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1:《绿豆发芽记》
思路
我在透明杯子里种了几颗绿豆,想观察它们发芽、长叶的全过程,记录每天的变化,看看植物生长有多神奇。
提纲
1. 第1天:种下绿豆,观察种子的样子,约50字;
2. 第3天:绿豆发芽,记录根的长度、芽的形态,约100字;
3. 第5天:绿豆长出嫩叶,记录叶子的形状、颜色,约100字;
4. 第7天:绿豆苗的生长情况,总结观察收获,约50字。
9月10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在透明塑料杯里铺了一层湿纸巾,小心翼翼地放上十颗绿豆。它们圆圆的,像绿色的小珍珠,表皮光滑,摸起来硬邦邦的。我把杯子放在窗台边,心里盼着它们快点发芽。
9月12日 星期二 晴
早上一起床,我就冲向窗台。哇!绿豆们变胖了,像喝饱了水的小胖子,有的已经裂开了一条缝,露出了白白的芽尖,像小尾巴一样翘着。最长的芽有一厘米了,摸起来软软的,真神奇!
9月14日 星期四 晴
绿豆的芽长得更长了,已经有三厘米左右,白色的根须也长了出来,牢牢地抓着湿纸巾。最惊喜的是,有的绿豆已经长出了嫩叶,两片叶子合在一起,像个小小的剪刀,颜色是嫩绿色的,可爱极了。
9月16日 星期六 晴
绿豆苗长得飞快,叶子完全展开了,像两把绿色的小扇子。茎也变粗了,支撑着叶子往上长。看着自己种的绿豆从种子长成小苗,我觉得植物的生长太奇妙了,以后我还要观察更多植物!
分析点评(教师)
- 修辞手法:多处运用比喻,将绿豆及生长过程具象化,充满童真,能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植物变化的趣味性。
- 好句积累:“有的已经裂开了一条缝,露出了白白的芽尖,像小尾巴一样翘着”“两片叶子合在一起,像个小小的剪刀,颜色是嫩绿色的”。
- 文章结构启发:以时间为轴,清晰记录绿豆生长的关键节点,符合观察日记“连续记录、突出变化”的核心要求,条理清晰易模仿。
- 修改建议:可补充每天的浇水情况(如“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保持湿纸巾湿润”),让观察更具科学性;加入芽长的具体测量数据,让变化更直观。
例文2:《枫叶变红了》
思路
秋天到了,我选了小区里的一棵枫树,观察它的叶子从绿到黄再到红的变化,记录颜色、形状的细节,还有自己的发现。
提纲
1. 第1天(9月20日):观察枫叶的初始颜色、形状,约50字;
2. 第10天(9月30日):枫叶开始变黄,记录变化的部分,约100字;
3. 第20天(10月10日):枫叶变红,记录红色的层次,约100字;
4. 总结:枫叶变化的美丽,感受秋天的魅力,约50字。
9月2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在小区的枫树下仔细观察。枫叶现在是深绿色的,形状像小小的手掌,边缘有锯齿,摸起来有点粗糙。阳光照在叶子上,绿得发亮,真好看。我选了一片叶子做标记,准备以后天天来看它。
9月30日 星期六 多云
十天过去了,我发现标记的枫叶边缘开始变黄了,像给绿色的手掌镶了一圈金边。有的叶子一半绿一半黄,特别有意思。我轻轻摸了摸,黄色的部分比绿色的更脆一些。
10月10日 星期二 晴
哇!枫叶大部分都变红了,有的是浅红,像小姑娘的脸颊;有的是深红,像燃烧的火焰。风一吹,红叶簌簌地落下来,像一只只红色的蝴蝶在跳舞。我捡起一片红叶,夹在日记本里,要留住秋天的颜色。
看着枫叶从绿变黄再变红,我觉得秋天就像个神奇的画家,把枫树染得这么漂亮。以后每个秋天,我都要来看这片枫树。
分析点评(教师)
- 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让枫叶变化更生动,“镶金边”“红色蝴蝶”等描写,精准捕捉了枫叶不同阶段的美感。
- 适用范围:适合季节变化类观察日记,通过聚焦单一植物的颜色、质感变化,展现季节特征。
- 文章结构启发:以时间间隔为节点,重点记录颜色的渐变过程,从初始状态到中间过渡再到最终形态,层层递进,让读者清晰感知变化轨迹。
- 修改建议:可补充枫叶变红的原因(如“妈妈说,天气变凉后,枫叶里的叶绿素减少,红色素就显现出来了”),增加日记的知识性;对比不同位置枫叶的变化速度(如“树顶的枫叶比树下的红得更早”),让观察更细致。
