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论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30 14:17:30
  • 《掌握说明文的写法》
  •  写说明文,同写记叙文、议论文一样,方法多得数不清。不过,里面有一些是最基本的。只要掌握了它们,就基本会写了。以后再慢慢变通,就会越写越好。 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掌握,我在这里分两个方面来讲。 第一,语言表达方面的两种类型。总的来说,因为说明文主要是向人家解说介绍某种事物,阐明传授某种知识的,所以语言应当准确、简明、周密、浅显易懂,不要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但是,由于说明对象或读者对象的不同,在语言运用上,又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用朴实、平直的语言和方式来说明。例如《我们的教室》、《为啥会晕车》。这种说明方法的优点是能把事物、事理解说得清楚明白,有条不紊。 另一种是用生动的语言和方式来说明。例如《大的自述》、《我叫哈雷彗星》、《眼睛的话》。这种说明方法的优点是能把事物、事理解说得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几种常见的具体说吠方法 1.分类说明法。例如《大树的自述》,说明大树给人类带来好处,分门别类地从五个方面逐一介绍,条理清晰,读者容易了解和认识。 2.打比方说明法。例如《眼睛的话》,把眼睛比作照相机,能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3.引用说明法。例如《毡帽》,引用了一个打猎的传说来说明乌毡帽的来历,生动有趣,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4.列数字说明法。例如《为啥会晕车》,列出了一些调查数据,对各种晕车情况及预防进行说明,清楚明了,有很强的说服力。 此外,还有定义说明法、对比说明法、图表说明法等等。 上述说明方法,在作文时,既可以以一种为主,兼用其他,也可以综合使用。这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灵活运用。

  • 《议论文的灵魂》
  •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它起着统摄全文的作用。根据论证的需要,还要设几个分论点,将一篇文章分几个部分进行论述。作文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为收到提纲掣领、纲举目张之效,绝大多数议论文的论点应该用明确的文句来表达。因而论点的确立,不只是一个提炼的过程,还要经过锤炼而定。 论点要正确。为文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真理,明辨是非,所以,观点的正确是首要的。论点要鲜明,不可含糊其辞,不可模棱两可,要能让读者一目了然,明确理解。论点要严密,即表述周密严谨,无懈可击。论点要集中。在一篇文章中,只能提出一个中心论点,确立一个中心,严禁“多中心”,防止论点话题的转移r,防止概念上的混淆。

     论点要深刻新颖。论点应该是作者对于事物新鲜独到的见解,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应避免老生常谈、旧话重提、人云亦云。 议论文论点的提出不拘一格,常采用以下方式:①开头提出论点。②结尾推出论点。③篇中提出论点。④论点贯穿全文中(无单行的论点句)。中学生写议论文,常采用第①种方式即“开宗明义”式。 以下介绍“开宗明义”的几种常用法:①破题释名法。即从解题入手提出论点。②设问设答法。以设问开篇,问题的回答就是论点,如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走从哪里来的?》就是采用此法。③下定义法。即对文题中的关键词语用下定义的方式加以说明,然后借势提出观点。尤其在着重阐述“是什么”一类文章中采用。例如鲁迅的《什么乏“讯刹”》论点的提出。

     ④设喻法。就是用打比方来提出论点,这种方法多用于一些中心论点比较抽象的作文中。比如后面所选的《人生走一条曲戏》就是用的设喻法。⑤事例导人法。以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例的概述发端,进而提出看法,引出论点。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事一议”类的议论文,有现实性和针对性。⑥类比法。文章开头先提出可以与论点类比的事物或实例,然后紧接着揭示中心论点,这种方法常用于类比式议论文。⑦一锤定音法。第一句就是中心论点,它起笔明快,势如破竹。如毛泽东同志的《改追武们的学习》,第一句“我主张将我们的学习改造一下”,就是中心论点。此外还有“引用言论(诗句)法”“对比对举法”等等,不一而足。

