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提倡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3-29 22:33:11
  • 《提倡不吸烟的作文650字》
  • 无烟环境,健康生活

    有人会说:“吸烟可以增加国民的收入,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你这么想,那么你就错了,吸烟严重的时候,每年会有一万余人死亡,就是因为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创造一个无烟环境。

    烟,起源于玛雅人。他们会把椰子叶卷成圆管形,再把烟草晒干以后打成粉,把它装进圆管里,这就是最原始的烟管。

    烟绝对不是好东西,烟很容易让人们上瘾,他们吸过还想再吸。香烟里有很多有毒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这些会引起咽喉炎、支气管炎、还能致癌,吸烟等于慢性自杀。吸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最后你就离不开香烟了,到时候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的爷爷就是个香烟迷。在我家的时候,他只要有空就会一根接着一根的吸,我家的客厅总是云雾缥缈。我很不喜欢香烟的味道,而且吸烟也对身体有害,我会经常对爷爷说:“吸烟有害健康,为了你和我们身体健康,你还是把烟戒了吧。”后来,在我的一直劝说下,爷爷终于把烟戒掉了。

    如果你的周边有许多吸烟者“吞云吐雾”,他们在“吐雾”的时候,我们也会陷入一种叫“被动吸烟”的状态。指不愿吸烟的人,无可奈何的吸入了别人吐出的有毒空气,也称吸“二手烟”,很有可能会产生和吸烟者一样的病症。

    在日常生活中,有大多数人不可能完全避免不接触烟雾。因此,我们要让周围的人不要吸烟。尤其自己的家人,家中的人吸烟也对小孩子有害的,特别是幼儿吸多了二手烟,对身体非常不好。所以创造无烟环境,对你我他都有好处。

    为了大家的安全和健康,希望每个城市不会再有烟雾,我们坚决不要吸烟,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停止吸烟,为世界环境做出一份小小的贡献吧!让我们携手共同创建美丽的家园。

  • 《我给姥姥发红包》
  • 快要过年了,我又要长大一岁。学校提倡我们过一个不一样的年,我要怎么过才算不一样呢?我灵机一动,往常过年都是姥姥给我发红包。今年我给姥姥发红包,不就不一样了吗?

    离过年还有一个月,我就开始忙着准备了。先给姥姥做一张贺卡,在贺卡上画了一颗大大的爱心,写上了我的祝福:姥姥,祝您天天好心情!

    做好了贺卡,我就开始找红包。我爬进我的“百宝箱”翻翻这,刨刨那,把“百宝箱”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一个红包。我只好去问妈妈:“妈妈,家里还有红包吗?”妈妈拉开她的小抽屉,飞快地抽出来一沓红包,冲我晃了晃:“小花猫,你想干什么?”我冲妈妈做了个鬼脸,故作神秘地说:“这是秘密,等过年你就知道了!”

    我接过红包,跑进自己的房间,把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一张张放进了红包里。看到还有这么多红包,我的心里痒痒的:不如我再准备五个红包,送给哥哥和弟弟们,当作给他们的新年礼物吧!六个红包终于装完了,于是我期待着过年的那一天。

    大年初一,我朝思暮想的时刻终于到了——发压岁钱喽!一进姥姥家大门,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红包:“姥姥,过去都是您给我发红包,今年过年换我给您发红包吧!祝您新年快乐!”我双手拿着红包,恭恭敬敬地递给姥姥。姥姥先是一愣,紧接着连忙摆手:“大人怎么能要小孩的红包呢!不要,不要……”

    “大人怎么就不能收小孩的红包呢?这是我送您的新年礼物啊!”

    我把红包塞给姥姥,似乎看到姥姥的眼睛里泛着点点泪光。我抱住姥姥:“姥姥,我长大了,以后每年都给您发红包!您可不要嫌烦哦!”一句话把姥姥逗乐了。

    我又拿出剩下的红包,给哥哥弟弟们随便抽,抽到哪个就收哪个。当有人抽到了空包时,大家都哈哈大笑。

    就这样,我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

    (小作者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华清街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以后的每一年,我都要给姥姥发红包,不止给姥姥发,还要给爸爸妈妈发。

    妈妈感言

    抗疫的新年,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孩子早早准备贺卡和红包,让我有深深的感动和感悟:尽孝要趁早,生活没有什么来日方长,活在当下最重要。