例文3:《月亮的“变脸”记》
思路
我要观察一个月里月亮的形状变化,记录不同日期的月相,比如新月、上弦月、满月等,看看月亮是怎么“变脸”的。
提纲
1. 第1天(农历初一):新月,记录看不到月亮的情况,约50字;
2. 第7天(农历初七):上弦月,记录月亮的形状、出现时间,约100字;
3. 第15天(农历十五):满月,记录月亮的圆、亮,约100字;
4. 第22天(农历二十二):下弦月,记录月亮的形状,总结月相变化,约50字。
9月17日 星期日 晴(农历初一)
今天是农历初一,晚上我跑到阳台看月亮,天空黑漆漆的,连月亮的影子都没有。妈妈说这是新月,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中间,被照亮的一面背对着我们,所以看不到。虽然没看到月亮,但我对接下来的观察充满期待。
9月24日 星期日 晴(农历初七)
晚上七点,我在西边的天空看到了月亮,它像一把弯弯的镰刀,只有一半亮着,另一半藏在黑暗里。妈妈告诉我这是上弦月,亮的那面朝西。我盯着它看了好久,觉得它像小船,又像香蕉,真有趣。
10月2日 星期一 晴(农历十五)
今晚的月亮太壮观了!又大又圆,像个银盘子挂在天上,把周围的星星都比得暗淡了。我在院子里抬头看,感觉月亮好像在跟着我走,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它圆圆的脸。这就是满月吧,果然和书上说的一样美。
10月9日 星期一 晴(农历二十二)
今晚的月亮又变成弯弯的了,不过这次是朝东的镰刀,亮的部分在东边,这是下弦月。一个月里,月亮从看不见到镰刀,再到圆盘,又变回镰刀,真的像在“变脸”。大自然的变化太神奇了!
分析点评(教师)
- 常识准确性:月相变化的时间、形状、方位描述均符合天文常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特征捕捉准确。
- 修辞手法:用“镰刀”“银盘子”等生活化比喻,将抽象的月相变得具体可感,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 文章结构启发:以农历日期为线索,每个节点聚焦一种月相,搭配简单的科学解释,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是科普类观察日记的优质范例。
- 修改建议:可记录不同天气下的月相观察情况(如“10月5日多云,满月躲在云后,只露出朦胧的光晕”),让内容更丰富;加入月出月落的大致时间,提升观察的严谨性。
例文4:《我家的“调皮鬼”花花》
思路
我家的小猫花花特别调皮,我要观察它的日常行为,比如玩耍、吃饭、睡觉,还有它是怎么学抓毛线球的,记录它的可爱和变化。
提纲
IFrame1. 开头:介绍花花的外形、性格,约50字;
2. 中间①:观察花花玩耍毛线球的过程,约120字;
3. 中间②:观察花花吃饭、睡觉的样子,约120字;
4. 结尾:总结花花的可爱,表达对它的喜爱,约50字。
9月1日 星期五 晴
我家的小猫叫花花,它浑身是黄白相间的毛,像穿了件花衣裳,圆溜溜的眼睛像两颗绿宝石。它特别调皮,是家里的“调皮鬼”,我要好好观察它。
9月3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拿了个毛线球逗花花。它一开始有点害怕,远远地盯着毛线球。过了一会儿,它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用爪子轻轻碰了一下,毛线球滚了起来,它吓得往后跳了一步,然后又好奇地凑上去。就这样玩了一会儿,它居然学会了用爪子拍毛线球,追着球满屋子跑,玩得不亦乐乎。
9月5日 星期二 晴
花花吃饭的时候特别有趣,它会先闻闻猫粮,然后低下头“咔嚓咔嚓”地吃,吃完了还会用舌头舔舔爪子。睡觉的时候,它喜欢蜷缩在我的脚边,把脸埋在爪子里,有时候还会发出轻轻的呼噜声,像个小婴儿一样可爱。
花花虽然调皮,但它的一举一动都特别可爱。看着它从胆小到勇敢地玩毛线球,从陌生到依赖我,我觉得养小猫太有意思了,它就是我最好的伙伴。
分析点评(教师)
- 常识准确性:小猫的行为习性(怕生、爱玩毛线球、进食后舔爪、睡觉时呼噜)均符合实际,细节真实可信。