  • 《赞张海迪》
  •  【审题】 (、一)可以明白地看出,这是一篇议论文的题目,要求写一篇思想评论。 (二)在范文学习中已知,副题一般是标明题材的;正题,则标明文章的中心或角度。张海迪,可赞扬的精神很多,从这个角度写,文章是这样,换一个角度,内容就大不一样了。因此,对正题尤其要看得准、扣得牢。 本文应集中赞扬张海迪的拼搏精神。 【确定中心】一根据正题,这篇思想评论的中心应是—赞扬张海迪敢于向险恶命运挑战,顽强苦斗,不折不挠,用坚韧不拔的毅力闯过一道道难关,克服一个个困难,去夺取胜利的可贵的拼搏精神。

    【 写法】 (一)材料准备。思想评论,绝不能离开具体的感性材料,绝不能架空。作前,准备好了适用的材料,构思才有基础,议论才能有血有肉。 回忆张海迪的言行,辨别一下,那些感性材料是体现张海迪的拼搏精神的,从中筛选出最典型,也就是评论中最用得‘ 上的材料。这是一个去粗取精的选材过程。 (二)事理揣摩。典型的感性材料筛选出来后,应认真思考这一则则材料分别说明了拼搏精神的哪一点呢? 例如,学画画,学乐器一一拼搏前的准备;找工作四处碰壁—初搏的挫折,经受住了绝望的考验一一拼搏的第一次胜利;顽强地学习英语、日语—向知识堡垒进击;昏迷几天醒来后写“生命常青”—向死亡挑战;不顾肋间疼痛和脊椎变形,坚持为病人扎针—与病魔拼搏;让同伴在自己身上练扎针—组织同志一起投入搏击。 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思索过程,在实际构思中,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三)方法选择。正反对照和类比说理,是这类议论常用的方法,同学们尤其喜欢用正反对照。 方法要根据内容加以选择,如本篇,用正反对照作主要的方法就不合适,不能把笔墨集中在张海迪拼搏精神的评述、赞扬上;类比的方法,就比较合适。大家对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比较熟悉,而中国女排姑娘们的拼搏与张海迪的拼搏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如作类比,既形象,又能较好地揭示张海迪拼搏精神的本质。 (四)结构安排。这类赞扬性的思想评论,一般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见下页表)。 若用类比说理,主要应在分析间题的第一层,找出两事物的相类点,梳理出相类点在内在联系上的层次;若不用类比方法,则应将张海迪拼搏精神的几个主要方面,理出层次来。

  • 《数学小论文》
  • 高斯求和

    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去路旁散步。我站在石头上,数石头的个数,“1,2,3,4,5……”

    突然,爸爸问我知道从一到一百的和。我便立即回家一个一个地算了起来。爸爸在一旁哈哈大笑。

    我很不解地问:“你笑什么?”“我笑你的解题方法!”

    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数学故事:“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高斯所用的方法就是等差数列。”

    爸爸先给我两道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然后,又出了一道题给我做:

    1+2+3+4+5…+1999=?

    我是这样写的:

    (1+1999)×1999÷2

    =2000÷2×1999

    =1000×1999

    =1999000

    爸爸夸我真聪明,我很开心。

  • 《这一堂课真有趣》
  •  初三年级的语文课本多是议论文和散文,代替了有趣的小说、记叙文。因此,上语文课总觉得失去了那种吸引力。当我们学习《“友邦惊诧”论》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先让我们全班朗诵了这篇文章,当我们朗诵完课文,也基本上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时,语文老师开始和我们一起分析文章.这篇文章在我们看来是枯燥无味的,但经过语文老师的讲解,却变得很有趣。

     语文老师先让我们划分段落,然后再将每一个段落划出层次.她再每一层次的讲解,通过她初步讲解,我们就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课文后的习题.当她提出一些间题时,坐在座位上的同学都纷纷地开始举手发言。语文老师还要我们找出这篇文章的论点和论据,说出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的方法.在这堂课上,语文老师对我们的发言还随时发表她自己的见解,补充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地方纠王了我们有错误的地方,然后再由我们自己去评定哪些意见是正确的,哪些惫见是错误的。