    教师赏析

    温馨的画面记录了不一样的春节。本文聚焦红包这一特殊的春节符号,可谓别具一格。给姥姥送红包,令文章别开生面。(东方)

  • 《我懂得了保护环境》
  • 学校提倡我们要做一个四有少年,第一点是“心中有祖国”,这也就是告诉我们自己的祖国就应自己来保护,其中包括保护环境。在学校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感动着我,其中一件事让我印象最深刻。

    那一天早晨,太阳刚从东边升上不久,我和我的同学小朱吃过早餐,去往教室的方向。在途中,我看见一位六年级的哥哥随手把糖果纸丢在地上。我没去管,则继续往前走。我转身跟小朱同学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他手上竟然握着那个掉在地上的糖果纸。

    我站在小朱面前,不解地皱着眉:“你为什么要去把这块垃圾捡起来?为什么不去叫那位大哥哥捡起来呢?”

    小朱不紧不慢地把垃圾丢到垃圾桶,对我说道:“学校是我们的家,如果我们不仅不主动去保护环境,还视而不见,那我们实在有愧为东华学子。我主动去拾起纸片,不是因为我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持容忍态度,而是我想用我自己的行动,去做出一个文明典范!有家才有国,我们祖国的美丽,需要每一个人去主动维护!”我听到小朱的言语如此有分量,看到他的眼神如此坚定,他的形象,在我心底慢慢高大,高大……

    是呀!我们不仅不能乱丢垃圾,也应该要主动把别人的垃圾举手之劳地捡起来,做一个“心中有祖国”的少年!

    地球属于我们人类,属于我们大家,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从我做起,从人人做起,保护好环境,爱护地球!

  • 《《庄子》》
  • 在世上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庄子》。庄子提倡道家思想,是一位出世的名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而他最终的理想世界是人与自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和谐社会。而庄子说包含许多故事,更有效地传递他的思想。

    那么多篇故事中,影响我最深的是《井底之蛙》,它提醒我们不要受到自己识见的约束。故事中,以一只大甲鱼和青蛙的对话贯穿,青蛙只看到自己井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到了最后,它不但没有把大甲鱼告诉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听进去,反而还嘲笑大甲鱼呢!这故事让我明白,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封闭起来,要用不同角度去了解每一件事。

    还有一篇让我有非常大的改变,那就是《螳螂捕蝉》,它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着眼前的事物,就忘了四周潜伏的危机。那时,庄子在栗园游玩,被一只撞到,他要去追捕这只鸟时,正好看到一只蝉在高声歌唱。蝉以为自己很安全,没看到后面要吃它的螳螂,而一心想吃蝉的螳螂,也没看到后方伺机而动的黄雀。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就是要我们不要只注意前方的利益,也要小心身后的危险,只有这样谨慎小心的人,受伤害的可能才会最小。

    看完书后,我对这世界有了大大的改观,每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了解不同的思想后,不但能警惕自己,还能教导别人,我觉得庄子说是一盏照亮未知黑暗的明灯。

  • 《谈教育者与风气》
  •     古人中提倡植造林者.据我所知,大概当推王安石为首了.依《宋史》记载,熙宁年间王安石确是有过要在现今的黄土高原上广植林木的言论的.结果如何无从考证,然从如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情况来看,倒或许能推想出王安石的植树造林的措施无有甚么成效.不过与王安石同时代的一位“植树者”却栽种出让现今人都引以为豪的森林,他的门下出了一代文豪,王安石即在内.不言自明,这位“植树者” 便是欧阳修. 熟知文学史的人自然都知道,“唐宋八大家”中宋代人占了六个,除欧阳修外,其他五位便都是欧阳修的学生.宋朝由于有了这几位杰出的大文豪,于是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便成为不可动摇的了.倘宋文学独欧阳修而无他,一部中国文学史岂不索然无味了么?