- 好句积累:“它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用爪子轻轻碰了一下,毛线球滚了起来,它吓得往后跳了一步,然后又好奇地凑上去”,动作描写细腻,生动展现了小猫的性格。
- 文章结构启发: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述外形性格,再分述玩耍、饮食、睡眠三个日常场景,最后总结情感,符合动物观察日记的写作逻辑。
- 修改建议:可补充小猫的年龄(如“花花刚满3个月”),让行为特点更具合理性;加入小猫对其他事物的反应(如“看到飞来的蝴蝶,它会猛地扑上去,却总是扑空”),让形象更丰满。
例文5:《金鱼泡泡的快乐生活》
思路
我家养了两条金鱼,一条叫泡泡,我要观察它的游动、进食,还有它和另一条金鱼的互动,记录金鱼的生活习性。
提纲
1. 开头:介绍金鱼的外形、鱼缸环境,约50字;
2. 中间①:观察泡泡游动、进食的样子,约120字;
3. 中间②:观察泡泡和另一条金鱼“闪闪”的互动,约120字;
4. 结尾:总结观察金鱼的乐趣,约50字。
9月8日 星期五 晴
我家鱼缸里有两条金鱼,一条叫泡泡,它的尾巴像透明的纱裙,游起来一摆一摆的;另一条叫闪闪,身上有金色的斑点。鱼缸里还有水草和假山,像个小小的水下世界。
9月10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喂鱼食的时候,我发现泡泡特别贪吃。我刚把鱼食撒进鱼缸,它就飞快地游过来,嘴巴一张一合,把鱼食吞进肚子里,还会追着鱼食跑。有时候它吃得太急,会吐出几个小泡泡,真不愧叫“泡泡”。它游动的时候,尾巴轻轻摆动,像在跳水中芭蕾。
9月12日 星期二 晴
泡泡和闪闪经常一起玩。它们会绕着假山转圈,你追我赶,有时候还会用头轻轻碰一下对方,好像在打招呼。有一次,闪闪躲在水草后面,泡泡找了好久才找到,找到后它们又一起游到水面上吐泡泡,可有趣了。
观察金鱼的生活太有趣了,它们的游动、进食、玩耍都那么可爱。我每天都会去看看它们,希望能发现更多关于金鱼的小秘密。
分析点评(教师)
- 常识准确性:金鱼的进食方式、游动姿态、同类互动均符合生活实际,鱼缸布置(水草、假山)也符合金鱼的生存环境需求。
- 修辞手法:“尾巴像透明的纱裙”“跳水中芭蕾”等比喻,让金鱼的形象更生动,充满画面感。
- 修改建议:可补充喂鱼的注意事项(如“妈妈提醒我不能喂太多,不然金鱼会撑坏肚子”),增加日记的实用性;观察金鱼在不同水温下的活跃度(如“天气凉的时候,泡泡和闪闪游得会慢一些”),让观察更深入。
例文6:《向日葵的“追日”之旅》
思路
我在院子里种了一棵向日葵,想观察它从发芽到开花的过程,看看它是不是真的会跟着太阳转,记录茎、叶、花盘的变化。
提纲
1. 第7天:向日葵发芽,记录幼苗的样子,约50字;
2. 第20天:向日葵长出多片叶子,开始“追日”,约100字;
3. 第40天:向日葵长出花盘,记录花盘的变化,约100字;
4. 第60天:向日葵开花,总结观察收获,约50字。
9月5日 星期二 晴(种植第7天)
向日葵终于发芽了!小小的幼苗从土里钻出来,只有两片叶子,嫩嫩的,黄绿色的,茎很细,看起来弱不禁风。我把它搬到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希望它快点长大。
9月18日 星期一 晴(种植第20天)
向日葵已经长到30厘米高了,叶子多了好几片,都是心形的,边缘有锯齿。最神奇的是,它的花盘真的会跟着太阳转!早上朝东,中午朝南,下午朝西,就像个忠诚的小卫士跟着太阳走。我用尺子量了量,茎也变粗了,能支撑住叶子和花盘了。
10月5日 星期四 晴(种植第40天)
向日葵的花盘越来越大,中间是密密麻麻的小花蕾,周围的叶子也更茂盛了。花盘还是会跟着太阳转,不过现在茎更粗了,颜色也变成深绿色。我每天都会来看它,期待它开花的样子。
10月25日 星期三 晴(种植第60天)
今天向日葵开花了!花盘周围的花瓣是金黄色的,像个小太阳,特别耀眼。虽然花盘已经不怎么转了,但它依然朝着太阳的方向。看着自己种的向日葵从幼苗长成开花的“小太阳”,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植物的生命力真顽强!