     对的对在哪儿,错的又错在哪几。这样,一节语文课很快地就过去了,我们觉的这真是一堂有趣的课。我想,为了上好这堂有褥的课,老师得费多少辛勤的劳动,她必须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努力把这堂课!,.得生动。我们这些学生如果再不好好学习,实在是问心有愧啊

  • 《比喻论证的特点及运用》
  •     比喻论证是写议论文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增加丈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且可以增强议论的逻裤说服力。荀子说:“谈说之一米……譬称以喻之。”(《非相篇》)他认为比介是一种“谈说之术”,一是推理论证的一种基本方法。古今中外,在许多著名的论述性文章里,有大量运用比喻论证的范例。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胆抑我们民族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呕险胆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李大钊亥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在这里,柞者用长江、黄河“一泻万里的魄势”比喻国民“雄健的精神”,以“遇见沙漠、遇见山峡”比喻“艰难的国运”、“建造国家”中“崎呕险队的道路”。

        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得议论充满激荡的气势,具有丰富的蕴含.高中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八三年版)第三册《论证的方法》中讲过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用形象的比喻加强对论点的说明。”课本还举出典型的课文做例子解说了这种论证方法的特点。“凡喻必以非类”,比喻论证的主要特证是:它的前提(即比喻本身)与被比喻的结论(即所要证明的事理)之间是不同类的事物,但它们之间却隐含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江河奔流与国民国运是不同类的两种事物,但二者之间存在看这样一个共同的“理”!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能冲破一切阵碍,这个共同的理由,共同的推断关系,使论证产生T强烈的逻样说服力。这里顺便说明一下,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是有区别的,类比论证“同类同理.,比喻论证“异类同理”。

        运用比喻论证写议论文时,有两种构思途径,一种是光有事理(即论题)再找比喻,一种是根据比喻去定题。今年高考作文题《木·森林·气候》就是提供比喻,由考生去选择题材确定论题。在这种条件下,构思时须注意以下三点:一、定向。依据比喻展开论述,首先应分析喻体的特性及其内部的联系。“一裸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这里有三个用来作比的事物,树木(a)y森林(A),气侯条件(B)。从三句话的意忍来看,三者之间具有以下四种关系。1、树木与森林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2、树木可以增拉发展成为森林;8,气候条件是树木、森林生存、发展的必要环境;4.森林的存在可以改善气候环境。这些关系可以用一个示意图表示出来。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概括出这个比喻蕴含这样一个“一般原理”: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某一事物能得到发展壮大;其发展壮大又能进一步改善环境条件。这就是这篇作文的主题所在,议论的中心应包括在这个范围之内。从这个一般原理出发去选择论说的事理,就有了准确的选题方向。

        二、联想。俄国著名作家普希金说过:“我们说的机智,不是深得评论家们青睐的小聪明,而是那种使概念相接近,并且从中引出正确新结论来的能力。”这里说的“使概念相接近”,就是联想·试验表明:每个概念平均可以和诈十个棍念发生直接的联想。用一个概念联想一次,有十个概念可供选择;第二步,一百个;第三步,一千个;第四步就有一万个了。联想的范围是极其广大的。如果由于多种条件的制约,联想的范围亦将有限。今年高考题中出现的是一组具有综.合性,内部含有辩证关系的比喻,用它去联想时,虽然有广泛联想的可能,但选来作为论题的事理必须符合上述那条“一般原理”。可喜的是,不少考生能在这个有限制的联想轨道上紧扣题意,姚:n}怒象,写出了一批好文章。他们选题内容广泛,时代感孩,沁喻贴切,论证严密.从下边这个表中的四个例子,可以淆出他们选题的思想境界和确定被比事物的贴切:当然联想失误,不能做到“同理”或失之片面的也不少。如有的写《个人与集体》不够全面,有的写《小学生·大学生·教师》,联想牵强。