        如今我们能欣赏到如此众多的灿烂文化(尤其那令人为之一振的宋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应该感谢欧阳修.因为在他以前虽有韩愈、柳宗元,但韩、柳二人不过只是给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而已,只是两棵令人心旷神怡的郁荫的大树.真正使树木发展成森林,使之具有调节气温、改变气候的作用的,还是随在欧阳修后面的这一大帮人罢?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当今的剧坛.目前中国戏剧电影界虽出现了一派可喜的气象,但总的来说并非能令人满意,偶有一两部上乘佳作出现,但却不足以影响一代风气。何矣? 粗制滥造的劣等品太多,一切向钱看的风气的影响太坏,使得真艺术品成为鲜见了。

        于是,艺术没有跟上时代,教育人者落在了被教育者的后面.长此以往,恐怕势将产生黄土高原上的那种恶性循环. 最近听某某人说某某学校的许多老师改了行,此中缘由据说是因为教师的待遇太差,是否属实我不想追究,只是由此却引起了我的不安。小平同志说过:“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若没有了一批教育下一代的教育者,要想象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成为怎样的一代人那实在是不难的.俗话说:“一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要改变气候,使之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万物的生存,最佳的办法想必当推植树造林;要形成一代风气,使之对四化建设具有推动促进作用,我想首先应该是推崇教育吧?换言之:时代需要欧阳修. 一代人能影响、形成一代风气,一代风气同时也影响一代人,文学如此,戏剧如此,整个社会更如此!

  • 《反对唯心论,提倡唯物论》
  •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要求我们:“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他们还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又说:“日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的瓦解步调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复阐述的唯物史观的这些基本观点,应该成为我们研究文学现象的科学理论依据。大家知道,早在三十年代初,鲁迅先生就接受了唯物史观,他说:“我看了几本科学的文艺论,明白了先前的文学史家们说了一大堆,还是纠缠不清的疑问。”但是,真正根据科学的历史观和文艺观,把《红楼梦》及其作者放在产生它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思潮的范围内加以考察,给它以科学的评价,这在解放前的红学研究中,固然很少有过,就是建国初期的一段时间里,也还是个没能完全解决的间题。相反,倒是胡适的建立在主观唯心论的基础上的所谓“新红学”,却相当流行。

        一九五四年开展《红楼梦》研究问题的讨论时,毛泽东同志曾严肃指出:“共产党人不能同资产阶级作家在唯心论方面搞统一战线。”他号召要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反对唯心论,提倡唯物论。历史经验可以总结,但历史事实不容抹煞,那次讨论还是有重要意义的,不只给红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也对整个学术界学习马克思主义,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可惜的是,后来规模搞得越来越大了,由批评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和《红楼梦简论》,发展到对俞先生学术活动的全盘否定,由批评俞平伯先生,发展到批判胡适的政治运动,这就有弊病了。以致《红楼梦》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包括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评价《红楼梦》的思想性质和思想倾向以及其他有关的历史现象,反而未能得到深入探讨。

        红学界对《红楼梦》的思想性质和思想倾向的看法,是很不相同的。就中有各种意见,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具有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这不仅反映在小说对封珍制度的尖锐揭露和批判上,也深刻地体现在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和爱情悲剧里。而这一切,又都是与当时的进步社会思潮密切相关,它们突破了封建的意识形态,曲折地表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历史要求。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红楼梦》“作者的基本立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的立场”,贾宝玉的男女平等观念,“只是属于古已有之的平等观念,并未带有近代的色彩”,“而且与资本主义萌芽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这是《红楼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带有原则性的分歧,不可以不讨论清楚。

  • 《为什么提倡写满分踩分点作文》
  •     对于一篇作文的评价高低,打分的多少,是要看几方面的因素的。如主题思想是否明确,写作格式是否正确,政治色彩、时代气息是否强烈,感染力的大小,哲理性的真伪、科学性的准确与否,文章的段落是否清晰,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阐述的问题与观点是否明白清楚,文理的遣词造句好坏,语言是否流畅,文笔是否利落,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的多少等,这些都是作文的质量问题。但有的同学却写不出满分的文章来,关键是对满分踩分点作文的写作要素不了解。

        因为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学科、它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严密的语言逻辑,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与社会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具有强烈的科学性与创造性。所以不论哪一种文类都不能随便地胡写乱写一气。比如:应用文、说明文的格式要求特别的严格,一但格式不对头,就一文不值了,再如议论文的哲理性极强,一旦跑题,就前功尽弃了。所谓满分踩分点作文的写作方法,就是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难题提出来的。

