥爷身边对姥姥姥爷送上新年的祝福,祝愿姥姥姥爷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姥姥姥爷很高兴,给我们发红包,红包里包含了对我们未来的期望与祝福!

    欢乐中国年,中国年欢乐!在虎虎生威的2022,祝所有人春节快乐!

  • 《小年吃糖瓜》
  • 到了小年,年味儿越来越浓。“小年”代表着旧岁的结束,也渐渐拉开了新春的序幕。

    小年拜灶神,企盼新春来。“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在小年这一天,大家祭送灶王爷升天。人们用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灶王爷,祈求他嘴甜些,能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有些地方还会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让他说不了坏话。祭灶过后,那些糖瓜就落入了小孩子的手中,成为了我们最爱的零食。

    糖瓜吃起来又香又甜,还很粘牙。上岁数的老人可不敢吃,原因嘛——嘻嘻!假牙会被粘掉!糖瓜有的个头大,不过很轻,吃到嘴里十分酥脆。有的个头小,但肉很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吃糖瓜的时候不能敲碎,而是要一整块儿地吃。虽然嘴巴被糖瓜占得满满的,但听妈妈说这样有圆满幸福的寓意。我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听爸爸说糖瓜是用黄米和麦芽制作而成的。通常做一次糖瓜,要先准备30斤麦芽,发酵生芽后备用。将90斤大米煮熟,和发酵生芽的麦芽混合,再添加适量的水用火蒸煮,最后在适当的温度下拉丝做成糖瓜。完成这些数量的糖瓜一般需要6-8个人做一天。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糖瓜制作竟要这么多道繁琐的工序!普通的糖瓜也变得不普通了起来。

    今天正好是小年,我和爸爸妈妈专门出去买了糖瓜。吃着甜甜的糖瓜我,期待着新年的到来。

    (小作者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育才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更多的寓意是粘住幸福,粘住好日子,新的一年越过越甜蜜。

    家长感言

    儿时,每到小年,我们这一辈的孩子们也是争先恐后地找大人们要糖瓜,感觉吃了糖瓜才算过小年。那时的我们和现在的孩子们一样,期盼着春节,期盼着幸福、团圆。

    教师赏析

    吃糖瓜的快乐留在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的记忆中,王靖涵同学用她自己的方式把糖瓜的特点叙述得有香有色,有道有味,文字中撒满了浓浓的年的味道。(刘倩)

  • 《过牛年,学钱氏家训》
  • “银鼠辞旧岁,金牛迎新春”。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终于到来,在这快乐的日子里,我们一家去了临安博物馆。

    博物馆除了具有吴越国历史,还有玉石、瓷器·······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钱氏家训”,当我们一同来到精品馆时,看见了泛黄的一行行歪歪斜斜的字迹,还有这个家族的家风与家事,毫不夸张地说,曾经的福建、浙江、上海与江苏的大部分都被这个家族“占据”着,他就是始于钱镠的“钱氏”,也正是钱氏的光照千年,临安的文化记忆才变得如此耀眼,大家都想知道: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烽火连天的战乱中,守住东南的一方田园,使之成为“鱼米之乡”,成为“人间天堂”。

    打开皱皱泛黄的钱氏家训,我看到的共有四篇:它们分别是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与国家篇,从涉及到的领域来看,范围是越来越广、越来越宽。当我读到家庭篇的“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的时候,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幕:在大年初二,家里来了许多客人时,我的任务是专门给每位客人倒茶加水,一开始我就加了满满的一大杯,这时,爸爸上前对我讲道:“给任何人倒水倒茶时,千万不能把水加满,这样客人会一不小心烫着自己的手,只要加到杯子的三分之二就好了,满杯就有含有赶走客人的意思。”我想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良好之规则吧!