        三、谋篇。抓住了中心,选准了论题,找好了恰当的被比喻的事物,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但要写成一篇好文章,还需精心构忍,认真下笔,斟的字句。而构思全文“骨架”是十分重要的。设计出全文的结构,确定通篇的条理,就能做到“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芬丝之乱”。比喻论证,可以采取等立式结构,即先说比喻,再生发开去论证事理:也可以禾月又分解式结构,即将比喻中的诸国素逐项用来论证相应的事理;还可以采取综合式结构,即上述两种形式并用。

  • 《辩驳、有力》
  •     辩驳有力是议论文写作中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技法。它的特点是用具有说服力的论述,分析、驳倒被认为是不正确的观点,并立起正确的观点。运用这种技法,需要把握住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分辩识别要予以批驳的观点的荒谬之处,找出它不正确(或不全面)的所在;二是针对荒谬、不正确之处给予有力的批驳。分辩、识别谬误,找出批驳的“靶心”,是写作的准备阶段(即了解“论敌”观点,并进行分析的阶段),要抓住“论敌”观点中那些一经“击破”就 “溃不成军”的主要观点,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驳”倒对方,达到目的.要力求抓得住,一经批驳就能击中要害,否则只在不重要的地方“驳”,最多也只能“伤其皮肉”而不能“毁其筋骨”,仍然达不到驳倒对方的目的。找准了 “靶心”之后,可以进入写作,即可以展开有力的批驳了. 批驳中要注意的是:一,观点要鲜明;二,批驳要有理、有充分的论据;三,语言要有力,显示出一定的威势。

        如果文章对谬误观点辨识准确,观点鲜明,批驳有力有理又有据,确实驳倒了谬误的观点,又树立起了正确的观点,那么,就可以认为文章对“辩驳有力”技法运用得不错,有了效果。 辩驳有力常常用在驳论性的文章中,是写作驳论性议论文的重要技法之一。但是立论,驳论又是辩证统一的,常常相互补充,因而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也可以运用辩驳有力这一技法,“破中有立”,协助立论性文章较好地完成立论的过程。 吕瑛同学的《驳“机遇出人才”》,就是一篇较好的运用了辩驳有力技法的议论文。它以鲜明的观点,大量有说服力的论据,批驳了“机遇出人才”的观点,表达了机遇靠人去创造,去捕捉,“希望获得成功和成才的人,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实力的积累和创造上”的观点。让我们具体看看这篇文章。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说:“有人认为成才靠‘机遇’ 能够碰到一个好机会,就能成才。我看不尽然。”一句“我看不尽然”,鲜明地表明了态度,树起了要予以批驳的“靶心” 而且语气断然,说得肯定,说得自,很有气势。然后进入论证,首先以简明的语言叙写了“牛痘”和“青霉素”发明者成才的故事,既说明成才与机遇有关,但更为后文点出的“捕捉机遇是有必要条件的”这一论点服务。论述以事实为论据,让人不能不信服。而后,作者又借拿破仑之口,明确了自己文章的中心论点、机遇是人创造的.紧接着,便集中笔力,举例和设例相结合,运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了反复的论证。既驳了“机遇出人才”,又树立起了自己的观点,而且“破”得有力,“立”得有理,最后以“钓杆与钓鱼” 为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捕捉机遇是有必要条件的”这一论题。至此,文章水到渠成,中心论点自然而然也就树立起来了。

        (驳“机遇出人才”》以驳论为主,有破又有立,论证中还调动了多种方法,通过大量有说服力的例证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有的是举事实为论据,有的引名人名言为论据,有的打比方设置例于为论据,而且语言简洁,运用排比句增加文章气势,造成了“辩驳”有力的一种综合性的气势,也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这又启示我们,运用浒驳有力技法时,不仅要会分辨识别某些观点的谬误,而且在“驳”的过程中,要尽力调动可以增添文章说服力的各种手段,促成辩驳“有力”的效果. 运用辩驳有力技法时,要注意的是产有力,,首先是由于 “有理”。如果对准备予以批驳的观点了解不深,研究不全面,没有抓住要害,没有找准“靶心”,更没有充分的理论和材料上的准备,就匆忙地去“批”、去“驳”,那是一定不会产生顶期效果的。

