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疑邻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31 00:57:57
  • 《失斧疑邻的成语典故》
  • 【成语】

    失斧疑邻

    【拼音】

    shī fǔ yí lín

    【解释】

    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释义:有人丢失了斧子,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去了。看他行走,就像是一个偷斧者;看他的表情,也像是一个偷斧者;再看他的说话,也好像偷过斧的人;其任何动作神态,没有不像偷过斧子的人。

    【近义词】

    疑邻盗斧 疑神疑鬼

    【反义词】

    深信不疑 毫不怀疑 毋庸置疑 确信无疑

    【例句】

    对于那些没有调查就胡乱发表意见看法的人,跟失斧疑邻有什么区别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成语故事】

    从前,山中有两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一位姓李,一位姓王。他们比邻而居,关系和睦。李樵夫平时很喜欢和王家的孩子玩耍,彼此熟稔。

    有一天,李樵夫进山砍柴,走到半路才发现忘了带斧头,只好返回家中寻找。可他在屋里屋外翻了个遍,始终不见斧头的踪影。这时他心想:“是不是常来我家玩的邻家孩子拿走了呢?他平时总来,说不定一时顽皮……”

    于是,李樵夫开始暗暗留意那个孩子。他越看越觉得对方行为可疑:说话吞吞吐吐,打招呼时声音低低的,笑容也不大自然,就连来他家的次数都明显变少了。

    他愈发肯定:“没错,一定是他偷的。我早该想到,那孩子平时就有些不对劲。”李樵夫心中又气又恼,盘算着找个机会当面问个清楚。

    谁知几天后,他上山砍柴时,被草丛中的一件硬物绊倒,低头一看——竟是自己的斧头!原来是他之前不小心遗失在那儿的。

    回到家后,李樵夫再次观察邻家的孩子。这时他觉得,那孩子走路时并不躲躲闪闪,神情态度也坦然自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是会偷东西的样子。相反,他越看越觉得这孩子天真可爱。

    他不禁懊悔:“我单凭猜测,就认定一个乖巧的孩子是小偷,险些冤枉了好人……”

    这则“失斧疑邻”的寓言告诉我们:樵夫因一时找不到斧头,未加详查就轻易怀疑邻家孩子;直到发现斧头是自己所失,才意识到错怪了他人。故事启示我们,遇事若不仔细求证,仅凭主观臆测就妄下结论,不仅容易犯错,更可能冤枉无辜之人。

  • 《失斧疑邻的意思和造句、故事、近义词和反义词》
  • 【成语】

    失斧疑邻

    【拼音】

    shī fǔ yí lín

    【解释】

    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释义:有人丢失了斧子,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去了。看他行走,就像是一个偷斧者;看他的表情,也像是一个偷斧者;再看他的说话,也好像偷过斧的人;其任何动作神态,没有不像偷过斧子的人。

    【近义词】

    疑邻盗斧 疑神疑鬼

    【反义词】

    深信不疑 毫不怀疑 毋庸置疑 确信无疑

    【成语故事】

    《列子·说符》载有一则寓言:从前,山里住着两个樵夫,他们是相处很好的邻居。其中一个姓李,另一个姓王。李樵夫平时喜欢跟王家的孩子一起玩。

    一天,他进山去砍柴,在路上发现斧子忘记带了,于是返回家中。他四处寻找,屋里屋外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李樵夫想:是不是邻家的孩子把斧子偷去了呢?因为他平时经常来我家玩啊!

    于是李樵夫就暗中注意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的行为十分的可疑:说话小心翼翼,打招呼的声音小,笑容很勉强,来他家做客的次数明显减少。

    于是他断定:没错,一定是这个孩子偷的,我早觉得这个孩子平时就不怀好意。李樵夫心里很气愤,决定找机会质问那个孩子。让他没想到,过了几天,他上山砍柴被东西绊倒了,一看竟然是自己的斧子。原来啊,是他上山砍柴不小心把斧子丢在了那里。

    回到家,他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走路并不是鬼鬼祟祟的,他再仔细看那个孩子的神情态度,也没有丝毫可疑之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他觉得这个孩子其实很可爱。于是心里想:我胡乱猜测,把一个可爱的孩子当作小偷,差点犯了大错。

    失斧疑邻的寓意故事中的樵夫因为自己找不到砍柴的斧头了,没经过仔细调查就怀疑是邻居家的小朋友偷的,后来才发现斧头是被自己不小心弄丢的。这个故事说明不经过仔细询问调查,就随便主观臆造、胡乱猜疑事情的真相,是会犯错误的,还很可能会冤枉好人哦!

    【例句】

    对于那些没有调查就胡乱发表意见看法的人,跟失斧疑邻有什么区别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失斧疑邻的成语故事》
  • 失斧疑邻的成语故事

    《列子•说符》有如下的一则故事:

    有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怎么找也没找着。他想:一定是邻居的儿子偸去了。他就留心观察那青年的神情、态度,果然发觉大为可疑,不论那青年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像是偷过斧子的样子。他就断定:“准是这小家伙偷的!没有错,我早就料到这小家伙不怀好心!”第二天,他上山去打柴,在一棵树旁,忽然发现了他那失去的斧子。他这才想起,原来前天来打柴的时候,忘记把斧子带回去,遗留在这里了。他后悔错疑了邻居的儿子。回家以后,再留心观察那青年的神情、态度,果然毫无可疑之处,不论那青年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不像是偷过斧子的样子了。他说:“是啊,小小的斧子,哪家没有?谁愿意来偷!我早就想过,这小伙子决不会干那样的事!”

    这故事告诉我们,缺乏认真的调查研究,只凭主观臆断、胡乱猜疑,甚至由此加罪于人,是难免要造成错误的。形容主观臆断、胡乱猜疑,就可以用“失斧疑邻”作比喻。