    我继续往下细读,又有这样一句:“内外门闾整洁,尊卑秩序谨严”,我又想到昨天吃中饭的时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桌的美味佳肴被客人吃光,而我只能等着挨饿,当时还满腹牢骚地盯着大家。现在我终于理解大人为什么不让我们小孩上桌,他们还给我讲到:“当客人到家里做客吃饭,要先礼让长辈上座,其次是按照辈分、年龄、性别的秩序依次就坐相应的位置。”然后长辈说可以动筷、开吃了,其他晚辈才能开始夹菜,且当客人吃完饭后,应该给他们倒上一杯温水漱口等等。

    在这个寒假里,理论加上实践,让我学到不少知识,最后,希望大家看一看钱氏家训,学会更多的道理,同时,也祝大家新春快乐,牛年大吉!

  • 《五彩斑斓的年》
  • 声声爆竹辞旧岁,阵阵春风迎新年。

    年来了,春回了。大地便披上了五颜六色的华服,庆祝这最隆重的时刻。

    年是鲜亮的那一抹红,昂扬、炽热,是一种骄傲,是一股力量,是生生不息的信念。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中国大地上肆虐,搅乱了中国人的年。但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医护人员不计酬劳、不畏牺牲地奔赴前线;军人们义无反顾、不畏艰险地驰援武汉;志愿者们放弃假期、马不停蹄地冲向疫情最前线……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使命的召唤已然来临。他们或研发药物、或救死扶伤、或集结物资……他们都怀着一颗炽热、无私的红心无怨无悔地奔赴疫情最前线。2021年的年他们又再一次地坚守在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忘初心勇担使命,身先士卒,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为我们建起坚实的城墙。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那鲜亮的一抹红是生生不息的信念与力量,带领全国人民迎来了新年的钟声!

    年是喜气洋洋的那一股暖,喜庆、和美,是一种凝聚,是一家团圆,是世世代代的传承。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春联,红福字,红窗花,挂上红灯笼,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很喜庆!过年了,无论身在何处的人们都会不远千里回到家。全家人围坐团聚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和和美美,很温暖!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喝酒谈心,是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刻,但在这之前总要先给老祖先们拜年,这是我们大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传承。那喜气洋洋的一股暖凝聚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年是生机勃勃的那一派绿,鲜活、朝气,是一种希望,是一片祥和,是欣欣向荣的未来。

    新的一年来到,让人们感到了希望和美好。年,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绿意盎然,充满活力!年,让人们开启新生活,迎接新的未来!那生机勃勃的一派绿,是希望与祥和,预示着我们的祖国未来一片繁荣盛景。

    年,五彩斑斓到人间,掀起大地染浓妆。最美是那一抹红、一股暖、一派绿……

  • 《人间有味是清欢——静守唐风宋韵般的似水流年》
  • 旧岁繁花,江楼月下,一览芳华 ——题记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殊不知逝去了多少个清秋,帘外,兰草淡淡,惟有此景追心中忆——秋天,长亭,佐一杯忘忧酒,月下独酌,写意一段人比黄花瘦的心事,不忘把良辰美景散落给丹青照料。