        提到满分踩分点作文,自然要弄清楚什么是作文的踩分点,踩分点这个概念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创造,只不过在校学习时教师没有专题讲述,有的虽然讲了,也没有讲到位,所以同学位对踩分点的认识不充分,使用的不恰当。不论是什么文种,都有它们自己的踩分点,(关于踩分点后面作专题讲解)文类不同踩分点也就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三个踩分点(复杂记叙文有四个踩分点)。因为语言逻辑推理在实质上就是数学的逻辑推理,作文的踩分点及踩分点与踩分点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议论文的分论点及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就是根据数学的逻辑推理而推导确定的,它的作用就象数学的解题方法一样的重要,要想写一篇满分的作文,就必须确定踩分点,按照踩分点的规律与要求来写作文,才可能写出满分的作文来。

        例如有的同学写了一篇记叙文,写完之后自己认为满好的,什么六大要素一个也不少,遣词造句也很好,可是并没有得到满分,这是为什么呢?作为一篇记叙文来讲,并不是写足了六要素就算好文章,按照满分踩分点作文来分析,写出了六要素那只是走了应走的三个踩分点中的第一个踩分点,还有两个踩分点你并没有走。所以你的文章不是满分文章。其实踩分点就和数学中的定理、定义、公理、公式、法则是起同样的作用,在数学中,没有这些指导性的理论,任何题都是无法解的。而作文的踩分点就是写作文的指导理论,也可以说是作文得分的基础点,教师评阅作文的标准点。说到这里,同学们难道还不明白踩分点的概念与作用吗?踩分点在作文的写作中既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提倡同学们写满分踩分点作文的良苦用心不也就大白了吗。同学们不妨把作文的作用、价值与满分踩分点作文的作用联系起来想一想,你们会明白些什么呢,不用多说了吧。

     

  • 《踩分点和分论点的概念问题》
  •     同学们,本书所提倡的写“满分踩分点作文”,是一个新的学术概念。满分作文很容易理解,可对什么是踩分点,什么是分论点,可能有的同学就闹不清楚了,下边就这两个新的概念性问题,再给同学们讲解一下:

        一、关于踩分点的概念及在作文中的位置

        1.满分作文的踩分点,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绝对不是文章的段落大意,也不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更不是写作提纲。而是一种围绕着文题和中心思想在文意表达时的一种写作技巧上的具体标准。“踩分点”,也可叫“得分点”,但踩分点是主观的,是先决的意识,而“得分点”是客观的意识,是后天的结果。对于这一点同学们一定要分清楚,踩分点是在写作文之前就要有意识地去设计的标准,是你要把一篇作文写到什么高度的一个标准。它决不是写作提纲。

       2.踩分点,在作文中并没有固定的写作位置,就和写记叙文一样,有的记叙文是直叙手法,有的是倒叙和插叙,总之,记叙文的“六大要素”要在文章中交待清楚,如事件的发生时间,可开门见山地点出,也可以在文中表现,又可以在文尾交待,这是写作的章法技巧的事。踩分点正是这样,踩分点①决不是只包含于文章的开头和第一段中,有时它可以贯穿全文,踩分点②也不是在第二段和第三段文中,有时会出现于文章开头。

        例如:魏巍的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一篇复杂记叙文,按我们讲解的满分踩分点记叙文的模拟公式有三个、即:写人写事方面,写事物方面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复杂记叙文,它既写人,又写事、还写物,综合这三个模拟公式(公式专题介绍过了)这篇记叙文应有四个踩分点,即:写人、写事、写事物+赞美人的精神十赞美传统的道德观念十赞美事物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及社会、时代及世界文明的历史发展中的突出价值及贡献。其中的踩分点①写人、写事、写事物,是贯穿着全文的。踩分点②赞美人的精神,在文题中就一笔点出了,“最可爱的人”。并且在行文过程中,通过对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几个战役的描写,进一步赞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那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为了祖国和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而忘我牺牲的祟高品德。踩分点③和踩分点④、不仅贯穿着全文,而且在题目中,就很显明的体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文题不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那种国际主义精神和在世界和平事业中忘我牺牲精神的高度赞美吗?