分析点评(教师)
- 常识准确性:向日葵的向光性(开花前花盘随太阳转动,开花后固定朝东)、生长周期(从发芽到开花约2个月)均符合植物学常识,细节准确。
- 文章结构启发:以种植天数为时间轴,聚焦“发芽—长叶追日—花盘生长—开花”四个关键阶段,清晰展现向日葵的生长轨迹,科学且有条理。
- 修改建议:可补充种植时的土壤选择(如“我用了疏松的腐殖土,有利于向日葵扎根”),让种植过程更完整;记录花盘的直径变化(如“开花时花盘直径有15厘米”),让数据更具体。
例文7:《蚕宝宝的“变形记”》
思路
我养了几只蚕宝宝,想观察它们从卵到幼虫,再到结茧的过程,记录它们的进食、蜕皮、结茧的变化,看看蚕是怎么“变形”的。
提纲
1. 第1天:蚕卵孵化,记录蚁蚕的样子,约50字;
2. 第7天:蚕宝宝第一次蜕皮,记录变化,约100字;
3. 第20天:蚕宝宝结茧,记录结茧的过程,约100字;
4. 总结:蚕宝宝的变化,感受生命的神奇,约50字。
9月2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的蚕卵终于孵化了!小小的蚁蚕黑黑的,像小蚂蚁,身体一节一节的,在桑叶上慢慢爬。我赶紧给它们换上新鲜的桑叶,看它们会不会吃。
9月9日 星期六 晴
IFrame蚕宝宝长大了不少,已经不是黑色的了,变成灰白色。今天我发现有只蚕宝宝一动不动,仔细一看,它正在蜕皮呢!旧皮从头部开始脱落,露出里面嫩嫩的新皮。蜕完皮后,它就开始大口吃桑叶,好像饿了好久。
9月22日 星期五 晴
蚕宝宝长得又白又胖,身体有我的小拇指那么粗了。今天它们开始结茧了!一只蚕宝宝爬到角落里,吐出细细的丝,把自己围起来。它吐丝的时候头不停地摆动,没一会儿就结了一个小小的茧,是淡黄色的,真神奇!
看着蚕宝宝从小小的蚁蚕,蜕了好几次皮,最后结出漂亮的茧,我觉得生命太神奇了。等茧里的蚕变成飞蛾,我还要继续观察!
分析点评(教师)
- 常识准确性:蚕的生长过程(蚁蚕—蜕皮—结茧)、形态变化(黑变灰白、变胖)、结茧动作均符合蚕的变态发育规律,专业且准确。
- 好句积累:“旧皮从头部开始脱落,露出里面嫩嫩的新皮。蜕完皮后,它就开始大口吃桑叶,好像饿了好久”,精准捕捉了蜕皮后的生理特点。
- 修改建议:可补充蚕的进食细节(如“蚕宝宝吃桑叶时会从边缘开始,发出‘沙沙’的声音”),让场景更生动;记录结茧的时间(如“一只蚕宝宝花了整整一天才把茧结好”),让观察更严谨。
例文8:《牵牛花的“小喇叭”》
思路
我在阳台种了牵牛花,想观察它的开花时间、花朵颜色、藤蔓生长,记录牵牛花的美丽和变化。
提纲
1. 第15天:牵牛花发芽,记录幼苗,约50字;
2. 第30天:牵牛花长出藤蔓,开始爬架,约100字;
3. 第45天:牵牛花开花,记录花朵的样子、颜色,约100字;
4. 结尾:总结牵牛花的美,约50字。
9月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牵牛花发芽了,小小的幼苗有两片圆圆的叶子,茎很细,我给它搭了个小架子,希望它能顺着爬。
9月16日 星期六 晴
牵牛花的藤蔓长得飞快,已经逆时针绕着架子爬了一圈了,叶子也多了好多,都是心形的。藤蔓上还长出了小小的花苞,像个小喇叭的雏形,我猜过不了多久就要开花了。
10月6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看到牵牛花开花了!花朵像紫色的小喇叭,朝着太阳吹着“起床号”。花瓣边缘有点波浪形,中间的花蕊是白色的。可惜到了下午,花朵就慢慢合拢了。不过每天早上都有新的花开,特别漂亮。
牵牛花虽然只在早上开花,但它的藤蔓和小喇叭花特别美。看着它从幼苗长成开花的藤蔓,我觉得每天的观察都有新惊喜。
分析点评(教师)
- 常识准确性:牵牛花清晨开花、下午合拢的特性,藤蔓逆时针缠绕攀爬的生长规律,均符合植物常识,补充缠绕方向后更严谨。
- 修辞手法:“吹着‘起床号’”的拟人手法,让开花场景更具童趣;“小喇叭的雏形”的比喻,精准描绘了花苞的形态。
