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县城关小学2202班的教室里,学生如同紧紧相拥的石榴籽,在潘老师的悉心浇灌下,绽放出团结友爱的绚丽之花。从教十余年,潘老师始终坚守“学生一家亲”的教育理念,用爱心搭建桥梁,用智慧化解隔阂,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作为班主任,她在班里设立“石榴籽文化角”,收集各族服饰图片、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故事绘本,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多元文化。每天早读前,她会带领学生开展“民族文化微分享”,壮族学生教大家唱山歌等。潘老师用爱心搭建桥梁,以耐心化解隔阂,用言传身教播撒团结的种子;一颗颗年轻的“石榴籽”,在团结友爱的沃土中茁壮成长。同学们以真诚相待打破壁垒,用互帮互助浇灌友谊之花,在朝夕相处中懂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课堂上的互帮互学、活动中的携手并肩、生活中的互相关怀,让民族团结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点点滴滴。
在潘老师的精心策划下,班级活动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载体。三月三期间,她组织“民族美食分享会”,指导学生一起制作五色糯米饭、艾叶粑粑,各族美食摆满课桌,孩子们在品尝中交流习俗;中秋节时,她带领学生开展“共赏明月话团圆”活动,学生围坐在一起,分享家乡的中秋故事,亲手制作月饼、汤圆,感受“天涯共此时”的团结温情。她还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手抄报”比赛、“小伙伴手拉手”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增进情谊、凝聚共识。
如今的2202班,教室中回荡着学生的朗朗书声,操场上跃动着结伴玩耍的身影,社团活动中洋溢着文化交融的喜悦。一颗颗“石榴籽”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老师的爱心浇灌与同学们的真诚相待,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中常开不败,在边疆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