  • 《理论论证法》
  •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之一。运用科学原理、被实践证明了的公理对观点进行分析阐述,进而揭示论点所体现的某种带规律性的东西,这种过程称为理论论证。议论文重在摆事实,讲道理,靠事实说话,以理服人。这个“讲道理”,就是指的分析说理。使用理论论证,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学会“分析”。所谓分析,即把所要论证的对象分解成若干部分,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周密而有条理的剖析,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揭示其实质,得出其科学结论。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准备。分析问题就是从多方面看问题,横向和纵向,历史和现实,正面和反面,总之要尽量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分析。分析的形式较多,一般说来有对事理原因的分析,有对论述对象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有对矛盾转化条件的分析,有对某一事物、现象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的对比分析,有着重对作为论据的某些典型材料进行深人细致的重点分析,有对某些引用材料的阐释性或引用性分析,有对有关概念及事理之间关系的阐述性分析,有综合分析,有简略分析,等等。分析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具体使用哪种分析,应根据论据的援引情况灵活选用。

        还要准确推断。是与非,优与劣,美与丑,条件与结果,偶然与必然,个别与一般等,在议论文中要旗帜鲜明地给予判断推理,不可似是而非,不可模棱两可。要掌握推理的方法:一是演绎推理。即用公认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普遍原理,去推断个别事物,从而得出一个个别性的结论。人们在认识了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以后,又可以以此作为指导,去继续研究那些尚未认识的个别事物,找出其特殊的本质。二是归纳法。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总是先认识特殊的个别的事物,然后逐步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从而概括出诸种事物的共同本质。 同时要掌握唯物辩证法。这是重要的思想武器和理论准绳。在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忌用静止的观点;要用联系的观点,忌用孤立的观点;要用全面的观点,忌用片面的观点。总之,要准确揭示社会规律,反映事物的本质,透视人生哲理。

  • 《事例论证法》
  •     在议论文中,常用真实、典型、恰当的事例作为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方法称之为事例论证法。事例论证属于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它与归纳论证虽同属一类,但在使用论据的方式上有别。归纳论证是先摆出两个以上有共同性质的事例,然后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而事例论证则是先摆出论点,然后举一个或几个事例加以证明,所选事例可以是中外的史实、典故、寓言,也可以是文艺作品中的某些事件、情节等。

        在使用事例论证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所选的生活中的事例必须真实,因事实胜于雄辩,切忌选取那些道听途说甚至瞎编滥造的“事例”。二是所选事例一定要典型,那些偶然发生的事情或个别的情况也不足以证明论点。清人刘熙载说:“人多事多难遍论,借一论之。”可见所选事例不必太多太滥,只要能多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当是愈精愈好。三是所选事例必须与观点一致,即能充分证明观点。

        初学写作者往往易犯“点据不一”的毛病,所选事例尽管也真实,但与观点却不一致。四是对事例的表述一定要精练概括,不可大段大段地叙述事件,否则,就犯了“以叙代议”的毛病。五是在列举事例后要加以精当的分析,以免使论点和事例“油水分离”。分析,就是更有力的论证; 分析,是连接论点与论据的纽带。精辟的分析和说明,能启发读者对所要证明观点能有深刻的领悟。

  • 《余味无穷法》
  •     写文章,除了绝大多数的应用文、政论文说明文之外,一般都应当尽可能使收笔含蓄一点,不要把一切都说尽了,要留一点让读者自己去琢磨、思考的空间。就如叶圣陶所说:“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还有余音。”使

        文章结尾余味无穷的方法是很多的。有的利用形象或象征性事物抒情说理,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如《故乡》一文的结尾: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也有的用梦幻形式来含蓄地表情达意。《荔枝资》一文的结尾: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还有的叙事性文章,重点叙述事情的过程,故意留下一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让读者去思考。

        如小小说《有关施准的问赶》的结尾: 小王科长究竟能否当选?在不久将召开的人代会上,即可见分晓。, 此外,还有叙事似断未断,议论的问题似决未决等,这样的结尾也都能引起读者思考而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