        从这篇文章分析看,作者在全文中走完了四个踩分点,致使全文达到了一定的意境,成为笔下的名作,被纳人到教课书中来作范文。其实,采用了这篇文章,其目的不仅仅是叫学生们了解和学习志愿军的伟大精神和品质,也在于学习作者写作手法,章法与技巧及选题等各方面的独到之处。

        所以,通过上边的实例,同学们就应该明白踩分点在一篇作文中的位置和作用了,其实,踩分点的设计就是一篇作文文旨的水平高度的设计。

  • 《励志作文点评》
  •     我们提倡发散性忍雄,并非否定常挽思维。无论以哪一种忍维方式写出来的文幸,只要正确、中青、针对性强、有积极地指导意义,鱿不失为一篇好文章。该文从思雄方式上讲就属于常规性思纸,从正面谈立志当注意的问通,谈得实在,谈得中肯。所举例证虽都足大家熟知的,即周恩来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王若飞志向坚不可摧,视死如归,雷蜂从点滴做起,为人民服务,做好事等等,但用得准确,用得典型。我们大多数同学写作时苦于找不到更新撅的例伍,总觉得那些“老掉牙”的论据没什么意思,也没什么可写的,其实不然,街箱固然好,但选择论据的前提足确者、准确,即便是“旧”的.只要用的好,用的准,也是好的论据。

        从写法上看,丈章主体郊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三个分论点:立志当早,立志当坚,立志当高远。清晰了然。但对每个分论点的论证嘴来用“几句说理加一个论据”的形式,未免单调了些。另外,个别地方需深一步挖扭,例如,“志当存高远”一邵分的分拚论证显得肤浅,其中的“高”指高层次、高境界,“远”指其长远,有预见性,这些都未分析出来。

     

  • 《宣传与提倡灵感》
  •     奥斯本还谈到:艺术创造不同于熟练的匠艺,“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可能仅仅通过自觉地运用某些已知的规则和方法就能产生出来”。我们说,艺术创作的确不同于匠艺。匠艺是按照同一的规则制造出千百个同一的产品,而艺术创造则是面对活生生的现实,现实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方面都是独特的、各不相同的。艺术家的本领就在于能够掌握这永不重复的现实的独特的特征,创造出永远是新的艺术作品来。那么,这“新”是来自于不可知的灵感呢?还是来自于艺术家对于现实生活的个性特征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熟悉?灵感论者主张前者,认为艺术创造完全是一种天才的活动,完全没有规律可以遵循,诗人艺术家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受神灵的驭遣,我们则主张后者,认为诗人艺术家正是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来反映现实,艺术的规律就是要探索出现实生活本身那种独特的永不重复的规律,因此,艺术家的创作虽然具有充分的个性特点,但却不是不可知的。正好象篮球队员打篮球,你看他那么灵活,象蛇一样地把球穿过对方的封锁线,然后反手从篮底下投进一个命中球。运动员当时的确无法考虑他应当怎样动作,事后他也无法讲出他为什么要那样投球。
        可是,你能说这一球是神灵的凭附么?或者是他偶然的心血来潮或灵机一动?不,都不是的!这是他平时艰苦锻炼的结果。艺术家的创作,亦复如此。画家画画,并不是每一笔都能够讲出个所以然来;诗人写诗,也并不是每一个标点都按照《诗法大观》上的规定。然而,天生的画家和诗人却是没有的里你到画家的画室中去看看,他打过多少次草稿,绞过多少脑汁,流过多少汗!达·芬奇为了画《最后的晚餐》,他反复探寻、摸索,他受过多少折磨I至于写诗,你不要以为读起来轻快就证明了诗人的写作也都是那么轻快。李贺呕出心肝来的故事,你不是没有听过,那么,你为什么认为诗人写诗不是一种探寻客观规律的艰苦劳动,而只是一种心血来潮式的灵感呢?

        正是基于以上的理由,所以我们虽然并不反对灵感这一思维现象的存在,但却反对宣传和提倡灵感。宣传灵感,有害无益,提倡灵感,更只会把创作引入歧途。我们所应当致力的,是辛勤的劳动,不断的努力。正好象园了所致力的,创作是辛勤的耕耘,而不是放下锄头,去等待开花结果。花总是要开的,果也总是要结的,但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把创作的希望寄托在灵感上,无非是守株待兔,刻舟求剑。这样的人,是寓言中所嘲笑的笨伯,我们又怎么能够当作艺术创作的榜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