    喜欢品清简的宋词,喜欢读奔放的唐诗。它们隐没在深邃无涯的书海里。寻觅,一个翩若惊鸿,一个宛若游龙。低吟浅唱,就如同将一杯清茶品到淡而无味,纵使再凝重的红尘岁月,也会变得清新、洁净。翻阅一卷唐诗宋词,会发觉每个字都透着情感;每阕词都向你诉说;每个诗人都藏有往事。或许就如诗词里说的,前世都是菩提下的一朵清莲,因贪恋凡尘,耐不住云台的寂寞,就有了一场红尘游历,有了彼此的相逢。所以我愿将心种在诗词里,或许哪一个清晨就能看到红枫山径间开满芬芳,荡涤漠漠世俗沧桑。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首晏几道的《临江仙》就这样平平仄仄地撩拨着谁的心事。侧目微熏,恍然看见一个温婉清丽的女子,流苏措影间,低眉浅唱着那“韶华易逝,那更春来玉损香消”的心事。或许“相思”从来都是欲寄无从寄的,有人愿寄在晓风残月里,有人愿托付在水墨丹青上,而我,却愿在这寂静的夜里,将我的心事寄于诗卷里。喜欢晏殊的词,胜过晏几道。也许他的词能寄情于景,又不失对“长相守”的期盼——“画阁魂消高楼日断,斜阳只送平波远”“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既有不舍、谅解,又有相守同留的惦念,融情于景,含蕴深婉。此刻这阕词却与我的内心产生了共鸣——不能相守,何必谈相思?学生时代的我们,有什么能力许诺一生的相守、彼此的相思?也许注定有个人能启开我紧闭的心门,引领我走向远方,那么我为何要早早守诺一个不能相守相伴的相思呢?前段时间,网上流行着一个失恋人的一句话“蓝瘦香茹”。而我却在一旁巧笑倩兮:“人为什么要读诗论赋?因为在你失恋时能感叹‘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对曾经深爱的人说一句“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而不是对着屏幕喊一句牢骚闲话。中华汉语博大精深,中华诗词清雅绝俗,每一句都蕴涵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时代之风华”,打开朝代的尘封,在冰弦梵韵的云水禅心,红河日下的壮志未酬,边塞号角的悲壮豪放的唐诗然料峭春寒,梦似南柯,醒来时江山已改,富贵已是烟云的唐盛唐衰。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踏着古朴香韵,登上楼阁,恍惚梦醒十分看见了那嵌在墙壁上的《滕王阁序》,骤然失落那个匆匆吟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过客已经背着历史的风尘离去。凭栏远望,当年的王勃一定是在这里风流倜傥,因为只有这里才可以抚摸秋水长天,才可以与落霞孤鹜喃喃细语。静立楼台,看江涛沧沧,钢水奔流,感宇宙洪荒,星辰漂散。佐一杯忘忧酒,歌一曲清欢怅,仰望被岁月侵蚀的唐三彩壁画,一幅《大唐歌舞》的长卷,忆往昔,在芙蓉水榭处,看那丝竹管弦的轻音里翩跹起一曲《霓裳羽衣》舞的倾国倾城女子,摇曳的裙角,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她们用明月笙歌,流水弦音,抒写一曲大唐的瑰丽风华,到如今,韶光不在,只留存在沧桑入骨的姿态,曾经的你,曾经的故人,曾经徘徊的过客,都已乘浪远去,那缕江风,不知划过昨日的烟云旧事还能划过今朝的似水光阴吗?在那个时代的细雨绵绵中,有的人选择了似锦繁华,有的人选择了执守安静,走过莲花盛开的石桥,留下空灵的记忆,跪在莲花蒲团上,檀香袅袅地萦绕间双手合十,许一段红尘的心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石桥。”啜一盏远离世味的清茶,在微风玎凌的铜铃边一身灰衣与青灯古佛相伴,像宋之问那样,以清澈无尘的禅韵淡然心性,疏远浮华,唤醒迷失在俗念古道的今人。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鼙声。”中唐之初,大唐渐衰,黎民百姓,风雨飘摇。某个暮色西沉的傍晚,一个红衣女子坐在西窗下,枫叶随风飘落,起风了,对镜把红妆画,起舞漫转,换不得远在沙场的夫君笑颜,轻罗飘曳,一曲断肠,长夜漫漫,这烛灯还是亮着吧,或许今晚他就能归来呢。与此同时,塞外边关风霜阵阵,铮铮铁骨的衣袂在朔雪里飞扬,萧声缠绵悠长,凌风寒叶簌簌,银钩下的这条黄沙路什么时候才通向家乡?斩戟折芒,马蹄声声催人心,不知下一个战场有没有这血河边的野草般猖狂。他拧紧了手里的青玉,多想和伊人对饮这清澈的白月光,不知这寒叶上的冰霜能否融化秋夜的心伤。收起凝重的封尘,心底油然而生那种对戍边英雄的敬畏,他们远离妻儿,把自己的一身都托付给国家的安危,锦瑟流年,不知与谁度过,中华上下五千年,那慷慨赴死的爱国情怀,编织了唐朝那风云变幻的沧桑岁月。

    穿越千年,那幽深的雨巷,朱红的门扉,锈蚀的铁环,似乎还留着一丝温度。我知道,里面封锁着一个朝代的梦想和性灵。正是这种性灵,中华文化才能源远流长。

    窗外,月华依稀,露华正浓。坐于灯下,细细品味诗词风韵,让古朴诗词在心中漾开,润泽心性,情思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