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初,有个名叫王劭〔Shào〕的,曾在北齐、北周做过官; 齐、周相继灭亡,进入隋朝后,隋文帝(杨坚)任命他为 “著作郎”。隋炀帝(杨广)时,他又连任原职,真可谓官运亨通,一帆风顺。
这个官为“著作郎”的王劭,其实并不专心从事“著作”。他虽然也编写过国史和做过其他的一些注释工作,但 是,他却把主要的功夫用在邪门歪道方面。他时常假托什么图谶[chén]命符,散布荒诞的童谣,谎报神奇的怪异现象,并且借此预卜国家将如何如何兴旺、恭维杨家皇帝将永远稳坐江山 等等。例如,他谎报:某处获得一只神龟,龟腹有“天下杨兴”四字;皇后死了,他也胡造谣言,说皇后原是“妙善菩萨”转生,她不是死,而是“返真”,临去时,天上还曾派下仙乐和香花来迎接她哩。他就是这样地胡说八道、花言巧语,以博取皇帝的欢心而维持他的官职。他的这个“著作郎”竟一直做了将近二十年之久。
可是后来的《隋书•王劭传》,却给了他老实不客气的评论,说:“劭以此求媚帝。在‘著作’将二十年,采迂怪不经之语及委巷之言,……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者嗤[chì]鄙。……”
“骇人视听”,现在一般都说作“骇人听闻”或“耸 〔sǒng〕人听闻”,形容事出非常或故意夸大其词,使人听了感到十分惊异。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说,隆冬腊月,武则天皇帝下令上林苑群花齐放,各花不敢违抗,一时都开,百花仙子因此被参:“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贪爱》记有一则关于贪小失大的故事,内容梗概如下:
战国时,秦惠文王对于他西南邻国、在今四川一带的蜀国这块富饶之地,垂涎已久,只因其间山势险峻,难于进军,所以踌躇迁延。后来听说蜀侯(蜀国国君)是个贪财好利之徒,便想出了一个办法。秦王命石工琢成五只大石牛,置于通往蜀国的路口,石牛身后摆上金锭银块。并大事宣扬,说这是能屙金银的宝牛,秦王准备赠送给蜀侯的。蜀侯非常髙兴,恨不得立刻取到宝牛,于是下令征集壮丁,凿山填谷,赶筑大道。然后选派一批力士,前来迎接石牛赴蜀。这样,前面石牛开路,后面秦军跟随而至,蜀国遂亡。
这条古道,后来成了联系汉中和巴蜀的重要通道,名称就叫“石牛道”,也叫“金牛道”。
《刘子新论》还说,蜀侯“亡国亡身,为天下所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根据这句话后来缩简为成语“贪小失大”。意谓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吕氏春秋•权勋》也有同样内容的记述。)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这叫做‘贪小失大’,所以为人切不可做那讨便宜苟且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