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红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0:59:24
  • 《日出即景作文550字》
  • “日出江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发蓝。”这名诗正是描写日出时的景色。周六黎明时分,我便来观看太阳给人类描绘出的最美景色。

    在黎明时分,东方升起了太阳的十分之一,一缕阳光照在地平面上,用“蜡笔”给地板“画”上了它的杰作。

    天空的白云挡住了一道道阳光,可还是有一些调皮的“光孩子”跑出重重云朵的怀抱,轻轻地温柔地照耀着大地。

    大阳已经出来了十分之二左右,云朵把“光孩子”再次送回了太阳的怀抱,天空远处闪现出反射而来的一缕阳光,接下来是更多,不一会儿天空布满金色,仿佛如来下凡一般,而这时太阳才露出十分之四。

    可这不过是开胃小菜,之后才是重头戏。

    云朵们终究抵不住“光孩子”们的冲锋,纷纷放弃,任由它们在大地“画画”,这时,我走到花园继续观看。

    蓦地,有一缕阳光照在大树上,巍峨的大山的影子仍是那么高大、挺拔,就像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人哥哥一样意志坚定,永不倒下。

    我轻快地走向大树,摸着那粗壮的大树,望向天空,这时天空已像火焰燃烧一样,逐渐布满了红色,而此时此刻,太阳却才升到了十分之八的位置。

    太阳的“光孩子”们“画”出了更多美丽的颜色。水面被“光孩子”变成了“镜子”,花朵们列着整齐的队伍被“画”成了五颜六色,翠绿的叶子被“分切”成美丽而神秘的阴影。

    太阳真正出来了,大地被照耀,天空被点亮,太阳像灯芯一样照亮了这个黑暗的世界。

    太阳光照在大树上,它的影子照在我的身上,我满足地笑了。

  • 忆江南的诗意
  •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

    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

    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赏析]

    这是我非常喜欢和印象特别深刻的一首小词,每当看到思妇闺怨的诗词,首先萦回于我眼前的就是这江楼上痴望终日的伊人形象。于经常的咀嚼品味中,竟然有了些许感触。查阅江苏古籍出版社的《唐宋词鉴赏辞典》(1986年12月版)所载胡国瑞先生和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宋词鉴赏辞典》(1987年6月版)所载潘君昭先生的鉴赏文章,以及网上的一些鉴赏文字,感觉分析的都不够透彻,故把自己的体会所得记之于此,也算一种声音吧。

    这首词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位深情盼望丈夫(抑或情人,于理解词意并无大碍)归来的思妇形象,意思直白,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读出它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仔细琢磨一番的。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这位女主人公早上起来,匆匆梳洗后,独自倚在望江楼上眺望。从这了了的八个字中,应该可以读出几层意思:

    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这是午睡后的梳洗,时间短去了半天,则下文的“过尽千帆”极言等待之久便无着落,似不可取。

    ②“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

    ③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江楼了。

    ④从她一早就急急去江楼眺望展开一点,就应该还会想到,她的思念应该不会是早上起床后才突然产生的,她昨天夜里可能是长夜不眠,一夜相思,受尽煎熬;抑或昨夜她梦见吉兆,所以她才急不可耐地早早赶去望江楼。

    ⑤再进一步,由今天而昨天,由昨天而前天,她是不是日日如此都来这江楼上盼归呢?

    ⑥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蘋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

    “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她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现影,她便引颈长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渐渐紧张,希望也渐渐高涨,可是船到楼头无情地继续前行,当她意识到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儿时,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可是这时的她还没有完全失望,幻想促使她把目光再次投向远方……就这样,在无数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中,她内心的摧伤越来越惨重。同时,这一句也表明了她盼望的时间之久,她的痴情和执着。“千帆”是“千船”的代指,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修辞方法的差别。船在水上,越向远处,越是只能看到帆而不是船。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去船,把它倒过来,不就是这位思妇盼望来船的过程么?所以,一个“帆”字把读者的目光引领到了远处,使读者也像词中的思妇一样极目远望,企盼人归。

    “斜晖脉脉水悠悠”,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肠断白蘋州”,在愁情满怀、斜晖渐去的时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们当年分手的白蘋州,这怎么能叫她不肝肠寸断呢?朱光潜认为“把‘肠断白苹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因前几句已写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辉”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再以“断肠”涂饰,便一泻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这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望江楼”和“白蘋洲”都确有其处,望江楼在四川成都东门外的锦江河畔,白蘋洲是唐代的称呼,今称莲花庄,在浙江湖州东南的苕溪之畔。但是在本词中,两者都不是确指。望江楼在这里指江畔思妇眺望之楼,不能单单理解成一个地点。白蘋洲,是指江中长有白蘋的小渚。白蘋是水中一种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故古诗词中常用白蘋洲指代分别之处。

    全诗的另一个特色是情感张弛的运用,①“过尽千帆皆不是”里面蕴含了千百个小的情感张弛;②从这一日来说,又是一个大的张弛过程--从早上第一帆满怀期望的紧张眺望,到斜晖中令人断肠的失落;③限于篇幅,词人撷取的只是思妇一日的盼望镜头,但是思妇与情人的分别当不是一日,那么她的思念自然也非一日。在这常年累月的思念中,她的情感不又是一个更大的张弛过程么?

  • 《白居易 忆江南》
  •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忆江南 白居易》
  • 忆江南(全)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你觉得呢?

  • 《北国江花》
  • “日出江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多么美妙的诗句啊,江南那如火的江花,早使我心驰神往了。然而,我更故乡春来时的北国江花。

    每当江南已是江花胜火的时候,我的故乡还是冰夭地,

    “春来”得在清明前后。那时候,寒冬的淫威与早春的狂奴,恰象两条蛟龙绞在一起,交战在半空。筱雪、飞霜挟带着尘沙,漫天摔撒。有时也稍稍平静一点,却又时而一阵冷雨,时而一阵寒风。雨冷,却滴滴浇化了江雪,风寒,又缓缓吹融了岸冰。在这平静而断续的风雨声中,突然,江面会象沉雷滚过,发出轰然巨响,坚厚的冰层喀崩崩挤开一条条裂缝,如鱼脊般凸起,黑冷冷的江水同时从缝隙中喷涌而出,霎时漫洒江面。江开了!大自然又开始向人们讲述那个十分古老而又永远新奇的

    “独角龙豁江”的故事了。

    开江,是故乡春来时的奇丽景象。每当此时,人们就相约为伴,成群结队涌向江岸、头,争看那充满无限活力的涌动的春潮。

    “来了!来了!”愕见上流头白茫茫一片,隐隐横江而来。“到了!到了!”更惊长空舞练,垂挂夭地之间。激湍飞沫,吼啸奔腾,直如散漫开的干军万马。踏水驾风,随流弯转,又恰如高山流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跑冰排”了。

    故乡的人们都知道,要看冰排最好在“一口”、“一桥”。

    “一口”,就是江夹芯的葫芦口,“一桥”,就是横跨两岸的一七孔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