- 适用范围:适合花卉类观察日记,聚焦“生长—开花—凋谢”的周期,突出植物的时间特性。
- 修改建议:可记录不同颜色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差异(如“粉色牵牛花比紫色的早开半小时”),让观察更具对比性;补充土壤和浇水对生长的影响(如“每周浇两次水,牵牛花长得更茂盛了”),增加实用性。
例文9:《蚂蚁的“搬家大作战”》
思路
今天看到蚂蚁在搬家,我要观察它们的路线、搬运的食物、搬家的原因(推测天气),记录蚂蚁的团队合作。
提纲
1. 开头:发现蚂蚁搬家,记录时间、地点,约50字;
2. 中间①:观察蚂蚁的路线、搬运的食物,约120字;
3. 中间②:观察蚂蚁的分工、团队合作,约120字;
4. 结尾:推测蚂蚁搬家的原因,总结观察发现,约50字。
9月10日 星期日 阴
今天下午,我在院子的墙角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它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的往高处走,有的搬着东西,看起来特别忙碌。
我蹲下来仔细看,蚂蚁的队伍很有秩序,一只跟着一只。有的蚂蚁搬着小小的面包渣,有的搬着死虫子,还有的好像在指挥,用触角碰一碰其他蚂蚁。它们走的路线是从低处的蚁穴往高处的石头缝里走,我跟着它们的队伍,发现它们的新家在一棵大树旁边的石头下面。
蚂蚁们分工特别明确,有的负责搬运食物,有的负责带路,还有的负责保护队伍。有只大蚂蚁搬着比自己身体还大的面包渣,走得很慢,旁边有几只小蚂蚁过来帮忙,一起把面包渣搬到新家。它们的团队合作太厉害了!
妈妈说蚂蚁搬家是因为要下雨了,果然晚上就下起了小雨。原来蚂蚁能预知天气,还这么团结,它们的世界真有趣!
分析点评(教师)
- 常识准确性:蚂蚁搬家与降雨的关联(感知空气湿度变化)、团队分工(搬运、指挥)、用触角交流的行为,均符合昆虫学常识,逻辑合理。
- 文章结构启发:采用“发现现象—观察细节—分析原因”的逻辑,从宏观队伍到微观分工,层层深入,符合观察类文章的探究式写法。
- 修改建议:可补充蚂蚁的种类(如“这些是黑蚂蚁,它们通常在地下筑巢”),增加知识性;观察蚂蚁搬家的时间长度(如“从下午3点到5点,蚂蚁们才把所有东西搬完”),让记录更完整。
例文10:《草叶上的“珍珠”》
思路
清晨的草叶上有很多露珠,我要观察露珠的形成、形状、消失的过程,记录露珠的美丽和变化。
提纲
1. 清晨:观察露珠的形成、形状、颜色,约100字;
2. 上午:观察露珠的变化、消失的过程,约100字;
3. 结尾:总结露珠的美,约50字。
9月15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清晨,我来到公园的草地上,看到草叶上挂满了露珠。它们圆圆的,像一颗颗透明的珍珠,有的大,有的小,在阳光的照射下,还闪着七彩的光,特别漂亮。我轻轻碰了一下草叶,露珠就滚了下来,掉在地上不见了。
上午九点多,太阳升得很高了,我又去看露珠。发现很多露珠已经变小了,有的草叶上只剩下一点点水痕。还有的露珠在阳光下发着光,慢慢蒸发,最后完全消失了。整个过程就像一场小小的“珍珠消失记”。
露珠虽然只存在了几个小时,但它们在草叶上的样子特别美。能观察到这么神奇的自然现象,我觉得特别开心,以后还要早起观察更多的自然秘密。
分析点评(教师)
- 常识准确性:露珠的形成(夜间水汽凝结)、消失(阳光照射下蒸发)的过程,符合物态变化的科学常识,描述准确。
- 修辞手法:“透明的珍珠”“珍珠消失记”的比喻和拟人,让自然现象更具趣味性,语言生动优美。
- 修改建议:可补充露珠形成的条件(如“昨晚天气凉爽,水汽充足,所以早上才有这么多露珠”),增加科学性;对比不同植物叶片上的露珠(如“荷叶上的露珠会聚成小球,不会轻易滚落”),让观察更具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